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代购中消费者的法律救济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407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信代购作为一种自媒体新型交易方式,满足了消费者对商品尤其是境外商品多样性的需求,近年来其交易量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导致消费者维权难。因此,本文先指出了微信代購存在的法律问题,然后从微信代购的法律关系认定和法律适用两方面就微信代购中消费者的法律救济进行阐述,以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微信代购 消费者 权利救济
  微信代购是消费者通过微信这个互联网媒介购买代购者发布的商品或服务,或者委托代购者购买指定商品或服务,再经由快递物流等方式送达给消费者的交易方式。微信代购作为一种自媒体新型交易方式,让交易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灵活,满足了消费者对商品多样性选择的需求,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是假冒伪劣产品多。消费者一般根据代购者在微信平台发布的产品图片和信息选择所需商品,而这些产品图片和信息大部分都是代购者从网上下载而来,并不能反映出商品的真实情况,消费者对所购商品是否为正品无从得知,而国内对大部分海外商品并不能提供产品鉴定服务,不良代购者为谋取暴利,向消费者交付假冒伪劣产品。
  二是微信支付平台缺乏安全保障。微信不同于淘宝、京东等交易平台,可以由交易平台代为保管货款,在消费者确认收货后,交易平台才将货款支付给出卖方。而微信转账支付,代购者只需确认收款即可取得货款,若不良代购者在收款后将消费者拉黑或删除,未按约定向消费者发货或发出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
  三是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导致消费者维权艰难。微信代购近年来呈风靡之势增长,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未能及时对其进行规制,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微信代购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仍存有争议,《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及《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虽然将微信代购纳入其规制范畴,但因微信代购交易模式的特殊性,实际上鲜有代购者按照规定履行经营者义务,实际交易能否适用相关规定亦存有争议。
  微信代购存在上述种种问题与弊端,消费者维权困难重重,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对微信代购中消费者的法律救济予以分析。
  一、明确微信代购的法律关系
  根据经营方式的不同,微信代购可以分为现货交易模式和非现货交易模式。
  现货交易模式是代购者先从生产商或者分销商处购回商品(俗称“囤货”),再将已购商品的信息发布在微信上,消费者选购指定商品,代购者再将商品以快递物流等方式送达给消费者的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模式,是将商品进行二次转售,此种交易模式下的基础法律关系为买卖合同。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代购者应对出售的商品负有瑕疵担保等义务,如果代购者交付的商品不符合约定,消费者可以直接向代购者主张权利。
  非现货交易模式是代购者在未取得商品所有权的情况下,在微信平台发布特定或不特定品牌商品信息,消费者据此要求代购者代为购买指定商品的交易模式。此种交易模式下,包含两种情形:一是消费者根据代购者在微信平台发布的特定品牌商品信息购买其需要的产品;二是消费者要求代购者代为购买其指定商品。非现货交易模式下,代购者处于分销商、经销商与消费者的中间环节,起到一个“桥梁”或“中介”的作用,据此,关于代购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理论界争议较大,存在居间合同说、行纪合同说和委托合同说三种不同意见。
  居间合同说认为,微信代购者在整个交易模式中扮演着经销商的身份,分销商与经销商或消费者之间成立居间合同,委托其提供交易信息或者促成经销商与买家订立买卖合同,分销商本人并不参与其中,仅凭其劳务收取相应的报酬1。具体到微信代购中,代购者在微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寻找订立合同的机会,代购者从中抽取利润作为报酬,符合居间合同“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2”的合同特征。但居间合同中,居间人的角色是“中间媒介人”,在交易过程中仅是提供信息反馈信息,并不实际参与具体的合同事宜。
  行纪合同说认为,微信代购特别是微信海外代购实际交易中,代购者大多以自己名义直接向分销商或者经销商购买商品,无需向分销商或者经销商披露自己的委托人,代购者从中赚取汇率差价作为报酬,与行纪合同“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3”的合同特征极为相似。但根据法律规定,行纪人的主体具有特定性,行纪人实行准入制,只有经批准经营行纪业务的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组织才能从事业务,且行纪合同的标的也仅限定为从事贸易活动,实践中一般多为动产、有价证券的买卖以及其他商业上具有交易性质的行为。
  委托合同说认为,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4。现实交易中的微信代购,代购者根据消费者的指示代为购买指定商品,消费者预先支付了货款和运费,且消费者明知代购者从中赚取了差价作为报酬,代购者在实际购买中无需向分销商、经销商或消费者披露双方的真实信息,因此代购者与消费者成立委托合同关系。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非现货交易模式的微信代购更符合委托合同的法律特征,微信代购虽然表面上符合居间合同、行纪合同的部分特征,但如前所述,仍存在实质性区别。
  二、明确微信代购的法律适用
  因交易模式的不同,微信代购中消费者与代购者会涉及买卖合同或委托合同的法律适用,而微信代购交易能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仍存有较大争议,当然,微信代购还会涉及《侵权责任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法律适用问题,本文着重从《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两方面予以分析。
  (一)关于《合同法》的法律适用
  微信代购中,消费者与代购者形成买卖法律关系时,适用《合同法》及司法解释关于买卖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代购者对标的物负有权利瑕疵担保、质量瑕疵担保等出卖方义务,代购者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约定的,消费者可直接向其主张违约责任。   微信代购中,消费者与代购者形成委托合同法律关系时,适用《合同法》及司法解释关于委托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代购者应当按照消费者的指示在委托权限内以自己的名义或者消费者的名义向第三人购买指定商品,代购者对代购商品并不负瑕疵担保义务。对此,《合同法》给予了消费者作为商品实际购买者的维权救济,根据《合同法》第四百零三条的规定,委托合同履行过程中,委托人享有对第三人的权利,具体到微信代购中,代购者以自己名义向第三人购买商品,当代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行使代购者对第三人的权利,要求第三人对消费者承担商品瑕疵担保等出卖方义务。
  (二)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适用
  微信代购作为新兴的交易方式,该交易是否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仍备受争议,微信代购的买方是否属于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王利明教授认为,消费者是指非以盈利为目的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人5。可见,微信代购中,只要作为个人的买方因生活消费所需向代购者购买商品的均符合消费者身份。
  代购者是否属于该法定义的经营者?持否定观点的学说认为不同于电商平台,目前微信仍属于自媒体社交平台,具有一定的个人隐私性,微信代购在微信平台发布商品信息或作出代购的意思表示严格意义上并不能定义为经营者。持肯定观点的学说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条规定,“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微信代购者符合经营者的特征,微信不能因其为个人社交平台而成为法外之地。
  笔者认为,微信代购者在微信朋友圈或微信群里大量发布商品信息,并以盈利为目的向消费者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務,属于经营者范畴,应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微信代购中,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等基本权益,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其有权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选择向作为销售者的代购或者生产者主张权利。
  【参考文献】
  [1] 姚建军.对代购合同若干问题的思考[J].政法论坛.199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四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一十四条。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九十六条。
  [5] 王利明.对消费者的概念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J].政治与法律.2002(2).
