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逆向撕除胬肉联合丝裂霉素C和逆向撕除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126例(126只眼)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逆向撕除胬肉联合丝裂霉素C(MMC)组(64例,64只眼)和逆向撕除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CLA)组(62例,62只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2年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眼异物感、充血、疼痛、畏光流泪,出现症状2~7d后未经任何特殊处理逐渐减轻消失。MMC组的治愈率为81.25%,明显低于CLA组的95.16%,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C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CLA组,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撕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具有取材方便、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患者痛苦小等优势,是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逆向撕除;翼状胬肉;丝裂霉素C;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临床效果
翼状胬肉是一种临床眼科常见的眼科疾病,除影响美观外,还可因直接长入角膜,牵拉角膜,造成散光,长入瞳孔区,导致视力下降[1]。翼状胬肉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所以,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术后用药是减少复发的重要手段[2]。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126例(126只眼)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逆向撕除胬肉联合丝裂霉素和逆向撕除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取得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126例(126只眼)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呈典型的翼状胬肉表现,均发生在鼻侧,所有患者眼局部无活动性炎症,无青光眼病史及浅前房,常规查血压、血糖正常,血常规、血凝时间、心电图、胸片等未见异常,术后均进行2年随访,资料完整。患者入院后由患者本人及患者直系家属自己根据意愿选择手术方式,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逆向撕除胬肉联合丝裂霉素C(MMC)组(64例,64只眼)和逆向撕除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CLA)组(62例,62只眼)。MMC组中,女性41例(41只眼),男性23例(23只眼),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60.1±5.9)岁,病程1.2年~20年,其中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6例(56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例(8只眼)。CLA组中,女性 38例(38只眼),男性 24例(24只眼),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5±6.5)岁,病程1.5年~23年,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9例(59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例(3只眼)。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等资料均衡可比。
1.2 手术方法[3]
两组患者术前常规使用洛美沙星滴眼液滴患眼4次/d,约1~2d,手术均在眼科显微镜下进行,均采用逆向撕除法。奥布卡因滴眼表面麻醉4次,常规消毒铺巾,开睑器开睑,用5ml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5滴的混合液 1ml于翼状胬肉体部球结膜下浸润麻醉,沿距翼状胬肉头部边缘约0.5mm处用显微无齿镊轻轻划开角膜上皮,用显微无齿镊夹持住翼状胬肉角膜缘颈部,将胬肉头部从角膜缘向角膜中央逆向撕掉,对于浸及基质层较深的胬肉,可用15号圆刀片轻轻分离,角膜上残余胬肉,可用无齿显微镊分次夹除,显微组织剪将翼状胬肉颈部两侧结膜组织剪开,贴巩膜面充分游离胬肉体部至半月皱襞前,剪除胬肉及结膜,若仍残留胬肉组织,可分离球结膜下胬肉并剪除,注意不损伤内直肌。
MMC组:用0.2mg/ml丝裂霉素贴敷于裸露的巩膜表面5min,避免浸及角膜创面,用100ml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后,修建结膜,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结膜固定于浅层巩膜上。
CLA组:以术眼上方角膜缘为基底分离并取下一块大小与巩膜暴露区相当、不带筋膜组织的结膜瓣,并在角膜缘处向前剖切,使之带有宽约0.5 mm透明角膜缘上皮组织。将结膜瓣滑行至巩膜暴露区,上皮面朝上,带角膜缘干细胞处用 8~0蓝色可吸收线缝合于相应角膜缘处2针,并固定于浅层巩膜面上,余结膜边缘与巩膜暴露区的球结膜间断缝合。
术后在两组患者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眼垫加压包24h。术后第二天,局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眼液,滴眼2周,4次/d,并监测眼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2年的复发率。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角膜光滑洁净,有正常的球结膜外观。(2)复发:局部结膜充血明显,局部组织增厚,并带有血管膜样组织,向角膜上生长,程度不一[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眼异物感、充血、疼痛、畏光流泪,出现症状2~7d后未经任何特殊处理逐渐减轻消失。
2.2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MMC组的治愈率为81.25%,明显低于CLA组的95.16%,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2年复发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MMC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CLA组,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2年复发情况比较
