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语文中选择实际的问题或主题来探讨,并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解决问题,进而帮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但是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还比较有限,限制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形式,于是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
一、浅析问题发现问题
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发现问题,只有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来探究,从其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讲解之前做相关的分析工作,主要是从课文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对内容产生思考与质疑,进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就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千万家庭带来的便利。而对小学生来说,对信息技术的接触还不多,对信息技术还存在较多的疑问。于是教师就可以从这个点入手,向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比如“什么叫信息高速路?”“為什么信息高速路可以让我家‘跨’上去?”“信息高速路为什么加引号?”经过这些问题,学生对这篇文章立马有了学习的欲望,也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了极大的兴趣。接着,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来思考,不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的训练。这样的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具有意义,同时问题情境的设置为后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前提。
二、通过引导筛选问题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当学生发现了问题之后,教师便要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进而发掘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处理,进一步来研究问题。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上,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更全面的把握。但是并不是每个问题都是学生能够解决的,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就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来谈一谈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阅读文章之后又会有哪些新的问题提出?哪些问题真正需要进行研究?学生经过初步的思考之后,教师就可以对问题进行筛选,为学生确定最具有价值、最值得探究的问题。为了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选择几道问题,最后再由学生来确定。比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比如“铁球为什么会同时着地?”“这个实验的原理又是什么?”而这类问题涉及到较多的科学知识,与小学语文没有太多的联系,并且难度较大,不适合学生来探究。而比如“伽利略为什么伟大?”“你是怎样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这类问题主要从文章出发,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好文章,所以可以作为需要探究的问题。只有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够突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意义,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多种形式解决问题
在问题选定之后,学生要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做进一步的探究,进而解决各种问题。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主动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同时,在分享中,如果发现复杂的问题或者有歧义的观点,教師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最终敲定普遍认同的观点。就以上文的“伽利略为什么伟大”这一问题的探究成果为例,学生在课文阅读与资料查找之后,通过布鲁诺和哥白尼的例子印证伽利略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同时也通过伽利略的大胆猜测和反复试验证明伽利略的严谨和认真。而为了将这个成果进行更直观与精彩的呈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多种形式来分享探究成果。比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与创作能力,用手抄报的形式向同学展示有关问题的各种内容,可以是有关伽利略的各种事迹、故事,也可以是伽利略的某个实验过程,向同学展示更全面的内容。或者学生也可以选择表演的形式,选择几个同学作为自己的搭档,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把伽利略的各种实验或故事用表演的形式来呈现,通过让同学观看表演来了解伽利略的伟大。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了小学语文课堂更多的可能,扩展课堂内容与形式,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切实提升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在当下的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可操作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地投入,使研究性学习获得更好的效果。
徐春艳,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小学教师。
一、浅析问题发现问题
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发现问题,只有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来探究,从其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讲解之前做相关的分析工作,主要是从课文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对内容产生思考与质疑,进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就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千万家庭带来的便利。而对小学生来说,对信息技术的接触还不多,对信息技术还存在较多的疑问。于是教师就可以从这个点入手,向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比如“什么叫信息高速路?”“為什么信息高速路可以让我家‘跨’上去?”“信息高速路为什么加引号?”经过这些问题,学生对这篇文章立马有了学习的欲望,也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了极大的兴趣。接着,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来思考,不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的训练。这样的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具有意义,同时问题情境的设置为后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前提。
二、通过引导筛选问题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当学生发现了问题之后,教师便要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进而发掘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处理,进一步来研究问题。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上,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更全面的把握。但是并不是每个问题都是学生能够解决的,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就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来谈一谈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阅读文章之后又会有哪些新的问题提出?哪些问题真正需要进行研究?学生经过初步的思考之后,教师就可以对问题进行筛选,为学生确定最具有价值、最值得探究的问题。为了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选择几道问题,最后再由学生来确定。比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比如“铁球为什么会同时着地?”“这个实验的原理又是什么?”而这类问题涉及到较多的科学知识,与小学语文没有太多的联系,并且难度较大,不适合学生来探究。而比如“伽利略为什么伟大?”“你是怎样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这类问题主要从文章出发,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好文章,所以可以作为需要探究的问题。只有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够突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意义,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多种形式解决问题
在问题选定之后,学生要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做进一步的探究,进而解决各种问题。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主动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同时,在分享中,如果发现复杂的问题或者有歧义的观点,教師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最终敲定普遍认同的观点。就以上文的“伽利略为什么伟大”这一问题的探究成果为例,学生在课文阅读与资料查找之后,通过布鲁诺和哥白尼的例子印证伽利略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同时也通过伽利略的大胆猜测和反复试验证明伽利略的严谨和认真。而为了将这个成果进行更直观与精彩的呈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多种形式来分享探究成果。比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与创作能力,用手抄报的形式向同学展示有关问题的各种内容,可以是有关伽利略的各种事迹、故事,也可以是伽利略的某个实验过程,向同学展示更全面的内容。或者学生也可以选择表演的形式,选择几个同学作为自己的搭档,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把伽利略的各种实验或故事用表演的形式来呈现,通过让同学观看表演来了解伽利略的伟大。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了小学语文课堂更多的可能,扩展课堂内容与形式,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切实提升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在当下的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可操作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地投入,使研究性学习获得更好的效果。
徐春艳,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