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学科属于人文科学的一个分支,而初中生是否可以在地理探究活动中建构学科知识、生成地理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地理教育效益,关系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初中地理教师也要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活动,积极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做准备。本文将从以问题情境导入探究任务、以独立思考实现自主探究、以合作讨论深化探究效益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地理教师如何才能顺利组织探究活动。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实施策略
我国是于初中阶段正式开设地理课程的,但是学生在前期的科学学习过程中也积累了简单的地理知识,而且学生的成长过程本身便与地理科学密不可分,只要教师善于利用这些感性素材,则可有效驱动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地理问题,而这就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使其逐步生成学科能力。然而,常规的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缺乏课堂提问、缺乏生生互动、缺乏质疑创新,使得初中生一直无法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为了真正让学生学会学地理,初中地理教师也要重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切实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以问题情境导入探究任务
探究始终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学生所参与的一系列探究活动都是为了解决某类科学问题,所以如何合理导入地理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便是组织探究活动的第一步。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则要将问题寓于情境之中,丰富问题背景,指导学生观察某种现象,据此提问,以便让学生顺利进入思考状态,使其自主探究地理知识。
在“乡村与城市”一课教学中,我直接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了一则能够反映我国城市生活、乡村生活的视频,让学生直接观察了城市人们与乡村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视频中,学生也可以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无形中便产生了一种熟悉感,个人身心也变得放松下来。于是,在这时,我就提出探究问题: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特点与基本形态是什么?请讲述城市人们与乡村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分析影响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分布形态的具体因素。这三个问题可以直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大多数学生也会更加细心地去观察视频中所展现的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特点,对比二者的异同点。
二、以独立思考实现自主探究
说到探究,我们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与解题能力,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入活跃的思考状态。为此,初中地理教师便要让学生独立思考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积极阅读地理材料,使其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去推测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法,由此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地理探究活动之中,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在“乡村与城市”课堂上,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本班学生都再次观看了视频,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们也能初步设想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形态特征,但是地理认知状态依然比较模糊,所以我就直接让学生自主阅读地理教材,将文字信息与教材插图结合起来一起阅读,据此分析我国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聚集特点、分布特征。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也能自觉利用教材内容去梳理、归纳个人想法。
三、以合作讨论深化探究效益
探究活动往往会伴随着一定的团队合作,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人生经历比较简单,在分析、归纳地理规律时会显得能力不足、表达不精确,难以独立突破探究任务,而这便会影响学生的探究状态。对此,初中地理教师便要组织合作讨论活动,既要关注生生之间的小组互动,也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让学生归纳集体智慧,共同解决地理探究任务,使其積累有效的探究经验。由此,也必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在“乡村与城市”课堂上,待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生成了地理知识之后,我就让学生参加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按照异质分组原则组建了5-7人小组,使其重点分析影响我国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分布形态的具体因素,说一说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分布结构特点,以及城市人们与乡村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只要学生所得出的结论是合理的、符合现实情况的,那么各小组则可将其整理出来,全面解释各个问题的答案。之后,各小组便可轮流展现讨论结论,我也会时不时点头示意,记录各小组所得出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各个问题的答案,规范学生的说法,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地理认知状态,使其能动建构地理知识。如此,则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模式。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探究地理知识,使其参与科学推导、科学证明等活动,可以进一步发散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组织生生、师生互动,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任务,切实改善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赵芳芳.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马鸣五.自然地理实验对初中生探究能力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初级中学 徐玲燕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实施策略
我国是于初中阶段正式开设地理课程的,但是学生在前期的科学学习过程中也积累了简单的地理知识,而且学生的成长过程本身便与地理科学密不可分,只要教师善于利用这些感性素材,则可有效驱动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地理问题,而这就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使其逐步生成学科能力。然而,常规的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缺乏课堂提问、缺乏生生互动、缺乏质疑创新,使得初中生一直无法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为了真正让学生学会学地理,初中地理教师也要重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切实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以问题情境导入探究任务
探究始终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学生所参与的一系列探究活动都是为了解决某类科学问题,所以如何合理导入地理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便是组织探究活动的第一步。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则要将问题寓于情境之中,丰富问题背景,指导学生观察某种现象,据此提问,以便让学生顺利进入思考状态,使其自主探究地理知识。
在“乡村与城市”一课教学中,我直接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了一则能够反映我国城市生活、乡村生活的视频,让学生直接观察了城市人们与乡村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视频中,学生也可以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无形中便产生了一种熟悉感,个人身心也变得放松下来。于是,在这时,我就提出探究问题: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特点与基本形态是什么?请讲述城市人们与乡村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分析影响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分布形态的具体因素。这三个问题可以直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大多数学生也会更加细心地去观察视频中所展现的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特点,对比二者的异同点。
二、以独立思考实现自主探究
说到探究,我们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与解题能力,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入活跃的思考状态。为此,初中地理教师便要让学生独立思考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积极阅读地理材料,使其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去推测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法,由此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地理探究活动之中,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在“乡村与城市”课堂上,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本班学生都再次观看了视频,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们也能初步设想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形态特征,但是地理认知状态依然比较模糊,所以我就直接让学生自主阅读地理教材,将文字信息与教材插图结合起来一起阅读,据此分析我国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聚集特点、分布特征。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也能自觉利用教材内容去梳理、归纳个人想法。
三、以合作讨论深化探究效益
探究活动往往会伴随着一定的团队合作,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人生经历比较简单,在分析、归纳地理规律时会显得能力不足、表达不精确,难以独立突破探究任务,而这便会影响学生的探究状态。对此,初中地理教师便要组织合作讨论活动,既要关注生生之间的小组互动,也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让学生归纳集体智慧,共同解决地理探究任务,使其積累有效的探究经验。由此,也必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在“乡村与城市”课堂上,待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生成了地理知识之后,我就让学生参加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按照异质分组原则组建了5-7人小组,使其重点分析影响我国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分布形态的具体因素,说一说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分布结构特点,以及城市人们与乡村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只要学生所得出的结论是合理的、符合现实情况的,那么各小组则可将其整理出来,全面解释各个问题的答案。之后,各小组便可轮流展现讨论结论,我也会时不时点头示意,记录各小组所得出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各个问题的答案,规范学生的说法,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地理认知状态,使其能动建构地理知识。如此,则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模式。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探究地理知识,使其参与科学推导、科学证明等活动,可以进一步发散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组织生生、师生互动,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任务,切实改善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赵芳芳.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马鸣五.自然地理实验对初中生探究能力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初级中学 徐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