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高职高专教育为例,介绍了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和基于该模式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以“一个核心、三大发动机、四轮驱动”阐述八项原则框架。对照八项原则阐述了基于八项原则的教育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教学质量管理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 过程方法 持续改进
一、引言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世纪要靠高质量的人才。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国政府多次强调要重视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如何,评估是方法之一。我国虽然早在1985年就开始了高等教育评估,但是高职高专教育的评估最早只能追溯到1994年。高职高专教育评估,其核心问题是提高和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国内外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全球包括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超过500所学校和教育机构通过了IS09000认证,国内也有10余家教育机构通过。在高职院校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坚持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能够有效地管理教学质量,达到高职高专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
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1.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如图1所示。质量管理体系,整个过程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中间的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是一个PDCA循环。通过PDCA(计划、执行、检查、整改)循环达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换句话说,就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如果认为达到最好,满足现状,那就停止了改进。市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摩托罗拉被谷歌收购、诺基亚被微软收购、IBM个人PC业务被联想收购,“一切皆有可能”。不要怕起点低,只要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肯定能够达到客户满意。
参照图1所示模式,构建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教学质量管理也是在顾客需求与顾客满意之间,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
2.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八项原则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一批质量管理专家花了1年的时间埋头整理和研究、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与精髓、质量管理的一般性规律,也是组织管理的普遍原则,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所有组织指导质量管理的八大法宝。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框架要点为:一个核心;三大发动机;四轮驱动(如图3所示)。
一个核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三大发动机: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体系运行的驱动力全部来源于此。
四轮驱动: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三、基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教学质量管理
1.一个核心。
1.1原则一:以客户为关注焦点。质量管理体系“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体系的运行就是整合人、机、料、法、环、测等各要素,达到客户满意的目的。要想做到以客户为关注焦点,必须做到如下八条:领导层思想和认识得到统一;组织设有与顾客沟通的渠道;组织方针和发展战略紧扣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全体员工已经理解并接受此原则;方针、程序、要求、过程都体现这一原则;调查、识别、分析、评价顾客的需求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以客户为关注焦点”已纳入了管理评审中,定期进行评审并加以改进;对顾客的抱怨处理及时,少有诉之法庭的事,顾客满意度呈上升趋势。
1.2高职高专的客户需求。组织依存于客户。对于高职院校,只有作为直接客户的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关注学校,学校才能生存与发展。学校也只有以客户为关注焦点,才能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不失去客户。所以“从教育产出、教育效果测度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 最为直观,用“人才培养、办学成效、社会服务和社会声望” 等指标来表征其内涵。人才培养,评价指标有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平均起薪度、毕业3年~5年成为技术骨干人数的百分比、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的百分比等为;办学成效,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科学技术研究、服务及其师资成长与禀赋等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质量的状态。社会服务,主要指高职院校对相关行业企业的科学技术咨询、专门人员的培训以及与所在区域、社区的文化共建等。社会声誉,是社会对高职院校认知度、美誉度的衡量标尺,办得好的院校的教育质量输出一般会带来较高的社会声誉。
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才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教育质量,使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客户满意,实现多方共赢。
2.三大发动机。
2.1原则二:领导作用。
(1)领导作用。领导是领头雁,而非牧羊人;是船长,而非船员。领导要做好四件事情:战略层面,确定与检讨企业的远景规划,作好组织的领路人;人才层面,要做好吸引激励和培养工作,与组织成员建立互信的关系;管理层面,要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充足的资源、培训及适宜的环境;制度层面,规范制度,兑现承诺。
(2)高职高专的领导作用。要确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一把手”责任制。教学质量监控第一责任人是“指挥棒”,是教学质量监控活动的策划者、领导者和推动者;根据全员参与的原则,各级领导必须配合教学质量监控第一责任人,奏好教学质量这个协奏曲。
