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471151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样更能体现出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本质。
  关键词:数学教学 体悟 创新
  
  经过数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的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越来越呼唤“体悟”教学。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体悟”教学。
  一、在创新中“体悟”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
  如“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口算“60÷3=( ),15÷3=( )”,有了“好算”的体验后,再把学生组织在猜想编好算的除法题“80÷4=( ),60÷2=( ),90÷3=( ),40÷2=( ),24÷3=( ),18÷6=( ),12÷4=( ),48÷6=( ),72÷8=( )”这一极富挑战性的活动中。
  在学习中,我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并不在于学生是否能猜想出正确的结果、结论,重要的是通过猜想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学到探究知识规律的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发现“75÷3=( ),65÷5=( ),84÷4=( ),42÷3=( )”的多种计算方法。而学生对口算的感悟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享受到探索活动的乐趣,对枯燥无味的口算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数学规律探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猜想。
  二、在实践操作中“体悟”学习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
  再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三、在师生评价中“体悟”学习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也就是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本,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使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使每个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发展。
  朱熹不是说过:“大以成大,小以成小,无异人也。”在我的教学中,很注重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学生评价。对于一些后进生实行“暂不答分”、“舍得送分”,对于一些特优生的表现,实行“突破满分”。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师生的鼓励声、激励声中去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去攀登知识的高峰。课中、课尾师生自发的热烈鼓掌,既是对问题解决的评价,更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总之,要实现数学教学从获取知识这个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数学新课程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模式,更注重让学生在生产实践的大背景中学习数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形式也变得灵活多样。尤其是数学活动课的开展,给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使数学的教与学变成了一种乐趣,教学的效果明显增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活动
期刊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水平和质量的统一考试,具有合格性和选拔功能。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贯彻执行教育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始终坚持“数学考试应在考查学生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设计一定的结合现实情况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不要出人为编造的、繁难的计算题和证明题”和“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基准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巨轮向基层教育迅速驶来,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在为新课程的改革而努力。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教好初中语文课程?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培养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做到让学生们听得懂、记得住、能应用、应用好,就必须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以互动式的教学理论。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一、 创建全新的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就必须加强历史课教学。因此如何进行历史知识记忆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学生肯记忆、会记忆呢?  首先,要求学生明确记忆的目的。  实验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记忆目的越明确,记忆的效率就越高。因为目的明确不仅使记忆者神经过
期刊
摘 要:国家数学课程新标准指出:应用题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初步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 应用题 实际化 思考    一直以来,应用题教学都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并把它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所得到的结果却是学生学得枯燥,思维定势模式化,解决实际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敢于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自我否定,大胆尝试新教法,激活新思维,训练好的学法。语文教师应放手发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看问题、学习技能时,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我们要勇于探索、善于实践,不断积累创新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农村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不少教
期刊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本文对教师“导”的艺术从导“思”、导“言”、导“行”、导“练”、导“评”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地理教学 教师 “导”的艺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不断落实,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这样的困惑:有效教学的实现,最终还是要回归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的主人是学生,组织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
期刊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出:“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最基层组织,班主任通过组织和领导班集体实施对全班学生的教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则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形成具有崇高的统一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的集体舆论、自觉的纪律和优秀的传统的集体,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都有着重要
期刊
《孔乙己》是鲁教版初中语文中的一篇小说,也是鲁迅先生鞭挞封建科举制度和社会制度的经典之作。以往,对于经典作品的教学,我常常是硬生生地把学生拉到我预设的轨道上来,而学生由于参与被动,往往无法真正走进人物、领悟文本。再次执教此文时,我重新研究教材和学生特点,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一次次独立深入地阅读文本,让他们的思维科学地发散去、适机地聚拢来,酣畅地享受着学习之乐,既培养了能力,又亲近了文学。  
期刊
摘 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数学魂、数学味,应着重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方法、理解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学教育改革浪潮,本文着力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形式、核心和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数学课堂 有效性    一、关注生活经验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生活处处有知识。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