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在他的《前卫与庸俗》一文中指出前卫艺术其实属于统治阶级,是由统治阶级的精英分子提供的,可以说是上流社会的艺术,以为可以和社会脱节,但其实两者是脱不开关系。与前卫艺术相对的是庸俗艺术是指流行的、商业化的艺术和文学,庸俗艺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关键词】:格林伯格;前卫艺术;庸俗文化;抽象主义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也是这一时期整个西方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之一。格林伯格活跃于二十世纪40年代,从1940年到1942年,其任职《党派评论》的编辑。在1942年至1949年这七年只间,他按期为《国家》杂志撰写艺评。
一、前卫艺术
在格林伯格的《前卫与庸俗》一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個社会,当它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不能证实其独特的形态是无法阻止的时候,就会冲破艺术家与作家们赖以与其观众交流的立定观点。”[1]或许可以说是当一个艺术家失去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缺乏自己的个性,也失去了与观者交流的意义。浙江大学教授沈语冰曾在文章中说过:“格林伯格被说成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主要发言人”。正是他,使得波洛克、罗斯科等美国本土或移民画家的名声登上了世界舞台。格林伯格长久不衰的重要性的真正缘由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今天的艺术界依然为他的观点与训条所困扰。艺术与政治直接挂钩,让艺术完全为政治服务,失去了艺术本身的意义,然而艺术自己的风格的发展,以及创作的格调,这些艺术的主题物却被丢弃了,转而成为欢迎地方性的、暂时的、个人的和恣意的东西的任情狂欢。格林伯格说过:“前卫艺术对本身的不停专业化,它最好的艺术家乃是艺术家的艺术家,最好的诗人乃是诗人的诗人这一事实。”[2]画家直接表达眼睛所看到的现实,把艺术直接简化成情感表达的直接表现,艺术家都比其他普通人更珍惜某些相对的价值,或者说看到不同于别人看到的美。
曾有人在研究格林伯格的生平时指出“格林伯格所说的前卫文化(主要是指前卫艺术,也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于衰朽的资产阶级社会中,但它又反对资产阶级社会,并使自己超然于社会。”这是一种矛盾有统一的一种观点,在资产阶级的兴盛的时期,提出了与资产阶级相反的观点。“前卫艺术为了寻找绝对的形式,所以便出现了‘抽象’或‘非具象’的艺术和诗词。”艺术家或诗人为了把注意力从题材或共同经验转移开来,因此他们就开始关注于自己所从事的艺术的媒介。艺术家们开始关注的不再仅仅是艺术本身,因为艺术史需要跟经济挂钩的,格林伯格接着指出,文化不可能在没有社会根底和固定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发展。“就前卫艺术来讲,这种经济来源是由社会统治阶级中的一个精英阶级提供的,这正是它试图摆脱的,然而又一直通过一条金钱的脐带依附于这个阶级。”[3]前卫艺术真正和重要的功用不是实验,而是发现一条在认识形态混乱与暴力中使得文化得以前行的途径,前卫艺术应该是在荆棘中走出的一条阳关大道,是用一种用艺术阐释的心灵感受,用自己专业化的艺术风格去寻求艺术的阐释高度,去维持艺术的高水准,让艺术保持它的优雅高端。前卫艺术是一种新的创造,它给生活添加了许多新的色彩,但是因为他难以理解所以群众会逃避它而精英们则选择支持它,观众的反作用成为这种艺术的一种简略而具备决定性意义的实验。
二、庸俗文化
“前卫艺术的存在如今广泛遭受到有限的、必然要筛选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腐蚀的威胁。商业化瓦解着前卫艺术的自信、胆量,诱导它转变成学院主义。目前,中国的现代艺术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大部分艺术家向金钱和媒体低头,正在逐步失去他们探索的勇气和方向。”[4]格林伯格所说的“庸俗文化”,是与前卫艺术同时出现的流行的、商业性的艺术或文学。格林伯格认为“庸俗文化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工业革命使西欧和北美的小市民都市化,并建立了所谓通用的文化准绳。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定居于城市,为了提高自己的劳动效率,他们需要学习读书写字,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到城市的闲暇和舒适的生活条件,也没有欣赏到城市传统文化。“他们渴求的不过是唯有某种文化才能提供的转变。”庸俗文化便是通过大量的生产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它是低廉的、是高级产品的翻版,或者说是A货,是重复的,是学院主义的。庸俗文化所带来的巨大效益让很多前卫艺术受到诱惑,动摇了他们的心使他们屈从于这种诱惑,最后损害了真正的文化。格林伯格站在反斯大林的托洛茨基立场上反对庸俗文化,他认为庸俗艺术是虚假的艺术。