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xj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首先表现在明晰德育为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校外教育是党的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拥有良好道德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德育恰恰是当前校外教育的短板所在,主要表现为重知轻德、重技轻德。很多校外教育机构对德育不够重视,内容停留于概念灌输、知识教化,方式则是简单枯燥,很难打动今天的学生。有鉴于此,补齐德育短板,探索更有效、更契合当代少年儿童需要的德育方式,是新时代教育的发展之基。
  一、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意义
  1.让学生明晰许多美好的品德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尊崇的价值原则。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美好的品德。众所周知的仁爱孝悌是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告诉我们对人要有爱心,仁是人的立身之本,要有仁爱之心。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在义利问题上儒家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德观念一直是我们的行为准则。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美好的品德和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了个人修养形成了理想人格
  从古至今我们追求和谐统一的理想生活,理想的生活不单纯只是物质营造出来的,是人与人交流中体现出的默契、互助、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和传统美德培养出无数被历代奉为楷模的贤良之士,塑造了人们共同的理想人格。实现中国梦要弘扬中国精神,不忘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伟大的梦想需要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意志。让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朝气蓬勃的迈向未来。
  二、从古至今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是摒弃前人的思想理念,一味的追求创新,发散思维,是秉承着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向前迈进,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朝代的更替,文化的颠覆,各种学派的纷争与融合,为的是达到和谐与大一统。所以无论哪个国度,什么历史年代,我们发展的方向,总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准则那就“德”,一个德字,蕴含了太多人性化的思想,蕴含着永恒不变的真理。一个文明的国度,必将有德,成功的教育,应以德为根本。
  1.使学生明晰德的高尚与否影响着历史和人的生活
  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烽火戏诸侯,吕后专权,文景之治,退避三舍,孙子兵法,毛遂自荐,卧薪尝胆,将相和,寒门名将,轩辕天子,出自《史记·五帝本纪》。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流淌着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以史为镜,不难看出,史记中记载的史实可分为有德者所为,无德者所孽。有德之士深得民心,顺德者昌,名锤千史。与德相悖的无论是人还是事件都难得善终,并受世人唾弃。联系生活给学生举例,更有尽孝者,如晋朝王祥卧冰求鲤、汉朝黄香温席等流传千古的佳话,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懂得以德行事乃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2.校内外教育中告诉孩子们人贵有德,学贵有德
  德为重,德为先,一个德字承载了多少希望,多少梦想,德就是文明,一个无德之人就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家财万贯终究得不到世人的敬仰。有德之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种境遇都会有人尊敬,有人与之亲近。有德者能成事也,善者仁也,仁者人也。
  学贵有德。勤勉好学,坚持不懈,刻苦钻研,迎难而上,谦逊有礼……道德行为决定你的态度,你的素养,甚至学习成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就是活水,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与能力,为我们的成长前进提供新鲜的养分。古往今来,勤学刻苦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立德树人,以德助教
  德育是教育实践过程中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关键所在。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不同,它把不同地点,甚至不同年龄的学生聚集到一起。这时他们开始尝试彼此认识,交流了解,共同学习,一起去实践并适时进行协作。当他们聚在一起时,对于他们来说便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个人成长是一个契机。在这个重要的时机,作为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及时的去发现,去适当干预,并作出积极有效的正面引导,对于受教育者将受益匪浅,其意深远。
  1.交往中发现问题并实施教学策略
  在校外教育过程中或其它教育教学过程中,参与者能主动去与人交流并愿意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作出适当调整和改变。比如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结交朋友,在學习实践中排除外在不良影响,有意识控制自己的小动作,积极主动的参与教育实践活动与学习等等。当我们发现其心理特点和存在问题时要采取适当方式,方法去解决,比如学生沉默寡言、个别纠纷、自卑等情况我们都可以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可设计一个小话题例如:我自己,通过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肯定,以及其它同伴的积极评价,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可以让孩子们可以敞开心扉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
  2.帮助其形成积极正确的主导思想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聚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群体。有其一定意义上的社会性质,每个个体是否能朝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关键在于所在群体有一个什么样的风气,也就是形成了什么主导思想。比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还会受到个别学生的个性影响,对于意志力薄弱,可塑性强的孩子来说需要特别关注其发展状况。使之形成积极正确的主导思想,使每个人都能形成健康的人格。
