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电影与大学英语教学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四级机考的推行可以说是一次颠覆式的革命,它更具人性化,能更加客观、科学和公正地衡量一个考生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能力。但是除了考试形式的改变,机考的最大变革就是题型的设计和题材的选择上。其中比较新颖的就是英语视频的有效使用,考试中有好几个题型和英语视频相关,而应对这些题目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多看英语电影。英语电影为英语学习和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且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和文化资源,因为它能通过一种比较真实的场景展示出比较地道的英语,让观众了解不同本地者的发音、重音、音调、俚语、方言等等。本文旨在介绍在英语课堂上选择合适的电影的标准,并以此促进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对英文电影的积极有效的利用,以便让英文电影更好地辅助大学英语教学,以适应大学英语四级机考。
  关键词:英语电影;电影选择标准;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0)06-0087-3
  
  引言
  
  2008年12月21日,教育部规定的全国50所高校的数千名学生第一次亲身体验了大学英语四级机试的试点考试。但机考出来后,大部分考生感觉“不适应”,“比传统四级难”,“心里没底”。究其原因,相比传统的PBT(Paper Based Test),四级CBT(Computer Based Test)在题型设置、考查重心和出题角度等方面已经发生了几近“面目全非”的变革。
  与传统笔试相比,四级机试的最明显差别就是考试的媒介由白纸黑字变成了电脑。四级机考试卷由三个模块组成:试听理解、试听综合、阅读理解。试卷的构成、测试任务的设计和各部分的分值比例体现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总体培养目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1)。考生从头到尾要面对计算机屏幕听音频、看视频和阅读文章,还要敲击键盘完成写作。
  除了考试形式的改变,机考的最大变革就是题型的设计和题材的选择。听力部分的比重达到了惊人的70%,其中包括25%的听力理解和45%的综合听力,而综合听力又包含单项选择、听写、跟读、结构以及写作五大题型,对考生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难度最大的是听、说、写综合测试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和视频有关。考生先看一段4到5分钟的视频,看完两遍后做5道单选题,题目内容主要是视频主旨和重要细节的理解和判断,作答时间为1分钟。第二个题型是听写,即从视频中摘出一段文字,空出10个空,按正常语速再播放两遍,要求考生填入单词或短语的正确形式。另一个和视频相关的题型是作文,时长为35分钟。系统先截取视频中的其中一段播放一遍,然后从这段视频中引出写作题目,要求考生不但要转述视频提供的细节,还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就是典型的综合语言能力测试,把听力和写作整合起来进行考查,如果没有听懂,就无法顺利完成写作。所以,考生必须首先把握视频里的细节和观点,然后述诸文字;还要学会听的过程中做笔记,用纸笔适当地记录有用词汇,整合主要信息,以便于写作的梳理。
  应对这些题目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多看英语电影。电影是一种真实场景的再现,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境、跨文化信息、课堂上听力和口语的综合训练(Braddock, 1996: 22)。电影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因为它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不是强迫学生学习某个知识。在中国,英语电影欣赏课主要是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设计的;而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即普通的英语学习者,主要课程是阅读和听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这种单调乏味的学习感到很厌倦。作为一个调味品,有些老师采取每学期放两三次电影的方式,以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因为缺乏一个特定的目标且没有充分的准备,有些学生常常不太明白电影的内容,失去了播放英文电影的意义。因为学生们看完后可能会感到比较困惑,继而会变得比较消沉,可以说用不恰当的方式放了不恰当的电影结果只会导致彻底的挫败。那么,英语电影的选择到底有什么标准?学生们提前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活动,以更好地理解电影并能更有助于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呢?
  
