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檀板弦歌,丝竹悠扬,江南的春天,清风拂面,鸟语花香,湖光山色,醉人心扉,一段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也就在红氍毹上生生不息地传唱着。从金陵女贞观中的一曲琴声,到白下滩头的秋江泣别,从江西南安府后花园的游园惊梦,到西子湖畔卖油郎独占花魁,还有那令人唏嘘不已的“桃花扇底送南朝”的兴亡儿女之叹……一切景语皆是情语,江南的爱情故事,有着悲欢离合,有着生生死死,有着至情至性,无论是杜丽娘在自家后花园中那一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还是断桥之上白娘子感慨“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抑或是卖油郎秦钟面对心心念念的花魁娘子所发出的那句“情向前生种,人逢今世缘”……昆曲、越剧、评弹、淮剧、苏剧……江南的山水、人文与爱情故事孕育了独特而细腻的江南戏曲,把一个个美丽的爱情传说,千秋佳话,就这样一代代地通过艺人口传心授的艺术方式,传承、绵延至今。
金陵:一曲琴声,断送青春
“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这是夏末秋初的一个月明云淡的夜晚。秋色无边,桂影纵横,背井离乡,寄居金陵女贞观中的书生潘必正不免生出愁闷,于是便趁月散步,闲行到白云楼下,忽然花荫深处传来阵阵丝弦弹拨之声,轻柔悠扬,委婉动人。当此月洗空庭,院落寂寥之际,似别有一番离愁别绪。“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抱琴弹向月明中,香袅金猊动。人在蓬莱第几宫?”于是他循声前去,竟发现眼前的弹琴者正是自己的心上人——道姑陈妙常。
“朱弦声杳恨溶溶,长叹空随几阵风。仙郎何处入帘栊?早是人惊恐。”见到意中人十指纤纤操弄七弦琴的无穷妙态,潘必正忍不住冲上前去,赞叹“琴声嘹呖,清响绝伦”。这一赞,倒让专心抚琴的妙常吃了一惊,不知“仙郎何处入帘栊”了。两颗年轻的心,便借琴音得以一吐真情。潘必正弹吟一曲《雉朝飞》,妙常好奇,问他为何弹这样的“无妻之曲”,早有盘算的潘必正脱口而出:“小生實未有妻!”发现上当了的妙常自觉失态,忙不迭掩饰:“这也不关我事!”这多少有些欲盖弥彰的心态,描写得是何等生动有趣。
陈姑一番言语激起潘必正心中无限波澜,于是,他借机表白,并一次次地故意挑逗陈妙常:“更声漏声,独坐谁相问?琴声怨声,两下无凭准。翡翠衾寒,芙蓉月印,三星照人如有心。只怕露冷霜凝,衾儿枕儿谁共温?”妙常岂是无意?怎奈身在佛门,须六根清净,于是一次次地回避躲让,甚至假装生气,严词拒绝:“长清短清,那管人离恨?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云掩柴门,钟儿磬儿在枕上听。柏子座中焚,梅花帐绝尘。果然是冰清玉润,长长短短,有谁评论?怕谁评论?”直至潘郎悻悻离开,“岂无春意恋凡尘”的妙常这才敞开心扉,一吐真言,表达了对潘必正的爱恋之心;“你是个天生俊生,曾沾风流性。看他无情有情,只见他笑脸儿来相问。我也心里聪明,适才把脸儿假狠。口儿里装作硬。我待要应承,着羞惭怎应他那一声?我见了他假惺惺,别了他常挂心。看这些花荫月影,凄凄冷冷,照他孤零,照奴孤零!”而躲在门外未曾走远的潘必正终于明白了妙常的真实情感,不禁狂喜起来:“听她一声两声,句句含愁闷。看他人情道情,多是尘凡性。你一曲琴声,凄清风韵,怎叫人不断送青春?那更玉软香温,情儿意儿,哪些儿不动人?他独自理瑶琴,我独立苍苔冷,分明是西厢行径。老天呀,早早成就少年秦晋,少年秦晋!”一出《琴挑》就在“不知后事如何”的悬念中结束了。可是两颗真挚的心,却分明让观众真切地预感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
这是一出情感悠扬,意境优雅的“爱情戏”,文雅清新的唱词,悠扬舒缓的仙曲,无不细腻地表达了两位年轻人浓浓的却未曾言明的爱意。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花哨的身段动作,有的只是清雅淡定的举手投足,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昆曲“流丽清远”的高雅意境,堪称“功深熔炼”、“细腻稳贴”。
几经周折,多次试探,最终,互明心迹后的潘必正与陈妙常这对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日日如胶似漆,足不出户,神不守舍。这一切引起了观主——潘必正姑母的怀疑,为了避免风言风语“败坏山门”,她当机立断,逼侄儿赴临安应考,行前更不允许潘必正与陈姑道别,还亲自送侄儿上船。无奈的潘必正束手无策,只得含泪离开。
但妙常是勇敢的,她绝不希望眼前的幸福被人打破,于是也顾不得什么清规戒律,更不怕观主责骂,毅然下山,独自来到江边,雇船前去追赶潘郎……“奴好似江上芙蓉泣露开,只落得冷凄凄漂泊轻盈态!”小船装载着一颗急切的心在浩渺长江的风浪中穿行,转瞬间便望见了前方的小舟。此时陈姑也不怕风急浪高,不顾一切地纵身一跃,跳到潘郎船上,而既惊又喜的潘必正不禁忘情地紧紧抱住了她。四目相对,满腔离愁,两人拥抱痛哭起来。一望秋江,那离别辛酸之泪更是潸然而下,片刻欢聚,霎时即要分别,而此一别前途未卜,不知相见何期,怎不令人伤痛欲绝?难怪这眼中泪如同心上血一样,肆意地流着,让人愁得都减了玉肌瘦损香腮:“秋江一望泪潸潸,怕向那孤篷看也。这别离中生出一种苦难言,恨拆散在霎时间。都只为心儿里,眼儿边,血儿流,把你的香肌减也。恨煞那野水平川,生隔断银河水,断送我春老啼鹃!”
