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近年来,“校园文化”似乎成了校际交流的官方语言。人人谈文化,各校称品牌,俨然一副百家争鸣的形势。但走进校园不难发现,很多学校文化挂在墙上,挂在口中,陈列在校史馆里,极少深入教师和学生的心中。追寻根源,主要在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一类是虚幻化。认为校园文化应该是无形的,需要仰视的,虚幻校园文化内涵。它只出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迎接检查时的汇报、重大活动的致辞中。另一类是物质化。把校园文化局限于有形的物质上,认为它是有形的,需要呈现在人们眼前,比如刻在一块石头上,布置一条文化长廊,设计一处文化景观。这些理解都是局部的,不能真正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一种价值体系,是学校在传承和发展中形成共识,全校师生共同认可并自觉追寻的学校教育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成长,是全校师生前进的风向标。如何构建被广大师生认可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纳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本文以嘉庚精神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从认知、践行、追寻三个维度入手,构建嘉庚“三维育人模式”校园文化体系。
二、“三维育人模式”构建校园文化
(一)认知校史,定位校园文化
认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借助校史和校园环境,形成最初的嘉庚精神印象。
1.挖掘校史,敲骨取髓。
“一所学校理应寻求一种地方文化渊源作为文化发展的依托。否则,这就使得学校在依托深厚的地域文化、丰富的乡土资源来打造校园特色文化方面出现了割裂和断层。”在校园文化建设前,要审视学校发展史,认识自己,并与时代特点和使命紧密相连,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社会竞争需求的人才。当前,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倡导“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国家和民族精气神的具体体现。其中,文化自信是基础,而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精髓,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食粮。我校前身是“集美职校附属玉田国民学校”,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抗战时期,厦门集美职校整体内迁至大田,为解决教师子女和当地儿童入学问题,陈嘉庚先生创办了该校。学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嘉庚校园文化主题。学校首先改变办学思路,把校训变更回嘉庚先生当年留下的亲笔题词——“诚毅”,以“诚以待人,毅以处事”为校风,以《集美学校校歌》为校歌。依托课题研究,深入挖掘校史,搜集整理三类文献: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教育情怀小故事、烽火时期他与大田的教育奇缘;嘉庚团队在大田尤其是老校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教育故事。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厚重传承,让全校师生从理念上认知嘉庚精神文化,发挥其特有的时代价值。
2.环境写史,润物无声。
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以“嘉庚”为主题,处处突显嘉庚特色。在建筑上,新教学楼设计体现高檐红顶、嘉庚瓦、燕尾脊等嘉庚建筑特色。在文化角上,利用综合楼屋顶空地及原有的“炮仗花”架,开辟空中课堂,设立原木桌椅。同时把原校址“第二集美学村”——当年躲避轰炸的“森林课堂”作为学校的“后花园”。学校旧址保存完好,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利用实践活动课,分年级组织师生参观体验,让学生在缅怀历史中学会感恩,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传承校友在极度困难下坚持学习的“毅”之精神。
(二)践行校园文化精神
践行是认知维度的提升,是对嘉庚精神的认同和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并付诸行动。认知是无形的浸润,践行则需要通过有形的载体,使其丰厚、灵动。这个过程也是价值取向的整合过程,是新的教育理念慢慢渗透校园的过程。
1.以教材为载体,传播校园文化内涵。
