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捕蛇者说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ong1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这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其《捕蛇者说》中描述永州异蛇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被描述得惊世骇俗的异蛇究竟是什么蛇类呢?当代科学如何解读古籍中的鬼魅蛇影呢?千年以后,现代捕蛇者和异蛇之间继续着新的故事。
  1000多年前,柳宗元的一篇传世之作《捕蛇者说》,曾让位于潇水河畔的永州城名扬天下。现在,也许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永州城,但文学的魅力却使生长在这里的凶猛的蛇类,牢牢地占据着人心。
  一个炎热的夏天,树上的知了拼命地叫着,空气中弥漫着不安的气息。突然,一条粗大的毒蛇出现在树林中的土沟里,它的颜色像泥土,身上还长着黄褐色的花斑。在远处,不细看很难发现它。
  这条蛇时而抬起头吐着舌头,时而迅猛地移动。这就是“永州异蛇”。这种毒蛇为什么被称为异蛇?又为什么让人闻之色变呢?
  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林业局副局长邓蔚飞说:“异蛇主要是永州的剧毒的蛇类,比如五步蛇、眼镜蛇和银环蛇。”
  这些毒蛇的毒液多,毒液是混合型的,毒性更大;它们在攻击时凶猛异常、动作敏捷。故当地人称其为异蛇。
  毒蛇的头一般是三角形,尾短,且突然变细,口内有毒牙,牙根部有毒腺,能分泌毒液。毒蛇就是利用毒牙向目标注射毒液。
  一般来讲,蛇不会主动进攻人,除非不小心碰到它。例如,在野外,当人不小心踩到它时,它马上会咬人一口,并注射毒液。
  永州异蛇中的五步蛇,又名尖吻蝮,是中国十大毒蛇之一,赫赫有名的剧毒蛇。相传,人被这种蛇咬伤,走不出5步就会死亡,故被称为五步蛇。
  五步蛇全身黑质白花,又名白花蛇,因为吻鳞与鼻间鳞均向背方翘起,还被称作褰鼻蛇。
  五步蛇的头呈三角形,背黑褐色,头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数黑褐色斑点,叫作“念珠斑”。尾部侧扁,尾尖一枚鳞片尖长,称角质刺,俗称“佛指甲”。
  据说,五步蛇若被逼捕无路可走时,它会调转“尾利钩”,破腹自杀,而且“死而眼光不陷。”。
  五步蛇在树丛中,人很难发现。村民不留神往往会被咬伤,就算是治好了,被咬伤的部位大部分依旧会烂掉。
  异蛇中的眼镜蛇,又名膨颈蛇,也是中国十大毒蛇之一。这种蛇性情凶猛,遇到异常时,会昂起身体的前部,并膨大颈部,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眼镜蛇的毒液以神经毒为主。民间对眼镜蛇有很多叫法,如山万蛇、大扁颈蛇、大扁头风等等。
  永州异蛇中的最后一种银环蛇,被当地人称为美女蛇。它通身长满漂亮的黑白相间环纹,腹面为全白色,非常好看。但银环蛇的毒性却是致命的,人被它咬伤后,往往因呼吸道麻痹而迅速死亡。民间对银环蛇也有很多叫法,如白带蛇、吹箫蛇、金钱白花蛇、雨伞蛇等等。
  在永州这片土地上,为什么毒蛇数量和品种有这么多呢?