回忆总是甜蜜的,尽管两人即将分别,多日来的甜蜜生活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忘怀的:“想着你初相见,心甜意甜;想着你乍别时,山前水前;我怎敢转眼负盟言,我怎敢忘却些儿灯边枕边。只愁你形单影单,又愁你衿寒枕寒。哭得我哽咽喉干,一似西风泣断猿!”临别之际,这对爱人还是只想着对方……既喜重见,又悲别离,那一片野水平川,本是江南一带最常见的景致,此时此刻,却正是断送归程的去处。妙常只恐潘郎一去不返,空负盟言,而潘必正则拜告天地,矢志不渝,决不变心。于是,妙常取下头上的一支玉簪赠予必正,彼此坚信“两意坚,月正圆”。在“暮雨朝云两下单”的不尽留恋悲情气氛中,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洒泪而别……一江秋水,无限惆怅。
正是有了秋江一別,潘必正与陈妙常二人的感情才变得更为真诚坚定,也更彰显出个性解放的精神。《玉簪记》被誉为“十大古典喜剧”之一,也是一曲年轻爱人冲破世俗樊篱,打破封建枷锁,走向幸福与团圆的赞歌,无论是昆曲的优雅婉转,还是川剧的热烈火爆,乃至越剧别具一格的生活化表演……《玉簪记》以其曲折精彩的爱情故事,喜剧团圆的戏剧结构,使得这一发生在南京的南宋爱情故事,通过多种戏曲艺术形式传唱至今。
南安: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眼前是多么美好的一刻晴春光景:莺声燕语轻啭,把南安太守杜宝的千金小姐杜丽娘从娇梦中唤醒。满目尽是明媚的大好春光,即使“庭院深深深几许”,却也分明真真切切地呼吸到了春天的气息。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寥寥数语,“娇姿弱质,百态横生”,真将因春天的到来而心波荡漾的少女情态刻画得生动妥帖,精细入微。说也可怜,身为太守之女的杜丽娘,长到二八佳龄,却连自己家中的后花园是怎么模样都依旧浑然不知呢……昨夜点上的沉香早已燃尽,未完成的针线且先抛于一旁吧,此刻,年轻人急切地要到花园中去,要到春天中去,去感受那个向往已久的未知世界。看来,今年对春光的关切之情果然胜过往年。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那袅袅晴丝,摇漾如春线,这春晴(春情)不正如同杜丽娘的缕缕情思(晴丝)一般?此处“晴”与“情”谐音双关,巧妙地以春景喻春情,既是绘景又是抒情,充分体现了丽娘对青春年华的敏感以及对大好春光的热爱。她徐步妆台,对镜打扮起来。那菱花镜中的美丽女子真是自己吗?想到此,芳心一阵狂跳,一不小心,竟把发髻也弄歪了……游园的心情是如此激动,青春的天性从胸中喷薄欲出。可是,自己毕竟是千金小姐,知书守礼,怎能随随便便“步香闺把全身现”?一丝羞怯涌上心来。此时,丫鬟春香望着那梳妆已毕、美艳惊人的小姐,禁不住赞不绝口:“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瑱。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小姐裙衫茜红鲜艳,花簪明丽讲究,果然人面桃花,姹紫嫣红。真个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可惜,这样的娇美之色却“养在深闺人未识”……看来,丽娘对自己“三春好处无人见”,真是有一番青春的落寞。
杜丽娘主婢二人进得园来,但见万紫千红,百卉争艳,更有云霞翠轩、烟波画船,委实秀丽精致。十六年来第一次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大自然春色烂漫的无限美好,杜丽娘不禁心旌摇动,如痴如醉,慨叹自己以往“在幽闺自怜”,辜负了多少大好春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古人说“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样好风光却都付与断井颓垣,不正如同自己被埋没的青春么?“奈何天”与“谁家院”将此刻丽娘“万种闲愁”的复杂心理准确完美地表现了出来。“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她春归怎占的先!”移步换景,只见漫山杜鹃盛放,恰如子规啼血染成,一片殷红。架上荼蘼雪白芬芳,清幽淡雅,宛如圣洁高雅的饯花使者,不知怎的,却想起了那句谶语——“开到荼蘼花事了”……
《游园》二曲,写景抒情,以景托情,无限婉转。从天气写起,次草木,后景致,归于莺鸟,步步情深,层次分明。这般景致,秾芳醉黛,绮窗秀户,真是美不胜收。