领导作用体现在:一是总体谋划、顶层设计,建立有本校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二是明确目标、权责清晰、奖罚分明、统一思想、协调行动;三是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第一项任务,要立足本校实际,放眼国内外,综合纵向、横向各维度。顶层设计内容包括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改革、质量工程建设等,并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第二项任务,要制定各岗位职责和权限,明确检查和奖惩机制,并贯彻实施,这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得以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的关键。第三项任务,要关心员工,提供培训、晋升机会,为员工创造“公平、公正,为共同愿景而奮斗”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2.2原则三:全员参与。
(1)全员参与。组织的质量管理是通过各职能各层次人员参与产品实现及支持过程来实施的,人人充分参与,是组织良好运行的必然要求,是组织获得最大收益的必然保障。各阶层员工是企业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全员参与是实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前提条件之一。全员参与需发挥团队精神。任何人都是企业的有机部件,质量是企业员工共同的责任。全员参与不是简单叠加,要追求1+1>2的效果。全员参与 = 明确目标 + 可预见的绩效。组织越是关注员工,员工越能积极参与,越能使员工满意。
(2)高职高专的全员参与。全员参与分为校内校外两个层面。校内层面,要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层面、每个子系统。做到人人关心教学质量,个个做好本职工作,全员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只有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各单位协调一致,才能建立起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校外层面,除需要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外,还要吸纳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监督,建立一个全员质量监控体系。
2.3原则四:过程方法。
(1)过程方法。过程方法即是对过程网络的一种管理办法,它要求组织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过程方法要求按照PDCA的方法进行流程化的管理,主要步骤有:策划、评审、实施、验证、分析、改进等。主要工具是乌龟图。乌龟图遵循所有管理体系都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这样“客户满意”成了乌龟的头,“客户需求”则是乌龟的尾。按照“过程”涉及的人、机、料、法、环、测全要素法则,乌龟的四肢分别是:谁?——具有资质的管理者和作业人员(对应“人”的要素);使用什么方式?——场地、材料、设备、装置(对应“机、料、环”的要素);如何做?——作业指导书、方法、程序(对应“法”的要素);什么结果?——绩效指标(对应“测”的要素)。
(2)高职高专的过程方法。教学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把过程控制由“事后把关型”转为“事前预防型”。通过事前预防的过程控制,将教学质量问题解决在它产生之前,使之沒有发生的机会;或萌芽状态,解决起来较为容易。这样,使教育教学全过程,特别是主要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及其“接口”,都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3.四轮驱动。
3.1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1)管理的系统方法。多个相关联过程方法的结合使用。研究单过程的运用的是过程方法,研究多过程的运用的是系统方法。运用管理的系统方法于质量管理中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为质量管理设定方针目标;采用过程方法;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管理的组织系统;理解和把握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管理;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注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问五个为什么;不断考虑组织新的目标或新的发展战略,并以此对质量管理系统进行改进或创新。
(2)高职高专管理的系统方法。教学质量管理应是一个由人、机、料、法、环、测等诸多要素构成的多层次复杂系统,不能孤立地对某一环节、某一要素进行管理,而应树立系统整体观,站在学生、学校、社会“一盘棋”的全局高度,把专业设置、招生、教学、科研、后勤服务、就业、质量反馈等环节所涉及的多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管理和决策,充分发挥整体大于部分的优势。这样,教学质量管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协调运作并发挥模式的功能作用,实现质量目标的效果最佳、效率最高。TS16949里面的先期产品质量策划(APQP)就是典型的系统方法。
3.2原则六:持续改进。
(1)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企业的永恒目标,通过PDCA循环实现。PDCA循环不停地转动,每转动一周提高一步;每次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公司的管理水平才能不断地提高。要求确保持续改进的机制和方法(如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提高持续改进的渠道(如管理评审和内审),设定目标以指导、测量和跟踪持续改进。
(2)高职高专的持续改进。学校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把持续改进和创新的理念融入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始终做到“策划-执行-检查-改进”的动态循环(即PDCA循环),促进教学质量管理从静态的“检测把关型”向动态的“持续改进型”转变。并在周期与周期之间实现连续不断性和循环上升性,建立起自我发现问题、自我纠正问题、自我完善问题的体制。这样的体制,让学校有了一定的自我修复和免疫能力,有了持续改进的基因。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来保证全面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长期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控制计划(CP)、8D报告就是PDCA循环、持续改进的具体运用。
3.3原则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1)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的。确保获得的信息或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全面;采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数据;根据分析数据的结果作出决策并采取措施。反对“靠经验”,“凭感觉”,“拍脑袋”。企业战略要基于企业内部资源的SW(优势、劣势)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OT(机会、挑战)分析,即统称为SWOT分析法。
(2)高职高专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学校进行专业或课程设置、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事实进行决策。要重视档案建设,档案就是教学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和证据,档案就是数据。接受过教学评估的人都恨平时积累的支持材料太少,因为无法证明做过某些工作或取得某些成果,更无法发现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更无从谈起。要善于使用各种质量工具,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永久措施。