3 讨 论
翼状胬肉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 、风沙 、炎症等刺激,遗传及免疫因素等有关。手术是翼状胬肉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单纯手术切除翼状胬肉复发率高达30%~ 60%,近年来出现的改良术式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尤其是逆行将翼状胬肉头部自角膜上撕除,保证了角膜创面光滑,为上皮细胞修复提供良好的基础,术后不易复发[5]。
病理学研究表明,翼状胬肉的主要成分是异常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胬肉组织的形成和新生血管长入与角膜缘干细胞变性和缺乏密切相关[6]。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既可以重建眼表组织,又可以阻滞结膜上皮纤维组织异常增生和新生血管生长,帮助患眼恢复正常眼表生理环境,更好、更快地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达到了治愈翼状胬肉,减少复发的良好效果[7]。丝裂霉素C是抗肿瘤药物,具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在胬肉组织被清除后使用丝裂霉素C能有效抑制异常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的生长,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但丝裂霉素C特异性不高,对正常上皮也有抑制作用[8],故MMC组的治愈率明显低于CLA组,复发率明显高于CL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内含地塞米松,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可抑制翼状胬肉术后的炎症反应,减轻手术创面的充血,水肿,减少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患者疼痛,故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眼异物感、充血、疼痛、畏光流泪,但出现症状2~7d后未经任何特殊处理逐渐减轻消失。
综上所述,逆行撕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较逆向撕除胬肉联合丝裂霉素C取材方便、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患者痛苦小等优势,是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武鹏.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1):49.
[2]冯曙光.两种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方法的回顾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4):5275-5276.
[3]刘锐,詹天顺,杨于力,等.翼状胬肉两种不同术式临床疗效对比[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4):292-294.
[4]肖胜强,王重建.逆行撕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7):1747-1749.
[5]墨丽娜,吴永会.贝复舒滴眼液及钝性剥离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4,23(3):74-75.
[6]王赘.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J].国际眼科杂志, 2013,13(1):2138-2139.
[7]何乾尚.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2):243-243.
[8]张勇.逆向撕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1):1585-1587.
关键词:逆向撕除;翼状胬肉;丝裂霉素C;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临床效果
翼状胬肉是一种临床眼科常见的眼科疾病,除影响美观外,还可因直接长入角膜,牵拉角膜,造成散光,长入瞳孔区,导致视力下降[1]。翼状胬肉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所以,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术后用药是减少复发的重要手段[2]。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126例(126只眼)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逆向撕除胬肉联合丝裂霉素和逆向撕除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取得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126例(126只眼)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呈典型的翼状胬肉表现,均发生在鼻侧,所有患者眼局部无活动性炎症,无青光眼病史及浅前房,常规查血压、血糖正常,血常规、血凝时间、心电图、胸片等未见异常,术后均进行2年随访,资料完整。患者入院后由患者本人及患者直系家属自己根据意愿选择手术方式,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逆向撕除胬肉联合丝裂霉素C(MMC)组(64例,64只眼)和逆向撕除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CLA)组(62例,62只眼)。MMC组中,女性41例(41只眼),男性23例(23只眼),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60.1±5.9)岁,病程1.2年~20年,其中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6例(56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例(8只眼)。CLA组中,女性 38例(38只眼),男性 24例(24只眼),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5±6.5)岁,病程1.5年~23年,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9例(59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例(3只眼)。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等资料均衡可比。
1.2 手术方法[3]
