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前夕,日理万机的共和国总理又把他的老朋友—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代表请到了人民大会堂。面对这些多年风雨同舟的老朋友,总理深情地说:“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但其中也包含着国际友人的帮助。”一席话,使人不禁联想起浮现外国专家音容笑貌的一幅幅历史画卷……
一年一度,春华秋实。有了收获,就有喜悦,就有感激。
2009年是个不平常的年份,刚刚度过60华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顶住了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各行各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喜气洋洋迎来了20lO年新春佳节。春节前夕,日理万机的共和国总理又把他的老朋友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代表请到了人民大会堂。面对这些多年风雨同舟的老朋友,总理深情地说:“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但其中也包含着国际友人的帮助”。一席话,使人不禁联想起浮现外国专家音容笑貌的一幅幅历史画卷……
如果说感恩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美德,那么善于学习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更是其宽广胸怀和成功之道。不仅如此,我们从春节总理会见外国专家讲话中所体悟到的,还远不止这些。
铭记“贡献和友谊”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历届总理都代表党和政府邀请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参加国庆招待会,到中南海或人民大会堂做客,向他们表示感谢,关心他们的身体、工作和生活,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通报国际形势、畅谈国内建设的成就。用这样的方式,铭记外国专家的贡献和友谊,憧憬中国和世界的未来,传达同舟共济、共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大家清楚地记得,外国专家工作是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开展起来的。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像埃德加·斯诺、路易·艾黎、白求恩、柯棣华、爱泼斯坦等一批支援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外国专家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以1951年1月5日在政务院设立外国专家工作专门机构为标志,外国专家工作成为中国政府部门的—项重要的工作。
光阴似箭,物是人非。当今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面貌也焕然一新。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如今外国专家工作无论在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座重要桥梁,而且与出国培训工作一道,发挥着助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民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奋发图强,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学习、创新,成就斐然;特别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取他山之石,为我攻玉”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更加珍视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的贡献和友谊。正如温总理所说:“我们不会忘记,在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中,凝聚着成干上万名外国专家的聪明智慧、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凝聚着外国专家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永远感谢这些外国专家。”也正因如此,“我们每年在春节举行这样一次聚会,就表明中国政府对外国老专家和新专家的欢迎、尊重和尊敬,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对中国改革和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也不会忘记你们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坚持开放的路线”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经过艰苦卓绝、浴血奋斗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枷锁的新中国,如同夺取政权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样,如何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现代化强国,同样也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辛探索,终于在上世纪70年代选择了一条通过改革开放振兴中华民族的正确道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感念30多年来在这—方针指引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理坚定地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开放的路线。对外开放,开放兼容,能使中国学到外国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好的工作方法,这对于我们搞好自身的建设是有帮助的。”
的确,改革开放来之不易。从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根据新时代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通过改革开放加速实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英明决定,到以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改革开放坚定地贯彻下去,30多年来,改革开放凯歌高奏。正因如此,坚持改革开放,就是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负责,就是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负责。所以,温家宝同志就任总理以来,和前几任总理一样,每年都在与外国专家见面的场合,一再表明中国政府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2004年春节,联系战争年代的情形,他就曾回忆道:“在战争年代,毛主席、周总理老一代革命家就是开放的。当时有那么多的外国专家到延安、解放区,他们和中国的领导、中国的战士在一起。中国之所以有今天,当然主要是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但这里也包含着在座的或不在座的一些对中国友好的国际朋友对中国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所以,现在建设阶段就更应该坚持对外开放的方争针”2006年春节,他再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建设命运和前途的重大决策,这个决策我们决不会改变。我们坚持对外开放,不仅要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而且要吸引外国的智力和人才。”2008年春节,针对自然灾害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他十分感慨地说:“中国从革命到建设,就是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而前进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不会忘记外国的老朋友,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2009年春节,他总结、展望道:‘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已从_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积贫积弱的国家,成为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将积极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人才强国战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力度。”