3.4原则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企业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供方产品组成组织产品的一部分;把供方作为企业的资源;辅导供方,建立同盟体系,营造三赢局面。用当前最时髦的话讲就是“和谐与共赢”。与供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确保其在早期参与确立合作开发以及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求。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承诺让顾客满意并持续改进。 (2)高职高专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正如被写入联合国决议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高层曾明确表态,“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这也是一种系统思维,教育的各相关方应互利共存、共同发展,构建社会命运共同体。高校供方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供方指学生来源供方(中学)、教学设施建设供方(建筑商)、教学仪器供方(供货商)等;广义的供方指提供“产品”的整个社会组织。学校要以客户为关注焦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融入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人才要求。教学质量管理始于客户需求,为用人单位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终于客户满意。
四、结语
学校和教育机构并不特殊,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同样适用于教育质量管理。采用基于過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可以建立起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一个核心、三大发动机、四轮驱动”的八大原则框架有助于理解和运用质量管理精髓。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综合理解、灵活运用,不能失之偏颇。PDCA循环、持续改进是教育质量管理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李丽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评价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7年5月18日.
[2]柳炳桃,学校管理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5月1日.
[3]荣长海 高文杰等,关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2月29日.
[4]张进等,IS09000“八项原则”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中的运用[J],重庆: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第27卷,第2期.
[5]房元辉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ISO9000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应用研究[J],黑龙江: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第1期,总第249期.
[6]黄祥,构建基于ISO9001标准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新体系的研究,山东:菏泽学院学报,2014年10月,第36卷第5期.
[7]黄文明,过程方法与教学过程审核——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J],湖北:读书文摘,2016年第26期.
作者简介:黄文明,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虚拟仪器、神经网络控制、机器视觉、电子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
关键词: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教学质量管理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 过程方法 持续改进
一、引言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世纪要靠高质量的人才。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国政府多次强调要重视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如何,评估是方法之一。我国虽然早在1985年就开始了高等教育评估,但是高职高专教育的评估最早只能追溯到1994年。高职高专教育评估,其核心问题是提高和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国内外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全球包括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超过500所学校和教育机构通过了IS09000认证,国内也有10余家教育机构通过。在高职院校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坚持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能够有效地管理教学质量,达到高职高专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
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1.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如图1所示。质量管理体系,整个过程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中间的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是一个PDCA循环。通过PDCA(计划、执行、检查、整改)循环达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换句话说,就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如果认为达到最好,满足现状,那就停止了改进。市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摩托罗拉被谷歌收购、诺基亚被微软收购、IBM个人PC业务被联想收购,“一切皆有可能”。不要怕起点低,只要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肯定能够达到客户满意。
参照图1所示模式,构建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教学质量管理也是在顾客需求与顾客满意之间,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
2.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八项原则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一批质量管理专家花了1年的时间埋头整理和研究、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与精髓、质量管理的一般性规律,也是组织管理的普遍原则,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所有组织指导质量管理的八大法宝。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框架要点为:一个核心;三大发动机;四轮驱动(如图3所示)。
一个核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三大发动机: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体系运行的驱动力全部来源于此。