  总之,在教育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德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规范一个人的行为,开拓一个人的思路,德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新时代对校外教育的新要求表现在要突出中国特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优秀文化,培养“中国心”的时代新人。
其他文献
为实现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引入情境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优势是利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或环境模拟设置让幼儿学生获得接近真实的场景的情感或思想。该种方法通常需要图像资料、声音资料以及老师的形象描述和演绎来达到情境的真实反映,使学生能够有具体实化的感受。此方法能够将幼儿的实际情感和具体认识有机结合,促进幼儿视听体验和全面发展。  一、开展情境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教育过程中幼儿主体化  根据现代人本主
期刊
活动来源:  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离不开空气,它不仅孕育了生命,而且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从“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在哪里”到“空气与风”“空气的压力”,我们生活中有关空气的科学现象太丰富了。对中班幼儿而言,在之前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有关空气的知识和体验,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深入分析活动材料和幼儿后,我们选择了制作“空气炮”这一观察探究活动,引导孩子利用“科学小制作”
期刊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评议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评议法则或评议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学生的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的基础上并逐步确立起来的,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有详尽的教学计划和步骤,同时还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材,培
期刊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教育潜移默化地塑造幼儿心灵,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发展智力。《指南》提出:“要利用图画书等方式引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同时提出要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而绘本作为幼儿喜欢的图画书可作为音乐形象可视化的呈现方式进行相互结合,会产生怎样的花火呢?以音乐活动的种类为结合点,融入绘本开展音乐绘本的教学探
期刊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倾听,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表达,是幼儿形成审美的一种过程。幼儿作为欣赏的主体,表现出音乐理解的方式是多样的,以往大家熟知的有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殊途同归,美术绘画的方式也同样能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再现音乐所带来的美。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认知对象时更倾向于打破各种感官的局限。适当地运用绘画这一视觉表达参与音乐理解,通感同构,对幼儿欣赏音乐大有裨
期刊
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实施“低成本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废物再利用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已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以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创造美的情趣,使他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快乐”。我们都知道废旧材料具有探究性和操作性,而如何有效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并目提高其在幼儿活动
期刊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为《人民教育》杂志题写了一段话:“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句话深刻而中肯地指出了中小学生书写问题的重要性。  随着书写要求的提高,小学生的硬笔书法作为基础,也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小学生的硬笔书写普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如何才能写出漂亮的字呢,掌握写字规律是关键。  一、端正书写姿势  古
期刊
信息技术作为中职阶段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既是学生未来发展所需,也是完成中职学业之需。回顾十几年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有技术层面的生根落地,也有自己多年的教学困惑:一节课中,在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要求和考核评价下,或者说在“一刀切”的教学组织实施下,出现了学生最终接受掌握技能的差异不同,从单个知识层面发现,这个差异性短期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信息技术这门课本身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和
期刊
当前,很多初一学生的家长反映:孩子语文成绩由原来小学的优秀下滑到中等水平。这种现象正表明了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衔接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也是摆在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本篇论文旨意在从分析造成脱节现象的原因入手,初步提出解决这种脱节现象的一些教学对策,以引起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和思考。  九年制义务教育应该是一个连续性很强、完整性很强的教育过程,就以初中语文课本的册数(七、八、
期刊
小学教学课堂中,不管是哪门学科,教师的问,学生的答,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教学参与主体能在问答中体现教师的教学素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的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的课堂提问,能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從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自己几年的教学课堂摸索中,也在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里,都发现了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