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农村高中一个班级学生多达七八十人,由于班额人数过大,严重影响英语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从而直接导致“费事多,收效低”这种教学现状的出现。课堂20%的学生成为“陪衬”、“充数”,甚至是“牺牲品”。有效的新课改教法在大班额中无法实施,大班额教学阻碍了新课改的许多教学方法的实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难以有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客体”,也就是说,在课堂上要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新课程教育赋予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学生不再单纯地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理解建构者,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反映出的不同个性为之提出可以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英语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方法就是小组讨论,然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通过学生发言来寻找他们所反映出的不同知识层面的差异,为之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但实际上在讨论的时候,由于班级人数多,每组成员随之增大,学生个性不一,课堂反应有差距,比如有些学生沉默寡言,有些学生借此闲聊,课堂秩序难以控制。为此教师总要花费三分之一的时间来维护课堂秩序,教学任务进程受到影响,也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小组代表发言也只能是个别组有机会发言,而大部分的小组都没有机会发言,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学生小组讨论的积极性。英语课堂上教师常让学生造句,一堂课最多提问学生也超不过二十个,而且每个学生只有一次机会。如果要保证全班七八十人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那么一个学生一周才发言一次,这怎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二、 难以有效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还体现在使学生都能公平地受教育这一点上。大班额课堂却让学生深受其害。在农村地区,学生英语学科薄弱,其中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农村学校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大班额教学,使得许多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英语又是一门需要教师随时跟进,随时落实的科目,这在大班额课堂上都难以做到。因此,到高中大部分学生都是英语基础弱,再加上自身自律能力差,老师在课堂上只能顾及到很少几个人多则也不过十几人,这又怎能体现出让学生公平的接受教育呢?
三、 难以展开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教学活动
新课程理念中倡导学生在课堂上应多“合作交流”,也就是完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又不能因为合作交流而使学生落入丧失独立阅读能力的误区。合作交流最突出的表现即为小组探讨合作学习,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一个新亮点。但由于班额过大,整个课堂难以掌握在老师手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刚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学生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有的脱离主要内容得探讨,天马行空;甚至有闯组等现象。在外层来看学生似乎是讨论得非常激烈,可站起来表达出的结果却是偏离了中心点。再加上纪律难以控制,往往是下课铃响后,才发现课堂过于活跃,知识点却没有完全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质量不高,流于形式。
四、 创新性作业无法落到实处
新课改中提到教师应留给学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作业。还是因为班额过大,教师批改作业就成了问题。所以,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不敢布置一些有质量、有针对性的作业,作业常常都是一些简单的整理单词,抄写课文,总结知识点等基础性的作业,这种作业教师批改比较容易,这种作业当然不能体现出针对学生的不同特性而去落实。这种泛泛而点的作业模式不利于尖子生的发展,也很容易抹杀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这样发展下去学生会抵触、排斥学习。教师因为长期被繁重的作业所困,没有时间充分备课,不能全面而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发散思维的作业。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的改进,也禁锢了教学的发展。
五、 不利于新课改的师生情感教学的发展
新课改提出师生情感教学法。情感在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班级学生数额大,不利于老师熟悉学生,不能快速建立师生感情。记住学生的姓名是建立师生感情的第一步,善于记住别人的姓名,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感情投资。英语任课教师一般带两个班,一个班七十多人,在英语课堂上只有一部分学生单独发言,每天都是不同的学生发言,老师一个月下来也记不住多少学生。一学期下来只认识几个优生几个差生。有时候见到学生想不起名字,见到姓名联想不起学生。这样学生总觉得老师不是那么亲近,在教学方面就谈不上促进感情交流,从而去带动学习发展。
总体来说,不利的客观因素影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课改只是农村教学中一个口号而已。
