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与探究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 社会 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尝试:
一、合理分配小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住校与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合作学习小组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为13个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资料员一人。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资料员应选通校生且家有电脑,家庭背景较好的同学担任。这样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当然,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角色。
二、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如学习第一单元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时,要求学生到社区内的商店进行调查,看看商店里出售的商品是本地生产的,还是外地调运的,并说说它们的产地是哪里。学生往往不敢独自前往,需要小组合作解决,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解决。
三、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難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 ,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凡是遇到具有挑战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值得探索的创造性问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耕海牧鱼》一节教学中,谈到休渔期期间,渔民的利益是否受损这一问题时,学生有一点了解但又不是很明确,后经过小组讨论,小组内形成共识,对休渔期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灵活组织课堂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 发展 的有效途径。但合作讨论也有弱点,在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下,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可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浑水摸鱼者,有“离题太远者”,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随波逐流”,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非常重要。
五、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
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与 发展 却不是一个 自然 的过程,它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 问题 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教师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别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如何打断别人的谈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有不同见解不能统一时,如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只有具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才能保证合作的效率。
六、进行合理的评价
中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如何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评价可以分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勿容置疑,新课程离不开小组合作,而新课程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活动中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大班级中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合作学习教学中调控能力及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等。在今后的 教育 教学工作中,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摸索。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尝试:
一、合理分配小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住校与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合作学习小组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为13个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资料员一人。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资料员应选通校生且家有电脑,家庭背景较好的同学担任。这样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当然,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角色。
二、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如学习第一单元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时,要求学生到社区内的商店进行调查,看看商店里出售的商品是本地生产的,还是外地调运的,并说说它们的产地是哪里。学生往往不敢独自前往,需要小组合作解决,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解决。
三、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難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 ,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凡是遇到具有挑战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值得探索的创造性问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耕海牧鱼》一节教学中,谈到休渔期期间,渔民的利益是否受损这一问题时,学生有一点了解但又不是很明确,后经过小组讨论,小组内形成共识,对休渔期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灵活组织课堂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 发展 的有效途径。但合作讨论也有弱点,在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下,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可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浑水摸鱼者,有“离题太远者”,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随波逐流”,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非常重要。
五、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
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与 发展 却不是一个 自然 的过程,它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 问题 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教师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别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如何打断别人的谈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有不同见解不能统一时,如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只有具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才能保证合作的效率。
六、进行合理的评价
中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如何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评价可以分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勿容置疑,新课程离不开小组合作,而新课程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活动中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大班级中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合作学习教学中调控能力及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等。在今后的 教育 教学工作中,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