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应对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发展,初中数学的教学评价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不管怎样变化,笔者认为我们的评价宗旨是不能变的,那就是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评价,笔者从启发式评价、书面评价、不予评价等方面做出了阐释,希望本文的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策略分析
一、启发式评价,拓展学生思维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中学生,我们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 同样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少一些讽刺性、抑制性的评价,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开拓思维、高效学习. 我们看一个教学实例,从这个教学实例中我们也许会有别样的感悟.
(一)教学实例
当讲完“数轴”这一问题时,笔者为了检验学生学习后的效果,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道题目: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 = 2,则AC等于 .
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学生1说:AC等于2. 学生2说:AC等于6. 学生3说:我同意1的答案. 学生4说:我同意2的答案.
当听完学生们的回答,我没有公布正确答案,只是稍微启发了一下学生:“如果我是C,我会很不高兴的,为什么只让我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这时候,学生们恍然大悟,立刻拿起笔来重新画图,过了一会儿,学生1说:老师,刚才我的答案不全面,AC应该等于2或6. 学生2也说:老师,我们忘掉了一种情况,这个题应该分类讨论.
待大多数学生做完此题后,笔者又为学生们重新讲解了一遍,并在此题的基础上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二)案例分析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并没有直截了当地给出自己的评价,当学生们说出自己的结果时,教师机智地用一句幽默的话语进行了启发,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答案,接着纠正了自己的答案.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自体验了“思考—实践—思考”的过程,并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这样的启发式评价,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可谓一举两得.
二、不予教学评价,提供判断良时
教师在讲课时,不给予及时的评价,而是将评价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答对的学生会体会到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乐趣;而答错者,也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样一来,每名学生都可以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同样,我们展示一个教学案例.
(一)教学实例
为了让学生重拾“数形结合”这一知识点,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在直角坐标系中,一直线a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直线b经过点A(0,3),将直线b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后所得直线经过点B(-■,0),则直线a的函数关系式为 ( ).
此题虽然是一道选择题,但是难度不小,因为它涉及了三个知识点:平移、三角函数还有旋转的知识,并且还得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十分钟过后,学生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多数同学坚持选C. 少数同学坚持选D.
当听完学生的答案后,笔者知道选D的学生在三角函数上出现失误了,但是关于评价的话我一句也没说. 接着,笔者用多媒体呈现了“数形结合”的知识点,还顺带讲了讲三角函数和旋转的知识. 当讲完知识点后,笔者又让学生们重新来做此题,尤其是要结合笔者刚讲的知识点来分析.
(二)案例分析
在这次教学过程中,笔者并没有急于给出“对”与“不对”的结论,而是巧妙地隐藏了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这样的做法是把一部分学生暂时性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己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再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切莫急于求成,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同,出现错误也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和评价,每名学生就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恰当的书面评价,予以上进机会
笔者认为,教学评价的最高层次就是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让学生在每一次评价过程中都感觉到:老师是尊重我的、是爱我的,这才最重要. 激励的、启发的、恰当的书面评价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评价方法. 接下来,笔者就说说自己教学中的一点经验.
(一)教学实例
在初一的第一次月考中,我们班的一名学生的试卷做得可谓“一塌糊涂”,当静下心来再看他的试卷,发现原来失分的地方都是因为马虎所致. 于是,我在他的试卷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这次考试你考得不好,老师也知道原因了,你看第20题的计算题中,你去掉括号就忘记了变号,还有画数轴时要有箭头……如果你把因粗心失掉的分都拿回来,你的成绩会更上一层楼. 就在期中考试中,这名学生的成绩确实提高了.
不过书面评价也要讲究策略,首先,这些评价语言要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只有针对性强的评价才能改变学生行为. 其次,评价语言更应客观,不能一味地为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而只说一些鼓励的话语,而是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的学情,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书面评价的作用.
