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我们欣喜地发现小学数学课堂的变化,尊重代替束缚,开放代替封闭,自主学习代替被动思考,课堂中学生操作多了,讨论交流多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因而数学课堂上时常是一幅热热闹闹的景象。但当我们冷静下来,不难发现,在这绚丽多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背后。同时也存在着这样的事实:学生们可能是在热烈的讨论,但是交流之后获得的收获却不一定经得起“新”的考问;如此一来。“上课时热闹,考试时茫然”的现象就比比皆是了。虽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恐怕都和“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下”有关。而要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出路只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其核心问题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双方都受益,应该成为教学追求的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积极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通过实践和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实现有效小学数学教学的前提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有效教学”的核心因素是师生间的关系。在教师和学生间交往中。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生成。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我们的教学过程就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智慧和创造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就会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所以,师生关系的重塑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
(二)加强教学的情感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的情感性缺失与教学设计不设计情感直接相关。现行教学设计强调的只是教学的科学性,即怎样整体、有序地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忽视了教学设计中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特别是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从而加剧了教学的情感性缺失,影响了真、善、美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必须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首先。要重视课堂交往结构中的情感设计。这里,教师要考虑的是怎样变师生单向交往为多向的师生、生生交往,灵活运用全班、小组、个别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活动,使课堂交往既有利于认知的发展,又能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提高。其次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中的情感设计。这里,教师考虑的重点是怎样变单一的认知心理活动为知情统一的全面的心理活动。充分发挥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在认知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并贯穿于认知活动的始终。再次。要重视认知操作活动结构中的情感设计。教师设计的重点是怎样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的情知得到有机和谐的发展。最后,还要重视对教学环境的情感设计,其设计重点是怎样使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相互帮助、乐学向上的教学环境中专心致志地学习。
二、备课从“无效”走向“有效”是实现有效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
传统备课的中心任务是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尽管提出了研究学生的任务,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处于一定年级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难点在何处等,即以教材为中心地思考学生。教学过程的设计除了课堂进行的程序外,重点是按教材逻辑,分解、设计一系列问题或相关练习,教师心目中甚至在教案上就有明确答案设定。要转变传统的“备课”观念,使备课由“无效”走向“有效”,就要突出以下三点:
(一)关注学生的差异
在备标准、备教材、备学生的三大备课要素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而学生是生成的差异,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时代精神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置还是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备学生的“可能”,尽可能地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如备“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应该着重考虑,在当今信息社会里,对每部分的知识,有百分之几的学生已经了解,有百分之几的学生不知道;哪部分的知识是这一年龄段学生所关注的问题等,从而分析学生的差异,作为上课的起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
过去,教师们花在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的工夫实在太多,从教材分析到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从学法提示、训练题型到课堂板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都一一在案,知识的东西过细过多。有的还盲从于别人的现成教案。随着新课程的实践,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每天都在发展、变化,而个性化、创造性的课堂教学也绝不能用同一种样式来套。因而,要以学定教,把教学设计的关键放在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上,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上。花在分析学生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和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上,花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知识重点,从而设计多种策略,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关注实践的空间
40分钟是一节课的常数,而教师和学生是变量,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总量应在考虑之列。在编写教案时,应更多地考虑课堂实际,留有师生灵活操作和活动的空间,强调从思路上整体把握,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克服程式化设计,留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空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实现有效小学数学教学的保证
(一)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
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积极思考活动对解决问题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帮助作用。在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和每一项活动的目标要求后,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新知识探索活动。并在活动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活动现象。并分析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所学新知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长此以往,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认真倾听的习惯
在数学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积极发言,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从而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又能让学生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其他学生的学习,提高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包括小组交流时同伴的发言,让学生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好的、对自己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来提高其学习效果。
四、合作学习是实现有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是丰富学生经验、培养多种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 中,假如学生在课堂上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那么他们不但可以在学习时获得愉快的情绪,而且可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体验,越来越喜欢学习。研究表明,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时,他们的学习会更有效率,收获更多。
(一)合作学习能实现学生相互问取长补短
合作学习是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学习。是合作学习生命所在,也是其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之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就要对每名学生的素质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各学生的特性,分组时要考虑每个组成员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即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同时,教师要使每名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能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此外,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每名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这样使小组成员更易于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实现取跃补短,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也就是说,从提高合作实效的角度看,教师应预设“独立思考”——“观点碰撞”——“交流评价”——“成果汇报”的步骤,真正使合作学习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有效实施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并不是绝对的,数学知识是否适合合作学习。一堂课是否安排合作学习,安排几次,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定,而且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如果对于一些简单和显而易见的问题也让学生去合作学习。去讨论研究。那是毫无意义和极不科学的。合作学习的项目和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实施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要达到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要非常明确。并且是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南,要给学生留有实验、提问、尝试的机会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数学的丰富生动的过程,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实现有效小学数学教学的前提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有效教学”的核心因素是师生间的关系。在教师和学生间交往中。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生成。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我们的教学过程就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智慧和创造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就会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所以,师生关系的重塑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