与之相反,格林伯格经过对前卫艺术与庸俗文化的对比来否认30年代一切主要的美国艺术的形式和风格,如社会现实主义和乡土主义,激励前卫艺术的创造和生产,希望美国能成为像巴黎那样的文化核心,担负起保卫西方文明的角色。或许是因为市场的需求,或许是生活的压力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迎合市场,人云亦云,不再有自己的個性与特征,不同人的画却出现了同一种风格,没有了自己的特色,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偶尔的,而是有趋势的。在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能主宰艺术市场的“专家”,让原本自己独有价值的艺术商业化,其他画家为了生存迎合他们的喜好,久而久之这成为一种主流,有自己独特个性的画家反而被冷落。用通俗一点的语言说就是,如果你特立独行,有自己的风格会被大众说成是“不乖”,不懂社会需要,不被社会所支持,可能会连生活也很拮据,这是造成中国艺术家屈从于金钱的原因。
三、结语
格林伯格把自主批判的理论运用到艺术里,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单具有敏锐的艺术眼光,更重要的是他具备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那就是呼唤并致力于创新发展一个真正的美国艺术流派。批评家应该具有一种宏大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如果艺术家无法摆脱庸俗文化的诱惑,批评家的头脑应该是清醒的,因为他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
注释:
[1]《艺术与文化》 格林伯格著 沈语冰译 广西大学出版社 p3
[2]《艺术与文化》 格林伯格著 沈语冰译 广西大学出版社 p6
[3]《康德,艺术及艺术史:学科的阶段》 马克.奇塔姆
[4]《艺术与文化》 格林伯格著 沈语冰译 广西大学出版社 p21
参考文献:
[1]《艺术与文化》,沈语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康德,艺术及艺术史:学科的阶段》,马克.奇塔姆,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版
[3]《现代主义绘画》,格林伯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前卫艺术在何方?》,格林伯格,杨冰莹译,载《世界艺术》2009年第5期
[5]《走向更新的拉奥孔》,格林伯格
作者简介:朱毓,1993年,性别女,汉族,籍贯江西,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2016级美术史专业,师从王锐导师,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关键词】:格林伯格;前卫艺术;庸俗文化;抽象主义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也是这一时期整个西方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之一。格林伯格活跃于二十世纪40年代,从1940年到1942年,其任职《党派评论》的编辑。在1942年至1949年这七年只间,他按期为《国家》杂志撰写艺评。
一、前卫艺术
在格林伯格的《前卫与庸俗》一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個社会,当它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不能证实其独特的形态是无法阻止的时候,就会冲破艺术家与作家们赖以与其观众交流的立定观点。”[1]或许可以说是当一个艺术家失去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缺乏自己的个性,也失去了与观者交流的意义。浙江大学教授沈语冰曾在文章中说过:“格林伯格被说成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主要发言人”。正是他,使得波洛克、罗斯科等美国本土或移民画家的名声登上了世界舞台。格林伯格长久不衰的重要性的真正缘由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今天的艺术界依然为他的观点与训条所困扰。艺术与政治直接挂钩,让艺术完全为政治服务,失去了艺术本身的意义,然而艺术自己的风格的发展,以及创作的格调,这些艺术的主题物却被丢弃了,转而成为欢迎地方性的、暂时的、个人的和恣意的东西的任情狂欢。格林伯格说过:“前卫艺术对本身的不停专业化,它最好的艺术家乃是艺术家的艺术家,最好的诗人乃是诗人的诗人这一事实。”[2]画家直接表达眼睛所看到的现实,把艺术直接简化成情感表达的直接表现,艺术家都比其他普通人更珍惜某些相对的价值,或者说看到不同于别人看到的美。
