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这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其《捕蛇者说》中描述永州异蛇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被描述得惊世骇俗的异蛇究竟是什么蛇类呢?当代科学如何解读古籍中的鬼魅蛇影呢?千年以后,现代捕蛇者和异蛇之间继续着新的故事。
1000多年前,柳宗元的一篇传世之作《捕蛇者说》,曾让位于潇水河畔的永州城名扬天下。现在,也许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永州城,但文学的魅力却使生长在这里的凶猛的蛇类,牢牢地占据着人心。
一个炎热的夏天,树上的知了拼命地叫着,空气中弥漫着不安的气息。突然,一条粗大的毒蛇出现在树林中的土沟里,它的颜色像泥土,身上还长着黄褐色的花斑。在远处,不细看很难发现它。
这条蛇时而抬起头吐着舌头,时而迅猛地移动。这就是“永州异蛇”。这种毒蛇为什么被称为异蛇?又为什么让人闻之色变呢?
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林业局副局长邓蔚飞说:“异蛇主要是永州的剧毒的蛇类,比如五步蛇、眼镜蛇和银环蛇。”
这些毒蛇的毒液多,毒液是混合型的,毒性更大;它们在攻击时凶猛异常、动作敏捷。故当地人称其为异蛇。
毒蛇的头一般是三角形,尾短,且突然变细,口内有毒牙,牙根部有毒腺,能分泌毒液。毒蛇就是利用毒牙向目标注射毒液。
一般来讲,蛇不会主动进攻人,除非不小心碰到它。例如,在野外,当人不小心踩到它时,它马上会咬人一口,并注射毒液。
永州异蛇中的五步蛇,又名尖吻蝮,是中国十大毒蛇之一,赫赫有名的剧毒蛇。相传,人被这种蛇咬伤,走不出5步就会死亡,故被称为五步蛇。
五步蛇全身黑质白花,又名白花蛇,因为吻鳞与鼻间鳞均向背方翘起,还被称作褰鼻蛇。
五步蛇的头呈三角形,背黑褐色,头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数黑褐色斑点,叫作“念珠斑”。尾部侧扁,尾尖一枚鳞片尖长,称角质刺,俗称“佛指甲”。
据说,五步蛇若被逼捕无路可走时,它会调转“尾利钩”,破腹自杀,而且“死而眼光不陷。”。
五步蛇在树丛中,人很难发现。村民不留神往往会被咬伤,就算是治好了,被咬伤的部位大部分依旧会烂掉。
异蛇中的眼镜蛇,又名膨颈蛇,也是中国十大毒蛇之一。这种蛇性情凶猛,遇到异常时,会昂起身体的前部,并膨大颈部,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眼镜蛇的毒液以神经毒为主。民间对眼镜蛇有很多叫法,如山万蛇、大扁颈蛇、大扁头风等等。
永州异蛇中的最后一种银环蛇,被当地人称为美女蛇。它通身长满漂亮的黑白相间环纹,腹面为全白色,非常好看。但银环蛇的毒性却是致命的,人被它咬伤后,往往因呼吸道麻痹而迅速死亡。民间对银环蛇也有很多叫法,如白带蛇、吹箫蛇、金钱白花蛇、雨伞蛇等等。
在永州这片土地上,为什么毒蛇数量和品种有这么多呢?