  1. 电影选择标准
  
  能够被理解是选择英文电影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要选择那些视觉画面和对话并存的场景,要有得体的演说、清晰的画面和声音。有些电影的故事情节可能很吸引学生,但是发音、语速、语调等却很难听懂。在电影的选择上需要在主题、内容、语言、长短上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1 主题:把电影主题和精读课本上的主题结合起来
  可以把大学英语精读课本的主题大体分成以下几类:学习技能、校园生活、家庭情感、心理个性、文化风俗、伦理道德、科学技术、历史事件、名人轶事、环境以及一些社会问题等。
  在电影的选择上要把其主题和课文主题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既可以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对电影的理解,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例如,对课文中关于语言学习技能的主题,可以选择电影《音乐之声》《窈窕淑女》;而对于某个科学家之类的文章,可以选择影片《居里夫人》。
  1.2 内容:内容健康且容易理解
  有些科幻电影或推理电影和课文主题一致,但是因为它们情节复杂,并且有许多令人费解的俗语,对学生来说只看一遍几乎不可能看懂;也有些电影充满了性、暴力,或是有亵渎的言行,这样一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场景而非语言上了,这样的影片也不适合课堂上使用。笔者认为一些浪漫的现代喜剧、不那么暴力的动作影片、自传类以及一些反映严肃社会问题的影片都是不错的选择。
  1.3 语言:清晰的声音,标准的口音及正统的语言
  电影如果有很多方言、俚语和行话,或者是演员说话速度太快、口音太重都会使学生心情沮丧。比如说,《乱世佳人》是经典影片,但是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该片中的演员语速偏快且口音太重。相反,像《爱情故事》这样的影片反映了美国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能让中国大学生对美国校园文化和生活有所了解,所以更投学生的喜好。除此之外,若演员语速适中,对于大部分对话,学生都能理解。
  1.4 长度
  最合适的电影长度是100分钟左右。原因就是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每次课只有2个学时,如果电影太长,将会影响到教师的安排;而如果分段来看,则会影响到故事的连贯性和观看后的一些活动。
  
  2. 活动
  
  可以分为观前、观中、观后活动。
  2.1 观前活动
  观前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给学生一个简单的介绍,如一些关键词和背景信息,帮助学生对影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包括以下这些:
  2.1.1 文化背景及相关信息介绍
  活动可以通过两个任务来完成。第一个是翻译,教师提前准备并复印相关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翻译,然后上交给老师。第二个任务就是搜集信息,指定某部电影让学生分组搜集影片相关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能得到关于电影的信息,而且能够建立一种团体精神,并学会分组学习。
  2.1.2 内容预测
  随着学生对电影信息的积累,他们可以学着根据题目预测内容,想象一下故事的大体情节,比如说是喜剧还是悲剧等。
  2.2 观中活动
  2.2.1 印象深的情节或语言
  在观看的同时,学生可以记下印象比较深的几句话或某个故事情节,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建立自信心。
  2.2.2 主要人物的语言特色
  要求学生在观看时记下主要人物的语言特色。一般来说,男生比较关注女主角,而女生比较关注男主角。教师可以让他们准备分析一下最喜欢的人物的个性、该人物说某句话时的心情,或者列出该人物在高兴或生气时常使用的语言。
  2.2.3 电影结构的分析
  电影就如小说,在结构上包括主题、环境、人物和情节。让学生观看时也要注意到此类信息,以便于回顾电影或作性格分析。在有些难理解的地方,最好暂停一下给学生一些解释。
  2.3 观后活动
  2.3.1 电影的评论
  当学生刚开始写评论时,可以集中在某个点上,如该电影的出色和不足之处、主要人物的分析、语言和行为上的特点、演员演技的评价等。
  2.3.2 风格上的比较和对比
  学生可以就电影和所学文章在语言上进行一个比较和对比。比如观看电影《爱情故事》之后,学生可以分组讨论电影和小说在某个具体情节上的异同,并比较一下小说中内心情感的描写和电影中人物的表演,以加强整体观察和观后评论的能力。
  2.3.3 口头表达和分组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各自的语言水平来定题目,可以是关于内容、风格、文化差异等。比如学生可以讨论英文电影和中文电影的不同之处,讨论一下如果此电影由中国来拍制将会有何不同等等。
  2.3.4 文化暗含
  不同国家的影片反映出来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不同的。观看电影之后,可以集中于文化的两个方面:总体文化和个别文化。对于总体文化而言,学生可以在总体标准上进行讨论,比如交往风格(直接性、间接性),价值观(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爱国主义、竞争机制),态度上(家庭、工作、教育),讨论一下这些标准在影片中的反映。对于个别文化,可让学生集中找出影片中反映文化标准的细节来,比如在不同场合表达生气、高兴、礼貌、打招呼的方式等。
  
