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缺乏一定的主动性,本文主要探索培养学生主动性的方法之一—分组合作。作者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分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总结和提升。
【关键词】:技工学校 主动性 分组合作
担任技工学校的数学老师已经有将近15年的时间了,形形色色的学生也带了很多届。针对这些年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我也总结了一些特点。
一、两极分化严重。
每个班都有几个数学特别好的学生,也总会有一些数学特别差的学生。每次上课的时候,总会觉得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却消化不了。我在课下和这些基础差的学生做过一些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发哦他们也是想学好的,但是初中的数学基础太差,实在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所以就总是在补考的边缘徘徊。了解到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也曾单独给他们下一些简单的任务,出一些简单的题目,可由于是要在课下完成任务,他们缺乏主动性,所以他们还是不能顺利完成。有老师会说,放弃掉这些基础差的孩子吧。我是绝对不赞成这种想法的,每一个孩子都代表着一个希望,我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放弃掉任何一个孩子。
二、学习主动性差。
我们的每个班级一个星期都是四节课,也就是两次课。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认真跟着老师学。但在课前,很少看到学生会预习数学,课下,也很难看到学生会主动去看数学书或是做数学题目,也就是说每个学生一个星期只能接触到两次数学,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是遠远不够的。
三、数学影响专业。
我们学校是技工学校,学校共设置了十个系。每个系的专业对数学都有不同的需求,这个我们在教学时已经考虑到了。所有系的数学课都安排在一年级,专业课的学习多半都安排在二年级及以上。由于时间跨度的问题,造成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专业学习脱节。导致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要用到数学知识时,很多学生已经遗忘了数学知识,影响了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常常会想,到底用什么方法能够同时解决这几个问题呢。想来想去,最后觉得只要是解决了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另外两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是啊,有了主动性,就不用担心差生不努力向上,有了主动性,就不会遗忘那么快,自然在专业学习时就轻松很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我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向其他老师学习,我觉得用分组合作这个方法比较好。近一年的时间,我都在用分组合作的方法,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上个学期期中的时候,我开始将我带的三个班分别分组。每个班根据前两次的单元测试,全班分为9个或10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人。这4个人当中包括数学最好的,最差的和中等的。
其实分组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老师都用过,但我的这个分组合作与别的老师的略有不同。很多老师分组是为了课堂上的活动而分组,我的小组则是放在课下活动的。我要求各个小组利用课下的时间互相辅导,互相学习。那刚刚在前面已经说过,学生们是缺乏主动性的。仅仅分个小组,如何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呢?那当然是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了,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来衡量小组的成绩。我所制定的衡量方法是期末考试后,用每一个学生的期末成绩和他的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作比较。每个小组的4个人的进步或是退步的分数加在一起,分数最高的就是最佳进步奖。一般10个小组,我会评出五个最佳进步奖,并分别给予这些小组成员以加分,按照进步的分数高低来排,前五名的小组每个人分别加5、4、3、2、1分。
有了这样的奖励措施,明显的感觉到学生们都行动起来了。下午下课后和晚修后,常常会看到我所带的这几个班级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每个小组都在认真的讲题目,做题目。还有几次,我在10点左右的时候到学生宿舍去看学生,竟然宿舍里都没什么人,一问,说是在教室里学习数学呢。看到学生们都行动了起来,发自内心的开心。有了这样的表现,我也很期待他们在期末考试中的表现。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期末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三个班的进步都很大。其中个人进步最大的学生进步分数达到了47分,进步二三十分的学生也有十多个;进步十多分的就不用说了,更是数不过来。小组进步最大的分数达到了七十多分。成绩退步的学生非常少,顶多是在原地徘徊。我知道这些成绩的获得是靠这些小组一个多月的辛苦学习换来的。如果没有实行分组合作这个方法,那么所取得的成绩肯定是没有这么好的。在认真的核算了这些学生的成绩后,我也兑现了我的加分,对进步最大的前五名分别给予了加分。
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头,在第二学期的时候,我继续实行了这个方法。让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每个小组坚持每周至少活动两次,及时消化当天的数学知识,并进行预习。有了这样的课下活动,课堂上就轻松了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了,掌握知识也更牢固了。很快就又要期末了,我对于学生的期末成绩很期待,期待着他们又能创造一个新的高峰。
采用了一年的分组合作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这种分组合作只是让学生充分利用了课下的时间,但没有结合课堂同步进行。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我也是算加分的,但是一学期下来,积极的总是一部分同学,而有些同学从来不举手。如果将小组合作的理念贯穿于课堂中,那么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帮助那些在课堂上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初步准备在下学期开始试用这个方法。