邓蔚飞说,永州蛇类资源分布广、数量大,特别是永州异蛇数量更多,在历史上就有名。永州主要是丘陵,山林多,气候温和湿润,很适合蛇生长。另外,我们做了大量的蛇保护工作,因此蛇非常多。
一个炎热的下午,村民小胡、小龚在寻找异蛇。突然,一条粗大的花蛇出现在田埂草丛中,很快就被小胡抓住了。
小胡说,抓到后送野生动物保护站。现在这种蛇很少了。
小龚说,老鼠多了,庄稼长不出来。所以必须要保护蛇,让它繁殖后代,去抓老鼠。
小胡、小龚捕捉异蛇,和一千年前的捕蛇者不同,他们并不想把蛇卖掉或吃掉,而是把蛇送到专门地点去繁殖。因为他们明白,把繁殖出来的小蛇放回大自然,能吃老鼠和害虫,保护庄稼。
科研人员在异蛇科研基地对永州异蛇进行科学养殖,并对异蛇的生长、疾病、繁殖等,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23岁的小陈在异蛇科研基地里和异蛇打交道有几年了。他身上有很多被异蛇咬的疤痕,最严重的在他的左手腕。谈起那次受伤,小陈至今心有余悸。
陈力说,2007年10月,我们搞无冬眠养殖时,我的手被眼镜蛇咬伤,留下了一大块伤疤。
五步蛇、眼镜蛇都是凶猛的毒蛇,异蛇保护基地的科研人员经常被异蛇咬伤或喷毒,所幸的是基地里配有蛇药、血清等治疗药物,工作人员一般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这些科研人员为什么非要和这么危险的动物待在一起呢?他们利用凶猛的异蛇到底要做什么呢?
“永州异蛇”虽然奇毒无比,却是自然生态平衡链条不可或缺的一环。现在这些珍贵的物种在野外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了维持异蛇的血脉,他们开始续写新的捕蛇者说。
年近50的湖南省异蛇研究保护协会副会长谭群英,和异蛇接触已经有十多年,冷酷的异蛇不断地给她带来烦恼,同时也给她带来欢乐。
随着近年来永州异蛇在野外的数量日渐减少,老谭和她的课题组加大了异蛇保护繁殖技术的研究力度。不过,一个严重的问题渐渐暴露出来。
由于异蛇人工繁殖基本是采用本地蛇和本地蛇交配,容易造成近亲繁殖。现在,基地内的异蛇产蛋率比较低,产的蛋又细又长,孵化率低。即便繁殖出了后代,小蛇的身体细长瘦小,死亡率很高,放到野外也无法生存。
异蛇近亲繁殖造成物种严重退化,这个问题深深困扰着老谭和课题组。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谭想到北方人个子比较高,南方人个子比较小,若南北之间通婚,生出的小孩会高大些。她把这种理念用在了蛇的身上。
借用地域优势和差别,采用本地蛇和外地蛇种源进行选配杂交,课题组开始进行实验。
谭群英说,2003年,我们从广西、贵州小量引进优秀的种源,跟本地蛇进行杂交繁殖。但第一次异地杂交的实验失败了。
老谭经过分析,发现外地引进的种蛇必须要两年后,肾功能才能成熟,产蛋率才会比较高;而且种蛇配对时有重要作用的嗅觉器官,也要4-5年时间才能发育好;由于没有考虑到地域天气和特性的不同,以及所引进的异地种蛇身体生长和当地蛇源的差异,造成了这次异地交配的失败。
找到了异地杂交繁殖失败的症结,于是课题组采用异蛇分箱的方法进行异地蛇和本地蛇的适应性调养,等到它们发育程度相同时,再进行交配。
谭群英说,后来,我们异地杂交交配两百条。本地母蛇跟外地公蛇一对对交配,本地公蛇跟外地母蛇一对对分箱。
谭群英说,异地蛇结合过程中,发现它们有排斥感。
排斥现象指的是异地蛇和本地蛇相互躲避、排斥,它们在交配过程中由于对场地的敏感而出现排斥。
谭群英说,异地蛇对我们这里的天气、养殖、场地,还有人员的亲近感都不习惯。另外,给它放到笼子里交配的过程中,我们一旦想近距离地观察它交配或拍照,它们 马上就跑掉了。为什么异地蛇对人、对场地的敏感度这么强呢?
