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工作\200篇文章的毅力和战略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4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角加藤嘉一,1984年生人,在中国学习和工作,是一个骨子里就非常传统的日本人,根深蒂固地保持着很多日式作风,同时他又用一颗理解和。喜爱中国的心,未了解和适应中国的文化和现状,才有了这样的二十几岁
  加藤在凤凰博客开博第一文《Who’s加藤嘉一?》中对自己的10种面孔进行了描述:北大留学生、制作人、主持人、媒体评论员、专栏作者、图书作者、同声传译、人大附中日语外教、长跑运动员、谈判者。那么同时兼任多种角色的加藤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好状态才是对别人的尊重
  
  按照和加藤嘉一约定好的时间。去他北京东四环的家中进行采访。刚进屋的时候,加藤不停地说抱歉,“对不起,非常对不起……现在状态有一点不好,差不多是早晨才入睡的,因为国航误点的原因。”这会儿的加藤,穿了一身黑色的便装,准确地说从脸上一点儿看不出太多的残相。
  加藤带着日本人特有的客气。“其实我基本不熬夜,一年都难得赶上一回,就是因为昨天出差回京飞机误点,又约好要给中美日3家媒体写稿子,只能熬夜了。还分别是中文、英文和日文的,直到快凌晨5点才完成,不过还好,我睡了3个多小时呢……”
  从不断的道歉中。看得出来加藤真的很介意自己的状态是不是够好。“我觉得状态好是对别人的尊重。”加藤特意补充道,“状态决定成败嘛!”加藤做活动前都不吃东西,因为“空腹的时候会比较有精神。”
  加藤也确实需要一个好状态,他的工作安排得非常满:接受采访;上节目;参加活动;去北大上课;到人大附中讲课……这样的外出工作每天至少得赶上一两个——就在当天上午接受完我们的采访后,加藤随即还要赶到人大附近上凤凰卫视的《铿锵三人行》。剩下的时间,加藤还得写书和专栏,并留出时间来看书和了解新闻。
  “状态好的另一种表现就是我要言之有物,我不是专家,这样就需要经常读书补充‘营养’,寻找素材。”加藤觉得,总是能从一些不一样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是媒体之所以愿意采访他的原因。
  为了能不断补充营养,加藤已经把和朋友的聊天都变成了寻找素材,但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能够看书的时间还是越来越少,当加藤发现自己已经很难找到时间看书的时候,他把家毅然从离工作地点比较近的北大附近搬到了远远的四惠。“工作大部分还在北大附近,从这边过去坐地铁很方便,路上大约需要一个小时,这样我每天至少就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看书啦。”加藤说。
  高强度的工作,使加藤在25岁去看老中医时就被告诫:“你是25岁的年龄、52岁的身体,严重透支啊。”加藤却不以为然:“日本人的工作强度都非常大,但日本人均寿命却是世界上最长的,看上去很矛盾吧,但日本人的生活都很规律,每天不一定要睡很长时间,但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一定要固定。”像加藤,就是每天晚上雷打不动晚上11点睡觉,早上4点起床,这样的好处除了从来不需要闹钟,还保证了睡眠质量,“不管在哪儿,一分钟绝对能入睡,从来没失眠过。”加藤很自豪。“再说,从13岁开始打工,帮助父母维持家庭开销,和那时候相比,现在的工作已经很轻松了。”
  
