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以学为本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进一步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课堂教学指出了新的方向。围绕因材施教、以学为本的理念制定音乐教学方案,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方案符合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需求,这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音乐;因材施教;新课标理念;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203-01
  【本文著录格式】武安林.因材施教,以学为本——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04(08):203,205.
  传统音乐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如何教,学生就如何学,导致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主的意识和探究的激情。虽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模式在教育上并无不妥,但仔细分析这并不利于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作者认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规划上理应照顾学生。“因材施教”理念不但充分提倡了遵从学情、学为主体的意义,同时也彰显了教学的本质。不过,具体该如何将“因材施教”理念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之中,如何真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还需要音乐教师展开进一步的思考。
  一、以学为本,重置教学目标
  所谓“因材施教,以学为本”,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能力需求。但是,传统音乐教学目标粗浅,过于概念性,并不利于学生吃透音乐知识。正所谓“教”是为了“学”而服务,因此,重置教学目标,明确目标间的相互关系,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这恰恰是落实“因材施教,以学为本”理念,提高音乐课教学效率的关键前提。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两只小象》为例:起初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唱歌曲,体会歌曲中孕育的思想,懂得动物保护的意义”。这种教学目标不但含糊不清、难以被学生理解,并且不利于学生学习。所以,可以修改目标为:“通过律动、乐器伴奏的辅助感受三拍子节奏的特点;可以在表演活动中自然大方的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小象的神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拓展活动”。这样一方面,不但让教学目标变得更加清晰,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逐渐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在重新设置教学目标期间,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现状合理融入最近发展区理论。例如传统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辨别、记忆该主题的歌曲,但是由于个人综合能力的局限,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类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尝试对一部分学生个体的学习目标进行重置,也就是间接融入分层理念,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优势。整体来讲,重置教学目标是落实“因材施教”“以学为本”理念的重中之重,教师在规划期间不但要考虑到知识内容的固有特征,也要遵从学生的客观认知规律和整体学情。
  二、因材施教,合理设计问题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但是在以往的课堂中,很多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都会采取随意的态度,不分时间场合,想问就问,甚至有些问题根本就与课堂无关。在融入“因材施教、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之后,教师要懂得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这样既能启发学生思考,也能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体验。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我的祖家是歌乡》为例:第一,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引导性。作者首先提出一个小问题“同学们知道排湾族吗?平日的生活中听过排湾族的歌曲吗?”当同学回答“不知道”的时候可以出示视听情境,并以问题作为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聆听音乐,这便是一首排湾族的歌曲,它的名字叫《我的祖家是歌乡》。那么,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歌曲有哪些不同呢?”这时,学生纷纷指出歌曲的发声方式以及副歌部分的一些语气词听着很好玩,感觉其中发音很神奇;第二,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梯度性。因为不同学生个体能力存在差异性,所以遵循“因材施教”理念,要确保问题符合全体学生的能力标准。比如:“请分析一下《我的祖家是歌乡》的旋律和调式特征?”“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第一个问题考察了学生对基础乐理问题的掌握能力,考核了学生的听辨水平;第二个问题重在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样一来,能力弱和能力强的学生在面对不同难度的问题时都可以获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三、鼓舞创造,培养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小学音乐也是如此。而小学音乐教学关键就是要给予学生足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时空,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以自身创造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因此,面对建立于形象感知、创编活动、体态無言、学科综合之中的创造性思维,其有着音乐的无穷魅力,与其独特的创造性和艺术形式在学生的创新思维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今天的音乐课堂中,律动的创造性已经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让学生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引导了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在教学《小树叶》这首歌曲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展现秋天的景色视频,将秋天的美丽景色印在学生记忆里,然后,让学生尝试在歌曲伴奏中按节奏朗诵歌词,并联系歌词大意,采用快慢的速度、按节奏朗读歌词,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意境,而在学习歌曲时,学生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按律动进行动作的创编。“秋风起来”“飘呀飘呀”随着学生的动作编创与歌曲意境的高契合度,学生的情感便自然地被带进歌曲意境之中。学生的编创过程就是学生创造能力的体现,作为老师,应尽量地去引发这种创造欲望,有效地鼓舞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课堂练习,增进学生体验   教学重在实践,而选择好切入点则是重中之重。但是,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选择切入点的时候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这样并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成长。考虑到小学生爱玩爱动,所以,遵循“因材施教,以学为本”的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肢体律动机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音乐的脉搏。以苏少版小学音乐《花之圆舞曲》为例:作者鼓励学生在讲台前进行现场模仿,营造出百花盛开的样子(注:利用肢体模仿花开的模样)。期间,随着强弱音和高低音等部分的出现,学生又适当地利用抬高手臂和平滑移动手臂的方式来体现音乐的节拍。在整个表演过程里,每个学生模仿的效果都不相同,所以大家开始相互对比、相互“竞争”,整个场面看上去欢快无比,精彩纷呈。
  另一方面,有些乐理概念性强,单纯的语言讲解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教学,以此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花之圆舞曲》是采用竖琴、提琴、圆号和单簧管等乐器演奏的。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这些乐器,作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每个乐器的音色效果和演奏原理。随后要求学生重新聆听音乐,并在这个基础上鼓励他们思考每个乐器在整个舞曲中分别擔任哪个声部、如何搭配?因为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所以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很难将问题准确地说出来。对此我们可以适当地进行语言点拨,然后再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演奏现场,让学生观察一下每个乐器的演奏秩序,以及分别负责哪个声部。需要注意的是,虽说教学应该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但是教师的引导者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以学为本”指出了教学的本质,也突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必要性。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能力,创新自身教学思想,根据当前学生的具体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愿意学习音乐。需要注意的是,从趣味的角度着手打造音乐教学的目的并非单纯地让学生感受快乐,更重要的是确保他们可以接受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1]储辰霞.“音”材施教——小学阶段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7(12):15.