“观之不足由他遣,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游园归来的杜丽娘愈发不能排遣自己深深的郁闷:眼前景色越是动人,就越发加深了那难为人知的苦闷,恰如自己空有花容月貌,谁料命运却如飘零一叶!虽说自己长在官宦之家,父母总会在名门贵族中为女儿择一夫婿,可是哪里来的这样称心如意的有缘人呢?无非是徒然断送了自己的美好青春……“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满腔幽怨与切切春情此时又有谁知?只能自顾自怜,长吁短叹而已。美梦不再,如同那转瞬即逝的春光一般,“却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好没来由,这春愁萦绕,如丝如缕般绵绵不绝,缠在心头不去。孤独与哀怨的心情同难以压抑的热情与梦想是如此纠葛在一起,真是折磨人……此情无计可问天,除却梦中相见。 胡思乱想间,杜丽娘靠着桌子沉沉睡去。恍惚中,她又来到了后花园。这时,迎面款款走来一位手持柳枝、英俊潇洒的书生柳梦梅。“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正当丽娘羞羞答答,不知所措之际,多情的柳生开门见山,怜爱万分地说道:“小姐花容月貌,这花样年华恰如同流水一般,一去不返,是需要好好珍惜的呀!”——几句知心话儿,听得杜丽娘心痛神驰,不能自已。“小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一番话,真是善体佳人心意,而此刻的杜丽娘,早已不知身在梦中,既惊又喜……二人转过芍药栏,靠着太湖石,自是一番欢好温存,恩爱无限。今生的相逢,宛如前世注定一般,杜丽娘与柳梦梅都觉得彼此似曾相识,三生石上也许同度过良缘……此刻,这对恋人是如此近在咫尺却又相逢无语。而一切的旖旎缤纷、窈缈多姿,却也尽在不言中了。
这一刻天公作美,花草为床,幕天席地,使得杜丽娘与柳梦梅这对梦中恋人情投意合,恩爱情秾。那杜小姐乱了秀发,歪了珠翠,却平添几分娇态。而柳生更是依依不舍,恋恋忘返……好处相逢,何止是说几句知心话儿呢?早已经阳台云雨巫山会了。
杜丽娘由游园的春情启蒙进入梦中的精神欢会,姹紫嫣红的庭园美景,牡丹亭畔的万种风情,都给刚刚唤醒青春意识的她留下了无限甜美的回忆,同时却也带来了无限惆怅。因春心而有春梦,梦来有因;又因春心不减,梦去不远,则犹可追寻。从此,杜丽娘开始了对爱和美的不懈追求,即使历经生生死死、千难万阻,却也永不退缩,永不放弃。因此,青春的激情产生了无尽的艺术生命力与感染力,使得《游园惊梦》历经四百年而犹能成为昆剧舞台最经典的作品。而汤显祖那玉茗堂前的牡丹,也得以历经岁月荏苒、沧海桑田,至今依旧盛开不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牡丹亭题记》),杜丽娘身上如此至情的思想,正是《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在明代当时“存礼教,去人伦”的黑暗环境下,发出的最强烈的“人性解放”呼声,引起了古往今来无数年轻人的共鸣。这也正是《牡丹亭》久演不衰的魅力所在。直到今天,《牡丹亭》不仅是江南戏曲文化的代表之作,更是中国文学史、中国戏曲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特别是由著名华文文学家白先勇先生担任总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不仅唱红了大江南北,更蜚声海外,连演四百余场依旧经久不衰。“牡丹还魂”,还的不仅是古老昆曲艺术之魂魄,更是伟大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魂。
杭州:情向前生种,人逢今世缘
前生所种的情缘,当逢于今生今世,这似乎是缘分,又好像是宿命,真让人捉摸不透。而在西湖边上卖油的年轻后生秦钟看来,一旦有了真心真情,便可以拥有美好的姻缘。只因他在卖油之时,曾无意间见到了一位“绝色佳人”,便“思思想想心心念”,再也撇她不下。于是,他来到临湖酒楼之上,一边饮酒,一边打听,希望知道这心中的美人是何方人氏。
原来,那女子竟然就是西湖上赫赫有名的“群芳之首”——花魁王美娘,而更令人吃惊的是,若要与美娘相处一夜,需要纹银十两……多情的秦钟双目望着西湖发怔。他并不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做小买卖的而被那十两纹银的“天價”吓倒,反而在叹息:“可惜这样绝色佳人,怎会流落风尘呢?”虽是小人物,却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由此想到人生天地之间,欢少苦多,若能与这样佳人相处一夜,此生足矣。更何况岁月苦短,韶华如电,更要“一霎风光”,不枉自己“半生之愿”!于是,他决定每日积累三分银子的本钱,用一年时间积起十两银子,只为再见一次心中挂念的“小娘子”……“情向前生种,人逢今世缘。怎做得伯劳东去撇却西飞燕?叫我思思想想心心念,拼得个成针磨杵休辞倦,看瞬息韶华如电,但愿得一霎风光,不枉却半生之愿!”这样怜香惜玉、痴心多情之人,真不枉了“秦钟”(情种)之名呢!
