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作文,考生要注重炼字、选词,要用恰当的修辞、文体和事例来准确表达。
【关键词】作文;炼字;选词;文体;修辞;举例
高考作文,在认真审题,正确立意,合理布局谋篇之后,就要依据中心准确地表达思想。准确表达,能给高考作文绘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一字生辉
古人写诗填词作赋,讲究炼字。贾岛曾因在路上一边吟诗一边斟酌用“推”好还是用“敲”妙而冲犯韩愈;齐己因郑谷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早梅》)的“数”改为“一”而尊称郑谷为“一字师”。“敲”衬托出夜的静谧,“一”突出了“早梅”。可见,准确表达,一字可令诗歌意境全新。我们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
2005年高考,广东一考生在《学会纪念》一文开头写道:“竹子在向高处攀登之时,总不忘时时总结,这是对成长的纪念。”如果该生能把“结”换为“节”,且“节”加上双引号,定能使文章增辉,而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或许就会多给些分。
二、准确达意
无论平时作文,还是高考作文,写作时都要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选用贴切的词语准确地表达思想。例如有这样一幅对联:“发奋攻读,誓闯高考难关;努力拼搏,勇摘金榜桂冠。”对联要表达的意思是“决心努力读书,才能在高考中取得胜利”,把“发奋”改为“发愤”才更切合语境。
三、切合文体
自1999年高考采用话题作文以来,高考作文都是“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淡化了文体要求。但“淡化文体”不是不讲文体,而是指考题不指定文体,由考生自己选定文体,行文符合所选定的文体特点,阅卷老师也用这种文体的基本写法来审视考生作文,那些说不上什么文体的作文自然不符合要求。
比如记叙文追求形象生动,叙事要求详细具体,宜作细节描写。但有的考生作文的表达方式不符合文体要求。200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一考生在《我的雪山遇险》一文写道:“突然,阿君啊地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脚下一滑,顺势向下落去。”这段话表达上有两个错误:一是“顺势”用词不当;二是“原来”以下的解说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不符合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可改为:“突然,‘啊’的一声,阿君脚下一滑,落了下去。”这样表达,才能给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四、巧用修辞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巧用各种修辞手法,能有效地增强文采。
作文开头运用修辞,可先声夺人,迅速抓住阅卷老师的心。2008年广州一模,一考生在《宽容》开头说:“宽容是一个善意的微笑,沟通我们之间的心扉;宽容是一个温和的眼神,消除我们心中的隔阂;宽容是一个轻轻的举动,诠释着爱的博大。”一组排比句,既突出了宽容的作用,又增强了文采。
文章结尾运用修辞,更能增加文采,让人回味。2007年高考,一考生在《爱,用心来传递》结尾写道:“爱,需要我们用心来传递。笑出真诚,做出宽容,伸出助人之手。爱在我们心中的桥梁轻轻走过。”既总结全文,又呼应文章三个分论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同学,占有丰富的材料,却不知如何组织表达。材料杂乱无章地堆放在文中,让阅卷老师看了心烦。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组织材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为证明“宽容”的观点列举张良、蔺相如的事例:张良推墙让邻里三尺,蔺相如藏车避廉颇几段。为证明“自信”的观点列举诸葛亮、孙中山的事例:诸葛亮自信,黑夜里乘大雾演绎“草船借箭”,智服周瑜;诸葛亮自信,城楼上焚香操琴上演“空城计”,智退司马懿;孙中山自信,在两广总督面前不卑不亢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而受张之洞接见。列举事例,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能使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流利通畅,语势增强,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五、举例紧扣论点
“事实胜于雄辩”。写作议论文,为了证明论点,要选用事例,但有的考生没有围绕论点选准事例,材料不能为论点服务,偏离题意,以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2006年高考,广东一考生在议论文《天使是你纯白的灵魂》列举了“莫扎特”的例子:
莫扎特最后的作品《安魂曲》中的第一句唱词便是:“上帝啊,请给我永恒的和平!”这曲子到现在一直是精神病人聆听音乐的首选——它有无比强大的安抚人心的力量。只是莫扎特的人生从来不见得如意,他甚至没有徒弟贝多芬在命运面前的坚毅。他穷苦,贫困像他永远挣脱不了的黏糊的泥沼——而赌博更是他戒不掉的恶习。
读完文段,读者不禁要问:“天使”般的音乐作品,怎么只适于精神病人聆听?既然作品是源自莫扎特“纯白的灵魂”,那他怎么不“坚毅”,甚至还有戒不掉的“赌博”“恶习”呢?材料(莫扎特事例)不能为观点(有纯白的灵魂才能创作出天使般的作品)服务。
