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解放。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主体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以积极、主动、自觉的态度参与学习,等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往往不领情,无动于衷。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自主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准备不足。本文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路和做法。
一、提供外在诱因,激励学生“想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教育技术学专家加涅(Robert M. Gagne)提出了著名的九大教学事件,其中第一个教学事件就是“引起学习注意(保持警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新颖、有趣的外在诱因,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执教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7B Unit 1 Dream homes中Grammar板块Cardinal numbers(基数词)时,笔者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设计了如下的师生互动交流对话活动。
T: 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I’m going to draw something here. Look and see what it is. (见图)
S:It’s a pig.
T:You’re right.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and tell me what the picture is made up of?
S:It’s made up of numbers.
T: How clever! What numbers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I can see...
教师所拥有的最大财富中,有一个是对多样教学策略的了解,另一个是在课时之内和课时之间灵活地变换这些策略。(鲍里奇,2002)初一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通过由数字构成的简笔画勾勒出的小猪图样,提供了生动、新颖的外在诱因,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关注学生基础,保证学生“能学”
“量力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因此,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依据学生的基础设计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学”的重要保证。例如,笔者在进行8A Unit 4 Wild animals的Vocabulary板块教学时,就教材中所要学习的6个野生动物名称词汇的呈现采用了问题导引式的教学模式。
T:Here are some pictures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wild animals. Please describe each of them with the help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wild animal? 2. What does it mainly live on? 3. Where does it usually live?4. What makes it special?
S:OK. Let me have a try.
笔者结合本课时前后知识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设计了用四个问题引导的形式,让学生不仅学会野生动物的名称,还能从它们的所食、所居以及有别于其他野生动物的个性特征进行描述,学生觉得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有话能说。既照顾到了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得到了发展的空间。同时,这个活动的设计也突出了“双主”地位。教师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促进者、引领者和帮助者的主导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渗透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会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采用学习策略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任务时会分析学习任务和自己的特点、学习任务与自己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有意识、有目的地思考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任务完成的水平或成功率。但是,掌握学习策略的水平不同,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使用的学习策略数量和种类也不同,甚至面对同样的学习任务,有时适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有时则不适用。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示范、引导。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读前策略、读中策略、读后策略。下面笔者以读中策略为例,谈几点指导学生形成有效阅读策略的做法。
(1)有效提出问题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是教师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有效途径。在略读文章时教师可以就文章核心提出一至两个问题,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在学习8B Unit 2 Reading Welcome to Hong Kong一文时,教师可以提问这样的问题:How many parts does Hong Kong Disneyland include?What are they?
学生较容易找出是四个部分:Main Street USA, Tomorrowland, Fantasyland and Adventureland,而整篇文章正是讲了作者在这四个部分游玩的见闻,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生能够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像这样教师能够给出几个紧扣文章中心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设计表格法
牛津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话题来编排的,选材的文章类型也各种各样,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体裁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可以运用表格来帮助学生理解,以8A Unit 5 Reading The story of Xiwang为例,这篇课文以时间顺序介绍了大熊猫希望的成长过程以及保护大熊猫的一些措施,文章中生词多,难度较大,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两张表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见表格)。
表格填空形式的任务型阅读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入手,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从语篇层面解读文章的结构。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3)捕捉关键词语
关键词是能够解释文章中心、展示文章脉络的词语,抓住关键词引领全篇的解读。如在教授8A Unit 3 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准确把握文脉。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体现主人公Linda在整个行程中情感变化的词语“bored—feel sick—excited—amazed”,而这些词语是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文脉的关键词,它们清晰地反映出Linda在三个时间段的心情的变化,由此学生也明确了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总之,我们的教学应该尽量满足不同个性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以积极、主动、自觉的态度参与学习,等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往往不领情,无动于衷。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自主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准备不足。本文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路和做法。
一、提供外在诱因,激励学生“想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教育技术学专家加涅(Robert M. Gagne)提出了著名的九大教学事件,其中第一个教学事件就是“引起学习注意(保持警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新颖、有趣的外在诱因,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执教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7B Unit 1 Dream homes中Grammar板块Cardinal numbers(基数词)时,笔者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设计了如下的师生互动交流对话活动。
T: 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I’m going to draw something here. Look and see what it is. (见图)
S:It’s a pig.
T:You’re right.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and tell me what the picture is made up of?
S:It’s made up of numbers.
T: How clever! What numbers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I can see...
教师所拥有的最大财富中,有一个是对多样教学策略的了解,另一个是在课时之内和课时之间灵活地变换这些策略。(鲍里奇,2002)初一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通过由数字构成的简笔画勾勒出的小猪图样,提供了生动、新颖的外在诱因,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关注学生基础,保证学生“能学”
“量力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因此,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依据学生的基础设计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学”的重要保证。例如,笔者在进行8A Unit 4 Wild animals的Vocabulary板块教学时,就教材中所要学习的6个野生动物名称词汇的呈现采用了问题导引式的教学模式。
T:Here are some pictures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wild animals. Please describe each of them with the help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wild animal? 2. What does it mainly live on? 3. Where does it usually live?4. What makes it special?
S:OK. Let me have a try.
笔者结合本课时前后知识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设计了用四个问题引导的形式,让学生不仅学会野生动物的名称,还能从它们的所食、所居以及有别于其他野生动物的个性特征进行描述,学生觉得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有话能说。既照顾到了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得到了发展的空间。同时,这个活动的设计也突出了“双主”地位。教师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促进者、引领者和帮助者的主导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渗透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会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采用学习策略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任务时会分析学习任务和自己的特点、学习任务与自己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有意识、有目的地思考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任务完成的水平或成功率。但是,掌握学习策略的水平不同,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使用的学习策略数量和种类也不同,甚至面对同样的学习任务,有时适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有时则不适用。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示范、引导。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读前策略、读中策略、读后策略。下面笔者以读中策略为例,谈几点指导学生形成有效阅读策略的做法。
(1)有效提出问题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是教师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有效途径。在略读文章时教师可以就文章核心提出一至两个问题,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在学习8B Unit 2 Reading Welcome to Hong Kong一文时,教师可以提问这样的问题:How many parts does Hong Kong Disneyland include?What are they?
学生较容易找出是四个部分:Main Street USA, Tomorrowland, Fantasyland and Adventureland,而整篇文章正是讲了作者在这四个部分游玩的见闻,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生能够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像这样教师能够给出几个紧扣文章中心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设计表格法
牛津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话题来编排的,选材的文章类型也各种各样,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体裁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可以运用表格来帮助学生理解,以8A Unit 5 Reading The story of Xiwang为例,这篇课文以时间顺序介绍了大熊猫希望的成长过程以及保护大熊猫的一些措施,文章中生词多,难度较大,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两张表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见表格)。
表格填空形式的任务型阅读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入手,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从语篇层面解读文章的结构。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3)捕捉关键词语
关键词是能够解释文章中心、展示文章脉络的词语,抓住关键词引领全篇的解读。如在教授8A Unit 3 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准确把握文脉。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体现主人公Linda在整个行程中情感变化的词语“bored—feel sick—excited—amazed”,而这些词语是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文脉的关键词,它们清晰地反映出Linda在三个时间段的心情的变化,由此学生也明确了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总之,我们的教学应该尽量满足不同个性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市雨花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