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以地理问题为中心,以地理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为本质。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所以研究并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我国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 研究性学习 新课改
一、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地理探究性学习有以下几层含义:①这种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它表明探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的,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研究活动。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引领”或“帮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相互的交流,相对独立地获取问题的答案。③在探究性学中,教师将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高效地学习。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质疑和提问的活动”(《牛津英语词典》)。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教学探究是这样表述的: “教学探究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它实际上是对地理科学方法的探究。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在我国的地理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因此,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可以包括三个阶段:第一,进入问题情境阶段;第二,实践体验阶段;第三,表达和交流阶段。
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征是:以地理问题为中心,以地理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为本质。地理探究式学习的三大目标是: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地理问题、实验操作、调查研究、搜寻与处理地理信息、表达与交流地理原理和规律等探究活动,获得地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地理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检验假说→形成结论→交流评价→提出新问题。当然,这些环节只是探究式学习的构成要素,并非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探究式学习可以是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片段,也可以是主题化的探究式学习。
二、确立地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致力于培养学生地理探究志趣、科学精神、可持续发展观念、合作意识、国际理解意识、审美能力。在能力方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在认知方面,通过对探究问题的假设、解答、论证等过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地理认识能力,促进学生获得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策略的知识。
三、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探究性学习策略
(一)通过问题来学习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氛围,也就无从谈起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习动机的?起点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也是促使地理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为的“催化剂”。因此,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运用激趣策略,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去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思考来探究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主动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而大胆猜想则是主动探究的第一步。在证明一个结论之前,只有让学生像科学工作者那样大胆猜想,并经历探究活动的完整过程,才能充分培养他们的地理的探究能力。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猜想”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式,逐步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三)通过动手来解答
探究性學习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实践,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培养了用统计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四)通过知识的迁移来构建
知识需要得到不断的检验、发展和更新,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也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例如,在讲完“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后,从原理中所蕴含的实质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理现象也是热力环流原理形成的?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描绘出来吗?使地理问题生活化。学生踊跃进行讨论,你一言我一语,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指出我们南通的季风、白天的海风和夜晚的陆风、登山时白天的谷风和夜晚的山风及冬天教室里的取暖等等,并且通过合作用图表示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深刻性、变通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 研究性学习 新课改
一、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地理探究性学习有以下几层含义:①这种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它表明探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的,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研究活动。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引领”或“帮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相互的交流,相对独立地获取问题的答案。③在探究性学中,教师将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高效地学习。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质疑和提问的活动”(《牛津英语词典》)。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教学探究是这样表述的: “教学探究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它实际上是对地理科学方法的探究。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在我国的地理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因此,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可以包括三个阶段:第一,进入问题情境阶段;第二,实践体验阶段;第三,表达和交流阶段。
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征是:以地理问题为中心,以地理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为本质。地理探究式学习的三大目标是: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地理问题、实验操作、调查研究、搜寻与处理地理信息、表达与交流地理原理和规律等探究活动,获得地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地理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检验假说→形成结论→交流评价→提出新问题。当然,这些环节只是探究式学习的构成要素,并非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探究式学习可以是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片段,也可以是主题化的探究式学习。
二、确立地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致力于培养学生地理探究志趣、科学精神、可持续发展观念、合作意识、国际理解意识、审美能力。在能力方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在认知方面,通过对探究问题的假设、解答、论证等过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地理认识能力,促进学生获得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策略的知识。
三、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探究性学习策略
(一)通过问题来学习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氛围,也就无从谈起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习动机的?起点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也是促使地理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为的“催化剂”。因此,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运用激趣策略,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去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思考来探究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主动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而大胆猜想则是主动探究的第一步。在证明一个结论之前,只有让学生像科学工作者那样大胆猜想,并经历探究活动的完整过程,才能充分培养他们的地理的探究能力。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猜想”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式,逐步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三)通过动手来解答
探究性學习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实践,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培养了用统计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四)通过知识的迁移来构建
知识需要得到不断的检验、发展和更新,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也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例如,在讲完“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后,从原理中所蕴含的实质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理现象也是热力环流原理形成的?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描绘出来吗?使地理问题生活化。学生踊跃进行讨论,你一言我一语,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指出我们南通的季风、白天的海风和夜晚的陆风、登山时白天的谷风和夜晚的山风及冬天教室里的取暖等等,并且通过合作用图表示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深刻性、变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