校本教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教材,分层次、有梯度地将校园文化的内涵传递出来。我校以“嘉庚精神”为主题,分两步开发校本教材。一是德育教材。根据前期整理的校史作为参考文献,分学段编写“诚毅之光”系列教材,六个年级分别为:《梦启诚毅》《心向嘉庚》《情育诚毅》《走进嘉庚》《情筑嘉庚》《璀璨诚毅》,内容涵盖嘉庚语录、嘉庚故事,大田集美职校抗战历史故事、抗战时期大田集美职校教师历史风采、“第二集美学村”故事、“森林课堂”故事等宝贵校史。同时,各年级设计一次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实现校本课程德育化和学校德育校本化的整合。二是學科教材。在全校征集校园文化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素材,研究编写“嘉庚园”学科教材:《书海拾趣之嘉庚园》以集美职校在大田期间鲜活的人物故事为主;《数园拾趣之嘉庚园》以学校旧址、“森林课堂”创设数学问题解决情境为主;《趣味英语之嘉庚园》以英文版嘉庚语录、嘉庚海外故事为主。
2.以课堂为载体,深入感悟文化精髓。
“校本课程可以有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探索学校特色发展路径。”有了丰富的校本教材,校园文化的弘扬有了鲜活的载体。根据两套校本教材特点,学校开设了相应的校本课程:“诚毅之光”系列进入德育课程,以每周1节校本课程为主,以班队课学生展示为辅。“嘉庚园”系列进入学科课程,语文教材作为爱国教育题材的课堂拓展链接,让学生感悟诚以待人、诚以为国、毅以处事、毅以求知的精神。数学教材融入问题解决情境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无意识记忆;英语教材利用“每日英语”组织学生1分钟诵读嘉庚语录,在英语兴趣小组活动中引入嘉庚海外故事,让学生感受嘉庚精神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3.以活动为载体,践行校园文化精神。
教材和课堂是校园文化信息的输入,而活动则体现了校园文化的输出。学校分两条主线开展体验式活动:(1)开展实地体验活动。分年级体验旧校址“第二集美学村”“空中课堂”红色教育基地。活动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到实地后,每到一处景观,由学生讲解嘉庚爱国故事或提出相关问题,师生互动,在嘉庚铜像前齐诵嘉庚语录,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洗涤灵魂,升华爱国主义情感。(2)开展主题体验活动。组建“第二集美学村”导游队,为海内外嘉宾解说“嘉庚精神在大田”的这段独特历史,让师生自觉承担传播、宣传嘉庚精神的神圣使命。举办“担当使命·缅怀嘉庚”宣传月活动:观看陈嘉庚抗战演讲文献片;选拔“第二集美学村”红色教育基地小导游;冠名校训“诚毅”,评选“诚毅小画家”“诚毅小外交家”“诚毅小作家”“诚毅小数学家”“诚毅小阅读家”“诚毅阅读小博士”等活动。利用暑期,与厦门集美大学开展山海协作“手拉手”夏令营,让在评选中突显的学生参加体验。用红色校史作育人主线,让学生崇尚美德,从小肩负民族使命和时代担当。
三、追寻校园文化价值观
追寻是建立在认知和践行的基础上,追寻是目标。学生汲取校园文化精髓,不断提升和完善人格,追寻人生价值。这是嘉庚精神的升华,是“三维育人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学校以“一体两翼”策略,开展以“诚毅学子”为主体,以“研学旅行”和诚毅“小手牵小手”为两翼,培育诚毅学子。1.“研学旅行”即以“嘉庚文化”为主题,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确立两条路线:第一条路线是第二集美学村、森林课堂为目的地;第二条路线是厦门集美大学、厦门集美各小学等。根据路线,以“诚以待人,诚以为国,毅以处事,毅以求知”为指导思想,制定研学旅行实践系列主题,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近距离感悟嘉庚精神,加深与嘉庚文化的亲近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追寻中树立“诚毅”品格。2.诚毅“小手牵小手”,即搭建爱心平台,与生活困难的学生和留守儿童牵手。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认领“微心愿”,师生共同追寻嘉庚足迹,把校园文化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准则。
本文从认知和践行嘉庚精神,到追寻人生价值的跨越,三个维度逐步深入,层层递进又相互作用,构成多维育人模式,系统性地构建了促进品质内化的育人体系,触动学生灵魂深处并引起共鸣,产生长期的激励作用,身体力行内化为学生的优良品质,达到形成“自由而生动的灵魂”的校园文化。
注:本文为2018年福建省教育厅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基于嘉庚精神‘三维育人模式’创建校园文化特色”(课题编号:DY201823B)。
