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是教育教学创新与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一种新型的在线学习模式。本文介绍了“互联网+”时代高校课堂教学应用微课的必要性,同时对应用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高校;教学
从技术与教学互动的发展史来看,教学形态出现了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逐渐趋向“+互联网”教学和“互联网+”教学的发展趋势[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微课是一种网络在线微视频课程,每节课一般不超过10分钟,短小精悍,符合人的注意力和记忆相关规律,不受学习时间和空间限制。微课引发的是知识教育、知识传播模式和载体的革新,是互联网+时代网络化教育具有典型意义的在线学习模式。
一、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人类视觉驻留相关规律研究表明,注意力集中的最有效时间为10分钟左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证明,时间越长,记忆保持的效果越差。与传统课程一节课45分钟相比,微课课时短小,更符合人的注意力规律,也容易通过快速复习获得更佳的记忆效果,从而有效降低学习疲劳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时,短小精悍的微课往往是最关键的教学核心内容,有助于学生迅速把握学习重点,在短时间内便能学有所获。
高校学生业余时间比较多,学习呈现“碎片化”。微课的特点契合碎片化学习,使学生能够将业余时间更充分地利用起来,丰富学习方式。微课在线课程可移动学习、可反复观看,便于复习巩固,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微课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作为一种“泛在学习”,它有效突破了传统课堂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方式变得更自由、开放,是互联网+时代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微课的灵活移动性、可重复性、能跨区域在线分享等特点,使其成为了高校课堂教学不可多得的一把利器,是互联网+时代教育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二、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微课要与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紧密相联系。可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制作课前预习、课中导入、课后复习等阶段的微课,另外还可以开发一些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拓展型微课。每节微课的主题要突出,指向性强,形成“一课一主题”,避免重复。主题的设计应是一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专业技能、求职经验、心理教育等等内容,即从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两个方面来考虑。
微课的类型要多元化。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将微课制作成讲授类、讨论类、演示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以及微教案、微习题、微讨论、微评价等各种类型,使微课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具备完整性、功能性和趣味性。微课平台与微课视频要多元化,要能够适配电脑在线浏览、手机APP浏览、图书馆阅读设备等各种学习通道,真正达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微课的内容形态也需多元化,要实现动静结合,避免沦为课件或投影仪等简单教具类型;要图文并茂,讲授的同时搭配与讲授内容相关的图片或短视频,提高观赏性;微课的内容还可以来自学生,如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境对话等。微课平台的功能要多样化,能够融教学、自学、讨论、评价于一体,提高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度。
微课要注重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虽然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载体,但它并不能取代传统课堂教学,而是要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融合。如课程预习这一项,可以通过微课来完成,从而避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对课程内容的复习和答疑等,也适用微课来实现,借助微习题促进知识巩固与消化,借助微讨论促进师生沟通、答疑解惑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而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微课更能发挥奇效,一方面微视频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兴趣,迅速调动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微视频能够使复杂或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使知识学习的过程变得更轻松和简单。
微课要注重对传统课堂缺陷的弥补和延伸。传统课堂自有其优势,如调动学生发言参与即时话题讨论,组织课堂教学互动游戏,以及实训类课程等,这些并不适合用微课来实现。因此,微课要做的是弥补传统课堂中的不足环节,例如如何解决传统课堂讲授型教学的枯燥乏味问题,如何解决学生课后的答疑解惑问题,如何在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知识延伸学习问题等等。因此,要全面进行微课资源建设,形成对传统教学的有益弥补和延伸,利用互联网扩大教学半径,把更为丰富、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融入到微课平台中去[2]。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与网络之间的亲密度越来越高,且大学生基本都拥有电脑、智能手机等通信终端设备。所以,现阶段高校必须大力发展“互联网+”,积极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推动传统教育网络化传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模式,优点众多,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挖掘,创新形态,提升价值,从而持续助力“互联网+教育”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冯智慧.“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0).