2、学生都是在课下完成活动,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由于本年度所开展的分组合作的活动都是在课下完成的,每个班级有10个小组,是否每个小组都在课下认真的开展了活动,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就容易让有些小组偷懒,不按照要求完成活动。所以,如果再开展类似的活动,就需要每个班安排两位同学负责统计完成情况,这样可以让小组更好的发挥作用。
有了这一年的分组合作实践,我觉得学生们对数学课更感兴趣了,课堂上的效果也更好了。但是这种方法很显然不是唯一促进学生主动性的方法,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应用。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听众,而是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比如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数学是门相对比较枯燥的课程,如果仅仅是简单的传授课本上的内容,学生一定会觉得没有意思,所以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加一些课外的趣味数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参与,乐在其中。以上这两种方法,我在教学中也有过在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主动”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是内在动力的外在的表现。主动性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在主体意识的积极支配下探索的活动。所谓“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的自觉自愿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以教师的科学指导作为前提条件,是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学生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素质教育本质的要求。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培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我们要营造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环境。主动性作为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作为特定的一种积极探索的精神,无法从A传到B。
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探索,寻找更多的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们更够更轻松更有兴趣的学好数学,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为未来人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技.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8)
【2】张燕英.浅析以合作学习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关爱明天,2015(5)
【关键词】:技工学校 主动性 分组合作
担任技工学校的数学老师已经有将近15年的时间了,形形色色的学生也带了很多届。针对这些年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我也总结了一些特点。
一、两极分化严重。
每个班都有几个数学特别好的学生,也总会有一些数学特别差的学生。每次上课的时候,总会觉得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却消化不了。我在课下和这些基础差的学生做过一些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发哦他们也是想学好的,但是初中的数学基础太差,实在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所以就总是在补考的边缘徘徊。了解到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也曾单独给他们下一些简单的任务,出一些简单的题目,可由于是要在课下完成任务,他们缺乏主动性,所以他们还是不能顺利完成。有老师会说,放弃掉这些基础差的孩子吧。我是绝对不赞成这种想法的,每一个孩子都代表着一个希望,我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放弃掉任何一个孩子。
二、学习主动性差。
我们的每个班级一个星期都是四节课,也就是两次课。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认真跟着老师学。但在课前,很少看到学生会预习数学,课下,也很难看到学生会主动去看数学书或是做数学题目,也就是说每个学生一个星期只能接触到两次数学,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是遠远不够的。
三、数学影响专业。
我们学校是技工学校,学校共设置了十个系。每个系的专业对数学都有不同的需求,这个我们在教学时已经考虑到了。所有系的数学课都安排在一年级,专业课的学习多半都安排在二年级及以上。由于时间跨度的问题,造成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专业学习脱节。导致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要用到数学知识时,很多学生已经遗忘了数学知识,影响了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常常会想,到底用什么方法能够同时解决这几个问题呢。想来想去,最后觉得只要是解决了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另外两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是啊,有了主动性,就不用担心差生不努力向上,有了主动性,就不会遗忘那么快,自然在专业学习时就轻松很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我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向其他老师学习,我觉得用分组合作这个方法比较好。近一年的时间,我都在用分组合作的方法,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上个学期期中的时候,我开始将我带的三个班分别分组。每个班根据前两次的单元测试,全班分为9个或10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人。这4个人当中包括数学最好的,最差的和中等的。