春去秋来又一年,秦小官节衣缩食,早出晚归,终于积起十两银子,希望得见王美娘一面。然而,美娘终日身不由己,忙于奉陪达官贵人,秦钟二次登门,都无缘一见。及待第三次登门,鸨母也觉得不忍心,于是便留他在美娘卧房之中,等待陪宴归来的花魁女……四壁书香,一枰围棋;锦绣绮榻,清幽碧窗,眼前是典型的江南人家的绣房,精致、清雅,又不乏奢华与绮丽,卖油为生的秦钟此时此刻真真切切地触摸着美娘的绣帐锦衾,轻嗅着残脂剩粉的旖旎满室;感觉着春宵的良辰美景,他的思慕与爱恋更加深切了。“寂静兰房尘不到,顿觉风光别。如梦入神仙阙。恰又早松梢渐转楼头月!”
这时,花魁终于回来了。可是,晚归的王美娘竟然喝得酩酊大醉,困倦不堪,哪里还有精神接待访客?于是不待相见便径自睡下了。这一下,倒把秦小官置于了尴尬的境地。然而,他并不让鸨母唤醒美娘,相反主动地守护着心上人,为她盖被暖茶。美娘不胜酒力,翻身要吐,他赶忙用衣袖接了,唯恐污了这娇屋美室;美娘吐后思茶,他又赶紧奉上,却惟恐茶水太烫伤到美娘,便用嘴吹凉了再送上……“听枝上乌啼惨切,觑檐畔燕雏贴。她那里醉中天,神飞梦越,我这里好似镜中花,难亲怎舍?挨尽了永迢迢长夜,恰又早晓鸡声唱叠!”原本“千金一刻”的时光便在这种种悉心的护理中流逝了,心心念念的渴盼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挨尽了永迢迢长夜”的秦钟并没有得到花魁的肌肤之亲,可是,这浓浓的爱意却又分明可见,显得如此真切与纯洁。
天亮时分,美娘醒来,得知前因后果,心中十分感动,又为秦钟忠厚老实、怜香惜玉之举深深打动,牵惹满怀,顿生好感。“想世间真情都磨灭,你怜香惜玉多周折,我琴心曲意多牵惹。一段幽怀怎写?半夜情,心铭刻;别离情,口难说!”临别之际,两人怀着万千情绪,依依不舍而别。“闲情万种从今掣,论聚散浮萍一叶。愿结个再生缘,岁岁团圆不缺!”正因为王美娘与秦钟之间有着相互尊重、不计名利、不慕荣华的真挚爱情,最终他们才得以团圆,历经千辛万苦而最终结为连理。
《受吐》出自传奇名剧《占花魁》,取材自古典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作者李玉,字玄玉,号一笠庵主人,是明末清初十分重要的戏曲作家,他与苏州地区的一批剧作家等时常互相切磋,研究音律与剧本创作,形成了有名的“苏州派”,影响深远。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玉簪记、占花魁还是牡丹亭、白蛇传,这些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剧作,几乎都形成于明清时代的江南文化背景之中,有趣的是,这些脍炙人口的江南爱情故事,时代背景都被放在了南宋,究其原因,尽管南宋时期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却也使得江南商业、艺术、文化得到巨大发展。更有意思的是,这几部戏曲,皆来源于口口相传的话本小说,玉簪记的故事来自《古今女史》,牡丹亭则是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中演变而来,占花魁出自《醒世恒言》,白蛇传则来源于江南民间故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些老百姓争相传颂的江南爱情故事,从案头到场上,从话本到舞台,几经变迁,脱胎换骨,最终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经典之作,正可谓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