  [2]钱俊.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方法[J].江西教育, 2016(11):15.
  [3]刘明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大众文艺, 2011(16):238-239.
  [4]郑福友.加强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电子制作,2014(13):19.
其他文献
【摘要】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是的,小学生他们上课时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如果老师上课的形式枯燥无味,就很难吸引到他们。因此,要想让孩子们在音乐课上保持较长时间集中的注意力,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老师除了要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丰富的教学经验、极高的音乐素养和极高的课堂掌控能力外,还要把上课的内容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装扮起来,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
期刊
【摘要】音乐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艺术类技能课程,其发展也要积极地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身的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音乐课程的改革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本文旨在围绕幼儿音乐活动目标,浅谈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幼儿音乐活动目标;音乐课程;改革;音乐艺术核心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作为高中音乐教师,要能及时顺应当前新课标体系的要求,引导学生掌握鉴赏音乐作品的多种方法,可以通过参与音乐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增进身心健康的同时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为此,本文以“梁祝”的故事为例,围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有关教学主线的确立、音乐知识的渗透和多元文化的融合等方面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相融合,表达一下对高中音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审美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突出审美构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就要做到:第一,以音乐初步感知引导学生初体验音乐韵味美,为学生審美培养打下扎实基础;第二,以自主感知为主引导学生在品味音乐韵味美中认识意境美;第三,通过音乐教师的引导使音乐作品的音乐韵味美与意境美体验能相互映照,引导小学生从审美感受走向审美体验;第四,以学生深度体验为主,引导学生深入到音乐作品中理解音乐的韵味
期刊
【摘要】针对小学高段歌唱课堂中有关二声部编创遇到的学生能力不足、缺乏兴趣等问题,本文以笔者在六年级下册教授《榕树爷爷》一课时课堂中的教学片段为案例,从“模创” 入手,探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提高学生编创兴趣和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二声部;规律;模创;编创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到现在为止,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教学的时候,所使用的教学方法都还落后于时代,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展开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而通过精准教学法的利用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把相关音乐知识更为直观形象地展示到学生面前,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并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鉴于这种情况,
期刊
【摘要】自2010年开始,江阴市在所有的初中和小学全面启动“锡剧进校园”工程,把锡剧列入江阴市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教学计划,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何进行锡剧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和喜欢锡剧,让锡剧在新时代得以发扬光大,这是需要音乐教师思考和探索的問题。在推进“锡剧进校园”中的过程中,笔者从兴趣点、难点、创设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发力,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锡剧;教学;校园  【中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国民音乐素质教育的愈发重视和不断推进,音乐教育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广泛开展起来。合唱教育作为具有集体性教学特点且最易于活跃校园氛围的音乐形式之一,成为中小学最为普及的教学活动。针对合唱教学开展的合理化和有效性,本文立足国庆分指挥视角,以中小学合唱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为基点,着重阐述关于中小学开展合唱教学的实践对策,以期进一步掌握中小学合唱教学实践动态。  【关键词】中小学音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契合了初中新课程建设内核,苏州文化积淀丰厚,以阳澄渔歌为代表的乡土音乐特色鲜明,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延伸了教学课堂,也滋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素养。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乡土音乐;课堂;启示;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219-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可以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入音乐所营造的艺术世界,感受音乐的内涵,获得良好的体验,也可以促使学生的知、情、意并重发展。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许多人都提倡将情感教学融入其中,让学生在音乐中滋生情感,在欣赏中浸润心灵。本文以大专院校音乐教学为例,就如何进行音乐情感教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对大专院校音乐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大专院校;音乐;情感;心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