由此可见,今年春节总理再次重申“我们继续坚持开放的路线”,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是多么一以贯之、坚定不移。
最“重要的是引进外国人才”
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的过程中,究竟引进什么最重要?一个长期困惑人们的问题就是,机器、设备、资金、技术与人才相比孰重孰轻?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也有着通过切身经验总结出来的真理性结论。温总理在比较“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外国人才”这三个都值得重视的引进对象时,语重心长地指出:“在对外开放当中,我们不仅应该重视引进外资,更应该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我以为比这还要重要的就是引进外国人才,就是说我们不仅在经济上要开放,在智力上也要开放,不仅在经济上要加 强我们的作为,在智力上也要加强。”
要深刻理解总理这番话的微言大义,就不能不对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外国专家工作和引智工作所走过的历程作一个简要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毛泽东同志就号召我们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发展中国提出7--系列最为迫切的任务,首先就强调“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1983年7月8日,他根据引进工作中一度出现的“见物不见人”——资料、设备、资金、技术的引进大胆而且很多,人才智力的引进不敢而且不够的问题,专门发表《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谈话,强调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要把引进国外智力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理论伟大旗帜,根据新的时代特点进一步提出人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断,强调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其他一切文明成果,加快发展自己;强调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都应当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所利用。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依靠和开发国内人力资源又借助和引进国外智力,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引进国外智力从有限范围、领域、地域到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实现了引智发展格局和管理方式的跨越,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在引智实践中坚持“派出去”和“请进来”有机结合,通过聘请海外各类人才、选派人员出国(境)培训等方式,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结合我国实际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引智规模不断扩大:境外来华工作专家,由上世纪80年代末每年不足万人次到2009年当年达48万人次(其中2/3为外国专家,1/3为港澳台专家),出国(境)培训由当时的每年600多人次到去年近5万人次。从1984年引进第一位“洋厂长”德国专家格里希,到日本著名水稻种植专家原正市;从第一位国际著名数学家、美籍华人陈省身教授出任南开大学数学所所长,到杨振宁、李政道等,3批境外优秀专家积极参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二是交流渠道不断拓展:与国家外国专家局有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著名大学和民间团体,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的10多个,发展到遍及欧、美、亚、非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三是引智领域不断拓宽:由过去侧重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工业、教育文化等领域和部门,发展到遍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四是引智地域日益宽广:由最初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等少数地区的局部示范扩展到今天的全国各地;五是引智主体日益多元化:由起初的政府主导到现在的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协同联动、竞相引智;六是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引智管理职能由以项目为主的计划管理到以宏观指导、示范引导:政策服务为主的依法行政,使市场机制在国际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真正发挥。引智成果更是硕果累累:从农业领域的“水稻旱育稀植”、工业领域的“溅渣护炉”,到按照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围绕“三支队伍”(现细化为“六支队伍”)和“两类人才”以及整个人才队伍能力建设而实施的引智工程的“哈佛大学培训项目”、“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高校学科创新”(“111计划”)等等,有重点地引进了一批活跃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战略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物,还通过引智培养重点学科带头人、科研管理人员和科技企业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这些成就的取得,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海外人才和智力保障,也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历史生动地告诉我们:虽然机器、设备、资金、技术都需要引进,但更重要的还是引进外国人才。
居安思危 科学发展
当今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全国上下,人心思进。未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科学发展,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引进国外智力为这项中心工作做好服务,更是当务之急。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二五”规划自然提上日程。在引智工作同其他战线一样取得骄人成绩的今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有道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两个务必”则是总理春节讲话道出的又一个真理。总理说:“中国领导人具有忧患的意识,我们清楚地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没有任何骄傲的理由。”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要落实好总理“给外国专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和政策环境”的任务,就要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要让引智大业科学发展、更上层楼,而不是躺在过去的成绩簿上睡大觉,就要居安思危,让总理的教导警钟长鸣:“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特别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我们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注意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是啊,铭记外国专家的贡献和友谊,“继续坚持开放的路线”,把握“重要的是引进外国的人才”,以“优惠意识”开拓前进,在坚持开放中科学发展,总理讲话所蕴涵的这些基本精神是多么重要和发人深省啊!
