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地区农村教学点教师情况调查分析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uhao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下半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驻赣州实验区工作组对赣南地区某县。教学点。的教师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走访了9个乡镇,对其中z镇的11个教学点进行了重点调研。
  
  一、教学点教师工作生活现状与问题
  
  调研组所调查县的教学点大都地处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偏远地方。经历了“合班并校”的过程后,该县教学点绝对数量较之以前大幅度减少。但是,近年来,农村地区小学生源呈减少态势,部分村级小学也逐步变成教学点,因此部分地区教学点数量又有所增加。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地区教学点的教师队伍显现了“弱势”特征,教师的工作、生活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
  1 教学点布点分散,规模偏小;教师普遍超编
  调查数据显示,该县现在共有完全小学以上学校251所,另有教学点94个。教学点涉及到小学教师562人,占全县小学教师总数的14%左右。全县教学点布局十分分散,“一师一校”的教学点有28个。
  在调研组重点调查的Z镇,教学点的数量以及所涉及教师、学生的数量比例更大一些。全镇有1个中心小学,3所完全小学,11个教学点。教学点分布在全镇最边远的山区,全镇教学点共有班级26个,学生全部为低年级(1至3年级)学生,人数占到了全镇同年龄阶段小学生总数的33%。每个教学点平均学生人数为26.2人,班均11.1人。按照省定教师编制标准(1:23.8)测算,全镇教学点应配教师12人,但实际教师数量则达到33人,超编近2.75倍。
  2 教学点代课教师居多,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教师学科偏科现象严重,学历层次整体偏低
  截止到2009年3月,在该县教学点任教的教师中,代课教师有482人,占全县现有代课教师总数的73%,教学点代课教师比例达到了86%。Z镇现有代课教师29位,其中19人在教学点任教。教学点的公办教师则大多为年老体弱的老年教师,全县教学点公办教师平均年龄达52.2岁。Z镇教学点的所有教师中,仅有女教师1人,近5年来没有一名新毕业生到教学点任教。全县教学点没有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任教数学、语文的老师比例高达92%。Z镇教学点教师具有专科学历的仅有2人,有中专或相当学历者占大多数,另有学历不合格教师4人。没有一名乡镇以上的骨干教师在教学点任教。
  3 教学点远离中心校区,教师的教学教研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在Z镇的11个教学点中,有8个教学点需要复式教学。由于教师人数少,“管不过来”,只能“维持课堂不乱,学生安全别出问题”。根据教育局对Z镇教学点的调查,教学点教师普遍存在“不备课、不批改作业”的情况,绝大多数教师承认“农忙时节要花费较多时间帮助家庭干农活”。除了数学、语文外,大多数教学点自行安排的“自由”课居多。由于山高皇帝远,教学点教师各自为战,只“教”不研,教与研脱节,多数人已经长时间“没有开展过教育研究活动”;中心学校组织活动,教学点教师也因为走不开不能参加,教学点教师“可以不参加学区教研活动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教学点教师长期封闭于边远地带,对教育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知之甚少,教学研究名存实无;有的教学点被当地群众称为“维持会”。
  4 教师在教学点的工作、生活缺乏基本保障,工作时间长、强度大
  该县绝大多数教学点设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山区、湖区,缺乏必备的办学条件。在Z镇,11个教学点均没有食堂,其中8处不能通电,4处没有饮用水,2个教学点甚至没有厕所。除了教室外,教学点内其他的辅助用房很缺乏,个别的甚至没有办公室,教师只能在教室办公;教学点不能为教师提供住宿条件;师生缺乏必要的活动设施。全镇教学点中共有计算机3台,没有一所教学点接入互联网。教学点均没有图书室,没有实验设备。教学点教师普遍实行“包班制”(即每位教师负责一个班,该班的几乎所有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都由该教师承担),教师要在教室里度过每一节课,还要兼顾学生安全、学校管理,工作十分繁重。教学点公办教师没有额外补助,代课教师工资每月240元,生活十分清苦。
  总之,一方面,教学点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封闭,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不高,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另一方面,教学点教师集中了农村教师中的老弱群体,代课教师比例过大,没有业务职称,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类培训,能力有限,水平有限。教学点的教师成为了农村教师队伍中的薄弱环节,教学点也逐渐成为农村地区教育的短板。
  