  邓蔚飞说,永州蛇类资源分布广、数量大,特别是永州异蛇数量更多,在历史上就有名。永州主要是丘陵,山林多,气候温和湿润,很适合蛇生长。另外,我们做了大量的蛇保护工作,因此蛇非常多。
  一个炎热的下午,村民小胡、小龚在寻找异蛇。突然,一条粗大的花蛇出现在田埂草丛中,很快就被小胡抓住了。
  小胡说,抓到后送野生动物保护站。现在这种蛇很少了。
  小龚说,老鼠多了,庄稼长不出来。所以必须要保护蛇,让它繁殖后代,去抓老鼠。
  小胡、小龚捕捉异蛇,和一千年前的捕蛇者不同,他们并不想把蛇卖掉或吃掉,而是把蛇送到专门地点去繁殖。因为他们明白,把繁殖出来的小蛇放回大自然,能吃老鼠和害虫,保护庄稼。
  科研人员在异蛇科研基地对永州异蛇进行科学养殖,并对异蛇的生长、疾病、繁殖等,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23岁的小陈在异蛇科研基地里和异蛇打交道有几年了。他身上有很多被异蛇咬的疤痕,最严重的在他的左手腕。谈起那次受伤,小陈至今心有余悸。
  陈力说,2007年10月,我们搞无冬眠养殖时,我的手被眼镜蛇咬伤,留下了一大块伤疤。
  五步蛇、眼镜蛇都是凶猛的毒蛇,异蛇保护基地的科研人员经常被异蛇咬伤或喷毒,所幸的是基地里配有蛇药、血清等治疗药物,工作人员一般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这些科研人员为什么非要和这么危险的动物待在一起呢?他们利用凶猛的异蛇到底要做什么呢?
  “永州异蛇”虽然奇毒无比,却是自然生态平衡链条不可或缺的一环。现在这些珍贵的物种在野外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了维持异蛇的血脉,他们开始续写新的捕蛇者说。
  年近50的湖南省异蛇研究保护协会副会长谭群英,和异蛇接触已经有十多年,冷酷的异蛇不断地给她带来烦恼,同时也给她带来欢乐。
  随着近年来永州异蛇在野外的数量日渐减少,老谭和她的课题组加大了异蛇保护繁殖技术的研究力度。不过,一个严重的问题渐渐暴露出来。
  由于异蛇人工繁殖基本是采用本地蛇和本地蛇交配,容易造成近亲繁殖。现在,基地内的异蛇产蛋率比较低,产的蛋又细又长,孵化率低。即便繁殖出了后代,小蛇的身体细长瘦小,死亡率很高,放到野外也无法生存。
  异蛇近亲繁殖造成物种严重退化,这个问题深深困扰着老谭和课题组。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谭想到北方人个子比较高,南方人个子比较小,若南北之间通婚,生出的小孩会高大些。她把这种理念用在了蛇的身上。
  借用地域优势和差别,采用本地蛇和外地蛇种源进行选配杂交,课题组开始进行实验。
  谭群英说,2003年,我们从广西、贵州小量引进优秀的种源,跟本地蛇进行杂交繁殖。但第一次异地杂交的实验失败了。
  老谭经过分析,发现外地引进的种蛇必须要两年后,肾功能才能成熟,产蛋率才会比较高;而且种蛇配对时有重要作用的嗅觉器官,也要4-5年时间才能发育好;由于没有考虑到地域天气和特性的不同,以及所引进的异地种蛇身体生长和当地蛇源的差异,造成了这次异地交配的失败。
  找到了异地杂交繁殖失败的症结,于是课题组采用异蛇分箱的方法进行异地蛇和本地蛇的适应性调养,等到它们发育程度相同时,再进行交配。
  谭群英说,后来,我们异地杂交交配两百条。本地母蛇跟外地公蛇一对对交配,本地公蛇跟外地母蛇一对对分箱。
  谭群英说,异地蛇结合过程中,发现它们有排斥感。
  排斥现象指的是异地蛇和本地蛇相互躲避、排斥,它们在交配过程中由于对场地的敏感而出现排斥。
  谭群英说,异地蛇对我们这里的天气、养殖、场地,还有人员的亲近感都不习惯。另外,给它放到笼子里交配的过程中,我们一旦想近距离地观察它交配或拍照,它们 马上就跑掉了。为什么异地蛇对人、对场地的敏感度这么强呢?