四轮驱动: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三、基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教学质量管理
1.一个核心。
1.1原则一:以客户为关注焦点。质量管理体系“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体系的运行就是整合人、机、料、法、环、测等各要素,达到客户满意的目的。要想做到以客户为关注焦点,必须做到如下八条:领导层思想和认识得到统一;组织设有与顾客沟通的渠道;组织方针和发展战略紧扣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全体员工已经理解并接受此原则;方针、程序、要求、过程都体现这一原则;调查、识别、分析、评价顾客的需求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以客户为关注焦点”已纳入了管理评审中,定期进行评审并加以改进;对顾客的抱怨处理及时,少有诉之法庭的事,顾客满意度呈上升趋势。
1.2高职高专的客户需求。组织依存于客户。对于高职院校,只有作为直接客户的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关注学校,学校才能生存与发展。学校也只有以客户为关注焦点,才能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不失去客户。所以“从教育产出、教育效果测度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 最为直观,用“人才培养、办学成效、社会服务和社会声望” 等指标来表征其内涵。人才培养,评价指标有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平均起薪度、毕业3年~5年成为技术骨干人数的百分比、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的百分比等为;办学成效,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科学技术研究、服务及其师资成长与禀赋等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质量的状态。社会服务,主要指高职院校对相关行业企业的科学技术咨询、专门人员的培训以及与所在区域、社区的文化共建等。社会声誉,是社会对高职院校认知度、美誉度的衡量标尺,办得好的院校的教育质量输出一般会带来较高的社会声誉。
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才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教育质量,使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客户满意,实现多方共赢。
2.三大发动机。
2.1原则二:领导作用。
(1)领导作用。领导是领头雁,而非牧羊人;是船长,而非船员。领导要做好四件事情:战略层面,确定与检讨企业的远景规划,作好组织的领路人;人才层面,要做好吸引激励和培养工作,与组织成员建立互信的关系;管理层面,要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充足的资源、培训及适宜的环境;制度层面,规范制度,兑现承诺。
(2)高职高专的领导作用。要确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一把手”责任制。教学质量监控第一责任人是“指挥棒”,是教学质量监控活动的策划者、领导者和推动者;根据全员参与的原则,各级领导必须配合教学质量监控第一责任人,奏好教学质量这个协奏曲。
领导作用体现在:一是总体谋划、顶层设计,建立有本校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二是明确目标、权责清晰、奖罚分明、统一思想、协调行动;三是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第一项任务,要立足本校实际,放眼国内外,综合纵向、横向各维度。顶层设计内容包括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改革、质量工程建设等,并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第二项任务,要制定各岗位职责和权限,明确检查和奖惩机制,并贯彻实施,这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得以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的关键。第三项任务,要关心员工,提供培训、晋升机会,为员工创造“公平、公正,为共同愿景而奮斗”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2.2原则三:全员参与。
(1)全员参与。组织的质量管理是通过各职能各层次人员参与产品实现及支持过程来实施的,人人充分参与,是组织良好运行的必然要求,是组织获得最大收益的必然保障。各阶层员工是企业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全员参与是实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前提条件之一。全员参与需发挥团队精神。任何人都是企业的有机部件,质量是企业员工共同的责任。全员参与不是简单叠加,要追求1+1>2的效果。全员参与 = 明确目标 + 可预见的绩效。组织越是关注员工,员工越能积极参与,越能使员工满意。
(2)高职高专的全员参与。全员参与分为校内校外两个层面。校内层面,要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层面、每个子系统。做到人人关心教学质量,个个做好本职工作,全员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只有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各单位协调一致,才能建立起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校外层面,除需要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外,还要吸纳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监督,建立一个全员质量监控体系。
2.3原则四:过程方法。
(1)过程方法。过程方法即是对过程网络的一种管理办法,它要求组织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过程方法要求按照PDCA的方法进行流程化的管理,主要步骤有:策划、评审、实施、验证、分析、改进等。主要工具是乌龟图。乌龟图遵循所有管理体系都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这样“客户满意”成了乌龟的头,“客户需求”则是乌龟的尾。按照“过程”涉及的人、机、料、法、环、测全要素法则,乌龟的四肢分别是:谁?——具有资质的管理者和作业人员(对应“人”的要素);使用什么方式?——场地、材料、设备、装置(对应“机、料、环”的要素);如何做?——作业指导书、方法、程序(对应“法”的要素);什么结果?——绩效指标(对应“测”的要素)。
(2)高职高专的过程方法。教学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把过程控制由“事后把关型”转为“事前预防型”。通过事前预防的过程控制,将教学质量问题解决在它产生之前,使之沒有发生的机会;或萌芽状态,解决起来较为容易。这样,使教育教学全过程,特别是主要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及其“接口”,都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3.四轮驱动。
3.1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1)管理的系统方法。多个相关联过程方法的结合使用。研究单过程的运用的是过程方法,研究多过程的运用的是系统方法。运用管理的系统方法于质量管理中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为质量管理设定方针目标;采用过程方法;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管理的组织系统;理解和把握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管理;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注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问五个为什么;不断考虑组织新的目标或新的发展战略,并以此对质量管理系统进行改进或创新。