  二、对教学点教师问题的思考
  
  就现实意义而言,教学点为偏远山区的学生提供了便利的义务教育,对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但教学点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工作态度对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影响较大。教育主管部门、研究部门应对教学点以及教师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和研究。
  1 教学点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对Z镇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欠缺,特别是教学点教师年龄偏大、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以及专业水平的局限,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学点长期不能达到“开齐开足”的要求,学生很难获得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Z镇举办的运动会、科技竞赛等各种文体活动中,近三年中教学点学生获得奖励的比例不到中心小学学生的十分之一,是完全小学的五分之一。在教学点完成一到三年级课程的小学生,进入中心校后普遍跟不上教学进度。2007到2008学年度下学期,在县镇组织的期末考试中,教学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语文不及格率分别达到37%和22%,而镇中心小学学生的不及格率只有4%、2%。可以说,教学点的学生与中心校的学生相比,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重要的是,教学点教学水平较低,已经影响到了全镇教育质量的提高。
  2 教学点教师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学点是部分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学点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以一定数量规模在中部农村地区存在。很多地区的实践证明,“一刀切”地彻底撤销教学点会引发山区孩子就学难问题,加重山区农村群众的经济负担,教学点撤销后的地区就会变成失学点。适当保持一定数量的教学点是中部地区特别是交通不方便的山区一个重要的现实选择。教学点教师在整个义务教育过程中作用独特,不可或缺。
  到目前为止,中部农村仍存在大量的欠发达地区,很多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镇),财政拮据。近年来,县级财政对教师工资、“普九”债务、贫困生“两免一补”、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很大。各县都随之对所属中小学布局进行大规模调整,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财政压力,教学点就随之逐渐成为中小学办学的边缘机构,教学点的教师在有些地方遂成为被遗忘的群体。此外,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持有“教学点早晚都 要撤销”的观念,不顾边远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实际盲目追求合办并校的进程和速度,甚至把撤销教学点的数量作为自己的政绩,对教学点采取了“不管不问、对付维持”的管理方式和歧视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Z镇教学点学生公用经费平均只有60元,远远低于国家300元的标准。绝大部分经费被 “放在了中心校,集中起来做大事”。与此相适应,全乡镇把最好的教师尽数安排在中心校,很大程度上冷落了教学点,客观上形成了农村乡镇范围内师资配置的巨大差异,拉大了农村区域本身不均衡的差距。
  就实际需要而言,教学点教师应该具备身体好、业务精、一专多能的基本特征。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对教学点教师的选择却恰恰反其道而行之,教学点教师成了老弱教师的代名词。当前,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把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纳入农村改革发展总体规划,要强化政府责任,就必须尽快重视教学点建设,重视教学点教师的配备与管理,如此才能够尽快补齐“短板”,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科学发展。
  3 实施向教学点倾斜的策略,尽快解决教学点存在的现实问题
  有关部门在解决教学点教师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既要做到切实重视、重点倾斜,又要注意不要盲目发展,矫枉过正。教学点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毕竟教学点在整个农村教育中的比例不是很大,而且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教学点会被撤并,寄宿制办学是中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基本趋势。因此,重视教学点就是要使教学点办学达到基本的办学标准,尽快改变教学点教师薄弱的局面;对教学点实施倾斜,除了要重点保证其危房改造及时完成,并增添必要的教学设备外,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教学点的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加大对教学点的教师配置、管理、培训的倾斜,使教学点的教师尽快达到全乡镇教师的整体水平。
  
