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要适应这个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变化,就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已成为必需。信息技术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将来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不断吸取新的知识,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知道,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那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才能够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够不断向同学们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够激发同学们跃跃欲试的心里,从而调动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对学习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自觉性。
(2)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二、灵活运用教材,精心备课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有所不同,每两个部分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顺序,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技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就必须对教材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对整个教材有一个统一的安排和规划,这样在上课过程中就能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如在一开始上机,就会发现总有学生喜欢设置Windows的桌面,更有一些学生随意更改计算机的设置,造成了错误操作。设置改变Windows的桌面、屏幕保护密码等,不但影响了上课的进度,还给机房管理增添了许多困难。这时,我们不妨提前讲解这部分知识,让学生通过指导实践了解每项设置的含义,以确保学生不会在以后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再做同样的操作,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这样,既可以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且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我让学生玩WIN98自带的扫雷和接龙游戏,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叙述对于学生确切、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它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十分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的叙述和对知识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在计算机的专业课学习中,收集信息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由于计算机课程不少是应用性的软件,如Word、Excel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最后提升为创造能力。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要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力求思路简洁、顺畅,务求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可以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
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在理论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必须突出重点,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要结合学生的精神生活,并联系社会实践。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主要原因是我们所教授的知识缺乏教学实践性。那么教师就应使所教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践,并且要做到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可行性。在初中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基础理论教学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实践教学十分重要,教师必须努力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尽可能多进行上机练习,掌握操作技巧,增强操作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总之,计算机学科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推理和判断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把握好教材重点与难点的突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高效而充满活力,使计算机教学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亮.淺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旬刊,2012,(30):70-71.
[2]李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J].文理导航,2014,(13)86.
[3]汤小姗.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6):135-136.
[4]张友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1,(51):42.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不断吸取新的知识,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知道,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那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才能够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够不断向同学们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够激发同学们跃跃欲试的心里,从而调动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对学习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自觉性。
(2)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二、灵活运用教材,精心备课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有所不同,每两个部分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顺序,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技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就必须对教材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对整个教材有一个统一的安排和规划,这样在上课过程中就能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如在一开始上机,就会发现总有学生喜欢设置Windows的桌面,更有一些学生随意更改计算机的设置,造成了错误操作。设置改变Windows的桌面、屏幕保护密码等,不但影响了上课的进度,还给机房管理增添了许多困难。这时,我们不妨提前讲解这部分知识,让学生通过指导实践了解每项设置的含义,以确保学生不会在以后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再做同样的操作,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这样,既可以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且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我让学生玩WIN98自带的扫雷和接龙游戏,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叙述对于学生确切、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它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十分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的叙述和对知识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在计算机的专业课学习中,收集信息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由于计算机课程不少是应用性的软件,如Word、Excel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最后提升为创造能力。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要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力求思路简洁、顺畅,务求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可以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
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在理论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必须突出重点,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要结合学生的精神生活,并联系社会实践。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主要原因是我们所教授的知识缺乏教学实践性。那么教师就应使所教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践,并且要做到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可行性。在初中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基础理论教学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实践教学十分重要,教师必须努力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尽可能多进行上机练习,掌握操作技巧,增强操作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总之,计算机学科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推理和判断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把握好教材重点与难点的突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高效而充满活力,使计算机教学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亮.淺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旬刊,2012,(30):70-71.
[2]李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J].文理导航,2014,(13)86.
[3]汤小姗.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6):135-136.
[4]张友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1,(51):42.