  做不到最好,就做到不可替代
  
  “并不觉得特别辛苦”,只是加藤同时从事这么多份工作的原因之一。“我所有的工作都是互补的,你看,最简单的,做媒体评论员、专栏作家、老师,可以给我写书带来素材,我的各种经历,又能让我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更有趣。”加藤说。“如果只是专注于其中一件事,可能也会做好,但绝对不会是最好的那一个,随时可能被别人取代。”
  加藤觉得自己能在中国那么多日本学生中显示出来,一方面是机缘——“如果当初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去的是清华而不是北大,那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后来他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一边使用这些能力。一边进一步学习。“很多人都喜欢先储备能力,等到以后再拿出来用,但这就像中国学生学英语背单词,最后却不能开口讲一样,我觉得能力这个东西就是要发挥的,一个人长时间怀才不遇绝对是自己的问题。”
  加藤自己的语言学习也正是边学边用。刚来中国的时候,加藤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他强迫自己必须用中文。“在到中国半年后,我的中文就说得和现在一样了。而且我真的发现,学会一门语言,真的可以为你打开一大片局面。这是我真正的护照!不过你看,中文我不可能比你们说得更好,专业上也会有人比我更强,但像我这种复合型的并不多。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一个人要不可被替代。其实必须是复合型人才。”
  “当然,就算在这种复合型里面。也要做到最好,做八爪鱼没有意义。这是一个毅力和战略的问题。就像我一直喜欢把职场说成战场。当然不一定非到这么火拼的地步,但真的得全力以赴。”
  做事情追求极致,加藤有一点日本武士道精神。当初加藤放弃长跑,选择去学国际政治,表面是因为伤病,实际上最主要的原因是知道自己不能在长跑里面拿第一了,“我弟弟就比我成绩好,他当时是日本很有名的长跑选手,所以当时我就想,不如放弃吧。我觉得人在做选择的时候,一是对自己的现状、环境有深刻的认识;二是你知道自己是谁、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如何做……当认识到自己无法做到最好的时候,就算是很喜欢,也应该想别的路径,让自己不可被替代。你看,我未来的目标是从政,但是从政我也可以去跑步,也可以去学校讲课,这些都是不矛盾的。”
  