[2]严贤付.“互联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师,2015,(10).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高校;教学
从技术与教学互动的发展史来看,教学形态出现了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逐渐趋向“+互联网”教学和“互联网+”教学的发展趋势[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微课是一种网络在线微视频课程,每节课一般不超过10分钟,短小精悍,符合人的注意力和记忆相关规律,不受学习时间和空间限制。微课引发的是知识教育、知识传播模式和载体的革新,是互联网+时代网络化教育具有典型意义的在线学习模式。
一、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人类视觉驻留相关规律研究表明,注意力集中的最有效时间为10分钟左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证明,时间越长,记忆保持的效果越差。与传统课程一节课45分钟相比,微课课时短小,更符合人的注意力规律,也容易通过快速复习获得更佳的记忆效果,从而有效降低学习疲劳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时,短小精悍的微课往往是最关键的教学核心内容,有助于学生迅速把握学习重点,在短时间内便能学有所获。
高校学生业余时间比较多,学习呈现“碎片化”。微课的特点契合碎片化学习,使学生能够将业余时间更充分地利用起来,丰富学习方式。微课在线课程可移动学习、可反复观看,便于复习巩固,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微课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作为一种“泛在学习”,它有效突破了传统课堂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方式变得更自由、开放,是互联网+时代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微课的灵活移动性、可重复性、能跨区域在线分享等特点,使其成为了高校课堂教学不可多得的一把利器,是互联网+时代教育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二、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微课要与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紧密相联系。可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制作课前预习、课中导入、课后复习等阶段的微课,另外还可以开发一些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拓展型微课。每节微课的主题要突出,指向性强,形成“一课一主题”,避免重复。主题的设计应是一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专业技能、求职经验、心理教育等等内容,即从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两个方面来考虑。
微课的类型要多元化。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将微课制作成讲授类、讨论类、演示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以及微教案、微习题、微讨论、微评价等各种类型,使微课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具备完整性、功能性和趣味性。微课平台与微课视频要多元化,要能够适配电脑在线浏览、手机APP浏览、图书馆阅读设备等各种学习通道,真正达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微课的内容形态也需多元化,要实现动静结合,避免沦为课件或投影仪等简单教具类型;要图文并茂,讲授的同时搭配与讲授内容相关的图片或短视频,提高观赏性;微课的内容还可以来自学生,如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境对话等。微课平台的功能要多样化,能够融教学、自学、讨论、评价于一体,提高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度。
微课要注重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虽然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载体,但它并不能取代传统课堂教学,而是要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融合。如课程预习这一项,可以通过微课来完成,从而避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对课程内容的复习和答疑等,也适用微课来实现,借助微习题促进知识巩固与消化,借助微讨论促进师生沟通、答疑解惑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而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微课更能发挥奇效,一方面微视频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兴趣,迅速调动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微视频能够使复杂或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使知识学习的过程变得更轻松和简单。
微课要注重对传统课堂缺陷的弥补和延伸。传统课堂自有其优势,如调动学生发言参与即时话题讨论,组织课堂教学互动游戏,以及实训类课程等,这些并不适合用微课来实现。因此,微课要做的是弥补传统课堂中的不足环节,例如如何解决传统课堂讲授型教学的枯燥乏味问题,如何解决学生课后的答疑解惑问题,如何在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知识延伸学习问题等等。因此,要全面进行微课资源建设,形成对传统教学的有益弥补和延伸,利用互联网扩大教学半径,把更为丰富、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融入到微课平台中去[2]。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与网络之间的亲密度越来越高,且大学生基本都拥有电脑、智能手机等通信终端设备。所以,现阶段高校必须大力发展“互联网+”,积极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推动传统教育网络化传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模式,优点众多,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挖掘,创新形态,提升价值,从而持续助力“互联网+教育”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冯智慧.“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0).
[2]严贤付.“互联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