  三、加强教学点教师管理的具体建议
  
  教学点教师是农村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当前,教学点教师工作、生活问题突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履行职责,尽快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尽早解决教学点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1 加强教学点教师配置管理,尽快改善教学点教师队伍结构
  农村教学点教师编制关系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城乡教育,充分考虑农村教学点生源少、成班率低的特点,把教学点教师核编权限下放到县,对教学点教师配备数量要有所倾斜,适当增加教学点的教师配备数量。同时,要在全镇范围内,对教学点教师采取固定与轮流相结合的配置方式。—方面,要对教学点教师进行重新筛选,合理分流部分不称职教师,大幅度减少代课教师比例,选择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一专多能的教师在教学点固定任教,另—方面,在全镇范围内实施教师轮岗制度,使每一位优秀教师都有机会到教学点轮岗任教,使每一个教学点都能共享全乡镇的优质教师资源;重点解决教学点音、美等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另外,在每年的新教师招聘中,要设立教学点特殊岗位,给予特殊待遇,设定服务期限,鼓励一些年轻的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到教学点工作,改变教学点缺乏新教师,缺乏合格教师的问题,多管齐下,迅速优化教学点教师配备。
  2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对教学点教师的管理力度
  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农村地区可以尝试打破乡镇行政界线,实施学区制管理,形成县教育局、学区中心校和完全学校对教学点的三级帮扶管理机制;并以中心校为主,适当增强管理力量,加大中心学校管理范围,拓宽管理跨度,对教学点教师实施全程全面的教学培训管理,实现中心校、完全小学、教学点教学教育管理一体化。
  充分发挥中心小学、完全小学在教研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实现全乡镇教学教研活动同步化,改变教学点教师“无人问津、自行其是”的状况。教学点教师也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设立明确的教研专题,进行符合教学实际的活动安排,并对教研活动进行翔实的记录、形成书面总结,提高教学点教师的教研能力。
  同时,要针对教学点教学实际,全面加强教学点教学教研的督导管理。县、乡镇中心校教研员、有关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教学点,对教学教研工作进行视导,随堂听课,定期组织并参与教研活动,与教师当面交换意见,提高教研活动效果,提高教学点教师的教学水平。
  要创造条件,形成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教学点教师实施定期培训。要明确专门机构,明确教学点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对教学点教师实施师德教育、新课程理念、校园安全、班级管理、复式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及学科教学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学点教师开阔眼界,增强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师德修养、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能力方面有明显提高。
  3 全面改善教学点教学环境,提高教学点教师工作积极性
  县级人民政府要根据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的基本要求,明确本地教学点设置和教室配备的标准与要求。要在对教学点合理设置的前提下,安排专项资金,对将要长期存在的教学点实施改造工程,妥善解决教学点教师生活、工作的最基本问题,增添必需的教育教学设施,改善教学点教师的工作环境,使教学点达到合格的办学标准。提高教学点教师待遇。建立教学点岗位补助制度,较大幅度提高教学点教师工资待遇。增加教学点教师职称聘任职数指标,让教学点教师工资待遇高出一筹,使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学点工作,全面提高教学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责任编辑:张瑞芳)
其他文献
2011年语文高考尘埃落定,语用题因其内容鲜活、视野开阔、形式多变成为各省市高考命题创新的新星。纵观今年17套高考试卷语用题,可以用生活和实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考题贴近时代,靠近生活,让语文学习的现实情境更加真切。继去年的世博会、低碳经济、理想住宅等热点之后,今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五一禁烟令、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新能源的利用、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史铁生逝世、网络语言的发展、汉字书写现状调查等都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和独特的、个性化的、多元化的理解。《杏儿熟了》这一课的教学,怎样才能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呢?在读写奶奶颤颤巍巍打杏儿这一句时,一般我们的理解都是应该读出奶奶打杏儿的艰难。但仔细一想。这一句话还能不能读出其他的感受呢?    一、理解词义,初步感知    小伙伴们去偷杏儿暴露以后,个个都像一只只受到惊吓的
一、设计意图    上学时,读到“陌头杨柳黄金色”这样的诗句,总觉得不可理解,以后经过细细观察,才终于明白杨柳刚萌出的叶芽,远望过去真是一片金黄。因此,我也更深地理解了“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语)的含义。人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因此,教学在本单元应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语文园地之一,除了“读读认认”外,其他的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的。在教
中年的孤独,是一群人的寂寞,形单影只看起来是寂寞,狂欢后却更加孤独。  中年的孤独,是思想与身体的分离。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正如同你不会懂所有的人,所有的人也不會懂你。  中年的孤独,是隔岸观火的欣赏。世界是个大舞台,总有形形色色的演员出场,有演员就要有观众,演员热闹了,观众就不能热闹,否则,演给谁看。  中年的孤独,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想太多只会徒增烦恼,并且把可爱的同行者从你身边赶走。 
这天,8岁的儿子小米神情落寞地问我:“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不高兴吗?”  小米是想爸爸了,爸爸出差了,因为时差的原因,不容易约到视频通话。偶尔他会打开手机,对着爸爸的照片一直看。  职场中人总是要出差。孩子也需要学习面对可能的分离,这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一个家庭要在各方之间保持健康平衡,尽可能照顾到各方需要,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我这个妈妈的角色就至关重要了。  小米之所以想爸爸,自然是父子联系紧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乐趣。    3、领悟福娃身上蕴含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向往奥运、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通过写福娃来激发小学生喜迎奥运,培养奥运精神。    教学准备    1、制作“福娃”的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福娃的有关资料,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喜迎
教师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课文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个标点,甚至是一幅插图,一道习题,只要留心,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它能为学生营造学习语文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怎样才能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呢?    一、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唤醒学生的情感资源  作品是作家思想感情的寄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的情倾注于讲解之中,洋溢于讲
【片断一】  师:暑假里,老师想去华山游玩,现在就想了解一下华山的有关资料,谁能来向老师介绍一下?  生:华山在陕西省,高1997米,山高路陡,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  生:我知道华山的传说(叙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  生:我来补充一点……  评析:本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华山资料,激发学习兴趣。由于课前已让学生回家查阅资料或请教家人,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已“胸有成竹”,自然个个
2007年11月,临沂市教育视导组在莒南县县教育局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涝坡镇中心小学视察。随行的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小教科长于江美在翻阅一摞摞学生作业时,惊喜地发现,这里的每个学生的每次数学作业后面都整整齐齐地写着一行或几行评语。一直在苦苦探索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评价方式的她不禁眼睛一亮:改革数学作业的批改方式岂不就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成效的有效措施?在和县教育局有关人员深入了解了小学数学作业批语改革
迄今为止,我国内容最明确、具体、科学、有序的写作课程内容大纲,应该是1957年的《中学作文教学初步方案(草稿)》。  1953年12月,當时的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向党中央提交了《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提出“应当把中小学语文一门课程分为语言和文学两种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1954年2月,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随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汉语》和《文学》。1955年开始试验,1956年秋在全国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