谭群英说,异地蛇有一些排斥现象,是因为不适应。
针对种蛇的排斥现象,课题组开始增加异地种蛇和本地种蛇的接触机会,用老谭的话来讲就是“亲密接触”。给它们安排群居一段时间,使彼此熟悉对方的气息、了解对方的信息。老谭希望通过亲密接触改善蛇的排斥现象。
谭群英说,亲密接触一个月后,它们相互熟悉了,开始一起捕食、相互触摸、相互交流。到交配时,它们不排斥了。工作人员去了后,也不躲避了。
老谭和课题组在探索中,逐渐掌握了这些蛇生长环境的温、湿度控制,疾病的预防,蛇的进食量等,并且还建立了数据档案。
终于,异地种蛇杂交成功,顺利地产下了杂交蛇蛋。
谭群英说,一枚杂交蛋比本地蛋重十几克。
湖南永州市零陵区科技局局长刘亦龙说,这项技术使幼蛇的成活率达到96%以上,种蛇产蛋孵化率达到95%以上。这项成果一方面可以减少蛇的近亲繁殖问题,另外可以减少由于乱捕乱杀造成蛇资源减少的问题。
科研人员从粗大凶猛的异蛇身下,取回杂交成功的蛇蛋并进行温室孵化,有趣的是五步蛇蛋和眼镜蛇蛋有所不同。
陈力说,眼镜蛇蛋大些,硬的;五步蛇蛋稍小些,软的。
经过50天的温室孵化,杂交小蛇终于出壳了。刚出生的杂交幼蛇,比本地蛇的后代重几十毫克,更健康更粗壮些。
谭群英说,小蛇体质蛮好,蛮凶的,一出生就咬人。
这些刚出生几分钟的眼镜幼蛇,很快就挺起身体,摇摇摆摆地攻击人,天生凶猛的本性表露无遗。
这些宝贵的杂交精灵,在老谭他们的呵护下,生长得非常健康。面对逐渐长大的蛇宝贝,老谭开始为它们挑选新的家园。
8月的一天傍晚,老谭带着小陈,背着竹筐,来到一块草洼地边。老谭从竹筐内掏出一条条异地杂交的小眼镜蛇,把它们放入草丛里。
谭群英说,我们把人工繁殖的小蛇,全部放回到野外去了,因为它们长大些了,能够自己到外边去捕小青蛙、小土鼠、小田鼠。由于蛇能够保护生态平衡,每年,我们都要把大批量的蛇放回到大自然中。
望着渐渐消失在草丛里的小蛇,谭群英眼里流露出一丝不舍的神情。异蛇是属于大自然的,把它们放回野外,完成了老谭他们研究异蛇的心愿:保护生态,回归自然。
永州人用他们的行为,重新诠释了今日“新捕蛇者”的涵义。
1000多年前,柳宗元的一篇传世之作《捕蛇者说》,曾让位于潇水河畔的永州城名扬天下。现在,也许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永州城,但文学的魅力却使生长在这里的凶猛的蛇类,牢牢地占据着人心。
一个炎热的夏天,树上的知了拼命地叫着,空气中弥漫着不安的气息。突然,一条粗大的毒蛇出现在树林中的土沟里,它的颜色像泥土,身上还长着黄褐色的花斑。在远处,不细看很难发现它。
这条蛇时而抬起头吐着舌头,时而迅猛地移动。这就是“永州异蛇”。这种毒蛇为什么被称为异蛇?又为什么让人闻之色变呢?
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林业局副局长邓蔚飞说:“异蛇主要是永州的剧毒的蛇类,比如五步蛇、眼镜蛇和银环蛇。”
这些毒蛇的毒液多,毒液是混合型的,毒性更大;它们在攻击时凶猛异常、动作敏捷。故当地人称其为异蛇。
毒蛇的头一般是三角形,尾短,且突然变细,口内有毒牙,牙根部有毒腺,能分泌毒液。毒蛇就是利用毒牙向目标注射毒液。
一般来讲,蛇不会主动进攻人,除非不小心碰到它。例如,在野外,当人不小心踩到它时,它马上会咬人一口,并注射毒液。
永州异蛇中的五步蛇,又名尖吻蝮,是中国十大毒蛇之一,赫赫有名的剧毒蛇。相传,人被这种蛇咬伤,走不出5步就会死亡,故被称为五步蛇。
五步蛇全身黑质白花,又名白花蛇,因为吻鳞与鼻间鳞均向背方翘起,还被称作褰鼻蛇。
五步蛇的头呈三角形,背黑褐色,头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数黑褐色斑点,叫作“念珠斑”。尾部侧扁,尾尖一枚鳞片尖长,称角质刺,俗称“佛指甲”。
据说,五步蛇若被逼捕无路可走时,它会调转“尾利钩”,破腹自杀,而且“死而眼光不陷。”。
五步蛇在树丛中,人很难发现。村民不留神往往会被咬伤,就算是治好了,被咬伤的部位大部分依旧会烂掉。
异蛇中的眼镜蛇,又名膨颈蛇,也是中国十大毒蛇之一。这种蛇性情凶猛,遇到异常时,会昂起身体的前部,并膨大颈部,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眼镜蛇的毒液以神经毒为主。民间对眼镜蛇有很多叫法,如山万蛇、大扁颈蛇、大扁头风等等。
永州异蛇中的最后一种银环蛇,被当地人称为美女蛇。它通身长满漂亮的黑白相间环纹,腹面为全白色,非常好看。但银环蛇的毒性却是致命的,人被它咬伤后,往往因呼吸道麻痹而迅速死亡。民间对银环蛇也有很多叫法,如白带蛇、吹箫蛇、金钱白花蛇、雨伞蛇等等。
在永州这片土地上,为什么毒蛇数量和品种有这么多呢?
