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民歌艺术特点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lh6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民歌是陕北这幅美好画卷的点睛之笔,它让陕北更加富有自己独特的韵味。要想了解陕北的民歌,人们就要先了解这里的特点和风土人情,进而探索陕北民歌的特点和根源。只有熟悉陕北民歌的特点和代表作,人们才能更好地将其传承和发展。想要更好地了解陕北民歌,人们就要了解它的风格和演唱技巧,全方位地了解和发现陕北民歌独特的风华和美丽。
  一、陕北的地域特点和民歌类型
  (一)陕北的地域特点
  中国的国土非常非常广阔,这里有着大片的土地和资源,孕育着近14亿的炎黄子孙,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俗。陕北地区是有着革命历史的红色圣地,无数的战士、人民在这里为了中国的崛起和美好的新生活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一片充满奇迹的土地,这里正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因其位置处于陕西北边,所以才有了陕北这个名字。这里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域面积达到92521.4平方千米,该地区地面以中生代基岩为地基,再加上一层厚厚的新生代红土和黄土层,最后再经过流水冲刷和土壤风化,就形成了一种新地形。
  (二)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的歌曲样式有吆牛歌、采石歌、打场歌、打夯歌这几种。劳动号子以劳动内容为基础,劳动者根据劳作的节奏旋律而哼唱,在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复杂多变的劳作形式下,劳动号子给劳动者带来了心情的放松和愉快。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歌唱形式,将歌曲演绎得生动形象而富有魅力,同时,歌曲的表现结合了劳动者独特夸张的哼唱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感。劳动号子不仅是一种歌曲,也是陕北人民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代表了陕北人民最真挚的劳动生活。
  (三)信天游
  信天游的表现方式主要有高腔和平腔两种,在民歌的曲风范围中,它属于山歌一类,也就是在山田中哼唱的歌曲。所以,人们又可将其称为“酸曲”或“山曲”,它包含的内容不多,歌词简洁明了,节奏鲜明纯朴,韵调起伏有序,通常每两句作为一个结构体,上下句押韵或者不隔句的押韵。大多是以七个字到十个字作为一句。曲调高亢悠扬,粗犷豪放,有极为浓厚的抒情色彩。它在陜北民歌中最能体现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民间有一句歌词叫做:“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咱们穷人就无法解忧愁。”
  信天游包含了非常大的信息量,涉及的内容也多,曲调样式有多种,在人民群众中非常受欢迎。在信天游的歌曲信息中,一般都与婚姻嫁娶、自由恋爱、生活状况以及反封建的社会思想等有关。此外,有的是表现在孤独的漫长旅途中游子对生活痛苦的抒发或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有的表达了劳动人民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对阳光生活的无限向往。信天游表达了陕北广大人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创作者大多都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地即兴创作。
  笔者认为,在漫天飞舞的黄沙中,陕北人民随风高歌,高亢优美的歌声像从天上飘来一样遍及黄土高坡,所以它才叫信天游。这个极其美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是生活在遍地黄土中的乐趣。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信天游也悄悄地发生改变,它不仅代表了劳动人民的个人喜怒哀乐,同时还反映了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进而才有了一系列歌颂祖国、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历史歌曲。信天游是陕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精华。
  二、陕北名歌的代表作
  人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陕北民歌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早已走出了国门,面向世界。陕北民歌中有许多代表作,如《兰花花》《走西口》《东方红》《赶牲灵》《西部放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五哥放羊》等。
  三、陕北民歌的风格和演唱技巧
