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差异”出发,激活英语课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u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束了连续四年的毕业班教学,本学期我进入了初二年级,承担初二1、3A班和初二2、4B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刚开学的两个周,我的教学工作并不顺利。原本认为应该驾轻就熟的教学,带给我新的挑战:一方面是对学情的不了解,导致师生默契度不够,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另一方面则是我自己的角色站位不准确,长期的毕业班教学,让我对教材的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我认为很简单的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却并不顺畅,课上完常常觉得很“别扭”。怎么办?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局面,适应并投入到新的教学中去。
  面对这种困境,别无它途,我决定拿出新教师的精神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备课”中去。我从课堂观察、作业批阅开始,认真琢磨我的学生;我从整本教材出发,认真通读教材,再回到每个模块,字斟句酌地仔细研究教材文本,设定A层、B层教学的不同落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我对教学也有了新的思考: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从哪个方面来考虑呢?到底是知识层面还是学生的认知层面?从知识层面出发,优势在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可能比较到位,劣势则在于会使得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往往被动参与;从认知层面出发,优势则在于构建了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得孩子乐于参与课堂,劣势在于知识主线会弱化,目标语言的学习不见得很到位。到底有没有可能将二者合一,即从学生的认知层面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再将知识和语言灵活地融入其中?如果做到了二者合一,一定可以解决我当下所面对的问题,既能激活课堂氛围,又能有效地落实并运用语言。基于这些考虑,我在我的课堂上进行了调整,进行了尝试。从一段时间的教学效果来看,是行之有效的。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Module 4 Planes, ships and trains,Unit 2的阅读课教学中,我尝试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来进行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授课结果证明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这个模块主要探讨最好的旅行方式。主要的阅读文本是以一个网友要从伦敦到阿姆斯特丹旅行,向网友征集最佳旅行方式开始的。基于网友的需求,课本选择了一个最佳的回复作为阅读文本提供给学生,意在让学生阅读完文本之后,明确两地之间不同交通方式的优劣,从而学会选择最佳方式去旅行。第一次进行文本分析的时候,我感觉很难将学生带入这个阅读的情境之中。毕竟,作为中国的初中生,学生们对伦敦和阿姆斯特丹这两个海外城市欠缺必要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带领学生进行本文的阅读,将变成一个完全的“纸上谈兵”,老师生硬地设置一个又一个任务,学生们为了阅读而阅读,然后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何在呢?在这种困惑之中,我开始备课,但是一直感觉思路停滞,难以推进,然后就陷入了一种纠结的境地之中,然后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文本的研读,希望从中能够找到一个切入点进行突破。
  如何构建伦敦和阿姆斯特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由单纯的旁观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细细琢磨之余,突然灵感闪现:如果可以直观地呈现一张伦敦和阿姆斯特丹之间的地图,学生不是就可以对着两个地方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进而对两地的最佳旅行方式进行讨论了吗?找到了这个突破口,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在我展示两地的地图之后,非常自然地给学生们拓展了相关词汇,然后进行了两地旅行方式的讨论、预测之后,再进行了文本的阅读,获取网友有关旅行的建议就变成了对学生们观点的主动验证,学生们非常乐于融入阅读的情境之中。
  对文本进行过细致的解读之后我发现,本课有关旅行以及交通方式的语言对学生们虽然难度较低,可是文本中蕴含的一些生活方面的常识却是学生欠缺的:绝大多数孩子们并没有独立旅行的经历,也没有订机票、火车票或者酒店的经历。针对出现的这一认知差异,学生们通过本课学会科学地、低成本地制定旅行计划、预定机票、火车票、船票和酒店就成为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如何达成呢?只要我在課堂上就文本信息科学提问、追问、形成有逻辑的问题链条就可以很自然地达成。这种设计角度既契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又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中在课堂上“树人”的理念,即完成教学向教育的转变,使学生在课堂上确实获得人生方面的成长;并且还可以形成“任务链”,让学生总结制定旅行计划的注意事项之余,也可以在假期中真正地去制定一次旅行计划,验证自己的课堂所学,并固化为对学生有益的人生阅历。
  半个学期转瞬即逝,正是在这样一个个纠结的教学情境中,启迪我越来越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形成自己对教学的新认识,并且在自己的课堂中推翻过去的自己,进行新的尝试,再在授课之后反思修改。这一过程,既激活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更新的自己的教学理念、优化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效。
  对于教书一事,墨守成规固然是一种教法;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格局,也是一种教法。教无止境,也意味着教师“思无止境”,永远在教学的路上,也永远在学习的路上吧,自勉之!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青年教师尽早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骨干,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青年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师徒结对的帮带活动,提高素质的教学基本功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骨干老师的引领课,青年老师的展示课等教研课活动,以教育科研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校本教研 青年教师 专业成长  一、开展教研课的重要意义  在教研活动实践中,学校为青年老师搭起促进专业化发展的平台,用集体的力量引导
期刊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科学的教育理念,先进的学习方法,在不断的被运用到中小学的写作教学中,其中阅读可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语文教学在于教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让小学生明白语文写作来源于他们的身边。  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的写作习惯往往代表着这个人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它与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技能构成了目前竞争的主要因素,因此人文素质和社科素质对于一个人都是
期刊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抽象的、逻辑性强的、相对枯燥的数学知识时,更需要有较强的数学学习兴趣作为动力支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真正感兴趣了,才能积极有效地调动思维,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充
期刊
21世纪的到来,更需要知识、能力、情感、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集体思考、使学生的各种感激观和心理活动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潜能相结合、求得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的最佳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我们应该
期刊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为了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不但要做好角色和观念的转变,更要做好课前和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课前精心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激发学生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期刊
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不断重视,各种招聘计划的落实为农村学校输入了一批批的青年教师,不仅改变了农村中年化的结构模式,而且为农村学校增添了活力,给农村孩子带去了希望。青年教师主要是指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有未毕业来学校见习或顶岗的临聘教师,有刚毕业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有工作两三年尚未成熟稳重的教师,还有积攒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成长较慢的教师。  青年教师进入学校后,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
期刊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意义措施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中应成为一个好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逐步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得到发展。那么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挑战“教师说,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倡导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让“爱意”充满课堂,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  实践证明,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好的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
期刊
2018年11月,笔者有幸携《中小学基础教育行为冷暴力防控策略》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在珠海举办的中国第四届教育创新公益博览会,会展上,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嘉宾对该课题兴趣浓厚,笔者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课题组在防控校园冷暴力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他们称赞这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校园暴力可以说是世界性难题,校园冷暴力更是难题中的难题。尤其是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络冷暴力的防控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期刊
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语文教学应整合乡土文化资源,以此来丰富教学形式,推动教学的革新。但当前,很多乡村教师常常忽视乡土资源的和语文教学的整合运用,这也使得学生对于当地乡土文化了解甚少,不但限制了学生文化知识的扩充,同时也让课堂显得无趣和枯燥,更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宣扬与传承。近些年,教育事业的改革趋势明显加快,乡村地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备受社会关注,如何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乡村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