(责编 张 欣)
近年来,“校园文化”似乎成了校际交流的官方语言。人人谈文化,各校称品牌,俨然一副百家争鸣的形势。但走进校园不难发现,很多学校文化挂在墙上,挂在口中,陈列在校史馆里,极少深入教师和学生的心中。追寻根源,主要在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一类是虚幻化。认为校园文化应该是无形的,需要仰视的,虚幻校园文化内涵。它只出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迎接检查时的汇报、重大活动的致辞中。另一类是物质化。把校园文化局限于有形的物质上,认为它是有形的,需要呈现在人们眼前,比如刻在一块石头上,布置一条文化长廊,设计一处文化景观。这些理解都是局部的,不能真正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一种价值体系,是学校在传承和发展中形成共识,全校师生共同认可并自觉追寻的学校教育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成长,是全校师生前进的风向标。如何构建被广大师生认可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纳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本文以嘉庚精神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从认知、践行、追寻三个维度入手,构建嘉庚“三维育人模式”校园文化体系。
二、“三维育人模式”构建校园文化
(一)认知校史,定位校园文化
认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借助校史和校园环境,形成最初的嘉庚精神印象。
1.挖掘校史,敲骨取髓。
“一所学校理应寻求一种地方文化渊源作为文化发展的依托。否则,这就使得学校在依托深厚的地域文化、丰富的乡土资源来打造校园特色文化方面出现了割裂和断层。”在校园文化建设前,要审视学校发展史,认识自己,并与时代特点和使命紧密相连,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社会竞争需求的人才。当前,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倡导“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国家和民族精气神的具体体现。其中,文化自信是基础,而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精髓,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食粮。我校前身是“集美职校附属玉田国民学校”,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抗战时期,厦门集美职校整体内迁至大田,为解决教师子女和当地儿童入学问题,陈嘉庚先生创办了该校。学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嘉庚校园文化主题。学校首先改变办学思路,把校训变更回嘉庚先生当年留下的亲笔题词——“诚毅”,以“诚以待人,毅以处事”为校风,以《集美学校校歌》为校歌。依托课题研究,深入挖掘校史,搜集整理三类文献: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教育情怀小故事、烽火时期他与大田的教育奇缘;嘉庚团队在大田尤其是老校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教育故事。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厚重传承,让全校师生从理念上认知嘉庚精神文化,发挥其特有的时代价值。
2.环境写史,润物无声。
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以“嘉庚”为主题,处处突显嘉庚特色。在建筑上,新教学楼设计体现高檐红顶、嘉庚瓦、燕尾脊等嘉庚建筑特色。在文化角上,利用综合楼屋顶空地及原有的“炮仗花”架,开辟空中课堂,设立原木桌椅。同时把原校址“第二集美学村”——当年躲避轰炸的“森林课堂”作为学校的“后花园”。学校旧址保存完好,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利用实践活动课,分年级组织师生参观体验,让学生在缅怀历史中学会感恩,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传承校友在极度困难下坚持学习的“毅”之精神。
(二)践行校园文化精神
践行是认知维度的提升,是对嘉庚精神的认同和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并付诸行动。认知是无形的浸润,践行则需要通过有形的载体,使其丰厚、灵动。这个过程也是价值取向的整合过程,是新的教育理念慢慢渗透校园的过程。
1.以教材为载体,传播校园文化内涵。