  (一)陕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陕北民歌的特色往往体现在语言风格的不同变化上,其歌词是从陕北方言逐渐演变而来的,其中运用了比兴和叠词的修辞方法,其歌词风格非常独特,而且形象生动,内涵丰富。陕北民歌的歌词富有表现力,自然清新,真实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社会生活,语言鲜明,充满趣味。例如,歌词“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这句歌词就采用了陕北方言中独特的叠词写法,表达了心中难和对方亲近的伤心之情,歌词直白却直击内心;“只估划山红雀儿往高飞,不估划落在个山根低”等歌词,虽然有人会觉得实在是太土了,但是它有一种原生态的质朴美感。除了言辞之外,陕北方言浓厚的发音也为陕北民歌镀上了一层独特的魅力之色,浓厚的方言配上豪爽的陕北民歌简直就是绝配。例如,网上有一位陕北民歌的歌唱家用陕北方言唱了一首陕北味儿的《演员》,原唱者薛之谦听了也为其转发宣传,可见陕北方言的趣味和亲切。
  陕北民歌具有朴实的语言风格,其中的句式安排也比较有吸引力,句式结构主要呈现两句一体的形式,上句与下句衔接在一起。常见的句式结构有:重复式结构,就是指相连的两句完全一样,可以稍作改变,但是变化不能太大;对比式结构,结构形式不同,仅仅起对比的作用;变奏式结构,是指两句之间变化不大,旋律调式也可以相同。陕北民歌最突出的结构特点就是两句一体,正是这样的句式才让陕北民歌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二)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
  1.平腔唱法
  通俗来讲,平腔唱法就是白嗓音演唱,也可以通过真声和假声的结合来实现,歌曲的音区有不同程度的差别,真声和假声的演唱分配就可以据此进行合理调节。在陕北民歌的演唱中,真嗓演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保持匀速的慢拍节奏,此时歌曲的旋律就表现悲伤、安静的情绪;第二种是有韵律感的快拍节奏,这种歌曲就表现出欢快、激烈的情绪,但是音域不够宽,旋律起伏不大。如果歌曲的节奏很强,跨度很大,就会直接跳过音程,此时真嗓演唱通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借助假声来进行歌唱,真假结合将歌曲很好地演唱出来。在信天游中,长音分布较广,采用假声的方式可以使歌曲演唱更富有情绪表现力。例如,在一些歌曲的演唱中,演唱者需要将真音和假音结合在一起,根据歌曲的音域范围合理安排真假音,使其衔接自然,而合理地运用真假声可以让陕北民歌得到更好的诠释。此外还有一种甩腔唱法,它主要是通过假声的方式来表现的,具体方法就是保持长音不变,在后面衔接一个音调更高的装饰音,使歌曲听起来更有穿透力,更加华丽。例如,《兰花花》的第一句就采用甩腔唱法,很好地表达了一种赞美之情。
  2.直音唱法
  在一般的陕北民歌中,爽快与豪放一直是歌曲极力表现的主题。对于陕北人来说,天生直爽的个性引领陕北民歌音乐向新时代前进,旋律变化丰富多样,其中很多中长音都以直音唱法为主。在陕北民歌的音韵中,直音与长音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直音都不会保持不变,增加渐强的效果可以使音乐听起来更富有魅力。例如,《脚夫调》中的很多音都运用直音唱法。直音唱法对陕北民歌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3.衬词衬腔唱法
  该唱法在陕北民歌中随处可见,不仅有通俗的叹调和助词,还包含历史逐渐演变留下来的衬词,衬词的唱法很重要,不仅要求轻盈流畅,也要求声线处理注重细节。衬词衬腔主要被运用在正词的核心位置,达到渲染的效果,比如,“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呦)红(个)艳艳”中,打着括号的就是衬词衬腔。还有一种就是出现在歌词的句子末尾,如《小寡妇上坟》等。此外,有一种是在一些娱乐性高的歌曲后面添加分段的衬词和衬腔,互相比较之下,使之成为单独的乐段旋律,让歌曲内涵更加
  丰富。
  四、结语
  陕北的民歌像一碗浓浓的烈酒,看着像白开水一样淳朴,但其实只有喝下去了才知道其中的美妙,它像白酒一样浓香诱人,喝下去火辣辣的一片,让人迷醉。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任何一种思想感情,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它就代表人们的生活。无论是站在高高的大山之上,还是走在九里里的山旮沓,或者奔走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随着大风刮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笔者热爱陕北民歌,爱它的狂野,爱它的爽利,爱它的朴实无华,爱它的勇敢表达。希望陕北民歌可以继续发扬光大,在艺术的长河里搏风击浪,扬帆远航。
  (汉口学院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衣水,出生于1980年1月。曾在《湖南文学》《福建文学》《草原》《安徽文学》《新疆文学》《西部》《中华文学》《创作与评论》《阳光》《山东文学》《当代小说》《延安文学》《小说月刊》《躬耕》《牡丹》《黄金时代》等国内外大型文学报刊发表小说若干。著有小说、传记、影视剧本多部。现居郑州,《三悦文摘》主编。  一  王祥河属于典型的季节河,这种河流在北方屡见不鲜。  冬春季节,站在西马岭仅剩半拉的拱型寨门下
期刊
