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是依靠语言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一种活动形式。为了是课堂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就不得不考虑构建语文课堂语言美的现实问题。教师声情并茂的表述、学生诵读和师生的和谐对话,在一定程度上皆可形成课堂语言美。
关键词:构建 语文课堂 语言美
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需要很强的科学性,也需要很高的艺术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者须具有敏锐的语感和对语言艺术的感悟能力,才能走进文学作品的情感世界,真正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意,激发人的情感。而这些又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加之学生的配合来完成,那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来构建整个课堂的语言美。
一、教师授课的语言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语言须言之有理、言之成序、言之动情、言之生趣。优美的语言首先体现在教师授课语言。特级教师欧阳代娜在讲授《最后一课》的最后一自然段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韩麦尔先生沉重地离开学生的情景,使学生类流满面。可见,教师分析课文时优美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能使学生沉醉其中,很好地指导了学生对美文的鉴赏。同时,授课语言的优美,不仅仅体现在宣染作品中的情感,语言的逻辑性强、准确、生动、风趣也是语言美的體现。优美的范读也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美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学离不开导读,优秀的语文老师常常都能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课文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全部情感跟随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陶醉于作品的意境之中。如有教师在讲授《母亲情怀》等感情浓厚的课文时,我能在情感语言变化同时,再辅之以憎恶鄙睨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语文教师应用饱满的激情,拨响学生感情的琴弦,引起学生共鸣。诗人公刘在《在学习写诗的道路上》一文中,回忆余心乐先生早年讲课时的情形,曾满怀赞美和感激的心情写道:“上他的课,真是讲者动心,听者动容;每解释到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之绝妙境界时,他会情不自禁地拍案,或者搓手,或者甩发。此情此景,回忆起来,还恍若昨日。”无独有偶,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饱含真情的课堂,也让他的学生们终身难忘。在讲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唐老稍事分析以后,就用他略带方音的口语,低低地,一遍一遍地吟诵“……不思量哇,自难忘……”眼含热泪,满堂的学生听了无不动容。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激情,动真情。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新奇多趣,既入耳又入心,听过之后难以忘怀。
二、学生规范的吟诵之美
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咏、朗咏、诵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中国教育家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到当代语文教育界的一批特级教师,他们都非常重视朗读。课堂上的诵读有教师的诵读,也有学生的诵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段话:“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新课标》对朗读也作了明确要求,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朗读是架起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应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朗读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主要做好几个方面来完成。一是规范准确的读音。汉字是表意文字,音、韵、调之间关系密切,多音、同音现象繁多,其表意也不同,这就更需要教师在准备教学语言时,潜心推敲、稽查,以求准确通畅地表情达意。二是合理的语音节奏。要打破课堂上单调的语言刺激,就要让教学语音具有富于变化的节奏。汉语是声调语言,声调不同,语义就不一样。三是充满情感的音调。马卡连柯说过:“声调的运用所以具有意义,倒不仅仅是为了嘹亮地谈吐,还为了更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三、师生对话的和谐之美
和谐教育是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教育的和谐性就在于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下述两种机能协调和平衡起来,一方面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是自我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和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在创造性活动中,在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和表现。”因此,和谐教育既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更是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一切为了孩子健康、和谐发展”的要求。和谐教育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师生关系的和谐。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师生关系的和谐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工作的主要渠道。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它关系着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系着使学生清楚地理解讲授的内容,关系着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教学语言,力求达到语文课堂的语言美。加之现代汉语高度发达的词汇为教师教学语言的内容提供了物的基础,教师的讲课力求在准确的基础上追求语言的变化和丰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把课堂教学搞得生机勃勃。另外,教师要尽量指导学生用语要文雅优美,诵读时要规范的师生的和谐对话等,都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教学中流动美的构建》.
[2]《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美》.
关键词:构建 语文课堂 语言美
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需要很强的科学性,也需要很高的艺术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者须具有敏锐的语感和对语言艺术的感悟能力,才能走进文学作品的情感世界,真正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意,激发人的情感。而这些又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加之学生的配合来完成,那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来构建整个课堂的语言美。
一、教师授课的语言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语言须言之有理、言之成序、言之动情、言之生趣。优美的语言首先体现在教师授课语言。特级教师欧阳代娜在讲授《最后一课》的最后一自然段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韩麦尔先生沉重地离开学生的情景,使学生类流满面。可见,教师分析课文时优美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能使学生沉醉其中,很好地指导了学生对美文的鉴赏。同时,授课语言的优美,不仅仅体现在宣染作品中的情感,语言的逻辑性强、准确、生动、风趣也是语言美的體现。优美的范读也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美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学离不开导读,优秀的语文老师常常都能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课文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全部情感跟随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陶醉于作品的意境之中。如有教师在讲授《母亲情怀》等感情浓厚的课文时,我能在情感语言变化同时,再辅之以憎恶鄙睨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语文教师应用饱满的激情,拨响学生感情的琴弦,引起学生共鸣。诗人公刘在《在学习写诗的道路上》一文中,回忆余心乐先生早年讲课时的情形,曾满怀赞美和感激的心情写道:“上他的课,真是讲者动心,听者动容;每解释到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之绝妙境界时,他会情不自禁地拍案,或者搓手,或者甩发。此情此景,回忆起来,还恍若昨日。”无独有偶,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饱含真情的课堂,也让他的学生们终身难忘。在讲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唐老稍事分析以后,就用他略带方音的口语,低低地,一遍一遍地吟诵“……不思量哇,自难忘……”眼含热泪,满堂的学生听了无不动容。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激情,动真情。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新奇多趣,既入耳又入心,听过之后难以忘怀。
二、学生规范的吟诵之美
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咏、朗咏、诵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中国教育家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到当代语文教育界的一批特级教师,他们都非常重视朗读。课堂上的诵读有教师的诵读,也有学生的诵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段话:“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新课标》对朗读也作了明确要求,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朗读是架起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应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朗读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主要做好几个方面来完成。一是规范准确的读音。汉字是表意文字,音、韵、调之间关系密切,多音、同音现象繁多,其表意也不同,这就更需要教师在准备教学语言时,潜心推敲、稽查,以求准确通畅地表情达意。二是合理的语音节奏。要打破课堂上单调的语言刺激,就要让教学语音具有富于变化的节奏。汉语是声调语言,声调不同,语义就不一样。三是充满情感的音调。马卡连柯说过:“声调的运用所以具有意义,倒不仅仅是为了嘹亮地谈吐,还为了更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三、师生对话的和谐之美
和谐教育是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教育的和谐性就在于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下述两种机能协调和平衡起来,一方面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是自我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和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在创造性活动中,在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和表现。”因此,和谐教育既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更是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一切为了孩子健康、和谐发展”的要求。和谐教育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师生关系的和谐。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师生关系的和谐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工作的主要渠道。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它关系着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系着使学生清楚地理解讲授的内容,关系着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教学语言,力求达到语文课堂的语言美。加之现代汉语高度发达的词汇为教师教学语言的内容提供了物的基础,教师的讲课力求在准确的基础上追求语言的变化和丰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把课堂教学搞得生机勃勃。另外,教师要尽量指导学生用语要文雅优美,诵读时要规范的师生的和谐对话等,都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教学中流动美的构建》.
[2]《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