  谭群英说,异地蛇有一些排斥现象,是因为不适应。
  针对种蛇的排斥现象,课题组开始增加异地种蛇和本地种蛇的接触机会,用老谭的话来讲就是“亲密接触”。给它们安排群居一段时间,使彼此熟悉对方的气息、了解对方的信息。老谭希望通过亲密接触改善蛇的排斥现象。
  谭群英说,亲密接触一个月后,它们相互熟悉了,开始一起捕食、相互触摸、相互交流。到交配时,它们不排斥了。工作人员去了后,也不躲避了。
  老谭和课题组在探索中,逐渐掌握了这些蛇生长环境的温、湿度控制,疾病的预防,蛇的进食量等,并且还建立了数据档案。
  终于,异地种蛇杂交成功,顺利地产下了杂交蛇蛋。
  谭群英说,一枚杂交蛋比本地蛋重十几克。
  湖南永州市零陵区科技局局长刘亦龙说,这项技术使幼蛇的成活率达到96%以上,种蛇产蛋孵化率达到95%以上。这项成果一方面可以减少蛇的近亲繁殖问题,另外可以减少由于乱捕乱杀造成蛇资源减少的问题。
  科研人员从粗大凶猛的异蛇身下,取回杂交成功的蛇蛋并进行温室孵化,有趣的是五步蛇蛋和眼镜蛇蛋有所不同。
  陈力说,眼镜蛇蛋大些,硬的;五步蛇蛋稍小些,软的。
  经过50天的温室孵化,杂交小蛇终于出壳了。刚出生的杂交幼蛇,比本地蛇的后代重几十毫克,更健康更粗壮些。
  谭群英说,小蛇体质蛮好,蛮凶的,一出生就咬人。
  这些刚出生几分钟的眼镜幼蛇,很快就挺起身体,摇摇摆摆地攻击人,天生凶猛的本性表露无遗。
  这些宝贵的杂交精灵,在老谭他们的呵护下,生长得非常健康。面对逐渐长大的蛇宝贝,老谭开始为它们挑选新的家园。
  8月的一天傍晚,老谭带着小陈,背着竹筐,来到一块草洼地边。老谭从竹筐内掏出一条条异地杂交的小眼镜蛇,把它们放入草丛里。
  谭群英说,我们把人工繁殖的小蛇,全部放回到野外去了,因为它们长大些了,能够自己到外边去捕小青蛙、小土鼠、小田鼠。由于蛇能够保护生态平衡,每年,我们都要把大批量的蛇放回到大自然中。
  望着渐渐消失在草丛里的小蛇,谭群英眼里流露出一丝不舍的神情。异蛇是属于大自然的,把它们放回野外,完成了老谭他们研究异蛇的心愿:保护生态,回归自然。
  永州人用他们的行为,重新诠释了今日“新捕蛇者”的涵义。
其他文献
最近,刘文贤越来越担心沉默孤僻的儿子嘉东。一天,儿子在窗台上随意摆放着作业本,她忍不住看了起来。本子上誊写着名为《蒲公英》的小诗:在梦中,依稀残存着家的温度;漂着,漂着,我找不到回家的路……这首诗像霹雳一样击中了刘文贤,让她发抖、心痛。原来,儿子心里什么都清楚。  1.用小诗试探父母  这首诗,是不是儿子故意给自己看的?刘文贤越想越心惊,她甚至都不敢去问问儿子。傍晚,丈夫张应洲回来了,刘文贤偷偷说
期刊
三千多年前,一条跨越西南山水通往西亚的古道,曾是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商旅通道,它比灿烂的“丝绸之路”还要早二百多年。    古蜀边关    2007年11月18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布置一场特殊的展览。陈列的展品除了人们熟知的巨大青铜面具,还有其它一些奇怪的青铜器。它们并非都是三星堆博物馆的收藏,而是来自四川南部和云南地区。  这些文物被组合在一起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来自于一条古老的
期刊
在心脏外科领域挑战自我。创造一个个生命奇迹,让濒临绝境的生命重获新生。  吴清玉是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有人说他胆子大,别人不敢碰的手术他都接下来。其实在一次次自我超越的复杂手术背后是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心。  吴院长从事心脏外科手术30多年。在日常工作中几乎从来不拒绝他的病人,不管病情多么复杂,做手术有多大的风险,只要有希望他就会争取。他特别能理解病人及亲属面对病情
期刊
王守红是安徽省临泉县一位普通农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依靠智慧赚了钱。他养牛,却不仅仅卖牛,还把堆积的牛粪变成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从2005年到现在,他每年卖牛粪赚十几万,全镇的牛粪经他卖了一千万。他不仅卖牛粪,还利用牛粪种蘑菇、养蚯蚓、搞沼气、做肥料。一个普通农民靠牛粪循环利用过上了幸福生活。  千真万确,王守红真的把牛粪卖出了天价。  王守红家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祖祖辈辈都以种田为生,王守红出
