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苇:沙家浜团歌谱曲人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记载着一个人:黄葦。
   1943年,黄苇为《你是游击兵团》谱曲,这首歌后来成了沙家浜部队团歌。
   歌曲取材于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该团最早由36个伤病员康复官兵组建的连队发展起来的。从东进抗日到挺进苏中、鏖战苏北,打过“三垛河伏击战”、保卫新四军军部之战“顺河集阻击战”,又名“老虎团”。20世纪60年代,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的问世和影响,早已改编为二十军一七五团的昔日新四军五十二团,开始被称为“沙家浜团”。
   这首歌的歌词是时任五十二团宣传股长过鉴清写的。“阳澄湖畔,虞山之麓,39年的严冬,36个伤兵病员,高举共产党的旗帜,在暗影笼罩的鱼米之乡,为人民流着血啊流着汗,辛苦地耕耘着被日军蹂躏的田园……”。黄苇从鲁艺工作团分到这个团,受过火热抗战生活的感染,过鉴清和黄苇两人切磋,要为这支英雄部队创作一首歌。歌词写出来以后,团政治处主任彭冲作过修改。谱上了曲,先在团里教唱。1944年,十八旅举行歌咏会演,五十二团献演了《你是游击兵团》,在场的旅政治部主任刘飞、参谋长夏光,都说这歌好,很快在旅里唱开了。时光跨过70多年,在沙家浜部队荣誉室,《你是游击兵团》歌曲依然布展在图版上。官兵们说,这首歌节奏铿锵有力,歌唱部队光荣历史,是团歌,更是我们强军前进的战歌。
   几年前,在北京安德里北街干休所,笔者见到了晚年的黄苇。
   黄苇,生于上海,早年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转道苏北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学习音乐,听过音乐家贺绿汀的课,因日军当年袭击学校,大部分师生在遭难后参加了新组建的鲁艺工作团,主要担负为部队培养文艺干部的任务。黄苇分在新四军军部鲁艺工作团,任音乐队副队长。1942年岁末,他下到十八旅五十二团,置身这个敢打硬仗的主力团,黄苇激情澎湃,开启了他硝烟风雨里的音乐创作。
   黄苇居室,书房里有钢琴,琴上摆着他和老伴的戎装照片。妻子范羡真也曾是军人,她已离世,这架木纹色钢琴算是老人的伴。他从书橱里找出歌集《战火中的歌声》,翻到《你是游击兵团》这首歌,落坐弹了起来,熟悉的旋律又在琴键上响起。老人笑笑,“年纪大了,手指僵硬了。”这本歌曲集由黄苇编著,2005年,上海音乐出版社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出版,该书收集了黄苇谱曲的百余首歌。书的“后记”,黄苇袒露心声:在抗日激流中,前辈们教会了我用文艺的武器来打击敌人。在激烈的战斗中,我和战友们同呼吸、共命运,亲睹了他们那种钢铁般意志和不惜流血牺牲与敌人誓死搏斗的壮举,我情不自禁要用歌曲当成号角,用音符记录战斗的胜利,用节奏和旋律记录他们冲锋前进的脚印……
   1955年,黄苇被授予少校军衔,他在二十军政治部担任过青年处长。1981年,黄苇从解放军总政治部机关离职休养。
   黄苇十分怀念过鉴清,过鉴清年长8岁,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在院校、省委党校领导岗位上任过职。很遗憾,他1978年匆忙走完了63岁的人生。黄苇有时会想起他,他如兄长一般。两人在峥嵘岁月同仇敌忾,一起写歌,以荡气回肠的音乐作品激励斗志,鼓舞士气。                                     (责任编辑 姚定范)
其他文献
苏北淮安,有个叫做刘老庄的地方,一座静谧肃穆的烈士陵园里,安息着82位新四军指战员的英灵,他们来自同一个连队。在78年前那场与日本侵略军的殊死战斗中,为掩护地方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他们顽强坚守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粒子弹,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   陵园纪念馆的门柱上,赫然篆刻着26个大字,那是当年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手书之挽联,精准再现这支队伍的发展历程与那场血战的惨烈:“由陕北
期刊
1943年新年刚过, 驻扎在南京郊区溧水的新四军六师十六旅的琚逸芳与其丈夫接到上级命令,去延安学习、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对琚逸芳他们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个很大的喜讯,他们一直向往着圣地延安,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唯一不方便的是琚逸芳身怀有孕,虽说胎儿还小,毕竟去延安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还要穿越几个沦陷区。但琚逸芳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吃再多的苦她也愿意去延安。当时,琚逸芳的职务是新四军六师十六旅