邓蔚飞说,永州蛇类资源分布广、数量大,特别是永州异蛇数量更多,在历史上就有名。永州主要是丘陵,山林多,气候温和湿润,很适合蛇生长。另外,我们做了大量的蛇保护工作,因此蛇非常多。
一个炎热的下午,村民小胡、小龚在寻找异蛇。突然,一条粗大的花蛇出现在田埂草丛中,很快就被小胡抓住了。
小胡说,抓到后送野生动物保护站。现在这种蛇很少了。
小龚说,老鼠多了,庄稼长不出来。所以必须要保护蛇,让它繁殖后代,去抓老鼠。
小胡、小龚捕捉异蛇,和一千年前的捕蛇者不同,他们并不想把蛇卖掉或吃掉,而是把蛇送到专门地点去繁殖。因为他们明白,把繁殖出来的小蛇放回大自然,能吃老鼠和害虫,保护庄稼。
科研人员在异蛇科研基地对永州异蛇进行科学养殖,并对异蛇的生长、疾病、繁殖等,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23岁的小陈在异蛇科研基地里和异蛇打交道有几年了。他身上有很多被异蛇咬的疤痕,最严重的在他的左手腕。谈起那次受伤,小陈至今心有余悸。
陈力说,2007年10月,我们搞无冬眠养殖时,我的手被眼镜蛇咬伤,留下了一大块伤疤。
五步蛇、眼镜蛇都是凶猛的毒蛇,异蛇保护基地的科研人员经常被异蛇咬伤或喷毒,所幸的是基地里配有蛇药、血清等治疗药物,工作人员一般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这些科研人员为什么非要和这么危险的动物待在一起呢?他们利用凶猛的异蛇到底要做什么呢?
“永州异蛇”虽然奇毒无比,却是自然生态平衡链条不可或缺的一环。现在这些珍贵的物种在野外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了维持异蛇的血脉,他们开始续写新的捕蛇者说。
年近50的湖南省异蛇研究保护协会副会长谭群英,和异蛇接触已经有十多年,冷酷的异蛇不断地给她带来烦恼,同时也给她带来欢乐。
随着近年来永州异蛇在野外的数量日渐减少,老谭和她的课题组加大了异蛇保护繁殖技术的研究力度。不过,一个严重的问题渐渐暴露出来。
由于异蛇人工繁殖基本是采用本地蛇和本地蛇交配,容易造成近亲繁殖。现在,基地内的异蛇产蛋率比较低,产的蛋又细又长,孵化率低。即便繁殖出了后代,小蛇的身体细长瘦小,死亡率很高,放到野外也无法生存。
异蛇近亲繁殖造成物种严重退化,这个问题深深困扰着老谭和课题组。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谭想到北方人个子比较高,南方人个子比较小,若南北之间通婚,生出的小孩会高大些。她把这种理念用在了蛇的身上。
借用地域优势和差别,采用本地蛇和外地蛇种源进行选配杂交,课题组开始进行实验。
谭群英说,2003年,我们从广西、贵州小量引进优秀的种源,跟本地蛇进行杂交繁殖。但第一次异地杂交的实验失败了。
老谭经过分析,发现外地引进的种蛇必须要两年后,肾功能才能成熟,产蛋率才会比较高;而且种蛇配对时有重要作用的嗅觉器官,也要4-5年时间才能发育好;由于没有考虑到地域天气和特性的不同,以及所引进的异地种蛇身体生长和当地蛇源的差异,造成了这次异地交配的失败。