一年一度,春华秋实。有了收获,就有喜悦,就有感激。
2009年是个不平常的年份,刚刚度过60华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顶住了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各行各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喜气洋洋迎来了20lO年新春佳节。春节前夕,日理万机的共和国总理又把他的老朋友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代表请到了人民大会堂。面对这些多年风雨同舟的老朋友,总理深情地说:“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但其中也包含着国际友人的帮助”。一席话,使人不禁联想起浮现外国专家音容笑貌的一幅幅历史画卷……
如果说感恩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美德,那么善于学习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更是其宽广胸怀和成功之道。不仅如此,我们从春节总理会见外国专家讲话中所体悟到的,还远不止这些。
铭记“贡献和友谊”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历届总理都代表党和政府邀请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参加国庆招待会,到中南海或人民大会堂做客,向他们表示感谢,关心他们的身体、工作和生活,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通报国际形势、畅谈国内建设的成就。用这样的方式,铭记外国专家的贡献和友谊,憧憬中国和世界的未来,传达同舟共济、共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大家清楚地记得,外国专家工作是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开展起来的。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像埃德加·斯诺、路易·艾黎、白求恩、柯棣华、爱泼斯坦等一批支援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外国专家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以1951年1月5日在政务院设立外国专家工作专门机构为标志,外国专家工作成为中国政府部门的—项重要的工作。
光阴似箭,物是人非。当今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面貌也焕然一新。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如今外国专家工作无论在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座重要桥梁,而且与出国培训工作一道,发挥着助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民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奋发图强,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学习、创新,成就斐然;特别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取他山之石,为我攻玉”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更加珍视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的贡献和友谊。正如温总理所说:“我们不会忘记,在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中,凝聚着成干上万名外国专家的聪明智慧、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凝聚着外国专家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永远感谢这些外国专家。”也正因如此,“我们每年在春节举行这样一次聚会,就表明中国政府对外国老专家和新专家的欢迎、尊重和尊敬,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对中国改革和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也不会忘记你们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坚持开放的路线”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经过艰苦卓绝、浴血奋斗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枷锁的新中国,如同夺取政权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样,如何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现代化强国,同样也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辛探索,终于在上世纪70年代选择了一条通过改革开放振兴中华民族的正确道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感念30多年来在这—方针指引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理坚定地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开放的路线。对外开放,开放兼容,能使中国学到外国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好的工作方法,这对于我们搞好自身的建设是有帮助的。”
的确,改革开放来之不易。从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根据新时代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通过改革开放加速实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英明决定,到以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改革开放坚定地贯彻下去,30多年来,改革开放凯歌高奏。正因如此,坚持改革开放,就是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负责,就是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负责。所以,温家宝同志就任总理以来,和前几任总理一样,每年都在与外国专家见面的场合,一再表明中国政府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2004年春节,联系战争年代的情形,他就曾回忆道:“在战争年代,毛主席、周总理老一代革命家就是开放的。当时有那么多的外国专家到延安、解放区,他们和中国的领导、中国的战士在一起。中国之所以有今天,当然主要是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但这里也包含着在座的或不在座的一些对中国友好的国际朋友对中国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所以,现在建设阶段就更应该坚持对外开放的方争针”2006年春节,他再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建设命运和前途的重大决策,这个决策我们决不会改变。我们坚持对外开放,不仅要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而且要吸引外国的智力和人才。”2008年春节,针对自然灾害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他十分感慨地说:“中国从革命到建设,就是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而前进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不会忘记外国的老朋友,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2009年春节,他总结、展望道:‘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已从_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积贫积弱的国家,成为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将积极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人才强国战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力度。”
