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VC++程序设计课程是我校本科留学生入学后第一门计算机类基础课,其重要性和挑战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我校留学生的特点,总结了针对授课对象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材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VC++程序设计 留学生 全英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44-02
一、引言
教育国际化对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计划从短期项目、研究生项目扩展至全日制本科项目,招生专业的覆盖面也更为广泛。目前,南京理工大学在校长期留学生达800余名,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总体规模在江苏省高校中位居前列。其中本科生近500人,就读于10个本科专业。
笔者承担了非计算机类工科专业本科生的V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在分析我校留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课程建设方面的改革措施,供同行参考。
二、我校留学生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面向留学生的课程不同于面向国内学生的全英文课程,必须首先了解授课对象的特点,否则将造成“水土不服”的后果。
1.教育背景与基础
我校全日制本科留学生的招生已达一定规模,留学生的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但鉴于我国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地位,以及我校教育国际化所处的特定阶段,留学生入学时的受教育水平仍低于国内本科生。其中也不乏十分优秀的少部分学生,进而导致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较大差异。部分学生来自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从未接触过电脑,对计算机类课程、尤其是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难以理解。
当教学班规模较大时,上述教育基础的差异会令教学进度难以控制。因此,将会考虑逐步采用分小班或快慢班的方式实施教学,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学习习惯
留学生比较崇尚自由,学习习惯差异较大。与国内学生相比,留学生在上课出勤率、课上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整体表现相差较大,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上课与上机实验的出勤率经常不足50%,不交作业或抄袭作业的情况更为严重。另一方面,自主性较强的学生会经常与任课教师交流,完成作业以外的课后习题,甚至要求参与科研项目。
日常教学管理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但这依靠任课教师一己之力无法实现,必须由留学生管理部分从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加大管理人员的投入、增强管理条例的执行力度等方面着手,逐步在留学生中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3.语言能力
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不具备阅读专业书籍的能力。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部分来自英语为官方语言之一或通用英语国家的学生,一般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但也有较重的口音。而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在理解英文授课内容、阅读专业书籍、与教师沟通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在进行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对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的教学活动时,语言将成为难克服障碍。因此,一方面可在招生选拔时逐步提高英语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在入学后视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英文强化课程。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
程序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本课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和改革:
1.课程体系与内容建设
本课程作为攻读非计算机类工科专业本科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学位基础课,旨在令学生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基本语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程序思维,为后续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共5个学分,分两学期授课。第一个学期完成4个学分的课上讲授与上机,第二个学期进行1个学分的课程设计。学生来自于自动化、光电信息工程、机械制造工程等六个专业。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1)C++语言基础理论,即向学生传授C++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函数的定义、向量与数组、指针等。(2)C++程序设计方法,主要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设置为顺序结构程序设計、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和类的设计与使用。(3)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C++语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能力。
关于理论课教材,首选国内引进的原版书籍,因其具有价格低、订购时间短等优势。但多数引进的程序设计类原版书都是面向广大程序员的经典书籍。《C++:How to program》是为数不多的适合初学者的书籍,但国内引进的第六版印刷错误较多。最终,本课程选用了国外原版教材《The Big C++》。该书的内容涵盖了基础知识和一些高级主题,适于初学者入门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叙述详尽透彻、重点突出,对编程风格、效率、常见错误等内容都有提示,课后思考题和编程题十分丰富,是一本容易阅读的好教材。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上机实验和课外答疑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1)课上的理论讲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复习上节课知识要点、总结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引导本节课新内容、CAI课件与板书和现场编程操作的综合演示、课上交互、小结与自测、作业等环节,使知识的传授形成一个闭环反馈过程。教学手段上,利用CAI课件的生动形象与板书的重点突出与全局把控的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并配合现场的编程与调试,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产生直观的感受。此外,近3年来该课程的学生人数均在70人以上,课上需适当合理的安排问答交互环节,保证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上机实验不仅是学生实践的过程,更是教师发现问题,答疑解惑的过程。一方面,通过与外国留学生的有效沟通和现场程序讲解、演示,能解决知识学习的问题、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还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教育声誉;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学生反映的难点和容易混淆、出错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给予适当的提示。
(3)课外答疑是理论课与上机实验的有效补充,建立及时解答学生问题的渠道十分重要。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每周设定2个时间段,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此外,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本课程的讨论组,形成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的纽带。
3.实验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是本课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材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本校或本专业的实验教学环境都有密切关系,不能照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实验教材由以下内容组成:
(1)程序开发环境:详述了VC++6.0 在Windows XP、Windows 7.0及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下的安装、设置与调试运行方法,以及VS2015、Develop C++等其他常用的编译器的使用,以便学生在我校教室、机房及自备的笔记本电脑上进行学习和实践。
(2)实验课程按教学章节划分,包括:基本数据类型、控制流、函数、类与对象、向量与数组、指针等六个实验和四个综合程序设计。其中,每个实验包括程序阅读、改错、编程等一系列题目。将适当提高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使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分别约占30%和70%。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授课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度、方法等进行合理调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激发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但毕竟我校的留学生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落实。本年度将在我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建立课程网站,实现课程大纲、实施计划、多媒体课件等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完成课程重点与难点的知识点讲解视频制作,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VC++程序设计 留学生 全英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44-02