找到了异地杂交繁殖失败的症结,于是课题组采用异蛇分箱的方法进行异地蛇和本地蛇的适应性调养,等到它们发育程度相同时,再进行交配。
谭群英说,后来,我们异地杂交交配两百条。本地母蛇跟外地公蛇一对对交配,本地公蛇跟外地母蛇一对对分箱。
谭群英说,异地蛇结合过程中,发现它们有排斥感。
排斥现象指的是异地蛇和本地蛇相互躲避、排斥,它们在交配过程中由于对场地的敏感而出现排斥。
谭群英说,异地蛇对我们这里的天气、养殖、场地,还有人员的亲近感都不习惯。另外,给它放到笼子里交配的过程中,我们一旦想近距离地观察它交配或拍照,它们 马上就跑掉了。为什么异地蛇对人、对场地的敏感度这么强呢?
谭群英说,异地蛇有一些排斥现象,是因为不适应。
针对种蛇的排斥现象,课题组开始增加异地种蛇和本地种蛇的接触机会,用老谭的话来讲就是“亲密接触”。给它们安排群居一段时间,使彼此熟悉对方的气息、了解对方的信息。老谭希望通过亲密接触改善蛇的排斥现象。
谭群英说,亲密接触一个月后,它们相互熟悉了,开始一起捕食、相互触摸、相互交流。到交配时,它们不排斥了。工作人员去了后,也不躲避了。
老谭和课题组在探索中,逐渐掌握了这些蛇生长环境的温、湿度控制,疾病的预防,蛇的进食量等,并且还建立了数据档案。
终于,异地种蛇杂交成功,顺利地产下了杂交蛇蛋。
谭群英说,一枚杂交蛋比本地蛋重十几克。
湖南永州市零陵区科技局局长刘亦龙说,这项技术使幼蛇的成活率达到96%以上,种蛇产蛋孵化率达到95%以上。这项成果一方面可以减少蛇的近亲繁殖问题,另外可以减少由于乱捕乱杀造成蛇资源减少的问题。
科研人员从粗大凶猛的异蛇身下,取回杂交成功的蛇蛋并进行温室孵化,有趣的是五步蛇蛋和眼镜蛇蛋有所不同。
陈力说,眼镜蛇蛋大些,硬的;五步蛇蛋稍小些,软的。
经过50天的温室孵化,杂交小蛇终于出壳了。刚出生的杂交幼蛇,比本地蛇的后代重几十毫克,更健康更粗壮些。
谭群英说,小蛇体质蛮好,蛮凶的,一出生就咬人。
这些刚出生几分钟的眼镜幼蛇,很快就挺起身体,摇摇摆摆地攻击人,天生凶猛的本性表露无遗。
这些宝贵的杂交精灵,在老谭他们的呵护下,生长得非常健康。面对逐渐长大的蛇宝贝,老谭开始为它们挑选新的家园。
8月的一天傍晚,老谭带着小陈,背着竹筐,来到一块草洼地边。老谭从竹筐内掏出一条条异地杂交的小眼镜蛇,把它们放入草丛里。
谭群英说,我们把人工繁殖的小蛇,全部放回到野外去了,因为它们长大些了,能够自己到外边去捕小青蛙、小土鼠、小田鼠。由于蛇能够保护生态平衡,每年,我们都要把大批量的蛇放回到大自然中。
望着渐渐消失在草丛里的小蛇,谭群英眼里流露出一丝不舍的神情。异蛇是属于大自然的,把它们放回野外,完成了老谭他们研究异蛇的心愿:保护生态,回归自然。
永州人用他们的行为,重新诠释了今日“新捕蛇者”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