由此可见,今年春节总理再次重申“我们继续坚持开放的路线”,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是多么一以贯之、坚定不移。
最“重要的是引进外国人才”
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的过程中,究竟引进什么最重要?一个长期困惑人们的问题就是,机器、设备、资金、技术与人才相比孰重孰轻?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也有着通过切身经验总结出来的真理性结论。温总理在比较“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外国人才”这三个都值得重视的引进对象时,语重心长地指出:“在对外开放当中,我们不仅应该重视引进外资,更应该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我以为比这还要重要的就是引进外国人才,就是说我们不仅在经济上要开放,在智力上也要开放,不仅在经济上要加 强我们的作为,在智力上也要加强。”
要深刻理解总理这番话的微言大义,就不能不对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外国专家工作和引智工作所走过的历程作一个简要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毛泽东同志就号召我们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发展中国提出7--系列最为迫切的任务,首先就强调“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1983年7月8日,他根据引进工作中一度出现的“见物不见人”——资料、设备、资金、技术的引进大胆而且很多,人才智力的引进不敢而且不够的问题,专门发表《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谈话,强调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要把引进国外智力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理论伟大旗帜,根据新的时代特点进一步提出人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断,强调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其他一切文明成果,加快发展自己;强调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都应当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所利用。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依靠和开发国内人力资源又借助和引进国外智力,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引进国外智力从有限范围、领域、地域到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实现了引智发展格局和管理方式的跨越,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在引智实践中坚持“派出去”和“请进来”有机结合,通过聘请海外各类人才、选派人员出国(境)培训等方式,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结合我国实际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引智规模不断扩大:境外来华工作专家,由上世纪80年代末每年不足万人次到2009年当年达48万人次(其中2/3为外国专家,1/3为港澳台专家),出国(境)培训由当时的每年600多人次到去年近5万人次。从1984年引进第一位“洋厂长”德国专家格里希,到日本著名水稻种植专家原正市;从第一位国际著名数学家、美籍华人陈省身教授出任南开大学数学所所长,到杨振宁、李政道等,3批境外优秀专家积极参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二是交流渠道不断拓展:与国家外国专家局有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著名大学和民间团体,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的10多个,发展到遍及欧、美、亚、非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三是引智领域不断拓宽:由过去侧重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工业、教育文化等领域和部门,发展到遍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四是引智地域日益宽广:由最初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等少数地区的局部示范扩展到今天的全国各地;五是引智主体日益多元化:由起初的政府主导到现在的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协同联动、竞相引智;六是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引智管理职能由以项目为主的计划管理到以宏观指导、示范引导:政策服务为主的依法行政,使市场机制在国际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真正发挥。引智成果更是硕果累累:从农业领域的“水稻旱育稀植”、工业领域的“溅渣护炉”,到按照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围绕“三支队伍”(现细化为“六支队伍”)和“两类人才”以及整个人才队伍能力建设而实施的引智工程的“哈佛大学培训项目”、“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高校学科创新”(“111计划”)等等,有重点地引进了一批活跃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战略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物,还通过引智培养重点学科带头人、科研管理人员和科技企业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这些成就的取得,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海外人才和智力保障,也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历史生动地告诉我们:虽然机器、设备、资金、技术都需要引进,但更重要的还是引进外国人才。
居安思危 科学发展
当今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全国上下,人心思进。未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科学发展,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引进国外智力为这项中心工作做好服务,更是当务之急。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二五”规划自然提上日程。在引智工作同其他战线一样取得骄人成绩的今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有道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两个务必”则是总理春节讲话道出的又一个真理。总理说:“中国领导人具有忧患的意识,我们清楚地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没有任何骄傲的理由。”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要落实好总理“给外国专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和政策环境”的任务,就要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要让引智大业科学发展、更上层楼,而不是躺在过去的成绩簿上睡大觉,就要居安思危,让总理的教导警钟长鸣:“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特别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我们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注意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是啊,铭记外国专家的贡献和友谊,“继续坚持开放的路线”,把握“重要的是引进外国的人才”,以“优惠意识”开拓前进,在坚持开放中科学发展,总理讲话所蕴涵的这些基本精神是多么重要和发人深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