一、引言
教育国际化对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计划从短期项目、研究生项目扩展至全日制本科项目,招生专业的覆盖面也更为广泛。目前,南京理工大学在校长期留学生达800余名,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总体规模在江苏省高校中位居前列。其中本科生近500人,就读于10个本科专业。
笔者承担了非计算机类工科专业本科生的V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在分析我校留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课程建设方面的改革措施,供同行参考。
二、我校留学生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面向留学生的课程不同于面向国内学生的全英文课程,必须首先了解授课对象的特点,否则将造成“水土不服”的后果。
1.教育背景与基础
我校全日制本科留学生的招生已达一定规模,留学生的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但鉴于我国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地位,以及我校教育国际化所处的特定阶段,留学生入学时的受教育水平仍低于国内本科生。其中也不乏十分优秀的少部分学生,进而导致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较大差异。部分学生来自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从未接触过电脑,对计算机类课程、尤其是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难以理解。
当教学班规模较大时,上述教育基础的差异会令教学进度难以控制。因此,将会考虑逐步采用分小班或快慢班的方式实施教学,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学习习惯
留学生比较崇尚自由,学习习惯差异较大。与国内学生相比,留学生在上课出勤率、课上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整体表现相差较大,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上课与上机实验的出勤率经常不足50%,不交作业或抄袭作业的情况更为严重。另一方面,自主性较强的学生会经常与任课教师交流,完成作业以外的课后习题,甚至要求参与科研项目。
日常教学管理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但这依靠任课教师一己之力无法实现,必须由留学生管理部分从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加大管理人员的投入、增强管理条例的执行力度等方面着手,逐步在留学生中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3.语言能力
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不具备阅读专业书籍的能力。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部分来自英语为官方语言之一或通用英语国家的学生,一般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但也有较重的口音。而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在理解英文授课内容、阅读专业书籍、与教师沟通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在进行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对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的教学活动时,语言将成为难克服障碍。因此,一方面可在招生选拔时逐步提高英语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在入学后视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英文强化课程。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
程序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本课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和改革:
1.课程体系与内容建设
本课程作为攻读非计算机类工科专业本科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学位基础课,旨在令学生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基本语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程序思维,为后续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共5个学分,分两学期授课。第一个学期完成4个学分的课上讲授与上机,第二个学期进行1个学分的课程设计。学生来自于自动化、光电信息工程、机械制造工程等六个专业。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1)C++语言基础理论,即向学生传授C++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函数的定义、向量与数组、指针等。(2)C++程序设计方法,主要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设置为顺序结构程序设計、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和类的设计与使用。(3)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C++语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能力。
关于理论课教材,首选国内引进的原版书籍,因其具有价格低、订购时间短等优势。但多数引进的程序设计类原版书都是面向广大程序员的经典书籍。《C++:How to program》是为数不多的适合初学者的书籍,但国内引进的第六版印刷错误较多。最终,本课程选用了国外原版教材《The Big C++》。该书的内容涵盖了基础知识和一些高级主题,适于初学者入门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叙述详尽透彻、重点突出,对编程风格、效率、常见错误等内容都有提示,课后思考题和编程题十分丰富,是一本容易阅读的好教材。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上机实验和课外答疑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1)课上的理论讲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复习上节课知识要点、总结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引导本节课新内容、CAI课件与板书和现场编程操作的综合演示、课上交互、小结与自测、作业等环节,使知识的传授形成一个闭环反馈过程。教学手段上,利用CAI课件的生动形象与板书的重点突出与全局把控的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并配合现场的编程与调试,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产生直观的感受。此外,近3年来该课程的学生人数均在70人以上,课上需适当合理的安排问答交互环节,保证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上机实验不仅是学生实践的过程,更是教师发现问题,答疑解惑的过程。一方面,通过与外国留学生的有效沟通和现场程序讲解、演示,能解决知识学习的问题、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还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教育声誉;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学生反映的难点和容易混淆、出错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给予适当的提示。
(3)课外答疑是理论课与上机实验的有效补充,建立及时解答学生问题的渠道十分重要。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每周设定2个时间段,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此外,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本课程的讨论组,形成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的纽带。
3.实验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是本课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材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本校或本专业的实验教学环境都有密切关系,不能照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实验教材由以下内容组成:
(1)程序开发环境:详述了VC++6.0 在Windows XP、Windows 7.0及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下的安装、设置与调试运行方法,以及VS2015、Develop C++等其他常用的编译器的使用,以便学生在我校教室、机房及自备的笔记本电脑上进行学习和实践。
(2)实验课程按教学章节划分,包括:基本数据类型、控制流、函数、类与对象、向量与数组、指针等六个实验和四个综合程序设计。其中,每个实验包括程序阅读、改错、编程等一系列题目。将适当提高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使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分别约占30%和70%。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授课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度、方法等进行合理调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激发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但毕竟我校的留学生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落实。本年度将在我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建立课程网站,实现课程大纲、实施计划、多媒体课件等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完成课程重点与难点的知识点讲解视频制作,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