两组患者术前常规使用洛美沙星滴眼液滴患眼4次/d,约1~2d,手术均在眼科显微镜下进行,均采用逆向撕除法。奥布卡因滴眼表面麻醉4次,常规消毒铺巾,开睑器开睑,用5ml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5滴的混合液 1ml于翼状胬肉体部球结膜下浸润麻醉,沿距翼状胬肉头部边缘约0.5mm处用显微无齿镊轻轻划开角膜上皮,用显微无齿镊夹持住翼状胬肉角膜缘颈部,将胬肉头部从角膜缘向角膜中央逆向撕掉,对于浸及基质层较深的胬肉,可用15号圆刀片轻轻分离,角膜上残余胬肉,可用无齿显微镊分次夹除,显微组织剪将翼状胬肉颈部两侧结膜组织剪开,贴巩膜面充分游离胬肉体部至半月皱襞前,剪除胬肉及结膜,若仍残留胬肉组织,可分离球结膜下胬肉并剪除,注意不损伤内直肌。
MMC组:用0.2mg/ml丝裂霉素贴敷于裸露的巩膜表面5min,避免浸及角膜创面,用100ml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后,修建结膜,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结膜固定于浅层巩膜上。
CLA组:以术眼上方角膜缘为基底分离并取下一块大小与巩膜暴露区相当、不带筋膜组织的结膜瓣,并在角膜缘处向前剖切,使之带有宽约0.5 mm透明角膜缘上皮组织。将结膜瓣滑行至巩膜暴露区,上皮面朝上,带角膜缘干细胞处用 8~0蓝色可吸收线缝合于相应角膜缘处2针,并固定于浅层巩膜面上,余结膜边缘与巩膜暴露区的球结膜间断缝合。
术后在两组患者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眼垫加压包24h。术后第二天,局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眼液,滴眼2周,4次/d,并监测眼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2年的复发率。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角膜光滑洁净,有正常的球结膜外观。(2)复发:局部结膜充血明显,局部组织增厚,并带有血管膜样组织,向角膜上生长,程度不一[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眼异物感、充血、疼痛、畏光流泪,出现症状2~7d后未经任何特殊处理逐渐减轻消失。
2.2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MMC组的治愈率为81.25%,明显低于CLA组的95.16%,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2年复发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MMC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CLA组,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2年复发情况比较
3 讨 论
翼状胬肉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 、风沙 、炎症等刺激,遗传及免疫因素等有关。手术是翼状胬肉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单纯手术切除翼状胬肉复发率高达30%~ 60%,近年来出现的改良术式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尤其是逆行将翼状胬肉头部自角膜上撕除,保证了角膜创面光滑,为上皮细胞修复提供良好的基础,术后不易复发[5]。
病理学研究表明,翼状胬肉的主要成分是异常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胬肉组织的形成和新生血管长入与角膜缘干细胞变性和缺乏密切相关[6]。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既可以重建眼表组织,又可以阻滞结膜上皮纤维组织异常增生和新生血管生长,帮助患眼恢复正常眼表生理环境,更好、更快地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达到了治愈翼状胬肉,减少复发的良好效果[7]。丝裂霉素C是抗肿瘤药物,具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在胬肉组织被清除后使用丝裂霉素C能有效抑制异常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的生长,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但丝裂霉素C特异性不高,对正常上皮也有抑制作用[8],故MMC组的治愈率明显低于CLA组,复发率明显高于CL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内含地塞米松,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可抑制翼状胬肉术后的炎症反应,减轻手术创面的充血,水肿,减少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患者疼痛,故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眼异物感、充血、疼痛、畏光流泪,但出现症状2~7d后未经任何特殊处理逐渐减轻消失。
综上所述,逆行撕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较逆向撕除胬肉联合丝裂霉素C取材方便、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患者痛苦小等优势,是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武鹏.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1):49.
[2]冯曙光.两种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方法的回顾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4):5275-5276.
[3]刘锐,詹天顺,杨于力,等.翼状胬肉两种不同术式临床疗效对比[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4):292-294.
[4]肖胜强,王重建.逆行撕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7):1747-1749.
[5]墨丽娜,吴永会.贝复舒滴眼液及钝性剥离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4,23(3):74-75.
[6]王赘.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J].国际眼科杂志, 2013,13(1):2138-2139.
[7]何乾尚.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2):243-243.
[8]张勇.逆向撕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1):1585-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