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心理特征和物理课学科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造成物理课学习难度较大的一个原因,因此,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教学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引导和纠正,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初中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身心正处于发育期,这一时期初中生的主要心理特征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索欲望;观察、感知和记忆能力不断提高;注意力比较稳定,思维品质得到发展并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方式开始产生并逐渐发展;情感丰富,个别学生情绪具有极端化倾向,虽然物理这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程,但由于初中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和生活经验中就已经积累了学习物理的大量素材,加之观察和实验的学科特点也恰好符合学生活泼、好动、新奇的性格特征,所以只要引导得当,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有利,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尚不成熟,认知能力有限,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导致精力分散影响学习;注意力不持久,容易分心,影响学习效果;初中生习惯于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理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辩证思维方式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而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对事实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到的,这些恰恰是他们在心理素质上的薄弱环节;意志力薄弱,缺乏学习的坚韧性,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稍受挫折便止步不前,久而久之便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注意联系物理课的学科特点,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注重教学艺术,激活学生个性心理要素
“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初中生眼里,平易近人、幽默风趣,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老师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感必将转化成学生求知的动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这种无形的力量还将有效促进学生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克服学习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饱满的教学激情,性格开朗,幽默风趣,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渊博的学识,主动与学生交流并取得学生信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新课导入方式,让学生在听故事,做实验,玩游戏,抢答赛等这些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物理课的趣味性,消除学习物理的紧张和畏难情绪,例如,用“充气球”这个简单的实验引入《大气压》这节课的教学就能使习惯于感性思维的学生产生切身的体会,满足其好奇、求知的心理特点;联系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将《减少输电线上电能损失》的方案设计成抢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自行探究分析确定最佳方案,说服力更强,同时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突出直观教学,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将严密、深奥的物理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有效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例如,用“镰刀割小麦”来比喻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用形象思维的优势来弥补抽象思维在理解上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信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善于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当成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受认知水平和能力制约,初次学习物理的学生往往错误百出(例如,将物理概念和规律与生活经验相混淆,解题不代公式和单位,用数学方式对待物理公式等),经常是“上课一讲就会,下课一做就错”,面对失败,不少学生又不能正确对待从而产生沮丧、畏惧、厌恶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在剖析错误成因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认知水平,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炼其意志的坚韧性和情绪的稳定性,久而久之,中学生活跃的心理因素一旦被激活并释放出来,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大有益处。
2 突出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物理实验以其鲜明生动有趣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无可替代的兴趣诱发力,教师应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反复操作,确保万无一失,成功、精彩的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注意力集中,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还可以使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声音、发光、颜色以及气味等现象牢记不忘,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惯性现象》时观察被打击象棋子演示惯性现象;学习《光的折射》时用水和平面镜演示彩虹现象;学习《电荷》时用手捋塑料绳丝使其分开成“花束”等,这些都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在“收集资料一处理信息一分析探究一仪器选择一制定方案一实验操作一交流反思一归纳总结”的全过程当中,从实验的准备到结束,让学生一直处于动手参与和积极思考状态:“用什么原料?选什么仪器?怎样组装?……”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锻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避免将分组实验做成教师在台上讲操作步骤学生在台下按步骤操做的模仿式实验,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规范操作,避免机械操作,注意把实验课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学生手脑并用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鼓励学生在不违反操作规程基础上有所创新,使他们从害怕实验到学会实验再到喜欢实验,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思维能力、意志和情感都得到锻炼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也能得到培养。
教师还应注意经常利用身边现成的材料自制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教具进行演示实验,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理实验的魅力,教师的这种做法还可以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形式的课外实验,成立物理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这些实实在在,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学习形式可以有效开发学生心理特征的积极因素,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开发智力,培养动手创新能力。
3 培养思维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只有按照物理课自身的特点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提高思维的品格并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内容就是很好的素材,例如,学习《噪声的危害和防治》之后,让学生搜集关于《噪声的利用》的资料,使他们认识到:噪声在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造福人类,据此培养学生看待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能力;借助于复习小结课,引导学生从一个中心概念或规律出发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使之结构化的辐射式复习法锻炼发散思维的能力;将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求同存异,在加深理解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其次,可以结合物理教学实际有目的地将物理学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结合典型知识的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典型方法分析典型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法、利用形象的事例来学习抽象概念的类比法、对相关知识点求同存异的分析比较法、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概括、推理进而上升为理论的总结归纳法等等都是很好的素材,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讲明自己分析问题所采用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认知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此外,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以及个性特征采取分层次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加强对典型学生的个别辅导等有效措施,对于消除和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在学习中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高教学效果也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注重教学艺术、突出学科特点、发展思维能力,合理引导并发挥初中生心理特征的优势在教学中的作用,克服心理障碍对教学的消极影响,使他们以健全的心理素质进行学习。