其他文献
从主导上海湘府28亿元城市发展基金、千峡湖15亿元文旅产业基金项目,到出资参与申通快递11亿元定增基金、亨通光电10亿元定增基金项目,在多元化的投资场景中,浙银汇智(杭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品牌优势和行业影响。自2015年7月以来,作为创办者和领导者,吴渊女士高效整合资源、紧密布局,领导浙银汇智资本在4年多的时间里全面涉足IT、地产、物流、能源、旅游等众多领域,投资效益节节攀升。  
期刊
【摘 要】 “毛孩子”是我们对生活中宠物的爱称,可以看出他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区别于一般动物,是我们的爱宠,但是在法律层面,因为没有对其作出界定,没有相关法律保障,所以他们的生存有很大隐患,本文笔者通过对宠物概念及界定,对我国宠物的现状研究,对比國内外,最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期待通过立法保护“毛孩子”的生存。  【关键词】 宠物 立法 管理 伴侣动物  一、背景介绍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期刊
【摘 要】 银行的保密义务对于客户信息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障,更是一种制度化的规定,我国《商业银行法》和《储蓄管理条例》中有明文规定,银行应该遵守“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说明银行对客户的信息有保密责任和义务,这也是客户对银行是否信任的标志特征。然而,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对于银行保密义务存在司法解释模糊和冲突问题。因此,不断完善银行保密律法,不仅能够对银行保密义务执行上进行监督,而且能够促进银行与客户的
期刊
【摘 要】 在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资金、研发人员及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却存在创新投入资源浪费和创新产出难以转化导致创新效率低下的现象。在此情况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债权融资与创新效率有怎样的关系、债权融资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债权融资的期限结构及类型结构又对创新效率产生怎样的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融资方式 融资结构
期刊
【摘 要】 民营银行的出现代表我国金融业不断改革与发展,民营银行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及个人融资,推动银行业服务质量。同时,改变了我国银行业只有国有资本注资的原有模式。但其发展时间较短,并没根据国情形成一套适合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体系,因此其管理和监管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借鉴国外民营银行发展模式,对比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指出其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总之,只有民营银行的制度建设
期刊
【摘 要】 企业年金是我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重要单元,是企业依法依规对职工履行养老责任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年金基金在资产规模、覆盖广度、运营深度等方面不断进步,但风险控制能力仍然不足。本文立足于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现状,分析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存在的风险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的控制策略,以期为企业年金体系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市场上的金融创新产品相继诞生,如P2P网贷、众筹融资、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等,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类金融业务之间也开始相互渗透、融合,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和监管上的问题,探讨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模式与机制创新策略。  【关键词】 金融创新产品风险 监管模式 监管机制 创新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为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烽火做空KTXC为例,研究上市公司被做空的原因和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被做空的原因主要有会计信息疑点多,关键业务不透明等。做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有财务状况质量好转,外部监督更严格等。  【关键词】 做空 KTXC 融券  一、研究背景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而且核准制等待时间过长使得很多企业选择到国外上市,我们称这些股票为“中概股”。国外资本市场由于拥有较为完善的融券制度,
期刊
随着我国物流与寄递行业的迅猛发展,利用物流寄递渠道进行的毒品犯罪活动不断增多。寄递毒品案件,就是指毒品犯罪分子以走私、贩卖、运输毒品为目的,利用邮包、航空快递、物流托运等方式将毒品寄递到目的地的一种毒品贩运手法。从目前的毒情来看,物流贩毒形式多样,案件逐年增多,现结合近三年来N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寄递毒品情况,梳理犯罪特点,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近三年寄递毒品案件情况  (一) 基本情况
期刊
【摘 要】 私募基金行业于二十世纪中期诞生于美国,经历了七十余年的发展,其业务方向从最初的创业融资扩展到包括大型公司并购在内的种类繁多的业务范畴,私募基金行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成长成为一种成熟的产业模式。私募基金在促进我国创业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政府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促进优质公司成长的便利途径。针对资产管理新规及目前私募基金现状,本文认为公司应设立成为行业领先公司的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