期刊
阳光和植物,是自然界的能量之源。动物们无一例外地通过最原始的方式,捕获食物获取能量。  当人类解开火的秘密,能量的释放就获得了一种新的方式:燃烧。燃烧千百年前深埋地底下的植物,释放出储存千百年的太阳的能量,让我们得以摆脱自然界的束缚,并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直到今天,我们利用的大多数能量,仍然源自这种燃烧史前植物的原始过程。然而,它又让我们的地球付出了代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期刊
2009年3月29日,郑州新郑黄帝故里,伴着庄严肃穆的礼炮声,来自世界各地的两万余名炎黄子孙,举行了隆重的黄帝祭祖大典。(图1)    “故乡啊,我们回来了,回到了您的怀抱!”声声发自肺腑的呼唤,深深震撼着全世界1.2亿客家人的心灵。  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移民现象始终相伴相随,客家人是移民中形成的特殊群体。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遍及全球,因而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然而客家民系自诞生之日起,犹
期刊
鸟类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种鸟,它曾经数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而每次又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从被发现到今天,已一百多年,它留给人们的印象,只是惊鸿一瞥,被称为最神秘的鸟。它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呢?  1899年,一位英国人在中国海南岛发现了一种神秘的鸟。之前在世界其它地区从未发现过这种鸟,因此,它刚一露面就吸引了科学界的目光。许多动物学文献中,对罕见的仅存于中国的这一鸟种有过粗略描述。  这是一
期刊
2008年8月11日,东南亚遭受了有记载以来最可怕的雨季。海登·阿德科克迷失在丛林里11天,在险象环生的密林中却活了下来。  老挝地处东南亚,茂密幽静的丛林是世界上最美、也是未遭到人类破坏的景观之一。这个人口只有8百万的国家,道路寂静,很少有人走动,因而成了探险家追求另一种求生体验的极佳场所。  澳大利亚驻老挝大使米歇尔·弗斯特说,老挝是一个小国,它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它的原始,它的美令人惊叹。大
期刊
他们是医生,他们是军人,他们更是特殊的院士团队;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勇往直前,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国家危难的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在各自的领域续写辉煌;他们用实际行动诉说着一句话: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早上七点,一支由解放军总医院派往灾区的专家医疗队,就开始了在成都军区总医院的查房、巡诊工作7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所长卢世璧,就是这支专家医疗队的成员。
期刊
童话里的匹诺曹,一旦说谎鼻子就会变长。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说谎后都能被人用肉眼看出来。不过,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人在说谎时,生理上的确发生着一些变化。恰恰是这些客观变化,出卖了一个人真实的情绪。能不能破译这些身体密码,读出一个人的内心呢?  20lO年1月30日,青岛市公安局接到报案,某商场内的黄金首饰专柜被盗,价值50多万元的金货不翼而飞。  接到报案后,公安局立即派出专案组,赶赴现场。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