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热肠”何处寻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找“诗和远方”,成了现今年轻人的新追求。到底去远方寻什么呢?当然是在“水泥森林”中已经很难觅到的东西,“古道热肠”应该算一个。
  在大都市里,有些情愫的确淡漠了。“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那份意境与闲适,在快节奏的現代社会面前,空间已经越来越逼仄。“友谊”,在当前的话语体系中,越发鲜见。“千金一诺”“同怀视之”的真挚感情,仿佛更需要我们到久远的古风里寻找。
  其实,不管脚步如何纷沓,不管物质多么富裕,不管身居何等高位,人们都不希望心灵荒芜,都渴望拥有纯真的友谊。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


  怎样才能找回人与人之间那份真情、让友谊永驻?真情源于真诚!人们首先应该像守护眼睛一样自觉地守护心中的真诚。不但要用心去守护,有时候发生缺漏,还应该尽力去修补。可惜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对工作非常尽心,力求达到尽善尽美。可是,对于守护真诚、修补真诚,重视得远远不够……
  真诚,其实就是无怨无悔地付出。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群体,如果总有一批人,不计得失,乐于吃亏,乐于奉献,这个群体就人心思上,充满正能量。反之,如果总有些人只打自己的小算盘,最后肯定是军心涣散、四分五裂。正如纪伯伦说的:“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
  这些年,单位来了不少年轻人,我常给他们一个建议,就是要肯吃亏、吃苦、感恩。在我的逻辑里,成人世界,谁比谁傻多少呢?什么亏都不吃,什么事都不肯让,什么时候都想压人一头,恐怕老天都不答应。乐于吃亏,谁都想和你结伴;真诚待人,谁都想和你交心。
  明代有一本奇书叫《了凡四训》,作者袁了凡在书中论曰:“吾辈处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
  袁了凡说的其实也正是这个道理。人立天地间,肯吃亏,肯奉献,比事事都占便宜要好。
  我读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在一家粮坊当伙计。他精明灵巧:掌柜刚想喝茶,紫砂壶就送到了嘴上;刚想擦汗,毛巾就递到了手上,而且想要多热就是多热的……总之,只要是掌柜想的——哪怕仅仅是刚想的,孩子就把事给办了。至于对客商的轻重冷热,掌柜的嘴巴歪歪,事情就刀光水滑地过去了。没过几年,掌柜就把所有的业务托付给这个年轻人。年轻人悟性好极了,计算精当到了极点,粮坊任何的环节都被他做到了利益最大化。
  学好本事后,年轻人开了一家自己的粮坊。可是粮坊很快倒闭。他又开了盐坊,不久也倒闭。再开其它的呢,依然倒闭……
  他临死也没想明白:我明明是一朝一夕都没吃亏,加起来咋就没有得到好处呢? 韩玉乐荐自《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3日 王青/图
其他文献
小和尚跟着师父下山化缘。两人走了一天却一无所获,粮食歉收,百姓们都饿着肚子,实在没有能力布施。  很显然,小和尚对这样的结果很不满意,归来的路上,他闷闷不乐,不断地小声发着牢骚。师父停下脚步,平静地对小和尚说:“有缘,自然众生相助。遇不到缘,莫要强求。”  小和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闭口不语了。  路过山间的一个小树林时,小和尚突然发现一棵柿子树,低矮地方的柿子大概被路人摘走,但在树的顶端,却留着十
期刊
我活在一个“会做人”的社会里。  从小父母亲就教导:“有些话是不能当人家面说的。”所以我不敢指着邻居那个胖八婆,大叫:“丑死人。”  渐渐地,这些不能当人家面说的话,变成讨好人家的话,对着同一个八婆,我说:“阿姨,你一定整天吃好东西。”出来做事,更常在老板面前说:“这都是您有眼光。”看到又讨厌又可恶的孩子,我说:“真聰明,长大了不得了。”  孩子时代我也常听到这种对白,当然学习得很到家。  做人不