刘同俊,男,80后,河南新县人,作品刊于《金田》《安徽文学》。  01  一觉醒来之后,我坐在北方一个古城南湖的游舫船舷上,疾风暴雨正按照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的方式来袭,此刻,我的身边是一群老乡,他们吹笙奏乐,倾注着青年时代相逢的一腔好感。在这里,我是一个陌生的行者,没有人懂我,没有人陪我,我独自看着年轻的恋人卿卿我我,看着广袤的湖堤升腾起一挂龙翔的迹象,听着同样惆怅的白鹭鸶引颈而歌。  我到北方,
期刊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与《彷徨》包含了对礼教、启蒙的多重反思,本文从《狂人日记》出发,梳理相关作品,探寻鲁迅从宗法伦理批判到对启蒙理性批判的转变。笔者把《呐喊》《彷徨》的多个文本统一纳入到研究视野中,对其内在逻辑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切入点来把握鲁迅的内部世界,分析从宗法伦理批判到对启蒙理性批判的转变之路。  一、“黑暗世界”的形成、独立和进入  在阐释鲁迅思想如何从宗法伦理批判转入对启蒙理性批判时,人
期刊
《白鹿原》被称为记录中国人心灵和传统分化变迁的一部史诗,聚焦关中平原白、鹿两个家族跨越几代的各种社会政治环境中的恩怨纠葛,其人物丰满、线索复杂,曾经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西安市第一秦腔剧团曾在2001年将小说《白鹿原》改编成同名现代秦腔戏。2002年,由石良改编、李志武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本《白鹿原》发行。2005年,经过总政话剧团著名编剧孟冰的改编,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林兆华将《
期刊
马浩,江苏邳州人,现居南京。作品见《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延河》《雨花》《牡丹》《读者》等海内外数百家报刊。著有文集《指间的沙》《给窗口加块玻璃》《万物有灵》《都将诗情付酩酊》等。  镇尺  镇尺,又称镇纸。大凡沾染点文气的东西往往会给人文质彬彬的感觉,镇尺却是另类,镇尺的本质是镇压,有用武的意思,用时髦的话说,是“文汉子”。  书房中,有时我会对着镇尺发呆,纷杂的有趣的想法就在这呆想中生发开
期刊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构造了“月亮”意象,他利用这一意象诠释了西方文化领域的现代主义。这一诠释不仅完成了对传统的颠覆,同时又实现了西化之路——对月亮颠狂意象的借鉴。  《新青年》杂志1918年第4卷第5号上刊登了鲁迅的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领域没有现代体式创作白话短篇小说的历史空白。文中以“今天晚上有很好的月光”作为开头,不仅颠覆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月亮意象,也引发出狂人对当时
期刊
“体性”一词最早见于《国语·楚语上》,“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于手母毛脉,大能掉小,故变而不勤”,意为“身体”;法家的《商君书·错法》则进一步将其表意为“禀性”,“夫圣人之存体性,不可以易人”;《庄子·天地》也提到“体性”概念,“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成玄英作疏“悟真性而抱精淳,混嚣尘而游世俗者,固当江海苍生,林薮万物,鸟兽不骇,人岂惊哉”,意为“体悟真性”。由此可
期刊
漫漫数千年,泱泱中华一路走来,一路沧桑,一路辉煌。盛唐万国来朝的繁华,两宋琴棋书画的风雅,文人墨客的吟咏抒怀,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旌旗猎猎的肃杀征战,或凝成诗,或聚成词,一字一句,跟随着历史的年轮,时间的轨迹,向我们诉说着几千年前华夏大地的物华天宝。  站在盛唐的大兴宫之巅,我看见那个风流倜傥,惊才绝艳的大诗人,从川蜀大地走來,欣赏“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月光洒落,为他平添几分才情,勾
期刊
张中儒,1962年生于山西省平遥。1992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吴道子神笔绘嘉陵》,2002年连载长篇小说《天下第一号》,目前已发表小说及散文二十余篇。  这株唐柏的来历,被刻在一块入土千年又重见天日的唐碑上,它与慈云寺同龄,碑文写于唐文宗太和元年,由一位法号慧显的长老所书。碑文记述了慈云寺的建造过程,唐柏也记录在内,它原本是一棵长在寺旁崖壁处的幼柏,由慧显和尚移植而来。  红墙碧瓦的慈云寺,最初的规
期刊
潮汕地区文化灿烂,在各种民族融合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文化差异带来文化碰撞。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的冲撞、融合,使潮汕文化形成一个特殊体。在宗祠、神祠等的统治基础下,潮汕人民形成“唯灵则信、泛信不专”的信仰特征,信仰仪式不仅带有以血缘、统治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特征,还具有重要的集体精神寄托作用,成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着重讲述道家的“贵生恶死”思想对潮汕地区祭拜仪式的影响,从而为潮汕文化的研究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