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视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和重点段落的解读,有助于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41-01
阅读教学在于让学生读懂课文,边读边想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有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是学生阅读思维应达到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教者的任务主要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进行教学就是启发学生求知,是“引导”而不是“硬牵”,是“激励”而不是“强迫”,是“开导”而不是“告知”,其实质就是:引导思维,激发思维,精于解读,促进理解。
1 重视词语解读,促进学生阅读理解
1.1 课题中的题眼解读。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课文题目的解读,对题眼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理解课文的阅读理解。如在课文《爬天都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从题眼“爬”的理解着手去设疑:为什么课文题目不用“登”字而用“爬”呢?学生不难理解到:“登”只需用脚就能完成,而“爬”却是手脚并用,既然要手脚并用去爬天都峰,可想而知天都峰是高而陡。这样让学生通过对“登”和“爬”这两字的比较,从而去积极思维,细细品味有效理解。再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两篇题材接近,课型相同的课文,一个写“岛”,一个写“林”。教学中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对题目中“富饶”与“美丽”两个词语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去对比思考,领悟到课文是写“西沙的富饶”和“小兴安岭的美丽”。
1.2 文中的重点词语的解读。
抓住课文中重点词语进行解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思路清晰,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赵州桥》一课,一定要抓住文中“雄伟”、“坚固”和“美观”三个重点词语的理解,并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对课文内容。再如在教学《猫》一课时,就应当抓住“古怪”一词的解读与理解。学生很容易误认为“古怪”就是“奇怪”、“特别”的意思。为了更好地、正确地理解这个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猫有哪些性格?”这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找出猫的性格是:“老实”而又“贪玩”;“贪玩”而又“尽职”;“温柔可亲”而又“不理人”;“害怕(胆小)”而又“勇猛”。从而让学生感觉到:猫的这些性格有许多矛盾的地方呢!而从猫的这些自相矜持的性格中悟出“古怪”。由此,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重视“重点句、中心句”的解读,促进学生阅读理解
2.1 重点句的解读。
对重点句的解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出现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提示概述下文;二是总结概括前文;还有就是出现在每段文章开头作总启句或出现在每段文章结尾作总括句。例如老舍先生的《猫》开头一句“猫的性格非常古怪”,这句话的理解就是教学的重点。因为这句话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又如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时,教者就要重点引导学生对文章每段开头那句话的阅读与理解。能让学生对各段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和充分的理解:香港是著名的港口;香港是美食天堂;香港是旅游胜地 ;香港是灯的海洋。
2.2 中心句的解读。
中心句在文中的出现一般没有固定的位置,它也可能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也可能在文章中间段落。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小兴安岭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教学中就应当让学生重点去理解。
3 重视段落阅读,促进学生阅读理解
3.1 对重点段落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思维与理解。
对重点段落的阅读,有助于学生的思维与理解。教学六册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讲作者在国外留学,曾在一次漂流旅行中落入激流,被一块巨石挡住,才捡回一条命,这时的他一无所有,身无分文,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了三天才走出困境,来到一座小镇。接下来几个自然段就是全文的重点段落,这一内容的解读非常重要。“我”将新买的大衣换面包,可是老板不感兴趣,却要“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来交换面包,而且可再加两个面包。读到这里,就要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第一,“我”饿了三天,正需要面包充饥,而为什么 “我”又宁愿挨饿,也不用国旗换面包?第二,“我”不用国旗换面包说明了什么?第三,老板是一个贪财而见死不救的人吗?这些问题中前两个是没有答案也没有暗示。 “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怎么是面包店老板呢?学生弄不明白面包店老板原来连一个面包都舍不得施舍,后来却又慷慨地付医药费用,是怎么回事呢?这里就应该先理解前两个问题,“我”宁愿饿着也不用国旗换面包的原因是: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是“我”堂堂中国人的标识、身份、气节和尊严,体现了“我”对祖国的爱。所以“我”宁愿饿着,也不愿用五星红旗去换面包。也从而使“我”不但赢得了尊严,还赢得了外国老板的尊重、敬佩和仰慕。
3.2 对段落层次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
对段落层次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有的课文篇幅较长,但只要注意抓住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问题就不难解决了。三年级上册语文《柯利亚的木匣》在阅读教学中,应当把握好两个层次:一是时间变化;二是事物变化。一切事物都在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所以象从前一样量十步是不能找到木匣的。
3.3 理清段落与中心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
理清段落与中心的关系,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段落与中心的关系有的课文是十分明晰的,紧扣课文题目也就可以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中心内容,也可以说中心思想,如:《富饶的西沙群岛》重在说明富饶,只需从文中找出物产的丰富便可点明文章中心——富饶。《美丽的小兴安岭》只找出四季的景色特点,就是以突出“美丽”这个中心,但有的课文中民是深藏不露的。如《小摄影师》一课,高尔基因工作繁忙不接见任何记者,却又例外地在宝贵的读书时间让一个小男孩进入他的工作室,停下繁忙的工作,让小男孩(小摄影师)“摆弄”停当,却又没装胶卷,小男孩却急得哭而匆忙离开高尔基。高尔基不但不责怪小男孩,还追到窗口大喊:“回来,我给你胶卷。”晚上还耐心等待小男孩。这些段落之间的描写说明什么呢?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明白了这些段落之间的描写,突出表现的是“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这一中心主题。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和重点段落的解读,是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41-01
