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思政课集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于一身,但教育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思政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利用审美的潜移默化等特点达到育人于无形的目的,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审美教育 新课改 全面发展
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特别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标指出:教学必须以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面掌握高中思政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并不是教师单方面作用就能够做到的,它需要在师生的互动合作过程中渐进呈现。实践证明:单一的灌输手段有时不但起不了作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造成很多学生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就是政策灌输课。脱离学生实际的课程无法真正赢得学生的喜爱。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总结多年的教学得失,觉得在高中思政课中注意审美教育的开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审美教育是高中政治教育的题中之意
什么是“审美教育”?狭义地讲,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审美教育则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审美教育其实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审美教育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教育人审美地对待现实、对待人生。
而高中思政课的德育目标与审美教育的美育目标有着一定的交集,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教育应是高中思政教育的题中之意。
二、高中思政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开展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核心问题还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组织者,我们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科学理想观的培养,用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追求人性的全面协调发展。
1.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健康的审美趣味是对作品深刻内蕴和精湛技巧的专注,而不是低层次的猎奇。而要培养起健康的情趣,就要多接受艺术熏陶。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组织者,理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饕餮,让学生在体验中甄别、在感悟中提升,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更加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培养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就是敏锐的审美感知、丰富的审美想象、活跃的审美情感及领悟式的审美理解及其和谐运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但他们渴望成熟,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让他们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3.培养高层次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包括鉴赏力和创造力。审美鉴赏力是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的综合表现。审美鉴赏尺度既有个性差异,又有客观一致性。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时,一方面要强调发展审美个性、尊重个人的审美选择和审美爱好,另一方面,要引导培养学生符合时代、民族、社会要求的审美意识。要引导学生弄清楚趋新和求美的区别,不盲目地追风,要欣赏那些既有时代感又有民族特色的真、善、美的东西;要培养学生掌握审美鉴赏的规律,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对审美对象的外在美和内在意蕴反复观赏、品味,悟出真义,获得积极主动的审美享受和对对象的中肯的评价。
人的审美创造力体现在人的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马克思讲,人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的。高中生的审美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想象力,要鼓励他们爱美、追求美,不安于现状,敢于超越,充分发挥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去创造美的生活、美的艺术。其次还要使学生具有从事美的创造必需的各种规律性的知识,要有对对象内在规律的知识性的把握和一定的才能、技巧。
高中的思政课一直就是兼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于一身,而渗透了美育的高中思政课突出了教育形式的新颖性、教育方法的隐蔽性和教育效果的实效性,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黑格尔 著 朱光潜 译 《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2.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 编 《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3.高尔基 著 孟昌 等 译 《论“渺小的”人及其伟大的工作》:《文学论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4.席勒 著 张云能 译 《审美教育书简》.译林出版社,2009年7月。
5.杜威 著 王承续 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
关键词:审美教育 新课改 全面发展
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特别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标指出:教学必须以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面掌握高中思政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并不是教师单方面作用就能够做到的,它需要在师生的互动合作过程中渐进呈现。实践证明:单一的灌输手段有时不但起不了作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造成很多学生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就是政策灌输课。脱离学生实际的课程无法真正赢得学生的喜爱。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总结多年的教学得失,觉得在高中思政课中注意审美教育的开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审美教育是高中政治教育的题中之意
什么是“审美教育”?狭义地讲,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审美教育则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审美教育其实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审美教育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教育人审美地对待现实、对待人生。
而高中思政课的德育目标与审美教育的美育目标有着一定的交集,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教育应是高中思政教育的题中之意。
二、高中思政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开展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核心问题还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组织者,我们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科学理想观的培养,用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追求人性的全面协调发展。
1.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健康的审美趣味是对作品深刻内蕴和精湛技巧的专注,而不是低层次的猎奇。而要培养起健康的情趣,就要多接受艺术熏陶。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组织者,理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饕餮,让学生在体验中甄别、在感悟中提升,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更加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培养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就是敏锐的审美感知、丰富的审美想象、活跃的审美情感及领悟式的审美理解及其和谐运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但他们渴望成熟,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让他们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3.培养高层次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包括鉴赏力和创造力。审美鉴赏力是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的综合表现。审美鉴赏尺度既有个性差异,又有客观一致性。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时,一方面要强调发展审美个性、尊重个人的审美选择和审美爱好,另一方面,要引导培养学生符合时代、民族、社会要求的审美意识。要引导学生弄清楚趋新和求美的区别,不盲目地追风,要欣赏那些既有时代感又有民族特色的真、善、美的东西;要培养学生掌握审美鉴赏的规律,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对审美对象的外在美和内在意蕴反复观赏、品味,悟出真义,获得积极主动的审美享受和对对象的中肯的评价。
人的审美创造力体现在人的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马克思讲,人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的。高中生的审美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想象力,要鼓励他们爱美、追求美,不安于现状,敢于超越,充分发挥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去创造美的生活、美的艺术。其次还要使学生具有从事美的创造必需的各种规律性的知识,要有对对象内在规律的知识性的把握和一定的才能、技巧。
高中的思政课一直就是兼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于一身,而渗透了美育的高中思政课突出了教育形式的新颖性、教育方法的隐蔽性和教育效果的实效性,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黑格尔 著 朱光潜 译 《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2.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 编 《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3.高尔基 著 孟昌 等 译 《论“渺小的”人及其伟大的工作》:《文学论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4.席勒 著 张云能 译 《审美教育书简》.译林出版社,2009年7月。
5.杜威 著 王承续 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