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
其实,每个小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已经接触到了数的概念,并在懵懵懂懂中学会了最简单的数的计算。比如,你给了他三颗糖果。他自己吃了一颗,你给他偷偷拿走一颗,他会发现少了一颗,哭着找大人索要那颗少掉的糖果。其实这就是无形中他已经成功地运用了“数的计算”。但是为什么一到小学里数形成计算公式,就会难倒一些学生呢,看着密密麻麻的公式要么不知怎么计算,要么错误百出。有些小学生对数学一点都不感兴趣,上数学课无精打采,或者思想开小差,精力分散搞小动作,看起来很聪明的孩子,成绩却差强人意。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家,跟爷爷奶奶长大,而爷爷奶奶往往又是没有文化的老人,在学习上不能给予一定的帮助,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一旦形成惯性,将对小学生的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就要认真思考,打破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方式,成功转化思路;积极探索,创新高效课堂,使小学生对计算充满兴趣,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活跃,让每个孩子都能懂得计算的重要性,变消极为积极,变懒惰为主动,在计算中寻找乐趣。
一、小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传统计算教学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将计算教学有效性与技能性强化训练紧密联系,忽视了对学生计算品质、计算习惯、问题解决、思维训练、解题策略优化等培养,枯燥的练习让学生望而生厌,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
新课程的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在计算学习中体验认知过程,在问题解决中发现计算的价值,再辅以良好计算习惯培养和科学的计算训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学习的有效性。很多小学生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不规范。
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
3.计算时不打草稿。
4.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
5.作业潦草,敷衍了事。
二、掌握运算技巧,寻找规律
很多小学生拿到题的那一刻就开始闷头计算,结果半天也算不出结果。对于有特殊规律的计算题,要掌握技巧,灵活多变,找出数与数之间的规律,问题则迎刃而解。
例如,计算题:9999×9999+19999
这个题计算起来恐怕要用半天的时间,还容易出错,考试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有足够的计算时间。那么,找出其中的规律利用运算法则,则容易计算得多。恰当解法:
(10000-1)x9999+(10000+9999)
=99990000-9999+10000+9999
=99990000+10000
=100000000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教师要教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提高笔算速度。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尤其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必要时要善于口算,以便提高计算速度;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要进行笔算验证,多练习,多动脑,练得多,计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三、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1.记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73和27,98和2等);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安排课上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要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应该贯彻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教师认真钻研,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其实,每个小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已经接触到了数的概念,并在懵懵懂懂中学会了最简单的数的计算。比如,你给了他三颗糖果。他自己吃了一颗,你给他偷偷拿走一颗,他会发现少了一颗,哭着找大人索要那颗少掉的糖果。其实这就是无形中他已经成功地运用了“数的计算”。但是为什么一到小学里数形成计算公式,就会难倒一些学生呢,看着密密麻麻的公式要么不知怎么计算,要么错误百出。有些小学生对数学一点都不感兴趣,上数学课无精打采,或者思想开小差,精力分散搞小动作,看起来很聪明的孩子,成绩却差强人意。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家,跟爷爷奶奶长大,而爷爷奶奶往往又是没有文化的老人,在学习上不能给予一定的帮助,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一旦形成惯性,将对小学生的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就要认真思考,打破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方式,成功转化思路;积极探索,创新高效课堂,使小学生对计算充满兴趣,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活跃,让每个孩子都能懂得计算的重要性,变消极为积极,变懒惰为主动,在计算中寻找乐趣。
一、小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传统计算教学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将计算教学有效性与技能性强化训练紧密联系,忽视了对学生计算品质、计算习惯、问题解决、思维训练、解题策略优化等培养,枯燥的练习让学生望而生厌,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
新课程的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在计算学习中体验认知过程,在问题解决中发现计算的价值,再辅以良好计算习惯培养和科学的计算训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学习的有效性。很多小学生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不规范。
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
3.计算时不打草稿。
4.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
5.作业潦草,敷衍了事。
二、掌握运算技巧,寻找规律
很多小学生拿到题的那一刻就开始闷头计算,结果半天也算不出结果。对于有特殊规律的计算题,要掌握技巧,灵活多变,找出数与数之间的规律,问题则迎刃而解。
例如,计算题:9999×9999+19999
这个题计算起来恐怕要用半天的时间,还容易出错,考试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有足够的计算时间。那么,找出其中的规律利用运算法则,则容易计算得多。恰当解法:
(10000-1)x9999+(10000+9999)
=99990000-9999+10000+9999
=99990000+10000
=100000000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教师要教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提高笔算速度。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尤其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必要时要善于口算,以便提高计算速度;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要进行笔算验证,多练习,多动脑,练得多,计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三、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1.记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73和27,98和2等);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安排课上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要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应该贯彻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教师认真钻研,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