期刊
本刊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挖掘革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位于南京溧水区的中国新四军研究馆(暂定名)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革命文物和史料。   2021年3月4日下午,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市溧水区就共建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携手挖掘党史军史资源,共同打造溧水红色地标
期刊
1944年底,日军为应付太平洋战争,日益窘迫,一时难以纠集较大兵力对付新四军。此时毛泽东主席交给了粟裕一个新的重任,渡江南下,开赴东南沿海日占区,争取控制苏、浙、皖、闽、赣等几个省。   苏浙和皖南属国民党第三战区,曾将陈毅、粟裕的江南指挥部逼过长江赶入苏北,还在“皖南事变”中重创叶、项9000余人。苏北新四军被他们视为漏网之鱼。   1944年12月27日,粟裕率3个团从苏中出发,南渡长江,
期刊
4年前,洋马镇贺东村还是省定的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多,村集体负债重。可自打徐金生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贺东村真的“金生”了,不但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一跃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区。   人们都向徐金生投来赞许的目光,说他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让贺东村翻身生金,锦囊里的妙计就是多。而徐金生却谦虚地说:“我哪有什么锦囊妙计,不过是弄弄菊,把这个小产业做大罢了!”   洋马镇是省内外著
期刊
那是1941年的1月,寒冷笼罩着整个皖南山区。新四军在奉命北撤途中遭到了国民党军队7个师的突然袭击。新四军将士英勇血战7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一支10来人的小股部队,在一个连长的带领下,奇迹般地钻出了敵人的包围圈,希冀渡过长江到中共控制区去,一个连的国民党军队在他们后面死死追赶。两者若即若离,间距不过是一袋烟的时间。   这小股部队突围到了南陵,具体也不清楚走到什么地方了。突然,一条10
期刊
一艘红船,从南湖启航,  托起承载民族的希望,  风雨无阻,扬帆破浪。  喚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  拨开了笼罩着九州的迷茫。  吸引华夏优秀的儿女,  汇聚成气势磅礴的力量,  在浴火中重生,  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信仰。  铁锤砸碎旧世界,  镰刀收获胜利的辉煌。  无数的共产党人,  呕心沥血,胸怀坦荡,  沧海横流百炼成钢,  百年的探索,  信念的执着,  民族复兴的使命,  挺起担当的脊梁,
期刊
泗县,古称泗州,这座历史悠久的皖东北小城,曾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   1943年9月24日,原淮北挺进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铙子健同志,在苌圩村苌郭庄日伪据点攻坚战中,第一次采用地道爆破战术取得胜利。泗灵濉县县长苌宗商在此开辟了濉南片抗日民主根据地,皖北中共地下党领导人许步伦曾在这里指挥过战斗。   历史的天空斗转星移,如今的苌圩村在村总支书记、村主任陈春玲的带领下,在脱贫攻坚战中,焕发出新的
期刊
2018年春,我和20多名市委驻射阳帮扶工作队队员肩负组织重托,满怀浓浓深情,来到了鹤乡大地。从此,我们和当地干群想在一起、议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商脱贫攻坚良策,同绘乡村振兴美景。如今,我伫立射阳河岸,回首两年多来的一幕幕动人场景,历历在目,心潮澎湃……  脚上沾满泥土,方知群众疾苦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城拔寨关键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只有心中有
期刊
赖少其有“艺坛圣哲”之称,自名其画室曰“木石斋”。赖少其创“以白压黑”技法,成为新徽派版画创始人。   郭传良,安徽广德人,从军20余載,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玄武区书协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南京市机关作协会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