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041-02
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是数学课程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数学与数学课程、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评
价以及课堂教学技术与教学手段改革认识的基本准则,是指导人们建立起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教育评价观、信息科技观。
(一)基本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程观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既要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又要体现数学的工具性、语言性、创造性和文化性。
对于初中数学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基本理念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的观点。湘教版的教材中就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基本理念指导下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和学习观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生动丰富的数学内容被机械枯燥的定理定义和公式取代;数学学习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背熟定理和公式,记住各种题型。教师教得死,学生学得死,使得数学学习索然寡味。
新课程要求建立新的教师教学观和学生学习观:
1.教师的教学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学生的学习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湘教版七年级上册P.105剪纸的方法;P.187从统计数据中获得不同的信息;P.191收集数据的步骤。就体现了这种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
(三)基本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育评价观
基本理念认为新的评价观的核心是:“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评价的视野;要拓展多样化的评价目标和方法;要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传统的初中数学教育评价以量化为特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这种量化又演变成以"扣分"为主要特征的排队考试。这种“排队”有着积极的一面(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但是其侧重的是“甄别”与“选拔”。连续不断地用分数排队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容易使原本充满学习热情的学生在因为一些偶然的原因一两次“掉队”后开始怀疑起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学习的热情随着“掉队”而消退、丧失,以致对数学学习变得畏惧甚至厌恶。
课程标准根据基本理念,对初中数学教育提出了五条评价建议: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评价主题和方式要多样化。
5.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也既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也既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三)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四)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五)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即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归纳为四类:教师引导,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尽管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基础,但他们学习的更多的是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尽管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并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践操作。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如对展开与折叠的理解、计算器的使用和从不同的方向看等,说百句不如动一动,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种权力。
合作交流。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学习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六)展开参与性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还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因而,充分展开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非常必要,为顺利有效地展开这一过程,我觉的应做好这三件工作:提高自主意识,激励主体参与,重视主动评价。
提高自主意识。展开过程的前提是学生应主动参与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把学习当作自我的一种主体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尊重学生主体,给他们个体活动的机会,并且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享受成功、获取收获,这也正是《标准》所强调的教学要求。
激励主体参与。学生学习不是接受灌输的过程,而是主动获取的过程,只有促使学生主体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效。
重视主动评价。评价作为杠杆,不仅决定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决定学习的行为。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依靠教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也与学生主体对自我的评价相关。在学习中,教师应给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机会,参与结果评价的权力,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就能加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成为自觉、快乐的行动。
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是数学课程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数学与数学课程、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评
价以及课堂教学技术与教学手段改革认识的基本准则,是指导人们建立起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教育评价观、信息科技观。
(一)基本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程观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既要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又要体现数学的工具性、语言性、创造性和文化性。
对于初中数学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基本理念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的观点。湘教版的教材中就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基本理念指导下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和学习观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生动丰富的数学内容被机械枯燥的定理定义和公式取代;数学学习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背熟定理和公式,记住各种题型。教师教得死,学生学得死,使得数学学习索然寡味。
新课程要求建立新的教师教学观和学生学习观:
1.教师的教学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学生的学习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湘教版七年级上册P.105剪纸的方法;P.187从统计数据中获得不同的信息;P.191收集数据的步骤。就体现了这种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
(三)基本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育评价观
基本理念认为新的评价观的核心是:“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评价的视野;要拓展多样化的评价目标和方法;要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传统的初中数学教育评价以量化为特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这种量化又演变成以"扣分"为主要特征的排队考试。这种“排队”有着积极的一面(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但是其侧重的是“甄别”与“选拔”。连续不断地用分数排队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容易使原本充满学习热情的学生在因为一些偶然的原因一两次“掉队”后开始怀疑起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学习的热情随着“掉队”而消退、丧失,以致对数学学习变得畏惧甚至厌恶。
课程标准根据基本理念,对初中数学教育提出了五条评价建议: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评价主题和方式要多样化。
5.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也既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也既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三)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四)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五)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即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归纳为四类:教师引导,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尽管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基础,但他们学习的更多的是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尽管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并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践操作。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如对展开与折叠的理解、计算器的使用和从不同的方向看等,说百句不如动一动,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种权力。
合作交流。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学习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六)展开参与性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还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因而,充分展开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非常必要,为顺利有效地展开这一过程,我觉的应做好这三件工作:提高自主意识,激励主体参与,重视主动评价。
提高自主意识。展开过程的前提是学生应主动参与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把学习当作自我的一种主体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尊重学生主体,给他们个体活动的机会,并且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享受成功、获取收获,这也正是《标准》所强调的教学要求。
激励主体参与。学生学习不是接受灌输的过程,而是主动获取的过程,只有促使学生主体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效。
重视主动评价。评价作为杠杆,不仅决定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决定学习的行为。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依靠教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也与学生主体对自我的评价相关。在学习中,教师应给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机会,参与结果评价的权力,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就能加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成为自觉、快乐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