阅读教学在于让学生读懂课文,边读边想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有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是学生阅读思维应达到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教者的任务主要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进行教学就是启发学生求知,是“引导”而不是“硬牵”,是“激励”而不是“强迫”,是“开导”而不是“告知”,其实质就是:引导思维,激发思维,精于解读,促进理解。
1 重视词语解读,促进学生阅读理解
1.1 课题中的题眼解读。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课文题目的解读,对题眼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理解课文的阅读理解。如在课文《爬天都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从题眼“爬”的理解着手去设疑:为什么课文题目不用“登”字而用“爬”呢?学生不难理解到:“登”只需用脚就能完成,而“爬”却是手脚并用,既然要手脚并用去爬天都峰,可想而知天都峰是高而陡。这样让学生通过对“登”和“爬”这两字的比较,从而去积极思维,细细品味有效理解。再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两篇题材接近,课型相同的课文,一个写“岛”,一个写“林”。教学中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对题目中“富饶”与“美丽”两个词语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去对比思考,领悟到课文是写“西沙的富饶”和“小兴安岭的美丽”。
1.2 文中的重点词语的解读。
抓住课文中重点词语进行解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思路清晰,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赵州桥》一课,一定要抓住文中“雄伟”、“坚固”和“美观”三个重点词语的理解,并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对课文内容。再如在教学《猫》一课时,就应当抓住“古怪”一词的解读与理解。学生很容易误认为“古怪”就是“奇怪”、“特别”的意思。为了更好地、正确地理解这个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猫有哪些性格?”这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找出猫的性格是:“老实”而又“贪玩”;“贪玩”而又“尽职”;“温柔可亲”而又“不理人”;“害怕(胆小)”而又“勇猛”。从而让学生感觉到:猫的这些性格有许多矛盾的地方呢!而从猫的这些自相矜持的性格中悟出“古怪”。由此,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重视“重点句、中心句”的解读,促进学生阅读理解
2.1 重点句的解读。
对重点句的解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出现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提示概述下文;二是总结概括前文;还有就是出现在每段文章开头作总启句或出现在每段文章结尾作总括句。例如老舍先生的《猫》开头一句“猫的性格非常古怪”,这句话的理解就是教学的重点。因为这句话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又如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时,教者就要重点引导学生对文章每段开头那句话的阅读与理解。能让学生对各段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和充分的理解:香港是著名的港口;香港是美食天堂;香港是旅游胜地 ;香港是灯的海洋。
2.2 中心句的解读。
中心句在文中的出现一般没有固定的位置,它也可能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也可能在文章中间段落。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小兴安岭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教学中就应当让学生重点去理解。
3 重视段落阅读,促进学生阅读理解
3.1 对重点段落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思维与理解。
对重点段落的阅读,有助于学生的思维与理解。教学六册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讲作者在国外留学,曾在一次漂流旅行中落入激流,被一块巨石挡住,才捡回一条命,这时的他一无所有,身无分文,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了三天才走出困境,来到一座小镇。接下来几个自然段就是全文的重点段落,这一内容的解读非常重要。“我”将新买的大衣换面包,可是老板不感兴趣,却要“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来交换面包,而且可再加两个面包。读到这里,就要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第一,“我”饿了三天,正需要面包充饥,而为什么 “我”又宁愿挨饿,也不用国旗换面包?第二,“我”不用国旗换面包说明了什么?第三,老板是一个贪财而见死不救的人吗?这些问题中前两个是没有答案也没有暗示。 “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怎么是面包店老板呢?学生弄不明白面包店老板原来连一个面包都舍不得施舍,后来却又慷慨地付医药费用,是怎么回事呢?这里就应该先理解前两个问题,“我”宁愿饿着也不用国旗换面包的原因是: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是“我”堂堂中国人的标识、身份、气节和尊严,体现了“我”对祖国的爱。所以“我”宁愿饿着,也不愿用五星红旗去换面包。也从而使“我”不但赢得了尊严,还赢得了外国老板的尊重、敬佩和仰慕。
3.2 对段落层次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
对段落层次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有的课文篇幅较长,但只要注意抓住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问题就不难解决了。三年级上册语文《柯利亚的木匣》在阅读教学中,应当把握好两个层次:一是时间变化;二是事物变化。一切事物都在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所以象从前一样量十步是不能找到木匣的。
3.3 理清段落与中心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
理清段落与中心的关系,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段落与中心的关系有的课文是十分明晰的,紧扣课文题目也就可以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中心内容,也可以说中心思想,如:《富饶的西沙群岛》重在说明富饶,只需从文中找出物产的丰富便可点明文章中心——富饶。《美丽的小兴安岭》只找出四季的景色特点,就是以突出“美丽”这个中心,但有的课文中民是深藏不露的。如《小摄影师》一课,高尔基因工作繁忙不接见任何记者,却又例外地在宝贵的读书时间让一个小男孩进入他的工作室,停下繁忙的工作,让小男孩(小摄影师)“摆弄”停当,却又没装胶卷,小男孩却急得哭而匆忙离开高尔基。高尔基不但不责怪小男孩,还追到窗口大喊:“回来,我给你胶卷。”晚上还耐心等待小男孩。这些段落之间的描写说明什么呢?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明白了这些段落之间的描写,突出表现的是“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这一中心主题。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和重点段落的解读,是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