校本教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教材,分层次、有梯度地将校园文化的内涵传递出来。我校以“嘉庚精神”为主题,分两步开发校本教材。一是德育教材。根据前期整理的校史作为参考文献,分学段编写“诚毅之光”系列教材,六个年级分别为:《梦启诚毅》《心向嘉庚》《情育诚毅》《走进嘉庚》《情筑嘉庚》《璀璨诚毅》,内容涵盖嘉庚语录、嘉庚故事,大田集美职校抗战历史故事、抗战时期大田集美职校教师历史风采、“第二集美学村”故事、“森林课堂”故事等宝贵校史。同时,各年级设计一次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实现校本课程德育化和学校德育校本化的整合。二是學科教材。在全校征集校园文化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素材,研究编写“嘉庚园”学科教材:《书海拾趣之嘉庚园》以集美职校在大田期间鲜活的人物故事为主;《数园拾趣之嘉庚园》以学校旧址、“森林课堂”创设数学问题解决情境为主;《趣味英语之嘉庚园》以英文版嘉庚语录、嘉庚海外故事为主。
2.以课堂为载体,深入感悟文化精髓。
“校本课程可以有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探索学校特色发展路径。”有了丰富的校本教材,校园文化的弘扬有了鲜活的载体。根据两套校本教材特点,学校开设了相应的校本课程:“诚毅之光”系列进入德育课程,以每周1节校本课程为主,以班队课学生展示为辅。“嘉庚园”系列进入学科课程,语文教材作为爱国教育题材的课堂拓展链接,让学生感悟诚以待人、诚以为国、毅以处事、毅以求知的精神。数学教材融入问题解决情境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无意识记忆;英语教材利用“每日英语”组织学生1分钟诵读嘉庚语录,在英语兴趣小组活动中引入嘉庚海外故事,让学生感受嘉庚精神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3.以活动为载体,践行校园文化精神。
教材和课堂是校园文化信息的输入,而活动则体现了校园文化的输出。学校分两条主线开展体验式活动:(1)开展实地体验活动。分年级体验旧校址“第二集美学村”“空中课堂”红色教育基地。活动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到实地后,每到一处景观,由学生讲解嘉庚爱国故事或提出相关问题,师生互动,在嘉庚铜像前齐诵嘉庚语录,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洗涤灵魂,升华爱国主义情感。(2)开展主题体验活动。组建“第二集美学村”导游队,为海内外嘉宾解说“嘉庚精神在大田”的这段独特历史,让师生自觉承担传播、宣传嘉庚精神的神圣使命。举办“担当使命·缅怀嘉庚”宣传月活动:观看陈嘉庚抗战演讲文献片;选拔“第二集美学村”红色教育基地小导游;冠名校训“诚毅”,评选“诚毅小画家”“诚毅小外交家”“诚毅小作家”“诚毅小数学家”“诚毅小阅读家”“诚毅阅读小博士”等活动。利用暑期,与厦门集美大学开展山海协作“手拉手”夏令营,让在评选中突显的学生参加体验。用红色校史作育人主线,让学生崇尚美德,从小肩负民族使命和时代担当。
三、追寻校园文化价值观
追寻是建立在认知和践行的基础上,追寻是目标。学生汲取校园文化精髓,不断提升和完善人格,追寻人生价值。这是嘉庚精神的升华,是“三维育人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学校以“一体两翼”策略,开展以“诚毅学子”为主体,以“研学旅行”和诚毅“小手牵小手”为两翼,培育诚毅学子。1.“研学旅行”即以“嘉庚文化”为主题,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确立两条路线:第一条路线是第二集美学村、森林课堂为目的地;第二条路线是厦门集美大学、厦门集美各小学等。根据路线,以“诚以待人,诚以为国,毅以处事,毅以求知”为指导思想,制定研学旅行实践系列主题,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近距离感悟嘉庚精神,加深与嘉庚文化的亲近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追寻中树立“诚毅”品格。2.诚毅“小手牵小手”,即搭建爱心平台,与生活困难的学生和留守儿童牵手。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认领“微心愿”,师生共同追寻嘉庚足迹,把校园文化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准则。
本文从认知和践行嘉庚精神,到追寻人生价值的跨越,三个维度逐步深入,层层递进又相互作用,构成多维育人模式,系统性地构建了促进品质内化的育人体系,触动学生灵魂深处并引起共鸣,产生长期的激励作用,身体力行内化为学生的优良品质,达到形成“自由而生动的灵魂”的校园文化。
注:本文为2018年福建省教育厅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基于嘉庚精神‘三维育人模式’创建校园文化特色”(课题编号:DY201823B)。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