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初中化学教师要实施教学创新,必须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只有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学生才会逐步形成创新思维的良好品格,才能成为适应时代要求、勇于开拓、善于创造的新世纪人才。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使用風趣语言。
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学语言技巧性的特点是它的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富有力度,能使学生感到惊讶、感到不同凡响,使学生情绪兴奋,对认識产生兴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但要特别注意,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并非基于活跃课堂气氛,逗逗风趣。与此相反,教师运用形象化语言施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本身,而不是诱使他们的知识撇在一边。
二、增强化学情感。
化学科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一部化学发展简史,涉及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方方面面。教学时,介绍化学发展简史应避免简单的史实铺陈,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可以适当穿插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充分挖掘化学发展简史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论。用化学家孜孜以求真理,为科学发展的献身精神(如拉瓦锡、道尔顿、居里夫人、门捷列夫、侯德榜、诺贝尔等等)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学习化学的欲望。
三、采用新颖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责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研究和探讨课堂教学导入技能的原则和技巧,有益于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故事导入法。教师通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轶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它能活跃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可以通过讲如下故事来引入新课:一天,一位学者到野外考察,爱犬在前面带路,当走到一个深山涧时,爱犬突然倒下,当学者俯下身体查看时,他也失去了知觉。同学们想,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知识后就可解释这个问题,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了。
四、设计化学实验。
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以培养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时,课本上只说明可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然后用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大理石、纯碱、草木灰和两种酸(稀硫酸和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并介绍了两种实验装置,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选择出药品的最佳组合,并通过实验找出装置的不足之处。
五、采用灵活教法。
在化学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采用“发现问题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和“多角度教学法”等。“发现问题教学法”指教师在学生解答某一问题后,要求学生对解出的问题加以变化和发展,并编出发展题,然后师生共同解答。“内容不完全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将所讲的内容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想象可能的结果。“多角度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同一问题的性质和解决方法。此外,教学中还要注重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的多方面影响。
六、培养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样是创新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要注重对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这在很多知识学习中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了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自己很少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怀疑或者是疑惑,这种被动的接纳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不牢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力,要让他们积极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见解,这不仅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进行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初步解决学习障碍并产生疑难,为下一阶段合作探究创造可能。在这里,自主学习效果决定了合作探究的结果。自主学习效果越好,合作探究的深广度就越高;反之亦然。我们之所以提倡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就是因为这是一种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习可以自行决定学习的方向。在学习中,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思维的独特性,进行思维的有效互补,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范围并最终充实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八、运用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色彩、声、乐融合在一起,以达到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可以将原子的结构图制作成动画(flash)形式来展示,为何原子不显电性?当得、失电子时,又为何变成带电的微粒?带何种电荷?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何?这些本来微观世界的知识在我们借助于多媒体的技术使它们成为“宏观世界”,通过运动展示,可使学生更直观、清晰地掌握电子的运动、原子结构以及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轻而易举。
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只有自觉地将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学生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才能培养出适应对世纪挑战的创新型人才。
一、使用風趣语言。
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学语言技巧性的特点是它的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富有力度,能使学生感到惊讶、感到不同凡响,使学生情绪兴奋,对认識产生兴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但要特别注意,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并非基于活跃课堂气氛,逗逗风趣。与此相反,教师运用形象化语言施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本身,而不是诱使他们的知识撇在一边。
二、增强化学情感。
化学科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一部化学发展简史,涉及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方方面面。教学时,介绍化学发展简史应避免简单的史实铺陈,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可以适当穿插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充分挖掘化学发展简史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论。用化学家孜孜以求真理,为科学发展的献身精神(如拉瓦锡、道尔顿、居里夫人、门捷列夫、侯德榜、诺贝尔等等)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学习化学的欲望。
三、采用新颖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责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研究和探讨课堂教学导入技能的原则和技巧,有益于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故事导入法。教师通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轶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它能活跃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可以通过讲如下故事来引入新课:一天,一位学者到野外考察,爱犬在前面带路,当走到一个深山涧时,爱犬突然倒下,当学者俯下身体查看时,他也失去了知觉。同学们想,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知识后就可解释这个问题,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了。
四、设计化学实验。
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以培养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时,课本上只说明可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然后用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大理石、纯碱、草木灰和两种酸(稀硫酸和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并介绍了两种实验装置,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选择出药品的最佳组合,并通过实验找出装置的不足之处。
五、采用灵活教法。
在化学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采用“发现问题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和“多角度教学法”等。“发现问题教学法”指教师在学生解答某一问题后,要求学生对解出的问题加以变化和发展,并编出发展题,然后师生共同解答。“内容不完全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将所讲的内容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想象可能的结果。“多角度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同一问题的性质和解决方法。此外,教学中还要注重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的多方面影响。
六、培养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样是创新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要注重对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这在很多知识学习中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了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自己很少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怀疑或者是疑惑,这种被动的接纳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不牢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力,要让他们积极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见解,这不仅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进行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初步解决学习障碍并产生疑难,为下一阶段合作探究创造可能。在这里,自主学习效果决定了合作探究的结果。自主学习效果越好,合作探究的深广度就越高;反之亦然。我们之所以提倡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就是因为这是一种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习可以自行决定学习的方向。在学习中,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思维的独特性,进行思维的有效互补,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范围并最终充实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八、运用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色彩、声、乐融合在一起,以达到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可以将原子的结构图制作成动画(flash)形式来展示,为何原子不显电性?当得、失电子时,又为何变成带电的微粒?带何种电荷?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何?这些本来微观世界的知识在我们借助于多媒体的技术使它们成为“宏观世界”,通过运动展示,可使学生更直观、清晰地掌握电子的运动、原子结构以及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轻而易举。
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只有自觉地将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学生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才能培养出适应对世纪挑战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