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高年级数学对在学的小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尤其一些在小学低年级时数学就不怎么样好的后进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难度的增加,因材施教的措施更不上,就变得对数学越来越没有兴趣。即便对教学者而言,也存在着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尽快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是所学者在整体上都有一个质的进步。笔者认为,要做到这点,需在这几方面下功夫。
一、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教学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所做之事毫无兴趣,那么即便花再大的气力,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本来数学就不怎么好的学生,就成了搞好数学教学效果的大问题。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该采取这么几项具体的教学措施:
1.从生活实际出发
数学本来就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门学科,和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但不容否认的是,由于教学者的认识误区以及其他原因,使学生误认为学数学只要学到会算账就可以了,没必要学什么圆的面积、方程之类离日常生活看起来比较远的东西。当然毋庸置疑的是,我们课本中所列举的一些数学事例,确实和具体教学者所在之地的实际情况有这样那样的差距,是知识面还比较狭窄的小学生理解起来觉得比较遥远,甚至费解。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这么做,对一些有略微故事情节的,可以从讲故事入手,再带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讲圆的面积时,我就拿了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篮球,然后指着这两个“数学教具”给学生讲什么是圆的半径,什么是圆周率,怎样算圆的面积。在讲圆柱体时,我就剪了一个长方形,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做成圆筒,再拉开,让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其实就是一个长方形,再用胶带纸粘住,又剪了两个大小相等,直径和刚才那个圆筒吻合的圆纸片,做成一个圆柱。然后给学生讲圆柱的表面积由哪几部分构成,应该怎样求。由于例子的亲近和直观,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效果很好。
2.变抽象为具体
还有就是在讲解相对抽象的数学问题时,引入身边的具体事例作为例子,使学生觉得直观,触手可及,以此来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给学生讲授“简单的方程”这一章内容时,就在课堂上搬出天平秤,把抽象的方程比喻为天平,再通过实际操作,给学生讲解方程原理和具体的运算方法,变抽象为具象,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理解的比较透,那么,其效果自然也就不错。
当然,所举事例必须切合教学主题,不可风马牛不相及,否则,弄巧成拙,更加是学生感到费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3.活跃的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我记得给六年级学生讲正负数时,我举的例子是我们班同学王飞意外地得到一百元钱,那么这是收入,我们把它规定为正的;可由于他太高兴了,在回家时在路上跳来跳去,结果又把这一百元钱给弄丢了,这是损失,应为负的。两者由于数字相等,正负相抵,结果仍得零。这样的例子,是同学们在会心一笑,甚至哈哈大笑的同时,也对正负数有了一个具象的理解,效果不错。为了把握住课堂气氛的尺度和火候,就需要教学者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还要有较好的组织能力,使课堂活而不乱,有序地按教学目的进行。要做到这点,需要老师具备那么一点幽默,用风趣的语言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夯实学生的具体运算能力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数学比较差的后进生,别说有什么数学逻辑思维,就连基本的运算能力都比较差。这里有几个因素导致这种状况。一是粗心,有些学生在小学低年级时,就养成了大而化之,做题粗造的不良习惯。在做题时,要么丢掉小数点,要么把5看成3。二是基础差,有些基本的数学运算次序原本就比较模糊,例如,在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中,连先算乘除,然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这样基本的运算顺序都不知道,结果可想而知。
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学者不怕辛劳,给那些差生以扎扎实实的训练,把这方面欠缺的环节补上去,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这方面,具体的,还可以团结同学,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让优秀生帮扶后进生,是整个班级体能够进步。
正因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最后都要落实到具体的运算结果上,所以这一点不可忽视,后进生之所以数学差,除去解题的思路,有相当一部分是基本的运算能力并不高,致使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三、以培养数学思维为核心
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因为小学高年级,学生们已初具分析能力,我们的教学目的,我认为也要把教学的核心放在这上面,使学生具备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而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如果我们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每遇问题,都有着正确的解答思路,那我认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成果就是满意的,否则,遇到和所学题型稍微有点出入的问题,就又一筹莫展了。
