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2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9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的接受. 是个体利用已有的认识结构,对外界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建构自己知识意义的过程. 这表明学生有效的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对学习内容的有效认同和学习过程的有效参与上. 事实也同时表明:学生在课内对学习的有效参与程度往往是造成个体间学习成绩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呢?现结合数学课堂教学从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启发情感——让全体学生想参与
  这是有效参与的前提. 一些教师往往从自己教的角度或从教材编的思路出发设计几个参与项目,再让学生奉命按程序进入. 学生被动参与,自然积极性不高,容易流于形式,造成参与的低效性. 有效的参与必须是全体学生主动的实质性的参与. 它不仅表现在外部行为上的主动,更表现为内在思维上的主动,是一种自觉的有深度的参与. 这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愿. 至少可从两方面入手:
  1.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参与热情.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但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最感兴趣,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将数学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用于刺激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这也正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如“减法的简便运算”这一内容本身较抽象,我这样处理:先结合图片给出条件和问题,体育商店里有乒乓球拍每副24元,排球每个34元,篮球每个46元,足球每个64元,如果给你100元钱,你最多能买几种商品?还余多少元?这一开放性问题来源于生活,难度不大,答案不唯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参与列式. 教师将不同的算式按一定位置板书,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很容易就发现了加减法之间内在的规律.
  2. 创设认知冲突,形成参与需要.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当信息与儿童现有认知结构不匹配时,就会引起主体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的内部感受是一种不协调或不满足感,儿童就会努力地去克服这种消极感受,以恢复旧的平衡或达到新的平衡. ”学习新知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必将引发学生解决矛盾的强烈渴求,探索知识成为内在的需要,学生自然会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提供机会——让全体学生能参与
  这是有效参与的保证. 传统教学模式下,只有少数尖子生能真正参与学习,多数学生的参与行为表现为等、听、看等观望态度,且注意力不够集中,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给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机会(少数学困生还缺少参与能力). 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形式是多样的:观察、思考、讨论、实验、操作、练习、游戏,等等.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确定适当的形式,同时尽可能地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和器材,让人人都能真正参与,并在参与中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合作,提高学困生的参与能力. 尤其要关注以下两点:
  1. 重视操作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而小學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习材料中“做”的成分,能操作的,就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这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在练习巩固阶段,我对学生说:“教室里和教室外有这么多长方形,你能选定一个通过测量算出它的面积吗?”学生小组商量,很快根据所带工具选定目标,又分头行动,并借助计算器算出了面积. 新知识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得到了运用.
  2. 重视小组合作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课内信息的交流应是多向互动的,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弥补了师生一对一低参与度的不足. 同时,小组合作交流,使得学生、教师甚至学习材料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出者或接收者,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没有顾忌、约束,更容易相互启发,激活思维,碰撞出“创新性信息”. 加强小组合作交流,首先要明确角色要求. 如组长要组织好整个交流过程,表述者要敢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达要清楚,且言之有理;倾听者要认真收集别人的信息,能自我理解,形成自己的认识. 整个交流过程要相互尊重,能有机进行角色的转换等.
  三、加强随意后注意——维持参与
  这是有效参与的关键. 心理学一般把注意分成三种:“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随意注意是有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事前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注意. ”教师通过生动的情境设置,很容易刺激学生不随意注意一下抓住学生,但如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持久地参与在学习过程中呢?这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理想的方法是强化随意注意向随意后注意发展,让艰苦的学习变成学生自觉的内在追求.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兴趣有助于注意的维持.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多来源于学科本身和教师两个方面,小学生喜欢数学老师,一般对数学课也“爱屋及乌”. 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要关爱、尊重学生,表现在教学上就要创设开放、民主、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喜爱.
  平时上课,我总是面带笑容,语言亲切. 一般不轻易批评学生情不自禁的“插嘴”,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提出不同意见或想法,鼓励学生提疑问难,让学生之间展开以理服人的争辩. 我常把讲台、黑板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作图、板书,讲解自己对题目或问题的理解;我常把评判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别人的发言(或板演)进行分析、判断或选择最佳解法;我甚至允许即将“挂黑板”的同学自找一名助手给自己解围、解难;我常以一个爱抚的摸头动作,一个充满期望的眼神,一句安慰的话语让学困生感到老师对他真诚的关心无处不在;对开了小差的同学我也总是以一句幽默的话语给予及时提醒. 我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放松、投入,情绪饱满.
  2. 建立赏识的评价机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了解了学习活动的结果有助于维持注意的稳定和合理迁移,获得学习结果的反馈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课内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多从正面进行积极鼓励,对不足也以期待方式提出要求,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向师性,特别珍视教师的期待和鼓励.
  让学生参与学习只是手段,使全体学生在各自层面上得到最大的发展才是目的. 保证了参与的有效性,有效发展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其他文献
【摘要】 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困难,特别是初一学生刚刚接触代数,对代数的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这里就初中代数的特点和学生学习代数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中;代数;概念  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 初中一年级刚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策略的选择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呈现高度开放的状态,也由此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更大的挑战. 然而,在一些课中我们经常发现:对于课堂上学生的活跃思维,一些创造性的想法,有时教师不能给予恰当的评价引导,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有的老师则一味迎合学生,被学生“异想天开”的生成牵着鼻子走,致使教学目标偏
【摘要】应用数学课更注重数学思想的本质和数学的实用性,在教学中要关注数学在各专业的渗透和直接作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实践;改革尝试  高等职业教育中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是学生在校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专门技术,提高文化素质及获取新技术、新知识能力的重要基础.高职数学教育不同于普
【摘要】 数学学科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基础学科,它既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我们要能从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中建立数学模型,再来探究这类数学知识所具有的性质,最后再回归生活,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说生活中的典型数学案例,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多而有效的载体.本文作者从现实生活中的“抽奖”游戏活动出发,对运用生活案例开展有效教学角度出发,实施初中数学课
从特殊化、极限化到一般通法的思考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小组协作、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而为终身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成果的综合体现,它是学科精髓. 数学概念课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且新课改中也明确规定,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概念教学.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有限,外加数学教师的思维惰性和惯性,仍旧沿
【摘要】 学习主体在探析实践活动中,需要树立自觉思考、能动探究、自主思维的数学探析意识和数学学习技能. 数学探索能力是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能力组成部分,也是教者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作者对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探索能力;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學习活动,需要学习对象进行艰辛的动手操作和认真的思索辨析等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活动,
【摘要】二次根式历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新修订的初中《代数》第三册,虽然降低了教学要求,但是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要比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仍有一定的困难在等着,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如:对概念理解不够深透、特点不明确、忽视了限制条件、化简思路不开阔不灵活、解题思路不清晰、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缺乏综合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等等.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二次根式这部分内容时,简单直接的内容
【摘要】 估算教学被动地跟着教材走,大部分学生虽然能进行简单的估算,但估算意识还是相当淡薄,主动进行估算的习惯远未形成. 经常是题目里有“大约”二字则一律估算,没有“大约”二字就一概不估算. 如果仅仅依赖教材编排的估算内容,还是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使之养成估算习惯的. 我们需要努力挖掘教材和生活中隐含的估算题材,把“简单”的内容上“复杂”,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低年级估算教学.  【关键词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81,82页“笔算除法”一课,是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材通过例1、例2分不同图书的两个情境,把笔算除法教学放置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通过摆小棒、分方格突破难点——确定商的位置.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以及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估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我校教研组确定此课为集体备课、磨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