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步:预习勾划法
对于一篇文章的教学,首先在于学生个体对课文的解读。没有个体解读,教师再生动地讲解也无异于生喂硬灌,把专家或教师的个人见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在于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心灵体会,挖掘作品的主题,体会作家的文学功力,与作家进行心灵交汇。
在学生预习之前,教师先把相关的文学常识介绍给学生,包括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让学生对作家的写作风格有初步的了解。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预习课文,提倡精读。所谓精读,就是一字一句地读, 竭尽思考地读。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不放过任何一个生僻字或词。准确地把握每个词语的音形义,特别注意个别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并在文章空白处用铅笔写出自己的理解,把有疑问的词标出来打个问号。②关注文章的层次,每一个自然段的划分都有作者自己的理由,各个自然段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纵观全文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学生要尝试以提纲的形式把这个思路列出来。这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③学生自己要学习寻找重点词句段。如,寓意深刻的词句,表达作者观点或思想感情的句子,在一个段落中起概括作用的句子,在文章中起总结作用的段落、过渡段等等。这些句子或段落对理解文章的主题、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些词句段中要学会思考、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并在文章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理解,在疑问处打问号。④学会欣赏,可能每个学生对作品的欣赏点不一样,但读了一篇文章之后一定都有自己的收获。可以是写作上的收获,如遣词造句的妙处、布局谋篇的匠心、真挚感情的抒发、精彩绝伦的描写等等,那么把自己最欣赏的文字找出来,谈谈自己的见解,也可以是知识上的获得。学生要把自己的见解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⑤学生之间在个体预习之后要展开交流,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以上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很好,尤其一些难度大的课文,学生的差别就更大了。通过交流可能发现和别人的差距,通过别人的提示可能找到思维的悟点。
第二步:疏导印证法
这一步就是讲课,有了前面的预习,学生对课文已有初步的理解,关键要引导学生对有关内容理解正确,要以开放的课堂迎接学生“千姿百态”的看法。关键要理清两点:①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要搞清楚这篇文章重点要把哪些问题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有哪些收获,也就是明确教学目标。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哪些文字可能形成阅读障碍,哪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千差万别,教师的作用在于辨伪存真,因此一定要搞好课堂问题设计,既不耽误课程进度又让学生对问题有充分地发挥。比如《〈宽容〉序言》第一部分,可以让个别学生先谈谈,在预习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问、对哪些字句有自己的理解。对于这些学生的见解其他学生是否同意,对于疑难问题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并且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评价。学生应该能够谈到这一段写了无知山谷封闭保守,人们自我满足,代代相传,保守势力压抑新的思想,不容许有异见的人。但要抓住关键字句来理解这些可能需要教师的点拨,比如“幸福的生活”、“永恒的山脉”、“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等等,又如“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那些男男女女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这些字句都说明了什么问题。至于后文对“漫游者”的称呼变为“先驱者”有何深意,有的学生可能很难发现这个问题,这就需教师点拨提示。这个环节就是要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对自己先前的理解进行印证,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对教者而言,这完全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
第三步:回顾总结法
一篇课文学完了,要强调学生回顾全文,把文章从头到尾再读一遍,注意和初读课文时的感受有何不同,还有哪些问题,在课堂上质疑,师生共同解答。学生之间交流阅读收获,互看学习笔记。这一点也可放在课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指导学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写作收获,对精彩文段进行仿写。
对于一篇文章的教学,首先在于学生个体对课文的解读。没有个体解读,教师再生动地讲解也无异于生喂硬灌,把专家或教师的个人见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在于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心灵体会,挖掘作品的主题,体会作家的文学功力,与作家进行心灵交汇。
在学生预习之前,教师先把相关的文学常识介绍给学生,包括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让学生对作家的写作风格有初步的了解。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预习课文,提倡精读。所谓精读,就是一字一句地读, 竭尽思考地读。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不放过任何一个生僻字或词。准确地把握每个词语的音形义,特别注意个别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并在文章空白处用铅笔写出自己的理解,把有疑问的词标出来打个问号。②关注文章的层次,每一个自然段的划分都有作者自己的理由,各个自然段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纵观全文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学生要尝试以提纲的形式把这个思路列出来。这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③学生自己要学习寻找重点词句段。如,寓意深刻的词句,表达作者观点或思想感情的句子,在一个段落中起概括作用的句子,在文章中起总结作用的段落、过渡段等等。这些句子或段落对理解文章的主题、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些词句段中要学会思考、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并在文章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理解,在疑问处打问号。④学会欣赏,可能每个学生对作品的欣赏点不一样,但读了一篇文章之后一定都有自己的收获。可以是写作上的收获,如遣词造句的妙处、布局谋篇的匠心、真挚感情的抒发、精彩绝伦的描写等等,那么把自己最欣赏的文字找出来,谈谈自己的见解,也可以是知识上的获得。学生要把自己的见解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⑤学生之间在个体预习之后要展开交流,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以上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很好,尤其一些难度大的课文,学生的差别就更大了。通过交流可能发现和别人的差距,通过别人的提示可能找到思维的悟点。
第二步:疏导印证法
这一步就是讲课,有了前面的预习,学生对课文已有初步的理解,关键要引导学生对有关内容理解正确,要以开放的课堂迎接学生“千姿百态”的看法。关键要理清两点:①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要搞清楚这篇文章重点要把哪些问题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有哪些收获,也就是明确教学目标。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哪些文字可能形成阅读障碍,哪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千差万别,教师的作用在于辨伪存真,因此一定要搞好课堂问题设计,既不耽误课程进度又让学生对问题有充分地发挥。比如《〈宽容〉序言》第一部分,可以让个别学生先谈谈,在预习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问、对哪些字句有自己的理解。对于这些学生的见解其他学生是否同意,对于疑难问题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并且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评价。学生应该能够谈到这一段写了无知山谷封闭保守,人们自我满足,代代相传,保守势力压抑新的思想,不容许有异见的人。但要抓住关键字句来理解这些可能需要教师的点拨,比如“幸福的生活”、“永恒的山脉”、“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等等,又如“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那些男男女女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这些字句都说明了什么问题。至于后文对“漫游者”的称呼变为“先驱者”有何深意,有的学生可能很难发现这个问题,这就需教师点拨提示。这个环节就是要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对自己先前的理解进行印证,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对教者而言,这完全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
第三步:回顾总结法
一篇课文学完了,要强调学生回顾全文,把文章从头到尾再读一遍,注意和初读课文时的感受有何不同,还有哪些问题,在课堂上质疑,师生共同解答。学生之间交流阅读收获,互看学习笔记。这一点也可放在课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指导学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写作收获,对精彩文段进行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