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际教学中需避免学生在汲取各项知识时出现思维混乱现象。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满足新课改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所提要求。本文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分析了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89
引言
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涉及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全面掌握各项知识,基于此,就应在考虑各项基础因素条件下对教师展开有效培训,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素质修养,确保教师可以遵循具体要求对学生开展相应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领悟课标,注重目标导向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是规定本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2019 年 11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成为指导课堂教学及初中命题考试的重要依据,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导向。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把握《课程标准》,准确总结学科的特点,明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要求。只有对《课程标准》了然于胸,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学科教学内容,厘清学科教学思路,使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
二、研读教材,挖掘素养之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文本和载体。我们只有认真研读教材,科学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教材蕴藏的丰富的人文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学科知识和能力素养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其文化自信。
例如,在讲授时,教师可以在精心研读教材、深入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将课题设计为“一轮明月照古今——延续文化血脉”。“明月”是推进课堂的“明线”,而“文化”是实现素养培育的“暗线”。教学流程设置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古国月”。此环节以“久”为关键词,核心内容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通过“飞花令”的形式,教师让学生说出带有“月”字的古文诗句,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第二环节,“故国月”。此环节以“破”为关键词,核心內容为“家国烽烟起,残月如血泣”。教师通过解读与分析毛泽东的词《蝶恋花 ? 答李淑一》,引导学生理解近代以来我国受到的屈辱与进行的抗争。第三环节,“强国月”。此环节以“兴”为关键词,核心内容为“还是那轮明月,风景这边独好”。教师通过从“嫦娥奔月”到“玉兔登月”的时代巨变,说明当代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根本变化,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互动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教学工作随着社会发展而高效进行,教师的教学知识与能力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更新,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全面人才。对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当前,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引导作用,树立互动教学理念,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中,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添多种互动方式,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课堂互动的效率,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互动教学还要依靠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时改变学习状态,不要害怕说错话,遇到问题时,要及时询问教师,与教师积极讨论和探索,让教师感受到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四、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
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具有天然的育人价值。道德与法治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需要加强学科的教育教学,重视学科价值引领。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树立法治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选用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的故事,通过视频《开讲啦——走近黄旭华》导入,辅之以层层设问:(1)如果被人误解,你会有什么感受?会如何处理?(2)有人被人称为“不孝子,白眼狼”,你会如何评价这个人?你们的看法和评价是否正确?教师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和视频的直观描述,引导学生走进黄旭华的内心世界,进而给予学生思想上的洗礼,使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上受到强烈冲击。教师通过精心剖析黄老的事迹,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意识。在课后拓展环节,笔者布置课后寻找身边的优秀人物事迹的任务。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在实践中,明确了自己应做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个懂得感恩和回馈社会的人。
结论
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而言,应借助合理措施对相关教学展开全面优化,有效改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继而彰显各项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作用效果,使得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融入各项教学氛围当中。同时还应保证教师对各项优化策略有所了解,并在各项优化策略支持下调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学生全面参与条件下开展相应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海波.课堂互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50.
[2]杨尚上.浅析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三点五心”教学法[J].基础教育论坛,2020(26):26-28.
[3]蔡留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0(25):165-166.
[4]翁淑霞.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当代教研论丛,2020(09):97+104.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89
引言
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涉及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全面掌握各项知识,基于此,就应在考虑各项基础因素条件下对教师展开有效培训,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素质修养,确保教师可以遵循具体要求对学生开展相应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领悟课标,注重目标导向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是规定本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2019 年 11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成为指导课堂教学及初中命题考试的重要依据,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导向。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把握《课程标准》,准确总结学科的特点,明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要求。只有对《课程标准》了然于胸,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学科教学内容,厘清学科教学思路,使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
二、研读教材,挖掘素养之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文本和载体。我们只有认真研读教材,科学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教材蕴藏的丰富的人文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学科知识和能力素养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其文化自信。
例如,在讲授时,教师可以在精心研读教材、深入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将课题设计为“一轮明月照古今——延续文化血脉”。“明月”是推进课堂的“明线”,而“文化”是实现素养培育的“暗线”。教学流程设置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古国月”。此环节以“久”为关键词,核心内容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通过“飞花令”的形式,教师让学生说出带有“月”字的古文诗句,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第二环节,“故国月”。此环节以“破”为关键词,核心內容为“家国烽烟起,残月如血泣”。教师通过解读与分析毛泽东的词《蝶恋花 ? 答李淑一》,引导学生理解近代以来我国受到的屈辱与进行的抗争。第三环节,“强国月”。此环节以“兴”为关键词,核心内容为“还是那轮明月,风景这边独好”。教师通过从“嫦娥奔月”到“玉兔登月”的时代巨变,说明当代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根本变化,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互动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教学工作随着社会发展而高效进行,教师的教学知识与能力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更新,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全面人才。对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当前,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引导作用,树立互动教学理念,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中,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添多种互动方式,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课堂互动的效率,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互动教学还要依靠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时改变学习状态,不要害怕说错话,遇到问题时,要及时询问教师,与教师积极讨论和探索,让教师感受到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四、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
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具有天然的育人价值。道德与法治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需要加强学科的教育教学,重视学科价值引领。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树立法治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选用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的故事,通过视频《开讲啦——走近黄旭华》导入,辅之以层层设问:(1)如果被人误解,你会有什么感受?会如何处理?(2)有人被人称为“不孝子,白眼狼”,你会如何评价这个人?你们的看法和评价是否正确?教师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和视频的直观描述,引导学生走进黄旭华的内心世界,进而给予学生思想上的洗礼,使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上受到强烈冲击。教师通过精心剖析黄老的事迹,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意识。在课后拓展环节,笔者布置课后寻找身边的优秀人物事迹的任务。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在实践中,明确了自己应做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个懂得感恩和回馈社会的人。
结论
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而言,应借助合理措施对相关教学展开全面优化,有效改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继而彰显各项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作用效果,使得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融入各项教学氛围当中。同时还应保证教师对各项优化策略有所了解,并在各项优化策略支持下调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学生全面参与条件下开展相应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海波.课堂互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50.
[2]杨尚上.浅析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三点五心”教学法[J].基础教育论坛,2020(26):26-28.
[3]蔡留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0(25):165-166.
[4]翁淑霞.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当代教研论丛,2020(09):9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