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而教”子项目申报说明会召开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aia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4月29日下午,由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为中华而教——农村教师提升计划”子项目申报说明会在珠江投资大厦22楼穹顶小礼堂举行,来自广东省内的70位名校长和名师莅临说明会。
  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是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由香港上市公司合生创展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孟依先生发起成立的非公募教育基金会。基金会以促进教育水平提升,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捐助包括教育在内各类项目合计达4.2亿人民币。“为中华而教——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是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基金会重点支持项目之一,本计划旨在通过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使学生得到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为社会培养富有爱心、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创新、善于解决问题、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才。
  据了解,此次“为中华而教”子项目申报说明会,将包括《中小学学生成长成才发展导读手册》、《岭南教育家系列丛书》等在内的43个教育项目,公开向省内名校长、名师征集申报意向。
  说明会上,珠江投资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为中华而教”秘书长龚鸣女士表示, 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促进教育水平提升,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于2010年度启动的“为中华而教”项目,希望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道德观、教育观以及教学水平,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得到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院长、华南师大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教授担任“为中华而教”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他表示,“为中华而教”项目是一件善事,广东虽然是全国经济的第一大省,但教育发展仍然不平衡,农村的教育状况和水平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中华而教”项目就是从改变教师观念入手,致力把城市名校长、名师的优质教育和管理经验沉淀成书籍、影像制品等,送到农村,改善当地教学水平,为当地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红教授作为项目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对本次说明会重点推广的“中小学全景案例库编制计划”作了详细说明。
  会后,与会人员现场填写并提交申报意向书,与基金会现场达成合作意向。
其他文献
上虞市实验小学:    乡贤故事在品德课程中的运用,实现了品德课程的生活化、乡土化。上虞市“乡贤”文化研究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大量资料,为我们开展品德课程故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提供了前提与保证。如何利用好这些故事资源?我们强调以下几点:    一、主题化    进入上虞市乡贤研究会的网站(http://www.xxyjh.com),你会看到林林总总的关于上虞乡贤的资料:古有舜帝、王充、曹娥;今有竺可
“不抓升学率,过不了今天;只抓升学率,过不了明天。”这是目前许多高中遇到的难题。对此,莘县实验高中校长吕丁学怀抱“成就师生梦想”的初心,用“科学实干”站稳今天,用“改革创新”拥抱明天,破解了这个魔咒。  作为一所地处经济欠发达县域的高中,六千多名在校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中考升学成绩低于地级市重点高中两百多分。三年时间过去,学生学业成绩迅速攀升,高考上本科人数年年赶超后者。而今,学校建校仅20年,已
摘 要学校特色文化应以儿童文化为抓手。“七色花·七彩梦”主题儿童文化在尊重儿童的前提下走向儿童,主张构建“七彩校园”特色环境文化,并开发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特色课程、特色活动和特色课堂。通过“七彩德育”“七彩课堂”“七彩校园”三个渠道,初步构建起“七彩儿童文化”理论架构,形成独具特色的“七彩校园文化”。  关 键 词学校特色文化;儿童文化;“七彩校园文化”;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荔湾,得名于“荔枝湾”,旧称西关,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厚重。近年来,荔湾教育人传承优秀的西关文化,不断创新,依托岭南水乡特色,提出了“生态型德育”理念。环翠园小学襟带西关、依傍珠江,是荔枝湾的发祥地之一;而环绕校园的十五株榕树须根低垂,浓荫蔽地,其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深深扎根于土地长成气根柱,向四面无限伸展,与枝干交织在一起,形似稠密的丛林,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
摘 要  当前的师德培训取得了较好发展,但也存在着社会对师德培训效果的美好愿景与师德培训实效低下之间的矛盾,师德培训难以完全满足参训教师的发展需求。采用自编问卷对“国培计划(2017)”师德培训者研修项目华南师范大学研修班学员进行调查与访谈,结果显示,当前师德培训进步与困境并存。新时代要求师德培训多些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立足教师实际需要,建构整体系统的课程体系,提供多样综合的培训组织形式,并注重培训
什么是公民教育?为什么要发展公民教育?我们需要怎样的公民教育?怎样实施公民教育?这是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无法回避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等著《公民教育引论》着眼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进程,同时立足中国现实国情,在国际视野比较和历史维度借鉴的基础上对这些列重大问题作出了系统的回答。  首先,该书从现代化转型的视角认识公民教育的时代意义。以往研究中,我们常将公民教育看作政治教育或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摘 要 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设计生成性体验活动,引领学生在体验、感知、思维碰撞和分享中,深化对文明规则的认知和感悟,在践行中体认规则的价值,并用行动诠释文明的价值。以此激活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有机结合,引领学生学做文明社会的公民。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体验活动;生成性;文明准则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1
摘 要:家长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需要,增强家校合作。针对新生家长需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创新家长会内容和形式,促进家长了解和认同学校,与孩子共同成长,并分享学校发展成果,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关 键 词:家校合作;家长会;家长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3-0027-03  随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推进,回归家
摘 要 培育生态行为习惯,提升生命存在质量是当代和未来德育需要着力发扬光大的核心命题。培育生态行为习惯与提升生命存在质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管是对肿瘤的姑息治疗,还是二十余年的生态体验式行为习惯培育实验都发现,行动方式的干预性改变,可以有效改变情绪状态、思维方式、生命样态。独立或群集清点和整理习惯,是优化生命样态的智慧性行动,能增益生命的乐趣。  关 键 词 生态行为习惯;生命存在质量;道德价值观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端午节的认识仅停留在龙舟赛的热闹场面上,而对端午节的其他知识却了解甚少,因此我们需要引导他们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收集资料,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此外,对于团结协作的意义以及拼搏进取的精神,学生理解也不够深刻,更多停留在团结就能取得好成绩这样一个认识水平上。  【目标定位】  (一)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体会团结协作、努力向上的快乐,体验到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