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 语
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心健康,相较于成年人,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他们的饮食安全更加不容忽视。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儿童饮食消费提示》,给儿童饮食消费提供了权威参考。
选购时要细心辨别
首先,一定要从正规销售渠道购买,那些无固定场所商贩售卖的食品以及无生产厂家名称、生产日期、生产地址等的食品可别给孩子吃。选购前还要细看食品包装,看它是否密封完好,包装上食品标签的内容是否齐全。正规产品的标签上应该印有清晰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买来的食品要按照包装上标识的条件进行贮存。通常来讲,打开包装后就要尽快吃完。
营养均衡长高高
要想长高高,就要营养多多,所以家长和孩子选购零食时,要仔细辨别食品类别并查看配料表,尽量选择营养丰富的食品。优先选择正餐中不容易吃到且新鲜、天然、较低加工程度的零食,比如时令水果、坚果等。那些重口味和刺激性的零食,还是不吃为妙。零食好吃,但代替不了正餐。
炎炎夏日喝饮料也要注意:一是不要空腹或在正餐后立即食用冷饮;二是不要在剧烈运动后马上食用大量冷饮;三是不要食用冷饮后马上喝热水,以免刺激胃黏膜血管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甚至引发腹泻或咽部疼痛等症状。
儿童食用颗粒状、果冻状食品需注意
由于吞咽等身体机能发育还不完善,儿童吃颗粒状、果冻状和鱼类等食品时应该在大人的照看和指导下,以免发生意外。
(一)吃果冻、鱼类,以及那些小巧、圆形、带核的水果,比如龙眼、葡萄等要谨慎,防止发生呛入气管或噎住喉咙等危险。
(二)吃黏性较大的食品,比如年糕等,要先切成小块,以防止黏在喉咙上引发危险。
(三)少吃麻辣味等刺激性食物,少吃油煎、油炸和烧烤类食物,不吃使神经兴奋的食品或饮料。儿童禁止接触含酒精的食品或饮品。
外出饮食也需讲究
外出吃饭要讲究,选择食品卫生等级较高、食品安全条件较好、设施齐全的餐厅,再看看它有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等。实施“明厨亮灶”的餐厅是不错的选择。
儿童饮食要注意饮食均衡,谷类、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等不妨都吃点儿;多选择蒸、煮、炖、煨的食物;而生肉、生鱼、生鸡蛋等未经充分烹调的食物,孩子们还是别吃了。路边的野花、野果、野蘑菇不要采,如果误食,可能会引起中毒等严重后果,家长要提前对孩子做一些必要的识别常识教育。另外,建议提前准备好儿童专用保温水瓶或水壶,以及饼干、点心、水果等,无论去哪,都要提醒孩子多喝水、及时补充能量。当然,也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
零食虽好吃 可不要贪吃
5月19日,《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以下简称《指南》)在北京发布,《指南》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编制。据介绍,新版《指南》根据年龄段分为三册,分别适用于2-5岁学龄前儿童、6-12岁学龄儿童及13-17岁青少年。2-5岁学龄前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三顿丰富的正餐与两次适量的加餐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营养的保障。如果需要添加零食,应该少量,且要选择健康零食。因此,针对2-5岁学龄前儿童的核心推荐包括:1.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2.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4.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5.零食应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6.安静进食零食,谨防呛堵;7.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6-12岁学龄儿童饮食模式逐渐从学龄前期的三顿正餐、两次加餐向相对固定的一日三餐过渡,正餐食物摄入量有所增加,但由于饮食间隔时间较长,容易产生饥饿感,且由于学龄前饮食习惯的延续,容易产生零食消费需求。因此,针对6-12岁学龄儿童的核心推荐包括: 1.正餐为主,早餐合理,零食少量;2.课间适量加餐,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4.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喝含酒精、含咖啡因饮料;5.零食新鲜、营养卫生;6.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13-17歲青少年正经历着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量大,对食物选择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更强,容易产生冲动性食物消费,甚至对某些零食产生依赖。因此,针对13-17岁青少年的核心推荐包括1.吃好三餐,避免零食替代;2.学习营养知识,合理选择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及烟熏油炸零食;4.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饮酒;5.零食新鲜、营养卫生;6.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心健康,相较于成年人,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他们的饮食安全更加不容忽视。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儿童饮食消费提示》,给儿童饮食消费提供了权威参考。