【关键词】作文;炼字;选词;文体;修辞;举例
高考作文,在认真审题,正确立意,合理布局谋篇之后,就要依据中心准确地表达思想。准确表达,能给高考作文绘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一字生辉
古人写诗填词作赋,讲究炼字。贾岛曾因在路上一边吟诗一边斟酌用“推”好还是用“敲”妙而冲犯韩愈;齐己因郑谷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早梅》)的“数”改为“一”而尊称郑谷为“一字师”。“敲”衬托出夜的静谧,“一”突出了“早梅”。可见,准确表达,一字可令诗歌意境全新。我们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
2005年高考,广东一考生在《学会纪念》一文开头写道:“竹子在向高处攀登之时,总不忘时时总结,这是对成长的纪念。”如果该生能把“结”换为“节”,且“节”加上双引号,定能使文章增辉,而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或许就会多给些分。
二、准确达意
无论平时作文,还是高考作文,写作时都要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选用贴切的词语准确地表达思想。例如有这样一幅对联:“发奋攻读,誓闯高考难关;努力拼搏,勇摘金榜桂冠。”对联要表达的意思是“决心努力读书,才能在高考中取得胜利”,把“发奋”改为“发愤”才更切合语境。
三、切合文体
自1999年高考采用话题作文以来,高考作文都是“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淡化了文体要求。但“淡化文体”不是不讲文体,而是指考题不指定文体,由考生自己选定文体,行文符合所选定的文体特点,阅卷老师也用这种文体的基本写法来审视考生作文,那些说不上什么文体的作文自然不符合要求。
比如记叙文追求形象生动,叙事要求详细具体,宜作细节描写。但有的考生作文的表达方式不符合文体要求。200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一考生在《我的雪山遇险》一文写道:“突然,阿君啊地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脚下一滑,顺势向下落去。”这段话表达上有两个错误:一是“顺势”用词不当;二是“原来”以下的解说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不符合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可改为:“突然,‘啊’的一声,阿君脚下一滑,落了下去。”这样表达,才能给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四、巧用修辞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巧用各种修辞手法,能有效地增强文采。
作文开头运用修辞,可先声夺人,迅速抓住阅卷老师的心。2008年广州一模,一考生在《宽容》开头说:“宽容是一个善意的微笑,沟通我们之间的心扉;宽容是一个温和的眼神,消除我们心中的隔阂;宽容是一个轻轻的举动,诠释着爱的博大。”一组排比句,既突出了宽容的作用,又增强了文采。
文章结尾运用修辞,更能增加文采,让人回味。2007年高考,一考生在《爱,用心来传递》结尾写道:“爱,需要我们用心来传递。笑出真诚,做出宽容,伸出助人之手。爱在我们心中的桥梁轻轻走过。”既总结全文,又呼应文章三个分论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同学,占有丰富的材料,却不知如何组织表达。材料杂乱无章地堆放在文中,让阅卷老师看了心烦。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组织材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为证明“宽容”的观点列举张良、蔺相如的事例:张良推墙让邻里三尺,蔺相如藏车避廉颇几段。为证明“自信”的观点列举诸葛亮、孙中山的事例:诸葛亮自信,黑夜里乘大雾演绎“草船借箭”,智服周瑜;诸葛亮自信,城楼上焚香操琴上演“空城计”,智退司马懿;孙中山自信,在两广总督面前不卑不亢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而受张之洞接见。列举事例,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能使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流利通畅,语势增强,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五、举例紧扣论点
“事实胜于雄辩”。写作议论文,为了证明论点,要选用事例,但有的考生没有围绕论点选准事例,材料不能为论点服务,偏离题意,以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2006年高考,广东一考生在议论文《天使是你纯白的灵魂》列举了“莫扎特”的例子:
莫扎特最后的作品《安魂曲》中的第一句唱词便是:“上帝啊,请给我永恒的和平!”这曲子到现在一直是精神病人聆听音乐的首选——它有无比强大的安抚人心的力量。只是莫扎特的人生从来不见得如意,他甚至没有徒弟贝多芬在命运面前的坚毅。他穷苦,贫困像他永远挣脱不了的黏糊的泥沼——而赌博更是他戒不掉的恶习。
读完文段,读者不禁要问:“天使”般的音乐作品,怎么只适于精神病人聆听?既然作品是源自莫扎特“纯白的灵魂”,那他怎么不“坚毅”,甚至还有戒不掉的“赌博”“恶习”呢?材料(莫扎特事例)不能为观点(有纯白的灵魂才能创作出天使般的作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