  不合理的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
  
  应该说,班机误点导致的熬夜。并没有太影响加藤接受采访时的状态。但是确实影响到了他的心情,他多次提及:“虽然在中国飞机误点没有任何解释和道歉很常见,也是业内规则,但是我绝对不能纵容这种行为,一定会维权到底,至少要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这种看上去有些孩子气的行为。却是加藤的行事准则,他坚信:“这样的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因为它不合理!”就像在加藤念高中的学校不允许学生参加体育队的同时又在实验班就读,而他就做那个打破规则的第一人。从而造福了很多师弟师妹。
  “不是权威的人和通行规则就一定是权威,只要是不合理的事情,我一定会指出来,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只要他做得不对,我肯定会当面指出,就算是面对日本首相,如果他说的话有问题,我也敢直接这样说!”加藤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很激动。手也直指前方,一副决不妥协的样子。
  但是。如果因此判定加藤是蔑视规则的激进派,那你就错了,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称得上是规则的守护者。加藤每天有三件事情必须要做:起沉床后沉思一小时;一小时的长跑;保持步行10公里。“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坚持。没有为什么!”加藤说,“不用太多怀疑,去做就可以了,有的时候太多怀疑其实是没有毅力。你要说每天步行10公里不可能?其实没有不可能。我从朝阳门到国贸去办事情,只要时间足够,都是走路过去,绝对不会打车和坐公交。”
  “我是一个绝对的经验主义,从小开始每天这样做。没有坏处,那我就不会改变。不会因为到了中国,我就不这么做了。虽然把一些简单的事情持之以恒非常不容易,不过如果你跟我说这个是必需的。我也不问为什么。就像我去学校给学生教书,有些问题当然大家可以探讨,但有些常识性的东西,谁也不要问我为什么!其实我很多时候是很断然的,这个没准儿跟我小时候的一些生活经历有关。比如,妈妈跟我说,‘嘉一,不许吃方便面,这个对身体不好。’那你看,我到现在都不怎么吃这个东西。我觉得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就去喝牛奶,一口气能喝掉一升;觉得心情浮躁的时候,我就去吃辣的,然后就会觉得平静下来。还有跑步,我知道对我的身体有好处,那就是常识,而且跑步其实也是一个关于健康的指标,如果有一天我累得没有办法跑步了,我就知道我的身体可能真的出一些问题了,然后我会调整。一个人在行进速度很快的时候,并不会有什么人给你善加提醒,这个只能靠自己。”加藤说。
其他文献
《经济学人》1月14日  公关崛起    过去的一两年时间印证了这样一件事:至少从业务来看,只要是宣传,都是好宣传。经济衰退增加了对公关公司的需求,分析人士称,公关的行业地位得到了提升。“我们过去是狗尾巴,但现在,在许多商业决定的背后。公关是组织原则。”据VSS私募资本公司出具的报告称,美国去年公关开支增长了4%,达到了37亿美元。公关不光提供包括实体市场中的营销,还参与管理博客的口碑营销。公关崛
期刊
2010年薪酬增幅最大的行业依次为医药医疗、能源化工、消费品和金融  2010年薪酬增幅的主题是全面回暖,以稳为主。正略钧策商业数据中心联合中华薪酬网、HR369等合作伙伴对1000多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重点调研各企业2010年的薪酬增长预算。  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882份。调研显示2010年企业薪酬预算增长率8.37%,高于2009年7.8%的薪酬增幅。选择降薪的企业为零,冻薪的企业只有0
期刊
签名档的十八般武艺
期刊
刘子木是2009年国际公关协会评比的“年度新人”之一,问为什么选他,他说除了肯做事。他在公司有种“积极的力量”——“公司发展中特别需要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就把我推选上去了”。    本月快乐工作人    刘子木  易为公关(公司品牌组)  1981年生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时期当过代课老师,教大学英语;在杂志社跑过销售:做过IT公司的市场助理。在北京电视台做过实习记者。毕业后进入易
期刊
你还在抱怨吗?
期刊
他在新浪曾经是亲历亲为的工作狂,成为盛大文学的CEO后,正在研究怎样做管理的减法。相信禅修的侯小强认为,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是:工作狂、理想主义、待人宽厚。  从性格上说,我可能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老板。  我是1975年出生的,小时候父母工作比较忙,经常被锁在家里读文学名著,读书很多,但性格算是孤僻吧,经常被同伴排斥。  1993年我考上了计算机系,不到一年,又想换专业,重新参加高考,改成了中文系,
期刊
新鲜人,带着空空如也的口袋和肿胀欲裂的信心进入职场,觉得凭借自己的灵活头脑外带拳打脚踢,很快就能开创局面,从此……CUT!请允许我在这里喊一声“暂停”。这位小朋友,请问你究竟想干什么?你知道你在干什么?  进入职场,就像进入了一个网络游戏。这个游戏的设定是每个玩家都想得到最高分,系统也给最高分获得者以最大的奖励。人们遵循这相同的规则,从最基层做起,逐步升职加薪,然后期盼更高的职务和更高的薪水。如此
期刊
在企业组织里,或在更大的商业环境中,管理者是孤独的。每一个层级的管理者是如此。层级越往上越孤独。  这和表面情况看起来并不相符,企业组织里面有着很多人、很多的会议、很多的文案、很多的事项。企业高层们内有下属、团队与支持者,外有丰富的关系网朋友圈,电视上、网络里相互唱和。但这一切都不能掩盖商业环境中的孤独。  在生活中,怎么应对孤独,是个人的选择。作为管理者,接纳这必然的孤独,理解孤独,进而珍惜孤独
期刊
大约十年前,我在念大学时想建立一个网站,不是只能和“现在”的所有人打关系。而是能与“未来”的人或者“过去”的人打关系。那么,这是个什么网站呢?  那时候我还没有答案。最近看到《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才惊觉,原来,最让现代人想“传送到过去”一句话。是“Sorry”。  有两个专门让大家郑重道歉的网站——ThePublicApology corn和PerfectApology.com掀起了一股“跨时代
期刊
“潜规则”这个词最近很流行。大家都在讨论职场潜规则。以此来疏解对自己不屑于被潜导致的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  刚入职场的时候。我也对若隐若现的潜规则很好奇。到处打探的同时也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要学习使用“潜规则”。那时我还很年轻。道德观也没有那么高尚。想如果有机会让我少奋斗二十年,超越规则也不是不可接受。  直到我在某外企开始负责一个大型项目时,才发现“潜规则”并不是那么好玩。代价也很沉重。  那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