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篇篇看似浅显的美术教材,其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丰富的内涵。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一幅作品、一段话、一个布局、一种色彩的运用等内容进行质疑,并且引导学生针对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美术;探究;交流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每一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能做到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深究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后不难发现,将美术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真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改关键,这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 还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就要尽可能地在学习上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在美术教学的欣赏环节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和欣赏,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欣赏,促使学生在欣赏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 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的本质在于交往,“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品、多动、多思、多说、多听,而教师本人则隐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实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教师只要把握好讨论时机,及时抓住并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巧设悬念,精要点拨,就一定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个性化的语言中碰撞出闪光的思维火花,从而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或新颖的结论。如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欣赏课前精心准备的一段段优美的音乐,静静地品味其中的韵律;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学习,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段音乐谈自己的感受和表现手法,分别以特有的形式表达出对旋律的感悟。在学生的思绪被打开,联想更发散的时候,我趁势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随身听,边听边把自己的感受在画纸上表现出来,寂静的课堂和学生内心澎湃的思绪形成鲜明的对照;然后,再让学生汇报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学懂得了线条的运用,而且在课堂上构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立体型的交流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张扬、体现,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元化感悟。
三、 创设学生深入探究的氛围
一篇篇看似浅显的美术教材,其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丰富的内涵。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一幅作品、一段话、一个布局、一种色彩的运用等内容进行质疑,并且引导学生针对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实践性、体验性、问题性和开放性等主要特征都是以自主为前提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的合作必然会加速探究的进程。可以这样说,探究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以合作学习为动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美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动手实验,捕捉信息,再多途径求证,从而获得真知,并发表探究结果。
四、 “自主、合作、探究”的独立与相容
新课程强调科学地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到学习的三个方面: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名新课程实验的操作者,在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时,既要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三个方面的相互独立性,又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三个方面的相容性。只有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才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自主学习应该是探究、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在主动与探究的基础上形成;探究学习活动可以合作完成,也可以是个人的主动行为。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始终应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绝不会认为美术课是一种空洞的负担,他们将感到是一种无限的快乐,学习兴趣陡增,课堂也将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学生的艺术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 美术;探究;交流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每一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能做到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深究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后不难发现,将美术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真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改关键,这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 还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就要尽可能地在学习上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在美术教学的欣赏环节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和欣赏,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欣赏,促使学生在欣赏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 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的本质在于交往,“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品、多动、多思、多说、多听,而教师本人则隐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实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教师只要把握好讨论时机,及时抓住并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巧设悬念,精要点拨,就一定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个性化的语言中碰撞出闪光的思维火花,从而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或新颖的结论。如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欣赏课前精心准备的一段段优美的音乐,静静地品味其中的韵律;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学习,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段音乐谈自己的感受和表现手法,分别以特有的形式表达出对旋律的感悟。在学生的思绪被打开,联想更发散的时候,我趁势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随身听,边听边把自己的感受在画纸上表现出来,寂静的课堂和学生内心澎湃的思绪形成鲜明的对照;然后,再让学生汇报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学懂得了线条的运用,而且在课堂上构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立体型的交流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张扬、体现,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元化感悟。
三、 创设学生深入探究的氛围
一篇篇看似浅显的美术教材,其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丰富的内涵。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一幅作品、一段话、一个布局、一种色彩的运用等内容进行质疑,并且引导学生针对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实践性、体验性、问题性和开放性等主要特征都是以自主为前提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的合作必然会加速探究的进程。可以这样说,探究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以合作学习为动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美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动手实验,捕捉信息,再多途径求证,从而获得真知,并发表探究结果。
四、 “自主、合作、探究”的独立与相容
新课程强调科学地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到学习的三个方面: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名新课程实验的操作者,在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时,既要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三个方面的相互独立性,又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三个方面的相容性。只有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才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自主学习应该是探究、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在主动与探究的基础上形成;探究学习活动可以合作完成,也可以是个人的主动行为。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始终应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绝不会认为美术课是一种空洞的负担,他们将感到是一种无限的快乐,学习兴趣陡增,课堂也将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学生的艺术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