总之,数学教学,关键在活,不论采取哪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要切实可行,通俗易懂,都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为旨归,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否则,都只是空谈而已。
一、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教学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所做之事毫无兴趣,那么即便花再大的气力,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本来数学就不怎么好的学生,就成了搞好数学教学效果的大问题。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该采取这么几项具体的教学措施:
1.从生活实际出发
数学本来就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门学科,和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但不容否认的是,由于教学者的认识误区以及其他原因,使学生误认为学数学只要学到会算账就可以了,没必要学什么圆的面积、方程之类离日常生活看起来比较远的东西。当然毋庸置疑的是,我们课本中所列举的一些数学事例,确实和具体教学者所在之地的实际情况有这样那样的差距,是知识面还比较狭窄的小学生理解起来觉得比较遥远,甚至费解。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这么做,对一些有略微故事情节的,可以从讲故事入手,再带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讲圆的面积时,我就拿了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篮球,然后指着这两个“数学教具”给学生讲什么是圆的半径,什么是圆周率,怎样算圆的面积。在讲圆柱体时,我就剪了一个长方形,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做成圆筒,再拉开,让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其实就是一个长方形,再用胶带纸粘住,又剪了两个大小相等,直径和刚才那个圆筒吻合的圆纸片,做成一个圆柱。然后给学生讲圆柱的表面积由哪几部分构成,应该怎样求。由于例子的亲近和直观,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效果很好。
2.变抽象为具体
还有就是在讲解相对抽象的数学问题时,引入身边的具体事例作为例子,使学生觉得直观,触手可及,以此来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给学生讲授“简单的方程”这一章内容时,就在课堂上搬出天平秤,把抽象的方程比喻为天平,再通过实际操作,给学生讲解方程原理和具体的运算方法,变抽象为具象,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理解的比较透,那么,其效果自然也就不错。
当然,所举事例必须切合教学主题,不可风马牛不相及,否则,弄巧成拙,更加是学生感到费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3.活跃的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我记得给六年级学生讲正负数时,我举的例子是我们班同学王飞意外地得到一百元钱,那么这是收入,我们把它规定为正的;可由于他太高兴了,在回家时在路上跳来跳去,结果又把这一百元钱给弄丢了,这是损失,应为负的。两者由于数字相等,正负相抵,结果仍得零。这样的例子,是同学们在会心一笑,甚至哈哈大笑的同时,也对正负数有了一个具象的理解,效果不错。为了把握住课堂气氛的尺度和火候,就需要教学者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还要有较好的组织能力,使课堂活而不乱,有序地按教学目的进行。要做到这点,需要老师具备那么一点幽默,用风趣的语言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夯实学生的具体运算能力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数学比较差的后进生,别说有什么数学逻辑思维,就连基本的运算能力都比较差。这里有几个因素导致这种状况。一是粗心,有些学生在小学低年级时,就养成了大而化之,做题粗造的不良习惯。在做题时,要么丢掉小数点,要么把5看成3。二是基础差,有些基本的数学运算次序原本就比较模糊,例如,在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中,连先算乘除,然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这样基本的运算顺序都不知道,结果可想而知。
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学者不怕辛劳,给那些差生以扎扎实实的训练,把这方面欠缺的环节补上去,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这方面,具体的,还可以团结同学,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让优秀生帮扶后进生,是整个班级体能够进步。
正因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最后都要落实到具体的运算结果上,所以这一点不可忽视,后进生之所以数学差,除去解题的思路,有相当一部分是基本的运算能力并不高,致使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三、以培养数学思维为核心
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因为小学高年级,学生们已初具分析能力,我们的教学目的,我认为也要把教学的核心放在这上面,使学生具备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而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如果我们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每遇问题,都有着正确的解答思路,那我认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成果就是满意的,否则,遇到和所学题型稍微有点出入的问题,就又一筹莫展了。
总之,数学教学,关键在活,不论采取哪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要切实可行,通俗易懂,都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为旨归,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否则,都只是空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