(2)高职高专管理的系统方法。教学质量管理应是一个由人、机、料、法、环、测等诸多要素构成的多层次复杂系统,不能孤立地对某一环节、某一要素进行管理,而应树立系统整体观,站在学生、学校、社会“一盘棋”的全局高度,把专业设置、招生、教学、科研、后勤服务、就业、质量反馈等环节所涉及的多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管理和决策,充分发挥整体大于部分的优势。这样,教学质量管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协调运作并发挥模式的功能作用,实现质量目标的效果最佳、效率最高。TS16949里面的先期产品质量策划(APQP)就是典型的系统方法。
3.2原则六:持续改进。
(1)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企业的永恒目标,通过PDCA循环实现。PDCA循环不停地转动,每转动一周提高一步;每次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公司的管理水平才能不断地提高。要求确保持续改进的机制和方法(如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提高持续改进的渠道(如管理评审和内审),设定目标以指导、测量和跟踪持续改进。
(2)高职高专的持续改进。学校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把持续改进和创新的理念融入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始终做到“策划-执行-检查-改进”的动态循环(即PDCA循环),促进教学质量管理从静态的“检测把关型”向动态的“持续改进型”转变。并在周期与周期之间实现连续不断性和循环上升性,建立起自我发现问题、自我纠正问题、自我完善问题的体制。这样的体制,让学校有了一定的自我修复和免疫能力,有了持续改进的基因。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来保证全面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长期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控制计划(CP)、8D报告就是PDCA循环、持续改进的具体运用。
3.3原则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1)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的。确保获得的信息或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全面;采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数据;根据分析数据的结果作出决策并采取措施。反对“靠经验”,“凭感觉”,“拍脑袋”。企业战略要基于企业内部资源的SW(优势、劣势)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OT(机会、挑战)分析,即统称为SWOT分析法。
(2)高职高专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学校进行专业或课程设置、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事实进行决策。要重视档案建设,档案就是教学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和证据,档案就是数据。接受过教学评估的人都恨平时积累的支持材料太少,因为无法证明做过某些工作或取得某些成果,更无法发现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更无从谈起。要善于使用各种质量工具,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永久措施。
3.4原则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企业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供方产品组成组织产品的一部分;把供方作为企业的资源;辅导供方,建立同盟体系,营造三赢局面。用当前最时髦的话讲就是“和谐与共赢”。与供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确保其在早期参与确立合作开发以及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求。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承诺让顾客满意并持续改进。 (2)高职高专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正如被写入联合国决议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高层曾明确表态,“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这也是一种系统思维,教育的各相关方应互利共存、共同发展,构建社会命运共同体。高校供方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供方指学生来源供方(中学)、教学设施建设供方(建筑商)、教学仪器供方(供货商)等;广义的供方指提供“产品”的整个社会组织。学校要以客户为关注焦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融入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人才要求。教学质量管理始于客户需求,为用人单位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终于客户满意。
四、结语
学校和教育机构并不特殊,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同样适用于教育质量管理。采用基于過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可以建立起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一个核心、三大发动机、四轮驱动”的八大原则框架有助于理解和运用质量管理精髓。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综合理解、灵活运用,不能失之偏颇。PDCA循环、持续改进是教育质量管理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李丽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评价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7年5月18日.
[2]柳炳桃,学校管理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5月1日.
[3]荣长海 高文杰等,关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2月29日.
[4]张进等,IS09000“八项原则”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中的运用[J],重庆: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第27卷,第2期.
[5]房元辉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ISO9000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应用研究[J],黑龙江: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第1期,总第249期.
[6]黄祥,构建基于ISO9001标准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新体系的研究,山东:菏泽学院学报,2014年10月,第36卷第5期.
[7]黄文明,过程方法与教学过程审核——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J],湖北:读书文摘,2016年第26期.
作者简介:黄文明,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虚拟仪器、神经网络控制、机器视觉、电子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