(二)加强教学的情感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的情感性缺失与教学设计不设计情感直接相关。现行教学设计强调的只是教学的科学性,即怎样整体、有序地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忽视了教学设计中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特别是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从而加剧了教学的情感性缺失,影响了真、善、美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必须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首先。要重视课堂交往结构中的情感设计。这里,教师要考虑的是怎样变师生单向交往为多向的师生、生生交往,灵活运用全班、小组、个别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活动,使课堂交往既有利于认知的发展,又能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提高。其次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中的情感设计。这里,教师考虑的重点是怎样变单一的认知心理活动为知情统一的全面的心理活动。充分发挥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在认知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并贯穿于认知活动的始终。再次。要重视认知操作活动结构中的情感设计。教师设计的重点是怎样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的情知得到有机和谐的发展。最后,还要重视对教学环境的情感设计,其设计重点是怎样使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相互帮助、乐学向上的教学环境中专心致志地学习。
二、备课从“无效”走向“有效”是实现有效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
传统备课的中心任务是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尽管提出了研究学生的任务,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处于一定年级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难点在何处等,即以教材为中心地思考学生。教学过程的设计除了课堂进行的程序外,重点是按教材逻辑,分解、设计一系列问题或相关练习,教师心目中甚至在教案上就有明确答案设定。要转变传统的“备课”观念,使备课由“无效”走向“有效”,就要突出以下三点:
(一)关注学生的差异
在备标准、备教材、备学生的三大备课要素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而学生是生成的差异,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时代精神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置还是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备学生的“可能”,尽可能地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如备“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应该着重考虑,在当今信息社会里,对每部分的知识,有百分之几的学生已经了解,有百分之几的学生不知道;哪部分的知识是这一年龄段学生所关注的问题等,从而分析学生的差异,作为上课的起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
过去,教师们花在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的工夫实在太多,从教材分析到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从学法提示、训练题型到课堂板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都一一在案,知识的东西过细过多。有的还盲从于别人的现成教案。随着新课程的实践,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每天都在发展、变化,而个性化、创造性的课堂教学也绝不能用同一种样式来套。因而,要以学定教,把教学设计的关键放在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上,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上。花在分析学生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和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上,花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知识重点,从而设计多种策略,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关注实践的空间
40分钟是一节课的常数,而教师和学生是变量,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总量应在考虑之列。在编写教案时,应更多地考虑课堂实际,留有师生灵活操作和活动的空间,强调从思路上整体把握,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克服程式化设计,留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空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实现有效小学数学教学的保证
(一)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
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积极思考活动对解决问题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帮助作用。在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和每一项活动的目标要求后,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新知识探索活动。并在活动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活动现象。并分析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所学新知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长此以往,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认真倾听的习惯
在数学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积极发言,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从而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又能让学生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其他学生的学习,提高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包括小组交流时同伴的发言,让学生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好的、对自己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来提高其学习效果。
四、合作学习是实现有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是丰富学生经验、培养多种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 中,假如学生在课堂上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那么他们不但可以在学习时获得愉快的情绪,而且可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体验,越来越喜欢学习。研究表明,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时,他们的学习会更有效率,收获更多。
(一)合作学习能实现学生相互问取长补短
合作学习是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学习。是合作学习生命所在,也是其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之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就要对每名学生的素质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各学生的特性,分组时要考虑每个组成员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即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同时,教师要使每名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能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此外,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每名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这样使小组成员更易于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实现取跃补短,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也就是说,从提高合作实效的角度看,教师应预设“独立思考”——“观点碰撞”——“交流评价”——“成果汇报”的步骤,真正使合作学习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有效实施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并不是绝对的,数学知识是否适合合作学习。一堂课是否安排合作学习,安排几次,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定,而且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如果对于一些简单和显而易见的问题也让学生去合作学习。去讨论研究。那是毫无意义和极不科学的。合作学习的项目和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实施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要达到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要非常明确。并且是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南,要给学生留有实验、提问、尝试的机会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数学的丰富生动的过程,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