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利用数学“错误资源”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已经20多年了,笔者常常思考怎样合理利用数学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学生为什么会犯错”“学生犯错只能被批评吗”“这些错误能不能避免”“学生的错误能不能成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呢”……带着这些疑惑,我边工作边思考,不断开展教学实践。
  一、因势利导,使学生走出误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认为学生不该错的地方,学生却出错了。此时,教师应保持镇定,快速分析出学生出错的原因,想办法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走出误区,从而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概率及其意义》时,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投掷一枚骰子,每个面上依次有数字1、2、3、4、5、6。问:掷一次骰子,在骰子向上的一面上,出现“1”的概率是多少?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不是“1”的概率是多少?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学生都会求概率,但是,对概率的意义却回答成了:每掷6次就有一次出现“1”,出现不是“1”的自然就是5次了。任我怎么解释,学生都不懂正确的意义。于是,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10枚骰子,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让他们一起做实验。然后,分别提问10个组长:掷6次,是不是刚好有一次出现“1”?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同时也更加困惑了……
  此时,我提醒学生:一是统一在光滑桌面上做,二是尽可能多掷几次。然后,再算一下平均数。最终学生自己统计分析,总结出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大量重复实验后,平均每掷6次就有1次出現的数是“1”。学生也从中明白了概率的基本意义。
  二、多管齐下,让错题成为“好朋友”
  我们每天上午抽出一个课间,让学生讨论错题。在此之前,各科老师把学生错题筛选后抄写在教室两侧及后面黑板上。等到课间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适时进行必要的点拨。这一环节被戏称为“回头看,炒剩饭”。
  每周的周三、周四,学校各抽出一节课来考“错题”。学校先找一名教师命题,即把上周考试中的错题进行归类、汇总,改编成试卷,让学生再考一次。这一环节被戏称为“定睛看,不遗憾”。
  每隔两周,学校组织一次测试。学校要求命题老师从上次试卷中选一道典型错题放入本次试卷,作为“二次反馈”,再次对易错知识点进行巩固。这一环节被戏称为“刮目看,题再现”。
  每隔一周,学校对学生的数学纠错本进行检查。学校要求每名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考试及作业当中的错题再做一遍,并且常看。这一环节被戏称为“反复看,当项链”。
  经过这几个环节的巩固训练,学生对所做的错题都已到了“了如指掌”的地步,甚至一看到题目就能说出答案,错题变成了学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0031340)
  (责 编 帕 拉)
其他文献
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习惯于马上要求学生回答。于是,课堂上便回荡着老师急切的声音:“谁来说一说”“看哪位同学能说出正确答案”“说错了,也没关系”……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是这样引入的: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咱们班上大多数同学的年龄是10岁。老师比你们大25岁,那么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呢?  生:老师35岁,因为10 25=35。  师:那么,明年同
习作作为一种知识输出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个人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事物的过程。与之相配套的习作修改能力,也被看作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作文修改方面的要求是“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并积极学习他人写作的优点,正确使用相应的语句和标点符号”。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紧密结合生情和学情,将新课改的理念根植于教学,并落实到作文教学和评改中。  一、分析学情,找到针对
学生评价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能够有效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但目前在德育评价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德育评价不够重视、采用的方法不够合理、获得的结果不够准确等,导致成效不彰。因此,若想优化小学德育评价的效果,需要先使此项工作适应教育現代化的需求,再结合小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进行合理评价,从而使学生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转变观念,合理开展德育评价  德育需要结合实际
开放型作文教学,是指对写作主体的思维、心理、审美意识、语言机制的深层结构进行概括和探索,不仅研究写作技巧,而且注重写作意识的培养,强调多种形式的积累,从而有效地落实“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精神。  一、开放型作文的实施形式  开放型作文教学研究的对象是置于校内外大写作背景之中的、富有个性的学生,以及他们在写作实践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成熟的规律。因此,从课堂教学过程来说,必须变教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由于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和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如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笔者在此分享几点感悟。  一、从教师自身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教师只有思维活跃,摆脱陈规,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创新。  教师要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大胆突破,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往往从好奇开始。为了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变传统的认知和观念,以趣味性教学吸引学生学习。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方式,以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一、注重提问,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  课堂氛围和师生互动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方面。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教学情境,积极与教师配合。教师可以多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恰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单元习作与“双线”完全统一,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运用于习作表达。单元编排的课文就是最好的习作例文,教师可以依据单元主题选择多文本阅读,让单元的多文本阅读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小學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的教学为例,具体谈一谈相关做法。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阅读主题,“写一种事物,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怎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此,我谈谈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备课环节  每一节课前,我都会做好充分准备,备学情、备教材。我会在开学前吃透新课标,设计好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从章节结构到总体目标、阶段目标、课时目标,我都了如指掌、胸有成竹。每一学期的第一课,我先让学生从看目录开始,了解这一学期要学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编制思维导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实施新课程、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我校较早开展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活动,“班班通”电子白板和电子备课软件的应用促进了智能化教学的开展,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培训。结合平时在数学教学中的做法,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应该从以下三个途径来进行。  一、培养关注信息的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创设合适的英语语言情境,将知、情、意、行融成一体,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  一、运用图画,展现主题情境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文的主题思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