(二)教学反思
笔者的教学实践并不是多么的高深,只是多了一点儿爱心而已.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学生们的很多“回报”,有的是拿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的,有的是拿知心的交流来回报的. 正确的书面评价,都是激励学生有效学习的评价方式,只要我们的教师带着一颗爱心去教育学生,我们的教学效果必定会再上一层楼.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策略分析
一、启发式评价,拓展学生思维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中学生,我们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 同样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少一些讽刺性、抑制性的评价,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开拓思维、高效学习. 我们看一个教学实例,从这个教学实例中我们也许会有别样的感悟.
(一)教学实例
当讲完“数轴”这一问题时,笔者为了检验学生学习后的效果,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道题目: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 = 2,则AC等于 .
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学生1说:AC等于2. 学生2说:AC等于6. 学生3说:我同意1的答案. 学生4说:我同意2的答案.
当听完学生们的回答,我没有公布正确答案,只是稍微启发了一下学生:“如果我是C,我会很不高兴的,为什么只让我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这时候,学生们恍然大悟,立刻拿起笔来重新画图,过了一会儿,学生1说:老师,刚才我的答案不全面,AC应该等于2或6. 学生2也说:老师,我们忘掉了一种情况,这个题应该分类讨论.
待大多数学生做完此题后,笔者又为学生们重新讲解了一遍,并在此题的基础上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二)案例分析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并没有直截了当地给出自己的评价,当学生们说出自己的结果时,教师机智地用一句幽默的话语进行了启发,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答案,接着纠正了自己的答案.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自体验了“思考—实践—思考”的过程,并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这样的启发式评价,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可谓一举两得.
二、不予教学评价,提供判断良时
教师在讲课时,不给予及时的评价,而是将评价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答对的学生会体会到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乐趣;而答错者,也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样一来,每名学生都可以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同样,我们展示一个教学案例.
(一)教学实例
为了让学生重拾“数形结合”这一知识点,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在直角坐标系中,一直线a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直线b经过点A(0,3),将直线b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后所得直线经过点B(-■,0),则直线a的函数关系式为 ( ).
此题虽然是一道选择题,但是难度不小,因为它涉及了三个知识点:平移、三角函数还有旋转的知识,并且还得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十分钟过后,学生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多数同学坚持选C. 少数同学坚持选D.
当听完学生的答案后,笔者知道选D的学生在三角函数上出现失误了,但是关于评价的话我一句也没说. 接着,笔者用多媒体呈现了“数形结合”的知识点,还顺带讲了讲三角函数和旋转的知识. 当讲完知识点后,笔者又让学生们重新来做此题,尤其是要结合笔者刚讲的知识点来分析.
(二)案例分析
在这次教学过程中,笔者并没有急于给出“对”与“不对”的结论,而是巧妙地隐藏了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这样的做法是把一部分学生暂时性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己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再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切莫急于求成,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同,出现错误也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和评价,每名学生就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恰当的书面评价,予以上进机会
笔者认为,教学评价的最高层次就是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让学生在每一次评价过程中都感觉到:老师是尊重我的、是爱我的,这才最重要. 激励的、启发的、恰当的书面评价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评价方法. 接下来,笔者就说说自己教学中的一点经验.
(一)教学实例
在初一的第一次月考中,我们班的一名学生的试卷做得可谓“一塌糊涂”,当静下心来再看他的试卷,发现原来失分的地方都是因为马虎所致. 于是,我在他的试卷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这次考试你考得不好,老师也知道原因了,你看第20题的计算题中,你去掉括号就忘记了变号,还有画数轴时要有箭头……如果你把因粗心失掉的分都拿回来,你的成绩会更上一层楼. 就在期中考试中,这名学生的成绩确实提高了.
不过书面评价也要讲究策略,首先,这些评价语言要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只有针对性强的评价才能改变学生行为. 其次,评价语言更应客观,不能一味地为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而只说一些鼓励的话语,而是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的学情,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书面评价的作用.
(二)教学反思
笔者的教学实践并不是多么的高深,只是多了一点儿爱心而已.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学生们的很多“回报”,有的是拿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的,有的是拿知心的交流来回报的. 正确的书面评价,都是激励学生有效学习的评价方式,只要我们的教师带着一颗爱心去教育学生,我们的教学效果必定会再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