  3. 结论
  
  随着2009年6月21日全国试点高校已经扩大到180所,四级机考已是大势所趋,箭在弦上,不能不发。所以,广大高校教师要学会顺应形势,重新审视自己英语教学的心态和方法,把教学重心从考试技巧和规律的传授转移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力上来,从形式到实质上都提前为即将到来的机考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这几年来,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使用的反馈信息表明英文电影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并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态度和感情的表达提供一个视听材料。
  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转瞬即过。当学生回想四年的大学生活或展望未来时,他们可能会引用“阿甘正传”中的一句话:“生活就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猜不出下一颗的味道。”可能同样的期待也适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上对英文电影的期待吧!
  
  参考文献
  Braddock, B. Using Films in the English Class[M]. Hemel Hempstead: Phoenix ELT, 1996: 2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
其他文献
EGP向EOP转型时期,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词汇表历经近三十年的使用和反复修订,但依然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本文从描述性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词汇表制定中的词汇量标准
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方向。词汇笔记本能帮助学生培养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使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此外,词汇笔记本还能帮助学生
摘要:本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名词短语中使用英语冠词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冠词的掌握程度与英语水平成显著正相关;在三个冠词中,学生对不定冠词掌握较好,定冠词次之,零冠词最差;不定冠词和零冠词的正确率随着受试者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定冠词却呈现出U型曲线。对冠词的误用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名词短语;英语;冠词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为了提高二语词汇能力,加快二语心理词汇提取速度,有研究者已对其重组的必要性以及重组思路做过一些相关研究,重组的核心便是语义联想法。但这些研究仅停留于二语心理词汇中单个词与单个词之间的语义联想。本研究试图将语义联想范围扩展至短语、句子、语篇,以形成从词到语篇再从语篇到词的无限循环的链式“金字塔”型二语心理词汇重组模式,并期望能够最终改善二语心理词汇重组的进程与效率,  关键词:二语心理词汇;母
摘 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变枯燥英语单词背诵为兴趣追求,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变无边的题海为针对性的探究,变孤军奋战的学习为合作讨论,这是目前教学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和重点话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师转变观念是根本。每一节课都很关键,随堂检测是重要调节剂,错题点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此外,教师还需更新理念,优化课堂信息反馈,探讨新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效率;
摘 要:语用指示词是指词汇的功能范畴而不是句法范畴。语用指示词表明了语篇中说话者的直接交际目的。语用指示词可以分为四类:基本语用指示词、评价性语用指示词、并列语用指示词及语篇语用指示词。充当评价性语用指示词的副词、动词等与它们的传统用法不同;语用指示词通常出现在句首;常用的单个语用指示词往往可以用一些短语或结构来替代。  关键词:语用指示词;功能范畴;句首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
本文运用词汇测试、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调查了116名高中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观念现状及其对英语词汇能力的影响。笔者对不同层次英语词汇能力的学习者在英语词汇学习观念
摘要: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课堂焦虑逐渐成了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焦虑已被证明对语言学习有着负面影响。在中国,外语课堂学习是大多数学习者习得外语的方式和途径。本文在Horwitz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和视野,设计了一套降低外语课堂焦虑的调查问卷,并根据该问卷的数据,对降低外语课堂焦虑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外语课堂;焦虑;对策  [中图分类号]H31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studies metaphor, metonymy and synecdoche as individual linguistic expressions or rhetoric devices, which seems a little difficult to d
期刊
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教学都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诸多原因,教学效率比较低下。文章分析我院高职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求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