期刊
互联网让“伸手党”习惯了免费。他们看电影免费下载,听音乐免费下载,读书免费下载。他们让电影公司、音乐公司、出版公司在为版权疲于奔命。  但这并未摧毁电影人、写作者与音乐人的盈利模式。因为免费在让他们收获了声名的同时,也宣示了一个关于免费的真理:热衷于免费的人并不那么在乎质量。  于是,庞麦郎走红,口水歌传唱,网络武侠小说走红,毫无营养的粗糙吐槽视频走红。  音乐人不再制作专辑,转而专攻单曲。只要有
期刊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各代文学亦有各自之风流。魏晋文学作为其中独特的一支,在中国文學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魏晋风流也于世世代代广为传颂。    鲁迅眼中的魏晋风流是药与酒,姿容与神韵,李泽厚则补充以“好看的文采词章”。在魏晋文人的眼中,药和酒作为释道的延续,体现了藐儒之真情;姿容与神韵则是人格之外化。因而,魏晋风流恰可算作人格之美、真情之美与文章之美。  魏晋文人,以特立独行为纲,以不拘小节为美。嵇康天资
期刊
捕鸟人正在张网,冠雀从远处看见了,问他干什么。  捕鸟人回答说,是在建立城市。说完就走到远处躲起来。  冠雀相信了这个人的话,飞进网,被捉住了。  捕鸟人跑来时,冠雀对他说:“喂,朋友,如果你建立这样的城市,你找到的居民决不会多。”  这故事是说,恶人作恶,往往少不了两种手段:暴力与谎言。  使用暴力,是为了权力,为了得到不合法的利益;炮制谎言则是为了面子,为了确立虚假的合法性。  捕鳥人很狡猾,
期刊
儿童剧里,一个孩子去体验快递员的工作。回家后,说快递员叔叔太辛苦,要求妈妈以后少網购。父母听后欣慰地笑了。  少网购,快递员的业务量不就减少了吗?也許导演觉得太复杂,孩子们理解不了,就安排父母“欣慰地笑了”。其实,直面现实的教育,孩子未必不能理解,别小瞧孩子。  摘自《今晚报》2017年1月26日 佚名/图
期刊
干部贤文,现代官箴。寄意恳恳,诲汝谆谆。  古时官为贵,今日民为尊。古时官为本,今日民是根。  干部乃公仆,人民是主人。  法不徇情,官不私亲。  不饮盗泉水,不栖恶木荫。既能持苦节,勿谓少知音。  树坚不怕风吹动,冰清玉洁楷模人。  一身正气去私利,两袖清风为人民。  心底无私天地宽,鞠躬尽瘁社稷心。  浊者自浊,清者自清。  再三须着意,第一莫贪心。一贪心就变,腐臭不可闻。  白沙千年洁,松林
期刊
高莽的这本书,同蓝英年的《寻墓者说》,都主要写了俄苏文艺界的一些“旧人旧事”。不同之处,蓝英年是虚写其“墓”,高莽则大多是曾亲去墓前凭吊,在文边配了这些墓前纪念碑、雕塑像的照片。  高莽把他的书题名《灵魂的归宿》,然而我以为,他写到的许多死于非命或受尽苦难的不安的灵魂,生不安枕,死不瞑目,“应有未招魂”,怕未必能算在公墓一角就找到了归宿。  女诗人安娜·阿赫马托娃,年轻时丈夫就遭镇压,后来本人又被
期刊
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里像个大人。  知世故而不世故,會讲究也能讲究。  未必同意对方的观点,但能够理解对方的难处。  把失败当寻常,把成功当恩赐。  总能调整好自己,总能重新拥抱生活。  吃得了红酒西餐,也吃得了路边麻辣烫。  住得了五星级酒店,也住得了帐篷睡袋。  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拿得起放得下,绝不会死缠烂打。  遇到再难过的事情,也会好好吃饭。  就算
期刊
大小多少  古时候两个小官在路上走着,后面来了个农民。天气炎热,日头似火。一个官打着伞,一个官摇着扇子。  打伞的故意炫耀说:“伞撑开来大,收起来小;雨天用得多,晴天用得少。”摇扇子的官跟着说:“扇子打开来大,收起来小;夏天用得多,冬天用得少。”  农民接口说:“你们在老百姓面前大,在上司面前小;天天胀饭多,日日做事少。”说得两个官满脸通红。  骂庄稼  从前,有个懒汉,一年到头,吃吃玩玩,不爱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