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阅读在教学中得作用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ehu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所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地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引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试验。收到一定效果,下面浅谈认识和做法。
  一、多读少讲,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功夫
  一节课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年进否读得准确,对比较容易读错字正音。注意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通过一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
  
  二、重视范读、领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我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而儿童的模仿性又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读我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例如,我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的“小竹排,顺水流”,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早地领读“鸟儿唱,鱼儿游”,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能学会断句,纠正方言。
  三、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引导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得确切,说得流利,畅通,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如我教《三只白鹤》时,先向学生提出:哪只白鹤找到鱼呢?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才找到鱼,而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我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只白鹤为了记住埋鱼地方用什么作标记,然后让学生通过思考再回答:(1)三只白鹤在什么时候埋鱼?(中午,太阳在正在头顶)它们找鱼又在什么时候?(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在东边)。(2)第一只白鹤找到鱼吗?(太阳的位置变了,找不到)。(3)第二只白鹤又能找到鱼吗?(白云在天空中不断飘动着,位置不断地移动)(4)第三只把鱼埋在柳树旁,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只有第三只才能在原来的地方找到鱼。以问促读,问读结合,读中有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读而后答,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读说训练,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这样提高了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学思维的发展。
  四、读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朗读时、耳、口、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迅速协调,注意力高度集中,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这个复合感知过程,能开拓思维,激发情感。训练说的过程,让学生读出文中语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把对局面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来理解课文,再现情境,意会内涵。如教《种鱼》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小猫种鱼,能收到鱼吗?(齐答:不能。)(2)小猫种鱼为什么收不到鱼?它怎样做才能收到鱼?很多学生都争着发言,有的说:“小猫应该把鱼养在鱼塘里就能收到鱼。”有的说“鱼不能种在地里,应该养在水里。”有的说:“小猫把鱼养在水池里就能收到鱼。”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认真思考,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通顺的句子回答,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和课文的内容的理解,逐步使口语规范化,发展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其他文献
有学者认为,“从教学实践看,在预设和生成一对矛盾中,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对‘生成’的认识不清晰,或不知道如何抓住有利时机形成‘生成’源,让生成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有时虽对‘生成’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也知道要充分利用有利时机‘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但处理不当又使‘生成’‘徒留躯壳’”,并说应该对“‘生成’进行机智处理①”。确实的,“新课改”后,语文课堂又组织活动,又迁移到课外文本,不可以说不轰轰烈
期刊
摘要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其中,让学生动起来,还他们一个主动权,让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目前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博览群书、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活动等方面入手,进行一一阐述。  关键词 新课改课堂教学 改革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要培养高而尖的人才,关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美打动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进行一些简单的探索。  关键词:美育语言艺术感悟鉴赏体验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
期刊
以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教学相长”这个词,也从来没有认识到,甚至对它还有些不以为然,在我的潜意识里,教师永远是传道授业解惑也,知识面永远比学生广而宽,而学生就是个接受者,永远是受益者.如果真有“教学相长”,那就是教师在不断地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会更加全面,教学经验更加丰富,教育理念更加清晰,处理问题更加得心应手,从来没有考虑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给老师带来许多启示.特别是当今的信息时代,随着
期刊
内容摘要:知识技能是基础,兴趣爱好是关键,耐心培养是手段。  关键词:知识技能兴趣爱好耐心培养因材施教    中国名校洋思中学经历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全适应于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原则。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多年,深感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尤为欣赏洋思经验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先学后教”。本文拟将围绕这一模式,谈谈学生自主学习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经常听到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教学难,教数学更难”确实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数学太枯燥无味了,提不起半点精神。与过去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相比,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整体性以及不确定性,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笔者深深体会到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必须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实施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成就名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呼唤。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练习、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其有效性是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使教学过程得以最
期刊
【摘要】《牛津初中英语》阅读教材与该单元其他部分联系密切,教学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阅读教学目标设计及阅读教学过程的实施作了旗帜鲜明的阐述。  【关键词】阅读教材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过程实施  《牛津初中英语》所选的阅读材料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占主导地位。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有必要注意以下
期刊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的第一条中也提出:“教师应转变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习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做到把教材用好、用活,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新课标还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课堂教
期刊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如何把枯燥的教学法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圆满地解决好这个难题,首先就要从了解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入手。从儿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