以上种种原因说明大班额教学成了农村高中英语新课改的绊脚石,实行小班化教学势在必行,要真正地实施好新课改,首先要为其铺一条平坦宽阔的大道,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去发挥新课改中强调的“学生为主题,教师为客体”的能动性,真正去落实让每个学生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科作业的创新,促进师生情感的发展。我们期待实行小班化教学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一、 难以有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客体”,也就是说,在课堂上要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新课程教育赋予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学生不再单纯地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理解建构者,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反映出的不同个性为之提出可以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英语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方法就是小组讨论,然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通过学生发言来寻找他们所反映出的不同知识层面的差异,为之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但实际上在讨论的时候,由于班级人数多,每组成员随之增大,学生个性不一,课堂反应有差距,比如有些学生沉默寡言,有些学生借此闲聊,课堂秩序难以控制。为此教师总要花费三分之一的时间来维护课堂秩序,教学任务进程受到影响,也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小组代表发言也只能是个别组有机会发言,而大部分的小组都没有机会发言,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学生小组讨论的积极性。英语课堂上教师常让学生造句,一堂课最多提问学生也超不过二十个,而且每个学生只有一次机会。如果要保证全班七八十人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那么一个学生一周才发言一次,这怎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二、 难以有效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还体现在使学生都能公平地受教育这一点上。大班额课堂却让学生深受其害。在农村地区,学生英语学科薄弱,其中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农村学校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大班额教学,使得许多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英语又是一门需要教师随时跟进,随时落实的科目,这在大班额课堂上都难以做到。因此,到高中大部分学生都是英语基础弱,再加上自身自律能力差,老师在课堂上只能顾及到很少几个人多则也不过十几人,这又怎能体现出让学生公平的接受教育呢?
三、 难以展开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教学活动
新课程理念中倡导学生在课堂上应多“合作交流”,也就是完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又不能因为合作交流而使学生落入丧失独立阅读能力的误区。合作交流最突出的表现即为小组探讨合作学习,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一个新亮点。但由于班额过大,整个课堂难以掌握在老师手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刚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学生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有的脱离主要内容得探讨,天马行空;甚至有闯组等现象。在外层来看学生似乎是讨论得非常激烈,可站起来表达出的结果却是偏离了中心点。再加上纪律难以控制,往往是下课铃响后,才发现课堂过于活跃,知识点却没有完全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质量不高,流于形式。
四、 创新性作业无法落到实处
新课改中提到教师应留给学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作业。还是因为班额过大,教师批改作业就成了问题。所以,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不敢布置一些有质量、有针对性的作业,作业常常都是一些简单的整理单词,抄写课文,总结知识点等基础性的作业,这种作业教师批改比较容易,这种作业当然不能体现出针对学生的不同特性而去落实。这种泛泛而点的作业模式不利于尖子生的发展,也很容易抹杀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这样发展下去学生会抵触、排斥学习。教师因为长期被繁重的作业所困,没有时间充分备课,不能全面而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发散思维的作业。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的改进,也禁锢了教学的发展。
五、 不利于新课改的师生情感教学的发展
新课改提出师生情感教学法。情感在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班级学生数额大,不利于老师熟悉学生,不能快速建立师生感情。记住学生的姓名是建立师生感情的第一步,善于记住别人的姓名,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感情投资。英语任课教师一般带两个班,一个班七十多人,在英语课堂上只有一部分学生单独发言,每天都是不同的学生发言,老师一个月下来也记不住多少学生。一学期下来只认识几个优生几个差生。有时候见到学生想不起名字,见到姓名联想不起学生。这样学生总觉得老师不是那么亲近,在教学方面就谈不上促进感情交流,从而去带动学习发展。
总体来说,不利的客观因素影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课改只是农村教学中一个口号而已。
以上种种原因说明大班额教学成了农村高中英语新课改的绊脚石,实行小班化教学势在必行,要真正地实施好新课改,首先要为其铺一条平坦宽阔的大道,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去发挥新课改中强调的“学生为主题,教师为客体”的能动性,真正去落实让每个学生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科作业的创新,促进师生情感的发展。我们期待实行小班化教学这一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