曾有人在研究格林伯格的生平时指出“格林伯格所说的前卫文化(主要是指前卫艺术,也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于衰朽的资产阶级社会中,但它又反对资产阶级社会,并使自己超然于社会。”这是一种矛盾有统一的一种观点,在资产阶级的兴盛的时期,提出了与资产阶级相反的观点。“前卫艺术为了寻找绝对的形式,所以便出现了‘抽象’或‘非具象’的艺术和诗词。”艺术家或诗人为了把注意力从题材或共同经验转移开来,因此他们就开始关注于自己所从事的艺术的媒介。艺术家们开始关注的不再仅仅是艺术本身,因为艺术史需要跟经济挂钩的,格林伯格接着指出,文化不可能在没有社会根底和固定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发展。“就前卫艺术来讲,这种经济来源是由社会统治阶级中的一个精英阶级提供的,这正是它试图摆脱的,然而又一直通过一条金钱的脐带依附于这个阶级。”[3]前卫艺术真正和重要的功用不是实验,而是发现一条在认识形态混乱与暴力中使得文化得以前行的途径,前卫艺术应该是在荆棘中走出的一条阳关大道,是用一种用艺术阐释的心灵感受,用自己专业化的艺术风格去寻求艺术的阐释高度,去维持艺术的高水准,让艺术保持它的优雅高端。前卫艺术是一种新的创造,它给生活添加了许多新的色彩,但是因为他难以理解所以群众会逃避它而精英们则选择支持它,观众的反作用成为这种艺术的一种简略而具备决定性意义的实验。
二、庸俗文化
“前卫艺术的存在如今广泛遭受到有限的、必然要筛选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腐蚀的威胁。商业化瓦解着前卫艺术的自信、胆量,诱导它转变成学院主义。目前,中国的现代艺术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大部分艺术家向金钱和媒体低头,正在逐步失去他们探索的勇气和方向。”[4]格林伯格所说的“庸俗文化”,是与前卫艺术同时出现的流行的、商业性的艺术或文学。格林伯格认为“庸俗文化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工业革命使西欧和北美的小市民都市化,并建立了所谓通用的文化准绳。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定居于城市,为了提高自己的劳动效率,他们需要学习读书写字,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到城市的闲暇和舒适的生活条件,也没有欣赏到城市传统文化。“他们渴求的不过是唯有某种文化才能提供的转变。”庸俗文化便是通过大量的生产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它是低廉的、是高级产品的翻版,或者说是A货,是重复的,是学院主义的。庸俗文化所带来的巨大效益让很多前卫艺术受到诱惑,动摇了他们的心使他们屈从于这种诱惑,最后损害了真正的文化。格林伯格站在反斯大林的托洛茨基立场上反对庸俗文化,他认为庸俗艺术是虚假的艺术。与之相反,格林伯格经过对前卫艺术与庸俗文化的对比来否认30年代一切主要的美国艺术的形式和风格,如社会现实主义和乡土主义,激励前卫艺术的创造和生产,希望美国能成为像巴黎那样的文化核心,担负起保卫西方文明的角色。或许是因为市场的需求,或许是生活的压力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迎合市场,人云亦云,不再有自己的個性与特征,不同人的画却出现了同一种风格,没有了自己的特色,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偶尔的,而是有趋势的。在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能主宰艺术市场的“专家”,让原本自己独有价值的艺术商业化,其他画家为了生存迎合他们的喜好,久而久之这成为一种主流,有自己独特个性的画家反而被冷落。用通俗一点的语言说就是,如果你特立独行,有自己的风格会被大众说成是“不乖”,不懂社会需要,不被社会所支持,可能会连生活也很拮据,这是造成中国艺术家屈从于金钱的原因。
三、结语
格林伯格把自主批判的理论运用到艺术里,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单具有敏锐的艺术眼光,更重要的是他具备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那就是呼唤并致力于创新发展一个真正的美国艺术流派。批评家应该具有一种宏大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如果艺术家无法摆脱庸俗文化的诱惑,批评家的头脑应该是清醒的,因为他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
注释:
[1]《艺术与文化》 格林伯格著 沈语冰译 广西大学出版社 p3
[2]《艺术与文化》 格林伯格著 沈语冰译 广西大学出版社 p6
[3]《康德,艺术及艺术史:学科的阶段》 马克.奇塔姆
[4]《艺术与文化》 格林伯格著 沈语冰译 广西大学出版社 p21
参考文献:
[1]《艺术与文化》,沈语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康德,艺术及艺术史:学科的阶段》,马克.奇塔姆,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版
[3]《现代主义绘画》,格林伯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前卫艺术在何方?》,格林伯格,杨冰莹译,载《世界艺术》2009年第5期
[5]《走向更新的拉奥孔》,格林伯格
作者简介:朱毓,1993年,性别女,汉族,籍贯江西,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2016级美术史专业,师从王锐导师,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