选购时要细心辨别
首先,一定要从正规销售渠道购买,那些无固定场所商贩售卖的食品以及无生产厂家名称、生产日期、生产地址等的食品可别给孩子吃。选购前还要细看食品包装,看它是否密封完好,包装上食品标签的内容是否齐全。正规产品的标签上应该印有清晰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买来的食品要按照包装上标识的条件进行贮存。通常来讲,打开包装后就要尽快吃完。
营养均衡长高高
要想长高高,就要营养多多,所以家长和孩子选购零食时,要仔细辨别食品类别并查看配料表,尽量选择营养丰富的食品。优先选择正餐中不容易吃到且新鲜、天然、较低加工程度的零食,比如时令水果、坚果等。那些重口味和刺激性的零食,还是不吃为妙。零食好吃,但代替不了正餐。
炎炎夏日喝饮料也要注意:一是不要空腹或在正餐后立即食用冷饮;二是不要在剧烈运动后马上食用大量冷饮;三是不要食用冷饮后马上喝热水,以免刺激胃黏膜血管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甚至引发腹泻或咽部疼痛等症状。
儿童食用颗粒状、果冻状食品需注意
由于吞咽等身体机能发育还不完善,儿童吃颗粒状、果冻状和鱼类等食品时应该在大人的照看和指导下,以免发生意外。
(一)吃果冻、鱼类,以及那些小巧、圆形、带核的水果,比如龙眼、葡萄等要谨慎,防止发生呛入气管或噎住喉咙等危险。
(二)吃黏性较大的食品,比如年糕等,要先切成小块,以防止黏在喉咙上引发危险。
(三)少吃麻辣味等刺激性食物,少吃油煎、油炸和烧烤类食物,不吃使神经兴奋的食品或饮料。儿童禁止接触含酒精的食品或饮品。
外出饮食也需讲究
外出吃饭要讲究,选择食品卫生等级较高、食品安全条件较好、设施齐全的餐厅,再看看它有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等。实施“明厨亮灶”的餐厅是不错的选择。
儿童饮食要注意饮食均衡,谷类、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等不妨都吃点儿;多选择蒸、煮、炖、煨的食物;而生肉、生鱼、生鸡蛋等未经充分烹调的食物,孩子们还是别吃了。路边的野花、野果、野蘑菇不要采,如果误食,可能会引起中毒等严重后果,家长要提前对孩子做一些必要的识别常识教育。另外,建议提前准备好儿童专用保温水瓶或水壶,以及饼干、点心、水果等,无论去哪,都要提醒孩子多喝水、及时补充能量。当然,也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
零食虽好吃 可不要贪吃
5月19日,《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以下简称《指南》)在北京发布,《指南》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编制。据介绍,新版《指南》根据年龄段分为三册,分别适用于2-5岁学龄前儿童、6-12岁学龄儿童及13-17岁青少年。2-5岁学龄前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三顿丰富的正餐与两次适量的加餐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营养的保障。如果需要添加零食,应该少量,且要选择健康零食。因此,针对2-5岁学龄前儿童的核心推荐包括:1.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2.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4.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5.零食应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6.安静进食零食,谨防呛堵;7.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6-12岁学龄儿童饮食模式逐渐从学龄前期的三顿正餐、两次加餐向相对固定的一日三餐过渡,正餐食物摄入量有所增加,但由于饮食间隔时间较长,容易产生饥饿感,且由于学龄前饮食习惯的延续,容易产生零食消费需求。因此,针对6-12岁学龄儿童的核心推荐包括: 1.正餐为主,早餐合理,零食少量;2.课间适量加餐,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4.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喝含酒精、含咖啡因饮料;5.零食新鲜、营养卫生;6.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13-17歲青少年正经历着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量大,对食物选择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更强,容易产生冲动性食物消费,甚至对某些零食产生依赖。因此,针对13-17岁青少年的核心推荐包括1.吃好三餐,避免零食替代;2.学习营养知识,合理选择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及烟熏油炸零食;4.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饮酒;5.零食新鲜、营养卫生;6.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