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被看做是“开放的教育”,指以游戏的情境提供多种区域,满足孩子不同的操作兴趣,幼儿通过游戏能获得认知、情感、身心等方面的发展。但很多幼儿园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如有的区域活动流于形式,引不起孩子的兴趣;有的场地设置不当,相互干扰,未能充分发挥各区的功能;有的则一味追求装饰漂亮,教育价值不强;还有的是幼儿只有选择活动材料的自由,而缺乏自由探索的行动等。上述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区域活動开设的目的是什么,二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教育技巧不够。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呢?
关键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066
一、找准依据,明确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及作用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他们是在对客观事物的操作、摆弄中获得感性经验,是在和周围成人、同伴的交往和接触中得到社会性发展的。由此可见,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开放的游戏环境,鼓励、激发幼儿自由探索,从中获得发展。它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区域活动能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具有主动发展和自我教育的天性和本能,孩子通过不断活动来获得身体和思维上的独立。如幼儿在科学区中通过亲自用磁铁靠近各种铁制品和非铁制品,会惊奇地发现磁铁只能够吸住铁制品,而不能吸住其他物品。通过探索,幼儿学到了知识,并逐渐有了学习的兴趣。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能发现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孩子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教师组织教学是以幼儿的平均水平为依据的,难以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而区域活动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发挥潜能的机会,使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场所。幼儿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无声的“对话”,保持着一种和谐而亲密的关系。而教师的精力主要用于对幼儿的观察和指导,也就可以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并帮助孩子发展其潜能。
区域活动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利于孩子探索性格的形成。通过观察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情况,教师能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并尽力准备适当的材料来及时满足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同时,教师能体会孩子解决问题时的乐趣,欣赏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帮助幼儿认识和总结规律,使他们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样也可以增加教师和幼儿的交流,加深感情。
二、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于活动区种类和数量的选择,活动区的设置,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教育目标。活动区要给孩子们提供在身体、语言、认知、社会和品德、美感方面发展的经验。如设置建构区、图书区、娃娃家、益智区、音乐区、玩沙玩水区、美工区等。
2.本班的实际状况。各活动区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段特点,要体现其发展目标。比如,托班主要设娃娃家、美工区等,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动作为主。
(2)关于活动区的材料投放
1.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教学活动内容投放材料,还要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
2.材料既可以是成品,也可以是半成品,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材料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也可以鼓励家长参与收集;既提供幼儿单独玩的游戏材料,也提供合作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独自探索和与人交往的不同需求。
3.材料、玩具要摆放清楚并每日整理。多样化的玩具和材料应当分类摆放在开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便于幼儿自由取用材料并整理。
4.创设可以让幼儿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指导或由于材料缺失等原因造成的干扰。
(3)关于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
规则是保证活动区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规则能使幼儿成为一个有秩序感的人。
1.给幼儿细节暗示,如告诉孩子每个区域摆放的椅子数代表这一区域可容纳的人数等。
2.老师也要明确制订一些规则,如幼儿玩后把原物放回,并收拾整齐,等等。
3.启发孩子自己想办法、订规则。如:“娃娃家每次只能容纳5个人,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办?”“科学区里只有一个放大镜,可是却有两个小朋友想用,应该怎么办?”这种平等的方式能够使孩子自觉自愿地遵守共同制订的规则,帮助他们发展社会交往技巧,养成良好的习惯。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区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作为教师,要有对区域活动的正确理解、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和创设活动区的教育技巧。如此,才能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游戏情境,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实际经验、认识周围世界,进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庆安.论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J].新智慧,2020(06):44.
[2]王爱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组织策略[J].甘肃教育,2019(24):44.
[3]孟媛.基于材料投放角度来谈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策略[J].中华少年,2020(09):13+15.
关键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066
一、找准依据,明确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及作用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他们是在对客观事物的操作、摆弄中获得感性经验,是在和周围成人、同伴的交往和接触中得到社会性发展的。由此可见,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开放的游戏环境,鼓励、激发幼儿自由探索,从中获得发展。它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区域活动能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具有主动发展和自我教育的天性和本能,孩子通过不断活动来获得身体和思维上的独立。如幼儿在科学区中通过亲自用磁铁靠近各种铁制品和非铁制品,会惊奇地发现磁铁只能够吸住铁制品,而不能吸住其他物品。通过探索,幼儿学到了知识,并逐渐有了学习的兴趣。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能发现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孩子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教师组织教学是以幼儿的平均水平为依据的,难以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而区域活动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发挥潜能的机会,使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场所。幼儿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无声的“对话”,保持着一种和谐而亲密的关系。而教师的精力主要用于对幼儿的观察和指导,也就可以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并帮助孩子发展其潜能。
区域活动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利于孩子探索性格的形成。通过观察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情况,教师能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并尽力准备适当的材料来及时满足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同时,教师能体会孩子解决问题时的乐趣,欣赏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帮助幼儿认识和总结规律,使他们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样也可以增加教师和幼儿的交流,加深感情。
二、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于活动区种类和数量的选择,活动区的设置,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教育目标。活动区要给孩子们提供在身体、语言、认知、社会和品德、美感方面发展的经验。如设置建构区、图书区、娃娃家、益智区、音乐区、玩沙玩水区、美工区等。
2.本班的实际状况。各活动区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段特点,要体现其发展目标。比如,托班主要设娃娃家、美工区等,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动作为主。
(2)关于活动区的材料投放
1.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教学活动内容投放材料,还要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
2.材料既可以是成品,也可以是半成品,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材料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也可以鼓励家长参与收集;既提供幼儿单独玩的游戏材料,也提供合作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独自探索和与人交往的不同需求。
3.材料、玩具要摆放清楚并每日整理。多样化的玩具和材料应当分类摆放在开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便于幼儿自由取用材料并整理。
4.创设可以让幼儿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指导或由于材料缺失等原因造成的干扰。
(3)关于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
规则是保证活动区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规则能使幼儿成为一个有秩序感的人。
1.给幼儿细节暗示,如告诉孩子每个区域摆放的椅子数代表这一区域可容纳的人数等。
2.老师也要明确制订一些规则,如幼儿玩后把原物放回,并收拾整齐,等等。
3.启发孩子自己想办法、订规则。如:“娃娃家每次只能容纳5个人,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办?”“科学区里只有一个放大镜,可是却有两个小朋友想用,应该怎么办?”这种平等的方式能够使孩子自觉自愿地遵守共同制订的规则,帮助他们发展社会交往技巧,养成良好的习惯。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区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作为教师,要有对区域活动的正确理解、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和创设活动区的教育技巧。如此,才能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游戏情境,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实际经验、认识周围世界,进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庆安.论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J].新智慧,2020(06):44.
[2]王爱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组织策略[J].甘肃教育,2019(24):44.
[3]孟媛.基于材料投放角度来谈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策略[J].中华少年,2020(09):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