其实分组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老师都用过,但我的这个分组合作与别的老师的略有不同。很多老师分组是为了课堂上的活动而分组,我的小组则是放在课下活动的。我要求各个小组利用课下的时间互相辅导,互相学习。那刚刚在前面已经说过,学生们是缺乏主动性的。仅仅分个小组,如何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呢?那当然是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了,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来衡量小组的成绩。我所制定的衡量方法是期末考试后,用每一个学生的期末成绩和他的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作比较。每个小组的4个人的进步或是退步的分数加在一起,分数最高的就是最佳进步奖。一般10个小组,我会评出五个最佳进步奖,并分别给予这些小组成员以加分,按照进步的分数高低来排,前五名的小组每个人分别加5、4、3、2、1分。
有了这样的奖励措施,明显的感觉到学生们都行动起来了。下午下课后和晚修后,常常会看到我所带的这几个班级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每个小组都在认真的讲题目,做题目。还有几次,我在10点左右的时候到学生宿舍去看学生,竟然宿舍里都没什么人,一问,说是在教室里学习数学呢。看到学生们都行动了起来,发自内心的开心。有了这样的表现,我也很期待他们在期末考试中的表现。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期末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三个班的进步都很大。其中个人进步最大的学生进步分数达到了47分,进步二三十分的学生也有十多个;进步十多分的就不用说了,更是数不过来。小组进步最大的分数达到了七十多分。成绩退步的学生非常少,顶多是在原地徘徊。我知道这些成绩的获得是靠这些小组一个多月的辛苦学习换来的。如果没有实行分组合作这个方法,那么所取得的成绩肯定是没有这么好的。在认真的核算了这些学生的成绩后,我也兑现了我的加分,对进步最大的前五名分别给予了加分。
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头,在第二学期的时候,我继续实行了这个方法。让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每个小组坚持每周至少活动两次,及时消化当天的数学知识,并进行预习。有了这样的课下活动,课堂上就轻松了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了,掌握知识也更牢固了。很快就又要期末了,我对于学生的期末成绩很期待,期待着他们又能创造一个新的高峰。
采用了一年的分组合作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这种分组合作只是让学生充分利用了课下的时间,但没有结合课堂同步进行。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我也是算加分的,但是一学期下来,积极的总是一部分同学,而有些同学从来不举手。如果将小组合作的理念贯穿于课堂中,那么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帮助那些在课堂上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初步准备在下学期开始试用这个方法。
2、学生都是在课下完成活动,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由于本年度所开展的分组合作的活动都是在课下完成的,每个班级有10个小组,是否每个小组都在课下认真的开展了活动,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就容易让有些小组偷懒,不按照要求完成活动。所以,如果再开展类似的活动,就需要每个班安排两位同学负责统计完成情况,这样可以让小组更好的发挥作用。
有了这一年的分组合作实践,我觉得学生们对数学课更感兴趣了,课堂上的效果也更好了。但是这种方法很显然不是唯一促进学生主动性的方法,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应用。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听众,而是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比如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数学是门相对比较枯燥的课程,如果仅仅是简单的传授课本上的内容,学生一定会觉得没有意思,所以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加一些课外的趣味数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参与,乐在其中。以上这两种方法,我在教学中也有过在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主动”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是内在动力的外在的表现。主动性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在主体意识的积极支配下探索的活动。所谓“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的自觉自愿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以教师的科学指导作为前提条件,是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学生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素质教育本质的要求。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培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我们要营造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环境。主动性作为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作为特定的一种积极探索的精神,无法从A传到B。
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探索,寻找更多的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们更够更轻松更有兴趣的学好数学,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为未来人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技.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8)
【2】张燕英.浅析以合作学习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关爱明天,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