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视角来关注生活,选取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和引领生活的过程中,自主构建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形成法治观念。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人是生活中的人,品德源于生活,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下面是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组,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的教学策略。
一. 以和谐师生关系为前提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师生关系处于一种民主、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氛围,才能让学生敢于说真话、抒真情,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和谐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动中民主、在相处氛围上融洽。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形成师生互爱、真诚的情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与信任学生、欣赏激励学生,并且要宽容学生。
二. 以“生活事件”为教学素材。
小学道德与法治以“生活事件”作为基本素材来组织教材。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主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事态,包含生活主体的言行,是生活主体主动或被动遭遇。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也要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作为教学素材。生活事件富含道德教育意义,蕴含核心价值,有价值导向性。生活事件经过课堂剖析提升,成为儿童反思生活的“镜子”与,和建构自我的“营养”。
在教学《我们班 他们班》时,我们围绕刚结束的班级拔河和朗诵比赛展开教学,讨论比赛中的班级竞争与协作。在教学《我们神圣的国土》时,涉及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我引入了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中的各省彩车,认识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
三. 以生活情景来导入课堂
教学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使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内驱力。同时也增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可感性、亲近性、实用性。
在教学《做个“开心果”》时,我先请学生上台表演笑话。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恰当地切入了主题。在教学《家庭的记忆》时,从学生带来的全家福照片导入新课,课堂沉浸在幸福的氛围中,然后梳理家庭成员的关系、展示学生调查的自家“家史”等等。
四. 以生活化教学组织课堂
新课标提倡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采用生活化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能拉近师生彼此间的距离,倾听到学生的心声,把握他们的心理矛盾冲突,让他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组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过程,将所学理论知识引入生活,让鲜活的生活走进课堂。
在教学《生命最宝贵》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体验生命来之不易”、、“爱护身体 珍惜生命”等生活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树立了热爱生命、珍惜身体的意识。在教学《我能行》时,我带着羞涩的学生表演节目,带着不爱运动的学生完成了长跑。通过这些活动把教学融进了生活,把生活變成了道德与法治教学。
五. 以生活体验来深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激发学生的良好情感,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而不是给他们现成的结论。这种熏陶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师应努力还原社会生活中的情境,为学生“模拟”社会真实,使学生感同身受。在真实的体验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辨析是非的能力。学生体验现实问题,他们会形成感情的共鸣,进而获得情感的升华。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就要面向学生生活,创设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从而获得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技能。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时,用模拟法庭的办法让学生体验法律的公正、威严,以及对弱者的保护。在教学四年级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时,我们让学生与父母进行角色互换,体验父母的辛劳。
六.以回归生活来拓展课堂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显著特点,学习是为了应用。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生活,用学过的理论指导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这既检验了学生掌握的程度,又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其情感得以升华,知识得以应用。因此,当学生在课堂情境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学会一定的道理后,就要回归生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指导学生的实践,做到以知导行、以情促行、知行合一,从而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后,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包饺子、写春联、亲手制作灯笼,使学生度过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学完《安全记心上》后,让学生寻找学校、家庭和社区中的安全隐患,并与成人一同整改。这些活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并在生活实践中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外化为学生的行为。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源泉,教师要将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使道德与法治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课堂小天地变成生活大舞台,从而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艳革.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J].中小学电教,2016.09.
[2]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人民出版社,2015.10.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人是生活中的人,品德源于生活,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下面是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组,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的教学策略。
一. 以和谐师生关系为前提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师生关系处于一种民主、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氛围,才能让学生敢于说真话、抒真情,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和谐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动中民主、在相处氛围上融洽。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形成师生互爱、真诚的情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与信任学生、欣赏激励学生,并且要宽容学生。
二. 以“生活事件”为教学素材。
小学道德与法治以“生活事件”作为基本素材来组织教材。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主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事态,包含生活主体的言行,是生活主体主动或被动遭遇。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也要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作为教学素材。生活事件富含道德教育意义,蕴含核心价值,有价值导向性。生活事件经过课堂剖析提升,成为儿童反思生活的“镜子”与,和建构自我的“营养”。
在教学《我们班 他们班》时,我们围绕刚结束的班级拔河和朗诵比赛展开教学,讨论比赛中的班级竞争与协作。在教学《我们神圣的国土》时,涉及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我引入了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中的各省彩车,认识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
三. 以生活情景来导入课堂
教学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使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内驱力。同时也增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可感性、亲近性、实用性。
在教学《做个“开心果”》时,我先请学生上台表演笑话。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恰当地切入了主题。在教学《家庭的记忆》时,从学生带来的全家福照片导入新课,课堂沉浸在幸福的氛围中,然后梳理家庭成员的关系、展示学生调查的自家“家史”等等。
四. 以生活化教学组织课堂
新课标提倡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采用生活化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能拉近师生彼此间的距离,倾听到学生的心声,把握他们的心理矛盾冲突,让他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组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过程,将所学理论知识引入生活,让鲜活的生活走进课堂。
在教学《生命最宝贵》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体验生命来之不易”、、“爱护身体 珍惜生命”等生活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树立了热爱生命、珍惜身体的意识。在教学《我能行》时,我带着羞涩的学生表演节目,带着不爱运动的学生完成了长跑。通过这些活动把教学融进了生活,把生活變成了道德与法治教学。
五. 以生活体验来深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激发学生的良好情感,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而不是给他们现成的结论。这种熏陶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师应努力还原社会生活中的情境,为学生“模拟”社会真实,使学生感同身受。在真实的体验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辨析是非的能力。学生体验现实问题,他们会形成感情的共鸣,进而获得情感的升华。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就要面向学生生活,创设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从而获得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技能。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时,用模拟法庭的办法让学生体验法律的公正、威严,以及对弱者的保护。在教学四年级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时,我们让学生与父母进行角色互换,体验父母的辛劳。
六.以回归生活来拓展课堂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显著特点,学习是为了应用。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生活,用学过的理论指导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这既检验了学生掌握的程度,又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其情感得以升华,知识得以应用。因此,当学生在课堂情境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学会一定的道理后,就要回归生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指导学生的实践,做到以知导行、以情促行、知行合一,从而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后,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包饺子、写春联、亲手制作灯笼,使学生度过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学完《安全记心上》后,让学生寻找学校、家庭和社区中的安全隐患,并与成人一同整改。这些活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并在生活实践中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外化为学生的行为。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源泉,教师要将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使道德与法治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课堂小天地变成生活大舞台,从而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艳革.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J].中小学电教,2016.09.
[2]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人民出版社,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