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研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阅读;教学;案例
  【作者简介】李露霞,杭州外国语学校。
  研读语篇就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本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教师在研读语篇时需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1.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What的问题;2.语篇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即Why的问题;3.语言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即How的问题。
  一、案例分析
  语篇:The Band That Wasn’t (人教版 必修2 U5 Music)
  [What] The Band That Wasn’t 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曾经红极一时的门基乐队(The Monkees)的成功之路( start as a TV show—play jokes and music based on the Beatles—become popular and rich—play and sing songs written by other musicians—produce own records—play own music as a real band—sell records).文章通过详细介绍了一般乐队(start as students—play to passers-by—play in pubs or clubs—make records in studios—sell records—become millionaires )和门基乐队不同的成名之路,对比了成功的不同方式,突出强调了门基乐队的转变和成功。
  [why] 通过对比总结,作者传达了成功之路千万条,但不管哪条路,都需要自身的才能和不断的努力。
  [How] 该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是门基乐队从成立到发展、解散又重组的成名之路,暗线是成功的各个要素,所以“success”是该文的关键词。文章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段中,作者通过三个排比问句引出文章话题: A lot of peopl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becoming rich and famous. 該段最后一句“But just how do people form a band?”是个过渡句,在第一、二段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段就介绍了一般乐队的成名之路。第三段通过连接词however,引出了门基乐队不同寻常的成名之路,第四段接第三段,讲述了门基乐队如何成为一只真正的乐队。
  以下表格是学生分层梳理整合文章主要信息后的关键内容整理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维恩图的形式来进行异同比较。
  案例说明:
  通过文本研读,教师不仅对门基乐队的形成、发展的基本信息和学生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有了清晰的了解,还对文本的深层意义——成功的因素——有了准确的把握。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关注连接词和过渡句,以此分析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为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教师只有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住文本的主题,梳理出学生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挖掘文化内涵,使学生建构对门基乐队不同寻常的成名之路的整体认知,进而深入理解成功的各个要素,为后续的活动——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打下语言和思维的基础。
  二、小结
  研读语篇可以帮助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所传递的意义,依据语篇的主题意义、文体风格、语言特点和价值取向,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语篇,把语言学习和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李露霞.对一节高中英语阅读研讨课中词汇处理的反思[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6):35-38.
其他文献
单元测试的成绩出来了,学习成绩一向比较优异的冬冬才考了65分。令人费解的是,30分的作文《爸爸妈妈,我想对您们说》他只写了一个字——“恨”。这是怎样的一个“恨”字呀,长长的一竖被钢笔尖反复划过,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刺痛了我的双眼。他和父母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幼小的心灵为什么会滋生出如此深的仇恨?一连串的问号跳进我的脑海。   凝视着那个大大的“恨”字,我陷入了沉思之中,突然回想起发生在上周课外阅读
“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学生在学习化社会中必备的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习惯    “终身学习”是未来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只有具备正确的学习观,学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清朝《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次年,著名教育实业家、清末状元张謇先生,会同社会名流范当世、孙宝书等人,选取南通城北“紫琅书院”旧址,并辟天宁寺东北角一方钟灵毓秀之地,依庙立校,创办了通州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南通市实验小学前身)。次年,清政府明令废止科举制度,各地学堂才纷纷更名为学校。这所南通城里的第一所公办小学,继往开来,开地方学校教育先风,率先进行了班级授课制教学。  学
苏格拉底有一次指着脚下杂草丛生的土地问他的学生们,怎样除去杂草。有的学生说用铲子铲,有的学生说用火烧学生们想法不一。苏格拉底静静听着,只是笑,最后他说:“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法除去杂草吧,一年之后再来看。”一年后,学生们的草地依然青草萋萋,而苏格拉底的土地上却开满了美丽的鲜花。  细细思量,品德教育又何尝不是一个用“鲜花”去占满“荒原”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我们着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
小学阶段是习惯教育的最好时期,对于孩子的一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习惯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保驾护航。近年来,学校开展全员全程习惯养成教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首先,学校随机抽取500名学生,就预习习惯、课堂习惯、作业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生活习惯等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发现:在学习上,小学生在有计划学习、自己整理学习用品、善于做预习笔记和课堂笔记、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温
田保华:改善教育生态,建构道德课堂    田保华在《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3期撰文指出,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享受到幸福和快乐,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道德课堂不仅仅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的育德问题及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问题,更要解决课堂教学的德性问题、人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目的、行为和结果的一致性问题。在构建道德课堂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教材特别强化了活动设计,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明理、践行。活动教学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有效载体,构成了新时期课堂教学的主体因素。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活动设计和操作存在着诸多误区:注重单纯的形式新颖,而忽视了活动效果;活动的设计不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陷入了为活动而活动的尴尬境地;活动环节过多,频率太快,学生不能充分发表意见;教师缺乏适时的调控,点拨引导不
地处江西省东部边境,武夷山西麓的广昌县是一个人杰地灵、风光秀丽的小县城,也是全国著名的“白莲之乡”。在这块红土地上,毛泽东曾留下不朽词章《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气壮山河,传颂至今。说起广昌县的教育,当地的人们马上就会想起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广昌县实验小学。在校领导的引领下,学校全体师生努力协作,践行关爱的德育理念,先后荣获了“全国红领巾大队”“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示范学校”“省人民群众满意学校
【摘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应该从英语课堂创新教学做起。本文主要從教学环境的创新、教学活动的创新两个方面简要阐述了英语课创新教学的方法,并在创新教学的策略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苟晓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店子九年制学校。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课堂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都有自己的节日。  2.了解春节、圣诞节、开斋节、狂欢节的起源以及各个民族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3.认识到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各国的节日文化也在不断交融。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我对中外传统节日的研究》,并引导他们针对中外传统节日各出一题,题型自定。教师准备比赛环节的题目并制作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