初中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身心正处于发育期,这一时期初中生的主要心理特征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索欲望;观察、感知和记忆能力不断提高;注意力比较稳定,思维品质得到发展并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方式开始产生并逐渐发展;情感丰富,个别学生情绪具有极端化倾向,虽然物理这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程,但由于初中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和生活经验中就已经积累了学习物理的大量素材,加之观察和实验的学科特点也恰好符合学生活泼、好动、新奇的性格特征,所以只要引导得当,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有利,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尚不成熟,认知能力有限,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导致精力分散影响学习;注意力不持久,容易分心,影响学习效果;初中生习惯于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理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辩证思维方式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而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对事实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到的,这些恰恰是他们在心理素质上的薄弱环节;意志力薄弱,缺乏学习的坚韧性,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稍受挫折便止步不前,久而久之便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注意联系物理课的学科特点,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注重教学艺术,激活学生个性心理要素
“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初中生眼里,平易近人、幽默风趣,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老师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感必将转化成学生求知的动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这种无形的力量还将有效促进学生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克服学习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饱满的教学激情,性格开朗,幽默风趣,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渊博的学识,主动与学生交流并取得学生信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新课导入方式,让学生在听故事,做实验,玩游戏,抢答赛等这些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物理课的趣味性,消除学习物理的紧张和畏难情绪,例如,用“充气球”这个简单的实验引入《大气压》这节课的教学就能使习惯于感性思维的学生产生切身的体会,满足其好奇、求知的心理特点;联系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将《减少输电线上电能损失》的方案设计成抢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自行探究分析确定最佳方案,说服力更强,同时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突出直观教学,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将严密、深奥的物理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有效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例如,用“镰刀割小麦”来比喻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用形象思维的优势来弥补抽象思维在理解上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信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善于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当成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受认知水平和能力制约,初次学习物理的学生往往错误百出(例如,将物理概念和规律与生活经验相混淆,解题不代公式和单位,用数学方式对待物理公式等),经常是“上课一讲就会,下课一做就错”,面对失败,不少学生又不能正确对待从而产生沮丧、畏惧、厌恶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在剖析错误成因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认知水平,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炼其意志的坚韧性和情绪的稳定性,久而久之,中学生活跃的心理因素一旦被激活并释放出来,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大有益处。
2 突出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物理实验以其鲜明生动有趣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无可替代的兴趣诱发力,教师应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反复操作,确保万无一失,成功、精彩的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注意力集中,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还可以使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声音、发光、颜色以及气味等现象牢记不忘,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惯性现象》时观察被打击象棋子演示惯性现象;学习《光的折射》时用水和平面镜演示彩虹现象;学习《电荷》时用手捋塑料绳丝使其分开成“花束”等,这些都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在“收集资料一处理信息一分析探究一仪器选择一制定方案一实验操作一交流反思一归纳总结”的全过程当中,从实验的准备到结束,让学生一直处于动手参与和积极思考状态:“用什么原料?选什么仪器?怎样组装?……”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锻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避免将分组实验做成教师在台上讲操作步骤学生在台下按步骤操做的模仿式实验,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规范操作,避免机械操作,注意把实验课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学生手脑并用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鼓励学生在不违反操作规程基础上有所创新,使他们从害怕实验到学会实验再到喜欢实验,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思维能力、意志和情感都得到锻炼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也能得到培养。
教师还应注意经常利用身边现成的材料自制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教具进行演示实验,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理实验的魅力,教师的这种做法还可以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形式的课外实验,成立物理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这些实实在在,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学习形式可以有效开发学生心理特征的积极因素,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开发智力,培养动手创新能力。
3 培养思维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只有按照物理课自身的特点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提高思维的品格并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内容就是很好的素材,例如,学习《噪声的危害和防治》之后,让学生搜集关于《噪声的利用》的资料,使他们认识到:噪声在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造福人类,据此培养学生看待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能力;借助于复习小结课,引导学生从一个中心概念或规律出发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使之结构化的辐射式复习法锻炼发散思维的能力;将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求同存异,在加深理解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其次,可以结合物理教学实际有目的地将物理学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结合典型知识的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典型方法分析典型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法、利用形象的事例来学习抽象概念的类比法、对相关知识点求同存异的分析比较法、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概括、推理进而上升为理论的总结归纳法等等都是很好的素材,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讲明自己分析问题所采用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认知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此外,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以及个性特征采取分层次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加强对典型学生的个别辅导等有效措施,对于消除和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在学习中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高教学效果也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注重教学艺术、突出学科特点、发展思维能力,合理引导并发挥初中生心理特征的优势在教学中的作用,克服心理障碍对教学的消极影响,使他们以健全的心理素质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